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說道:“我跟你大舅說了,可是你大舅不信,他說你二舅媽挺好個人,可孝順了,從來沒說過你姥姥一句壞話,不會不給你姥飯吃,肯定是你姥自己糊塗了。”
姜採月說道:“別的事能糊塗,自己餓不餓還能糊塗嗎?而且姥姥說話頭頭是道的,哪裡像糊塗的樣子!”
孔氏也道:“所以我就說,她們老潘家沒一個好人,全都心眼兒不正!”
她正說着,姜採月又瞄見前院潘景玉拿着篩子到屋子這邊來幫柳翠香晾蘑菇,她點頭說道:“嗯,真看出來了,心眼就是不正,表面上做得好人似的,指不定心裡打什麼主意呢!”
娘倆晾完蘑菇又做了些家務,吃過晚飯便睡覺了。
鑑於頭天晚上聽娘說了姥姥的事,第二天早上,姜採月做飯的時候多做了一份櫻桃土豆泥,對孔氏說道:“娘,你今天還是在家吧,咱這邊這裡沒人也不行,有空再去看看我姥姥,把我做的土豆泥拿去,讓她嚐個新鮮。”
孔氏十分欣慰,說道:“嗯,行,那我就不去了,反正現在的蘑菇也不好,等秋天榛蘑出來之後我再去。”
說完她拿上土豆泥先看老孃去了。
姜採月收拾完了又到前院叫柳翠香,和她一起上山。
雖然潘景玉總在柳翠香家,她感覺不對頭,可是又不能多說,說多了難免會對兩人的友誼有影響,反正自己告訴過她了,潘景玉這人心眼不好,她應該能理解自己的意思,不至於犯傻,走自己的舊路吧。
再說東院的柴氏,見到姜採月母女倆都開家,假裝過來串門子進了院,進來之後旮旯衚衕的找,想看看她那兩隻鴨子是不是死在姜採月或者孔氏的手裡了。
這時姜盛喜也已經離家上田裡去了,只有許春姑帶着孩子在家,從開着的窗子裡看到柴氏,問道:“二嬸,你那看啥呢,串門咋不進屋來?”
柴氏這才說道:“啊,沒有,我就是看你婆婆和採月採的蘑菇咋樣,想也去採點,沒啥,那個……你哄孩子吧,我還有事!”
說完從院子裡出來,可是卻沒回家,向西面走來到姜叔貴家。
錢氏吃完早飯讓女兒姜採蓮收拾廚房,她到菜園裡給茄子、柿子打水叉,見到柴氏過來,她說道:“二嫂咋這麼早串門呢?家裡沒啥活啊?”
柴氏說道:“能有啥活,俺家的零活全都你二哥幹,像你呢,那麼慣着老三!”
錢氏酸溜溜地說道:“嗯,是啊,我可沒二嫂那麼會享福!”
柴氏看出她不高興,又轉了話題,扒着柵子跟她說道:“哪啊,我有啥福享,要說會享福,還得說那院那個……”
她一邊說一邊往姜採月家指,錢氏向那邊看了一眼,撇了撇嘴,說道:“她有個啥福,一個人狀倆孩子,一天到晚像老驢似的幹!”
柴氏說道:“我的不是現在,是從前,那從前咱大伯哥沒走的時候,你看大嫂幹啥活啊,大伯哥連衣服都幫她洗,園子裡的活兒一手不讓她伸,那時候把她給養的!只是享福享過頭了,大伯哥受不了她走了,這下她可知道一個人帶孩子是啥滋味兒了!”
錢氏也笑,道:“那是,你看她現在,前兩年讓盛喜的親事愁得半死,現在又讓採月丟人丟到要死,把她給鬧的,瘦成啥樣了!”
柴氏說道:“瘦倒是瘦多了,可是管多瘦也瘦不住她那張嘴,得誰講究誰,在她嘴裡,滿村就沒一個好人,全都是她家人好!”
錢氏好奇,問道:“喲,那她都講究誰了?”
柴氏說道:“講究誰?還是是自己家這幾個人,她大嫂、她兄弟媳婦、講究你、講究我唄!”
錢氏正掰柿丫子的手停下,說道:“啥?她還講究我了?我行得正做得端的,有啥可被她講究的!”
柴氏說道:“那要想講究,話可多了,啥事兒不能拿出來說說!什麼你不會過日子了、做菜往死裡放油、一年做一套衣裳,和孩子搶着穿了、懶塔塔不收拾屋子了……”
她一邊說一邊看着錢氏的臉色,見錢氏氣得直努嘴,似乎馬上就要爆發,便最後又加了一句:“對了,還說你生不出小子,讓老三‘絕戶’了!”
“什麼?!她竟然說這話!”
錢氏這下真火了,自己是生不出兒子,只有一大一小兩個女兒,可是那怪自己麼,生孩子這玩意,是誰想生啥就生啥的?她姜老大媳婦生出兒子,就能笑話自己了,竟然還說自己“絕戶”,這簡直比罵娘還狠!
想着她把手裡的柿丫子往地上一摔,說道:“她姜姓孔實在太欺負人了,竟然這麼罵我,也不看看她是誰家的人,自己家人罵自己家人,好聽是怎麼的!不行,看我不去找她,撕爛她嘴!”
柴氏聽了連忙攔她,說道:“別別別,老三媳婦你可別這樣,你去找她,不是把我裝裡了麼,她那脾氣,還不得到我家裡去把了砍了!”
錢氏“仗義”地一拍胸脯,說道:“沒事,我不說是你告訴我的,我就說是聽別人說的!”
柴氏心裡暗樂,卻說道:“那也不行啊,我剛到你家來,你就跪去找她算帳,她肯定知道是我的說的,而且她現在也不在家啊,你去了也沒用。”
錢氏轉頭向那邊看了看,一般只要孔氏在家,很少會在屋裡坐着,不是在外面翻曬蘑菇,就是在菜園裡拔草、收拾豬圈什麼的,現在正是幹活的時候,她不在外面,那應該真沒在家,她這纔不甘心地停住腳步,說道:“不在家就便宜她一會兒,等她回來的!”
柴氏怕一會兒孔氏回來看到自己在她家,猜到自己背後說使壞,跟錢氏說了幾句話後便匆忙離開了。
她走後不一會兒,孔氏便從孔繼富家回來了。
她邊一進院子,錢氏就看見她,站在菜園裡叉腰問道:“姓孔的,我問你,是不是你說我俺家‘絕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