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

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

在兩萬漢軍接收到孫登的數日之後,一支百餘人的車駕隊伍從夏口城駛向漢軍大營中。

這支隊伍中有着之前孫權下令從建業召來的,諸葛恪四人。

這百餘人隊伍中,也許是孫權擔心引起劉備的忌憚,所以並沒有安排太多士卒在其中。

百餘人中只有十數位侍衛而已。

剩下的數十人,都是奴僕婢女。

而隊伍中的許多車駕之上,裝載的都是金銀細軟,以及經書典籍。

孫權知道以劉備的性格,孫登以後在荊州的生活過得不會太差。

但出於一個父親的關懷與父愛,孫權還是在力所能及範圍之內,給了孫登最好的物質條件。

至於孫權給孫登精心挑選的四位吳中俊傑,孫權乃是有着別一番用意。

諸葛恪、顧譚、張休、陳表這四人雖年紀皆未成年,但平均年紀都在十七歲左右,在心智性格方面早已日趨成熟。

並且這四人要麼出身當世高門,要麼少時便有令譽享於吳中,乃是目前江東年輕一代中的佼佼者。

有這四人陪伴孫登在左右,一方面他們可與孫登一同學習,另一方面他們又可在身旁勸導規勸孫登,免得孫登會在荊州玩物喪志。

還有一點便是,這四位吳中俊傑背後,幾乎代表了目前江東中所有的派系。

將這四位不同派系中的優秀俊傑,提前派給孫登做伴讀,孫權無疑是在提前培養孫登,在江東中的政治底蘊。

只要孫登能與這四位吳中俊傑相處好關係,哪怕將來孫登在從無政績的情況下承基江東,有着這四位吳中俊傑及其背後的派系支持,孫登亦能初步坐穩江東之主的位子。

這一點是孫權爲了預防最壞的那個情況出現,所埋下的一步暗棋。

政治鬥爭與平衡,孫權是專業的。

當然孫權的目的,這四位方纔初出茅廬的吳中俊傑自然是不懂的。

他們只知道他們是受了孫權的命令,來荊州守護孫登及陪伴孫登讀書的。

當以諸葛恪爲首的四位吳中俊傑,領着百餘人的車駕隊伍進入漢軍大營中後,那百餘人的車駕隊伍當即被大營中的漢軍攔下,而後開始檢查起來。

在漢軍檢查車駕隨從及物品的同時,諸葛恪等四人被王甫帶到了孫登的大帳之中,見到了孫登。

在漢軍大營中舉目無親、心懷不安的孫登在見到了諸葛恪等四人後,臉上立馬浮現了喜色。

而諸葛恪等四人在看見孫登之後,亦各自來到孫登面前向他行禮:“參見長公子。”

孫登因爲心中欣喜,一一扶起了眼前這四位,將來他在荊州中唯一可以信任的心腹。

在被孫登扶起後,四位伴讀中年紀最長的諸葛恪率先問孫登道:“公子自來到漢軍大營中後,關羽可有欺辱公子?”

諸葛恪是諸葛瑾長子,今年他已經十八歲,雖還未到及冠的年紀,但他的性格以及心智已經大致成熟。

諸葛恪身長七尺六寸,少鬚眉,折頞廣額,大口高聲,自小在江東就以聰明伶俐而知名。

諸葛恪是在場五人中最高者,加之他又體格肥胖,所以他站在身子還未長開的孫登身前,給孫登帶來了一股若有若無的壓迫感。

因爲之前孫權及呂蒙對關羽的感官不好,所以整個江東中的人,在他們二人的影響下,大多都覺得關羽是傲慢無禮的一個惡鄰。

在這種印象之下,諸葛恪很擔心孫登會遭到關羽的欺辱。

在諸葛恪的詢問之下,顧譚幾人臉上也露出了擔憂之色。

只不過出乎意料的是,孫登卻對着諸葛恪言道:“關公並不像所盛傳的那般蠻橫無理。

他對我十分關心,在你們未到來之前,我一應物件皆是關公命人準備,我有所求關公亦是有求必應。”

在聽到孫登這麼說後,諸葛恪等人臉上都流露了驚詫之色。

這可與他們印象中的關羽形象不符。

但是諸葛恪在聽到孫登的回答後,他便不再關注關羽,而是再問詢孫登道:“那公子可曾見過糜子晟?”

孫登聽到諸葛恪提起糜暘的名字,他想起了那日,他在糜暘懷中的情景,他臉上不禁浮現驚懼之色。

見到孫登這副表現,顧譚、張休、陳表三人都表示理解。

他們在聽到糜暘的名字後,臉上的神色亦並不比孫登好多少。

而這時唯有諸葛恪臉上流露一絲笑意言道:“公子勿憂。”

“糜將軍乃是孔明公之徒弟,而孔明公乃是恪叔父,論親疏遠近之關係,恪喚糜將軍一句兄長亦是可以。”

“將來有恪在旁輔佐公子,以恪與糜將軍的關係,在糜將軍的照拂之下,恪以後必不讓公子在荊州受到欺辱。”

諸葛恪臉上浮現了自得之色。

諸葛恪自幼聰慧,並以才思敏捷聞名江東,但同時他又自視甚高。

諸葛恪雖不能完全猜出,孫權派他與顧譚三人一起來荊州陪伴孫登的所有心思,但憑藉他的聰慧,他得出了一個判斷。

荊州一行,表現上看是令他脫離了江東中舒適安逸的生活。

但無疑的,這也可能是他來日飛黃騰達的一次極好的機會。

孫登的身份自不必說,若是在沒有特殊情況之下,那孫登將來很可能會是江東的“太子。”

所以他若是在孫登在荊州舉目無親、無依無靠的時候,成爲孫登可以依靠信賴的心腹。

那麼來日一旦孫登回到江東繼承大位,那他諸葛恪的地位不就可以立即水漲船高嗎?

最後就是如他叔父一般成爲江東的第一重臣,亦不是不可能。

而且諸葛恪自視甚高,在此番同行的顧譚、張休、陳表三人中,他瞧得上的一個都沒有。

他既然已經被孫權安排成爲孫登的四友之一,那麼他要麼不做,要麼就要做四友之首。

方纔他問孫登有沒有受到欺辱,除了關心孫登之外,還爲的是最後引出他諸葛恪在顧譚幾人中,有着獨一無二的優勢——他與糜暘有着非比尋常的關係。

有這種優勢在,才能讓孫登更爲信賴自己,從而讓自己真正成爲孫登四友之首。

至於諸葛瑾之所以不攀他叔父諸葛亮的關係,乃是因爲諸葛亮遠在蜀中。

孫登日後要長期待在荊州,相比於遠在千里之外的諸葛亮,最近聲名鵲起,將來極有可能會留鎮荊州的糜暘,纔是諸葛恪的目的所在。

至於糜暘會不會看在諸葛亮的面子上,給他幾分薄面,諸葛恪認爲這點問題不大。

諸葛亮雖與諸葛瑾兄弟兩人,分隔一東一西有數千裡之遙,並且各爲其主。

但他們的兄弟情義卻十分深厚,兄弟之間時常有書信交流。

在幾年前諸葛亮就曾寫信跟諸葛瑾言過,糜暘跟在他身邊學習政務一事。

那時在信中諸葛亮就曾誇讚過糜暘有仁孝之風,能被諸葛亮這麼誇讚的糜暘,想來這師徒二人之間感情應當不錯。

而孫登在聽到諸葛恪胸有成竹的話語之後,他臉上的懼怕之色果然消散了不少。

孫登有謙讓之風,他從不因爲自己的身份而自傲。

因此在聽到諸葛恪的保證後,爲了以示感謝,孫登主動對着諸葛恪微微行了一禮言道:

“以後在荊州,就有勞恪兄維護了。”

諸葛恪雖自視甚高,但現在他還沒發展到如歷史上那般眼高於頂的程度。

所以面對着孫登的這一禮,他也馬上屈身躲避,不敢承受。

而顧譚等幾人看着諸葛恪那出盡風頭的樣子,臉上都有幾分不喜。

同是年輕人,誰會喜歡風頭都被諸葛恪搶走。

孫權本意是想讓諸葛恪等四人,同心協力匡助孫登。

但想來四人中有着諸葛恪的存在,以後孫登在荊州的日子,是否好過還不一定呢。

在百里之外的永安城中,把孫登送走的孫權這幾日茶飯不思,精神頗爲萎靡。

因爲思念孫登加上出於對孫登的愧疚,孫權這幾日的情緒很糟糕。

身爲江東之主的孫權,當然不會只讓自己感受到悲苦之情。

這幾日以來,孫權的脾氣很暴躁,身邊近侍稍有不如孫權意者,大多都被孫權杖斃。

因爲孫權反覆無常的暴脾氣,近幾日中永安城中到處瀰漫着一股不安的情緒。

就在孫權無法發泄心中的壞情緒之時,他收到了劉備的一封來信。

劉備在信中提及,過幾日他會派尚書鄧芝前來永安與他正式簽訂盟約。

之前孫權雖然將長沙、桂陽二郡以及孫登都交了出去,但他並沒有正式與劉備簽訂盟約。

要正式簽訂盟約一事,不是孫權不知道。

只是他內心中還沒有打算,徹底與北方斷絕友好。

所以對於是否簽訂書面性的盟約,他還一直猶疑不決。

如今他見劉備主動提起此事,心中更爲煩悶。

但是現在的他,並不敢拒絕劉備派遣使者前來一事。

孫權只能寄希望於劉備的使者鄧芝,是個好糊弄的人。

在孫權收到劉備的來信三日之後,鄧芝在一隊漢軍的護衛下,來到永安城中。

鄧芝,字伯苗,義陽郡新野縣人。乃東漢名將鄧禹之後。

鄧芝在建安初年爲躲避戰亂而入蜀定居,但那時鄧芝名聲不顯,無人瞭解起用他。

當時益州從事張裕善於相面,鄧芝請他給自己相面,張裕對鄧芝說:“你年過七十,會位至大將,並封侯。”

後來鄧芝得知巴西太守龐羲好結交士人,便前往依附他。

建安十九年時,劉備入主益州,鄧芝任郫城府邸閣督。

有一日,劉備經過郫城,和鄧芝交談後,感到十分驚奇,擢升他爲郫令,後升遷爲廣漢太守。

鄧芝在任內清廉、嚴謹,頗有治績,劉備聽聞鄧芝的政績後,徵召他入朝擔任尚書,自此鄧芝成爲漢中王尚書檯的五大尚書之一。

當鄧芝手持漢中王使者符節,進入永安城中後,孫權故意不接見鄧芝。

在鄧芝來到永安城中數日之後,一直得不到孫權召見的他,猜出了孫權的想法。

鄧芝想着劉備還在襄陽城中等着他的消息,他知道不能再這樣拖延下去了。

於是鄧芝便親自寫了一封信,命隨從送往永安城中的驃騎將軍府。

有意躲着鄧芝的孫權,見鄧芝有表上奏,還以爲是鄧芝要請求離去了。

他高高興興的打開鄧芝的奏表一看,其中的一句話,令孫權感到狐疑不已。

“臣今來亦欲爲將軍,非但爲我王也”。

後鄧芝在這句話之後,又加了一句話。

“將軍不見,大軍不退。”

看到這句話後,孫權眼神一凝,馬上就召見了鄧芝。

當鄧芝手持符節來到孫權身前後,他對着孫權一拜後言道:“漢中王尚書鄧芝奉王命,前來拜謁驃騎將軍。”

哪怕孫權這段時日以來心情不好,甚至孫權的壞心情就是因爲鄧芝的主上劉備引起的,但孫權在見到鄧芝時,臉上仍然浮現出了一副溫和的態度。

孫權讓鄧芝起身,他讓鄧芝在廳中落坐後,對着鄧芝言道:“孤近來政務繁忙,耽誤了見伯苗的時間,還望伯苗莫要見怪。”

在說完這番話後,孫權臉上故意流露嘆息之色道:“孤誠願與漢中王簽訂盟約,昭告天下。”

“然今江東疲弱,國小勢逼,孤時常恐爲魏所乘,不能保全。”

“今孤已經將二郡及長子奉送給漢中王,漢中王實利已得,孤之誠意天下人已知。”

“既然如此,漢中王又何必執意要一紙盟書呢?”

孫權說完後,用無奈的目光看向鄧芝。

孫權如今對鄧芝所說的話,乃一半真一半假。

他之所以不願意簽訂盟書,一是怕觸怒曹操,引得曹操將來派大軍征伐他。

二是孫權想給自己留一條退路,他雖想與劉備聯和,但亦不想與曹操完全撕破臉皮。

這樣他將來才能在兩方勢力中左右逢源,逐漸恢復實力。

等他恢復實力之後,到時候再根據時勢做出進一步的選擇。

老兩面三刀了。

當年的湘水劃界,其實兩家之間亦沒有簽訂正式盟書,只是口頭約定。

這後來才令孫權有了扯淡的機會。

但吃過一次虧的劉備,又豈會再留下這個漏洞?

況且若是不正式簽訂盟約,昭告天下,接下來又怎麼完成糜暘的那個計策呢?

鄧芝對孫權的目的心知肚明,但他沒有當面拆穿。

他只是看向孫權,而後用肅穆的語氣說道:“簽訂盟書非爲我王,乃是爲正天下人之視聽。”

“名不正則言不順,若無盟約在手,將來兩家又如何攜手抗敵?”

“我王與將軍佔據四州之地,我王乃命世之英,將軍亦一時之傑也。

兩家合盟,則重險之固與三江之阻一體,合此二長,共爲脣齒,進可併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

今將軍若不簽訂盟約,我王定然意疑。

將軍若求情於魏,曹操必希望將軍入朝,以正心志。

將軍若不從命,則曹魏大軍將至。

到那時,夏口兩萬漢軍由糜將軍統率,必順流見可而進。如此,江北之地恐非復將軍之有也。”

聽到鄧芝口中的威脅之意,孫權臉上有怒色浮現。

他土地與兒子都送出去了,現在還說要發兵打他。

而且還要派糜暘來,欺人太甚了吧!

今天就2章,還有一章馬上寫,大概凌晨發。

下午五點多才考完,不過考的很順利,成績應該會不錯。

謝謝部分讀者的鼓勵。

還有一章,就會開啓新一卷了。

拜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

(本章完)

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七百四十七章 夜襲公安 心跳欲停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七百二十三章 糜暘枷鎖 避實擊虛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545章 彙集精兵 廢荊入豫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7章 懾服徐詳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飛舞 驚人轉變第24章 屠殺?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質問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341章 張溫愕然 初爲州牧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43章 刀兵護家(求票,求追讀)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七百五十八章 暗生嫌隙 新野洞開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七百五十八章 暗生嫌隙 新野洞開章推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雨如晦 你我同行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459章 萬事俱備 東風自來第489章 曹真咆哮 劉曄黯然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535章 張郃曹彰 輪番上場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14章 接班人第161章 那年初見 攔馬自薦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38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七百零二章 此等父子 殺雞儆猴第489章 曹真咆哮 劉曄黯然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563章 孫大知兵 姜大運輸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七百五十七章 敵明我暗 以奇制奇第41章 第三條路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261章 召虎出征 今日收穫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310章 歸宿桃園 一路北上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風骨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25章 于禁跪伏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