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一週歲之前都是沒有名字的,都是用小名來稱呼,直到孩子一週歲的時候纔會取個名字。取名字可是大事,一點也馬虎不得,每到這個時候人們便會專門請學問好的先生在孩子滿週歲的那天去吃抓週酒,順便還會給點紅包,讓着幫忙取個有寓意的名字,期望孩子的一生人如其名。狄老爺也常常被請去取名字,所以紅包錢爺收了不少。
自家的孩子滿週歲了,他自然是不用請先生的,只是他翻遍了書,覺得那個名字都不滿意,特別是女兒的名字,他想來想去,覺得什麼詞用在她的身上都是個名不符實。狄夫人見丈夫煩惱,將端來的茶水放在他的案頭邊,擡手緩緩給他磨墨,一邊輕輕柔柔的問道,“爲孩子的名字苦惱?”
狄老爺將書合上,揉着有些昏漲的頭悶悶的回答,“是啊,總是不能滿意。”
狄夫人笑道,“瞧你焦急的,反正明天才會正式做酒席,你怕什麼,要是實在是想不到,乾脆讓孩子自己翻好了,翻着什麼字就成,一切都靠上天的機緣。”
狄夫人是信佛的,所有什麼事情都脫離不了一個緣字。想起兩人也是在佛前相遇,狄老爺也笑了,拉過她的手道,“夫人說的是,既然我們相遇也是個緣,孩子的到來也是個緣,不如就讓孩子自己翻書。”
他想好了,如果孩子翻出來的字也不好,還可以根據這個字取個諧音或者一個形似的名字。他的孩子怎麼也是要用響堂堂寓意好的名字。
做抓週酒的這天,人來的的多,連王縣令都被狄老爺請來了。好在狄府祖業夠大,在院子裡面擺了滿滿的二十張大圓桌,這纔剛剛好坐下。大家都在前廳熱鬧,米琪和弟弟卻被放在後院狄夫人的房間裡面,由奶孃一個人帶着。
弟弟玩玩具累了,早就躺在軟榻上面呼呼大睡,米琪也焉搭搭的點着頭打着瞌睡。不是她不想出去湊熱鬧,是狄老爺不准許。因爲她還不會走路,所以狄老爺將她寶貝的不行。其實她也很想出去啊,可是一想到被他們知道自己會走路,那麼以後他們就不會多抱自己了。考慮了半響,她還是決定在這裡打瞌睡比較好。
他們兩姐弟雖然一個是女孩,一個是男孩,卻跟同卵雙胞胎一般長的一模一樣,看到弟弟,她就感覺看到了自己的臉。她雖然很喜歡欺負這個傢伙,可是心中對他的喜愛也不少。
見到他們兩個都睡覺了,奶孃把薄被給他們掖好,這纔出門小解。
門沒有關牢,只見門口出現了一個探頭探腦的小腦袋。米琪沒有睡熟,聽到門口的響聲,睜開眼睛看了一眼。
只見一個如同畫像上面的金童活脫脫站在門口向門裡面張望。看到她醒了,這孩子蹦蹦跳跳的進來,託着腮幫子看她,滿臉的驚奇。
“你們長得一模一樣呢。”這個金童不說話看起來非常的可愛,一說話,口水噴了她一臉。她當即就被這唾沫星子給噴醒了,雞皮疙瘩掉了一地。
換牙的時候能不能不對着人說話。他那空洞的門牙,讓她真有用饅頭塞住的衝動。她很想對着這個小傢伙進行思想教育,可是念及自己說話的功能還不夠完備,不能準備表達出她的意思,因此只好保持沉默是金的原則冷冷看着他。
想必是她的眼神不夠殺傷力,他一點也不害怕,反而去捏她的臉。她一側臉躲過了,他又去捏弟弟的臉。這下米琪有些生氣了。雖然她常常捏弟弟的臉,可是這也只能是她去捏,什麼時候輪到一個外人去捏了,因此她有些生氣的將這該死的假金童的魔爪給拍開。
這傢伙還不死心,又伸手去捏,米琪更加生氣了,這孩子的臉皮怎麼這麼厚呢,一定是父母沒有教育好。她忽然爬起來對着他踹了一腳。她人還小,可是居高臨下,居然還將他給踹倒了。
這小子坐在地上愣了一下,還沒有反應過來。不過看到米琪那得意的笑容,他馬上就明白了,蹭蹭爬上軟榻就準備打她的屁股。別看他還小,可是孃親的叮囑還在他耳邊呢,他也明白這麼小的娃娃是應該好好疼愛,而不是欺負,所以用的力氣也比較小。
可是,巴掌還沒有落上呢,米琪卻撕心裂肺的哭了起來,連帶的,還有不明狀況,被米琪偷偷掐醒的弟弟。這哭聲慘烈的很快將小解回來的奶孃給引了進來,也將前面正在迎客的狄老爺和狄夫人引了過來。看到自己親愛的寶貝被人打屁股,狄老爺發怒了,抱過姐弟兩瞪着已經嚇的一動也不動的金童吼道,“你是誰家的孩子,大人沒有教你要對弟弟妹妹友愛嗎?”他又對着門外看熱鬧的人怒吼,“這是誰家的孩子,大人怎麼都不看好,看看,竟然還敢打人!哎呀,我的寶貝,你有沒有事。”
狄夫人將兒子接過,看着兩個孩子哭得悽慘,心中也是一痛,所以臉色也不甚好看。
議論紛紛的人羣先是你看我,我看你,直到一聲,“孽子!”的聲音從門外傳來。人羣自動的讓開了路,讓門外的人進來。看到來人,狄老爺和狄夫人愣了一下,有點不可置信,“陳兄,你……”
這名喚爲陳兄的中年男子牽着一個美貌少婦從門外進來,臉上帶着尷尬繼和歉意。唐朝以胖爲美,這個女子看起很是豐滿,可是胖一點也不影響她的美麗,反而有一種特別的風韻,不像米琪的孃親,因爲身體不好,一直保持着苗條的身材。“都是我們管教無方,還請狄兄不要生氣,看在孩子並無大礙的份上,讓我們把小春帶回去好好教訓。”
這位陳兄名松鶴,與狄老爺是同一年的舉子,兩人私交非常好,只是兩人分別在兩個郡縣,因此來往的少了一點。陳松鶴因爲不喜歡官場裡面的那些交際應酬,在中取進士之後竟然放棄做官,在鄰縣開了一傢俬塾,因爲他的進士名聲,所以到他那裡的學生很多,因此他的家境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