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不單行。就在鄧尼金暴跳如雷開始整肅彼得留拉親信將領的時候,伏龍芝指揮的紅軍發起了向哈爾科夫的總進攻。
伏龍芝進攻的時機選擇的非常好。讓人不由得聯想到彼得留拉的反叛是和伏龍芝取得了聯繫。但這證明是無稽之談,伏龍芝的進攻和彼得留拉反叛高度重合不過是巧合。
鄧尼金的部隊成分本就極其複雜,彼得留拉部隊是他的主要力量之一。由於彼得留拉扯起了烏克蘭獨立的大旗,公開脫離大俄羅斯國,鄧尼金當然要對留在哈爾科夫方向的彼得留拉一個半軍(4個師)進行整肅,逮捕彼得留拉的親信將領,換上自己的人。結果必然導致這4個師處於混亂狀態,當伏龍芝主力展開進攻時,負責哈爾科夫西北蘇梅一線防禦的第13軍一觸即潰,導致伏龍芝手裡的尖刀——布瓊尼經過加強的第1騎兵軍輕而易舉地插入了戰線的後方。
伏爾加河自基輔流向東南入海,在伏爾加河左岸的遼闊大地上非常適合騎兵的突襲,布瓊尼根本不需要顧慮與中國人的衝突,實際上,紅軍已經不在意與華軍的衝突了,在喀山,華軍早已與紅軍正式交火,現在天上仍發生着空戰,將空軍主力調至東線的遠征軍空軍每天都在轟炸着喀山城下的紅軍,特別是在大俄羅斯正式建國後,布黨已經與中國人撕破了臉皮。
在第一回合就遭受重擊的鄧尼金只能向中國人求援了,高爾察克也給王明遠拍來了電報,希望看着“共同的利益上,立即把遠征軍主力投入到哈爾科夫的保衛戰中。”
王明遠感到了巨大的壓力。共同的利益?狗屁!烏里揚諾夫要統一俄羅斯,高爾察克和鄧尼金也抱着同樣的目的,但我們卻希望俄羅斯長期分裂,陷入無休止的戰亂中。哪裡來的共同利益?如果不是爲了祖國的千秋大業,幹嘛將好幾十萬優秀子弟派到萬里之外日日流血犧牲?曝師在外,日耗驚人,就算協約國每月提供1000萬美元的軍費,光是人頭費就吃掉一大塊了,不打仗還好,打起仗來就是個無底洞!一輛載重1500公斤的卡車,工人一輩子的工資也掙不回來,一場戰役就會消耗上百輛或者更多,我們不從俄羅斯撈回本錢,對得起省吃儉用支援遠征軍的百姓?對得起那些長眠在烏克蘭、羅馬尼亞和波蘭的烈士?
王明遠在向北京發去緊急電文後,將自己關在辦公室苦苦思索。作爲遠征軍統帥,他必須確定應付當前局面的原則,可以不去管具體的作戰,但總的方針必須確認。
首先,要不要全力支援鄧尼金?
總部作戰處緊急分析了已獲悉的戰況,認爲在目前態勢下,鄧尼金很難守住哈爾科夫。但哈爾科夫必須保衛,它不僅是烏克蘭第二大城市,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它還是大俄羅斯國最重要的工業基地!遠征軍將所佔領城市的工業設施拆卸一空,但哈爾科夫卻沒有動,如果沒有了哈爾科夫的工業,大俄羅斯更沒有與布黨抗衡的本錢了,靠烏克蘭的小麥跟布爾什維克打仗嗎?即使放棄哈爾科夫,也必須將其設備全部搬遷至西伯利亞去!
結論是,爲了贏得時間,遠征軍也需要協助鄧尼金。
第二,投入多大的兵力?要不要將第2集團軍主力調過伏爾加河投入到哈爾科夫戰線?還是隻用第1集團軍一部側擊正在瘋狂東進的布瓊尼騎兵?第1集團軍仍與彼得留拉的部隊糾纏着,可以動用的只有第1軍。要不要在伏爾加河左岸跟布黨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對決,令王明遠好生躊躇。跟蒙山軍絕大多數將帥不一樣的是,身爲軍人,王明遠內心深處卻討厭戰爭,惋惜一切非正常的死亡。他將遠征軍置於鄧尼金後方,將交通線安排在路況差距離遠的南線,都是爲了避免與紅軍正面交戰。
在他看來,“俄國戰略”即將畫上句號,作爲最早參與這項戰略策劃者之一,他認爲該項戰略基本成功了: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借出兵俄國助戰獲得了美國的鉅額經濟援助,一些技術專利和生產授權被順利獲取;俄國真的產生了兩個敵對的政權,來自北方的威脅被解除;收回了唐努烏梁海及中東鐵路,從俄國搶到了大量的工業機牀,使得將東北建設爲重工業基地的條件完全具備;消除了新疆的分裂危險並打開了中亞的大門;鍛鍊了部隊特別是鍛鍊了一批指揮官,檢驗了自行研製的裝備,讓除海軍外的國防軍的視野更加開闊,就國防軍的戰力,絕對上了一個檔次……至於凝聚民心,提振民氣以及通過對外戰爭促進國家的工業化建設,作用肯定是正面的,唯一的負面就是犧牲傷殘了大批的優秀官兵,付出了鉅額的軍費。當時總統提出了俄國戰略的主要目標,他不是太相信,但那些兩年前說的話言猶在耳,大部分已成爲現實……現在是該收尾的時候了,如何收好官子,將這盤決定國家今後數十年乃至更長時間國運的大棋贏下來,就看自己最後的決定了。
北京的回電未至,範德平、熊勳、石大壽的電報紛至沓來,三位主要助手的意見基本一致,即必須迎戰紅軍,擊退其對哈爾科夫的進攻,否則遠征軍態勢將極爲不利。範德平更是指出,如鄧尼金集團被消滅,結盟於我的俄國新政權將迅速敗亡,一切的努力均前功盡棄。
王明遠在6月16日晚做出了決定,命政治部起草傳單用飛機投擲戰區,警告紅軍如繼續南下將威脅遠征軍安全,遠征軍絕不坐視不理;命1軍立即北上,抄擊布瓊尼騎兵的後路;命位於扎波羅熱第11軍迅速渡河南下支援哈爾科夫,第15軍做好隨時南下之準備。特別電令熊勳,如彼得留拉東犯,應給於迎頭痛擊,但如德軍東進,則相機放棄基輔,依託伏爾加河地障阻擊,逐步退出烏克蘭。
軍令發出後不到一小時,總參的電報到了:南俄之存在對友好之俄國至關重要,而哈爾科夫得失事關南俄之歸屬。遠征軍應以積極之態度應對危機,不應保存實力危害大局。須重視紅軍之戰力,萬勿輕敵。
這就是說,龍謙允許他投入主力幫助鄧尼金打贏這一仗!但提醒王明遠重視對手。
薛曉纔看過總參電令後建議令第2集團軍司令部統領第11、第15兩軍南下哈爾科夫,令第1集團軍司令部率第1、第5兩軍東進,只留第3軍於基輔,該集團軍後勤部隊立即渡河,沿我軍控制的南線鐵路撤至扎波羅熱,“要打,就集中兵力狠狠給他來一下,基輔對於我們已經不重要了。”
王明遠對着地圖思索了半小時,“可以,下命令吧。基輔可以拿走的東西一律裝車運走。閻樹林部從即刻起直接由我們指揮,讓熊勳集中精力對付紅軍吧。嗯,電告鄧尼金我軍部署,要他沉着應戰。”
薛曉才甚至想讓第16軍也投入哈爾科夫之戰中,但考慮到頓涅茨河和頓河流域間存在大量的哥薩克武裝,沒有大兵團威懾不放心。以王明遠持重的性格,也不會接受這個建議,所以沒有提。薛曉才現在後悔將第9、第21及第7軍調回國了,如果有這三個軍在,絕對可以在哈爾科夫一帶重創甚至殲滅伏龍芝集團。
“王司令什麼都好,就是太不像軍人了。”薛曉纔在去電訊處的路上想,“軍人嘛,考慮打好仗就是了,考慮軍費幹什麼?這倒好,反而受制於兵力不足了……”
新的電令通過總部的大功率電臺發了出去,很快,石大壽和熊勳回電:決照總部電令執行。而鄧尼金在兩個小時後回電,對遠征軍南下支援倍感振奮,決心在哈爾科夫一雪前恥。
第1集團軍動作最快。熊勳在當日晚11點即上報了作戰方案:第1集團軍主力向羅姆內——蘇梅開進,以布瓊尼騎兵軍爲作戰目標,掩護哈爾科夫左翼安全。以第1集團軍現有的位置,這個方案是最適當的,遠征軍總部立即批准了熊勳的方案,但強調了對手是大集團騎兵,應控制要點和交通線,蝟集主力,避免被對手各個擊破。
置於戰線後方充當集團軍戰略預備隊的第1軍立即行動起來,他們和已經回國的第9軍都是裝備最好的部隊,爲了搶得時間,他們沒有跟5軍爭佔鐵路資源,而是沿公路開進。6月17日下午,該軍第3師已經開始北渡伏爾加河,前出布羅瓦雷,沿着公路衝向了羅姆內。羅姆內的重要性看一眼地圖就完全明白,只要該城在手,便可直下蘇梅,切斷布瓊尼騎兵的後路。
跟下圍棋一樣,敵之要點即我之要點。中國人在6月17日投擲的傳單已經告訴了伏龍芝,這一仗遠征軍要參戰了。第1軍向羅姆內的運動也沒有瞞過伏龍芝的空中偵察。突破蘇梅防線正向哈爾科夫疾進的布瓊尼第1騎兵軍及隨後跟進的步兵第9、11軍隨即轉向,朝羅姆內撲來。
羅姆內本有鄧尼金第7軍軍部率兩個師駐守,守軍也接到了鄧尼金堅守城市以待援軍的命令,並且與熊勳司令部溝通了電臺聯繫,知道中國盟軍已經增援上來了,但還是出了岔子,當布瓊尼第1騎兵軍逼近羅姆內時,守軍第20師一個團在潛伏的布黨分子的策動下臨陣叛變(在布黨那邊就是光榮的起義了),一下子重創了守軍的士氣,搞得人人自危,布瓊尼不算猛烈的炮火只轟擊了十五分鐘,20師陣地就全面崩潰,本來就不堅強的防線登時塌了半邊天,第7軍軍部率另一個還算“聽話”的師倉促撤出羅姆內,這座重鎮半天內就淪於敵手了。
聞聽噩耗的熊勳上將命令第1軍立即反攻,將羅姆內奪回來,但他給第1軍的電令裡卻要求第1軍穩步前進,不要企圖在行進間達成目標,“佔領羅姆內的敵軍爲騎兵,長於機動,短於堅守,火力定當弱於你們。而後續步兵尚距遙遠,來不及合兵一處,如敵軍堅守城池,則按照常規戰法發揚優勢炮火奪取之,如敵棄城機動,你們可不予理會,先佔領該城,切實控制交通線……”
在給第1軍發出戰術指示後,熊勳電報王明遠,“羅姆內已失,已令1軍按原定計劃行動,暫不做變更。確信布黨在俄軍中潛伏人員甚多,俄軍不可靠,此戰絕不可信賴俄軍,一切應立足自己……”
王明遠回電,“已提醒鄧尼金注意部隊內部問題。此戰必得殲滅敵主力一部,否則難以打破其優勢,望指揮前移,再創羅馬尼亞之奇蹟。”
羅馬尼亞戰役是葉延冰的得意之作,也是熊勳的成名之戰。王明遠重提此事,希望熊勳再建奇功。
6月19日中午,第1軍前鋒第3師與紅軍炮火相接,羅姆內之戰打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