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與扎倫的邊界會談初步結束了,他不辱使命,將暹羅限制在念山以東、茂當山口以北的巴蜀地區,念山及西面的丹那沙#林山脈,巴蜀城以南的馬來半島,包括茂當山口,屬於華夏,念山以東、巴蜀以北包括巴蜀城,屬於暹羅。
條約已經完備,只等華夏皇帝李自成和暹羅國王帕拉塞簽字生效。
按照這份條約,華夏不僅擁有了整個西海東岸,理論還擁有巴蜀以南的整個馬來半島。
李自成嫌棄丹那沙#林山脈的稱呼太長,直接更名丹山,整個條約沒有任何更動,他直接簽字認可。
約莫過了五日,據漢清部傳回的訊息,茂當山口以南的馬來半島,一直延伸至麻六甲海峽,除了麻六甲城有荷蘭駐軍、北大年和宋卡有西洋人的商館,其餘的地方都是無主地,連像樣的官府都沒有。
李自成有了想法。
雲南省的孟棉府地界,還是丹山北部,並沒有自然延伸至茂當山口,如果延伸至茂當山口,不僅孟棉府地界過大,也顯得向南留下一條狹長的尾巴,府城孟棉府城很難輻射至茂當山口;如果任由當地無主化,華夏與暹羅在此處劃分邊界,又有什麼意義?
他的心,早已跳動着一個想法:立府!
孟棉府以南,包括茂當山口,一直延伸至半島最狹窄的克拉地峽以南。
李自成原本還想在東西兩岸看看,能否找到一處港口立爲府城,但漢清部的人已經在地圖標註出一處港口——塔威!
塔威城在塔威河西岸,與西海有塔威河相通,距離河口不過十里,更讓李自成驚喜的是,東面的德林達依山不僅有鐵礦,還出產柚木!
鐵礦可以致富,柚木可以造船,也可以致富……
李自成立馬喜歡塔威城,連名字都不用改,塔威府!
塔威府出產柚木,運至大光,緬甸北部野人山的柚木,順着大金沙江南下,里程節約七成,成本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時間,西海艦隊等着用船呢!
李自成當即拍板,塔威立府,再着人去德林依達山勘測,如果山果然出產柚木,將暫時停止野人山的開採,將人手調至德林依達山,奧,這個德林依達山,也要改名了,叫依山吧!
塔威府以南,也要開府立縣,逐漸向南滲透,不過,與荷蘭人翻臉之前,最好不要太過激怒荷蘭人,能前進一步是一步吧。
李自成有些不明白,北大年、宋卡都在東岸,也是暹羅灣一側,西洋人在馬來半島建立商館,爲何不去西岸,而是去東岸?西岸纔是貿易航道呀!
他將整個馬來半島的地圖看了一遍,已經猜得八九不離十:這個時代,爲了不迷路,船隊一般是貼近海岸線航行,西洋船隊自西向東出麻六甲海峽,然後沿着馬來半島東岸繼續航行,在北大年、宋卡地區完成補給,進入暹羅灣,從真臘、安南沿海,進入華夏的廣東、福建、臺灣海域……
如此一來,西洋人還是要走暹羅國南部海域,雙方難免會發生摩擦,華夏已經與暹羅結盟,有保護暹羅的義務,如果升至戰爭層面,最後還是華夏的事。
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華夏都無法阻斷東西方貿易,更無法壟斷東西方貿易,堵不如疏,只要能爲華夏爭取最大的利益。
華夏可以掌控馬來半島、麻六甲海峽,乃至整個南洋地區,但儘量不要損害西洋人的利益,特別是商貿利益。
李自成沉思良久,終於設計出解決問題的兩條思路:
其一:維持現有航道不變,華夏掌控土地,允許西洋人沿途建立商館。現在的南洋地區,土著尚未開化,並沒有國家意識,華夏可以趁機將土地收入囊,特別是一些戰略要地,但每隔一段距離,便要闢出一處商港,允許西洋人建立商館,直至廣東香山府濠鏡縣(葡萄牙華葡貿易公司交易地點)、臺灣安化府(荷蘭東印度公司交易地點)。
其二:貿易公司出麻六甲海峽之後,走東線,在渤泥島(加裡曼丹島)建立一兩處商館、呂宋省清玉府建立商館,必要時也可以在北部建立商館,然後是臺灣安化府,最遠可以到達廣東香山府濠鏡縣。
但這兩條路線都有不完善的地方,西線的缺陷,沿途並非都是華夏的土地,安南只是名義歸附華夏,真臘與華夏暫時沒有任何關係,華夏無法掌控這條路線,除非讓安南迴歸華夏,真臘像暹羅一樣,加入《亞盟》,成爲華夏的盟國;
東線的不足之處,在於華夏剛剛建立呂宋省,呂宋島北部,並沒有完全掌控,而且呂宋西南的渤泥,並不在華夏的掌控範圍之內,與西線的真臘一樣,渤泥與華夏沒有任何接觸。
李自成思量,相較而言,東線的問題更容易解決,呂宋已經立省,清玉府原先是西班牙的馬尼拉城,建立商館水到渠成,呂宋島西北,華夏也要開府立縣,尋找一處港口,應該不是難事。
華夏雖然沒有掌控渤泥島,但西洋人早已來到南洋,渤泥島應該有他們的商館,華夏只要接收過來,先建立海軍基地,然後以兩塊孤立的據點爲依託,逐步滲透至全島。
西線的真臘、安南都已立國多年,征服容易,掌控卻是不易。
如果實現東線的貿易路線,不但西洋的貿易公司,華夏的貿易公司也可以沿着這條路線向西洋開拓,百姓可以移民……
李自成的嘴角不知不覺露出笑容,似乎一切都在掌控之。
等到回過神來,李自成的目光又落在馬來半島部,在北大年、宋卡地區建立商館的,有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蘭人和英格蘭人。
西班牙現在是華夏的死敵,商館直接徵收了,並沒有心理的障礙,葡萄牙的施羅保,與華夏關係良好,只要不損害華葡貿易公司的經濟利益,更換一條貿易路線,沿途還有華夏軍隊保護,施羅保應該不會反對。
英格蘭正在內戰,他們東印度公司雖然來到南洋,但規模不大,多半跟在別人後面分一杯殘羹冷炙,並沒有多少發言權。
關鍵是荷蘭的東印度公司!
華夏必須採取主動措施,必要的時候,動用武力威懾,甚至不惜一戰。
南海艦隊能否擊敗南洋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李自成沒有把握,關鍵是不瞭解東印度公司的艦隊。
如果不能達成協議,華夏與荷蘭東印度公司之間,免不了一場決定南洋主導權的大戰。
守成大國與崛起大國之間,從來都是通過軍事戰爭決定未來走向的。
從海貿易來說,荷蘭東印度公司是既得利益者,是守成大國,華夏是後起之秀,是崛起的大國,爲了各自的巨大利益,爲了掌控南洋地區,甚至是東西方海貿易路線,兩者之間很可能有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
李自成不希望明日發生戰爭,華夏的海軍正在崛起,時間在華夏的一邊,戰爭越晚,華夏獲勝的可能性越大,獲得的利益也越多。
他原先打算華夏、西班牙、葡萄牙三國結盟,共同應對荷蘭、英格蘭、法蘭西等歐羅巴強國,因爲曾經發生的西班牙在呂宋屠殺漢人的事件,三國結盟的希望已經不存在了,至少短時間內不存在了。
華夏與葡萄牙單獨結盟,意義並不大,葡萄牙實力太弱,在東方,華葡貿易公司完全是依賴華夏,從華夏西海岸向西,葡萄牙亦是無法自保,貿易據點逐漸讓位於荷蘭東印度公司。
如果華夏與葡萄牙、荷蘭三國結盟呢?
李自成隨即否定了。
三國的假想敵何在?
沒有假想敵,三國便沒有結盟的必要,現在英格蘭、法蘭西還沒有大規模東侵,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東方的唯一勁敵,便是華夏,華夏南海艦隊最大的敵人,也是荷蘭東印度公司。
兩個最大的敵人,會結成盟國嗎?
而且,一旦與荷蘭結爲盟國,華夏便無法敲打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既得利益!
李自成重新定位:與葡萄牙結盟,與荷蘭合作,與英格蘭接觸,與西班牙爲敵!
將剛纔的思路在腦又過了一遍,李自成立即傳令國防部副部長翟修:從駐紮江南地區的第五營徵調兩個團至呂宋,將南海艦隊解放出來;南海艦隊在漢清部的配合下,立即組織小型艦隊南下渤泥島,在西海岸南北各尋找一個適合的港口,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試探着建立基地,但要防備荷蘭人的艦隊;
傳令人事部長宋獻策,華夏即將在孟棉府以南,沿着西海建立塔威府、西海府,立即向當地派出官員,兩名知府,若干知縣,並與第八營主將高立功聯絡,塔威、西海兩府,因爲在雲南省孟棉府以南,暫時隸屬於雲南省;
傳令第八營主將高立功,立即向孟棉府以南,派出一個精銳團,協助官員在孟棉府以南,建立塔威、西海兩府,着人在塔威府的依山尋找柚木,並估算產量;
李自成思索片刻,覺得差不多了,便讓王廉傳召外交部長南居益,交代一番,讓他出使巴達維亞,與荷蘭東印度公司會談,讓荷蘭東印度公司以“土地交換貿易權”,華夏會保證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經濟利益,必要的時候,允許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華夏的大陸建立商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