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哥,前方快要到杭州了,真的是杭州了!”包峰看着前方隱約出現的雕欄畫棟,亭臺飛檐,激動地喊着。他和方勉一路飛馳,將隊伍又甩在身後,半晌才聽到後面緊跟上的馬蹄聲。
華戟等人尚未見過這樣大型的古建築羣,突然間見到呈現在眼前的金碧輝煌,帶着江南氣息的宮闈,說不出的嫵媚。
南宋曾時定都於此,杭州城垣因而大事擴展,當時分爲內城和外城。內城,即皇城,方圓九里,環繞着鳳凰山,北起鳳山門,南達江干,西至萬松嶺,東抵候潮門,在皇城之內,興建殿、堂、樓、閣,還有多處行宮及御花園。外城南跨吳山,北截武林門,右連西湖,左靠錢塘江,氣勢宏偉。
南宋時的杭州商業有數百行,各種交易甚盛,萬物所聚,應有盡有。對外貿易相當發達,有東瀛、高麗、波斯、大食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與之有使節往來和貿易關係,朝廷專設“市舶司”以主其事。西湖風景區經過修葺,更加嫵媚動人,吸引了不少中外遊客;酒肆茶樓,藝場教坊,驛站旅舍等服務性行業及夜市也很興盛。
從元朝到明朝,城內的不少宮殿被毀,工商業曾一度衰落,西湖也漸被泥土淤塞。但由於在南宋時期打下了繁華基礎,恢復較快。朱元璋成疏通大運河全線開通,杭州水運可直達大都,成爲全國水運交通要津。
到方勉他們所在正統年間,杭州已經成爲了重要的大都市,不但恢復了當初南宋的全盛時期,且經過多位明君的治理,已經大大超過了苟延殘喘的南宋。鄭和七下西洋,更是將大明帝國的威名遠播四海,朝貢者自是絡繹不絕,只可惜海禁一事,將朝貢者拒之了門外。
“駕”方勉一揚馬鞭,向前奔去:“這到杭州了,應該不會有山賊了吧?”華戟正要叫喊,卻見包峰也跟着竄將出去了。華戟鬱悶道:“這方勉怎麼到了杭州和吃了興奮劑一樣,是不是收了金姐那徒弟的興奮勁還沒過?連包峰這攪屎棍子也跟着鬧騰。”
閔嶽笑道:“算了,老四好不容易脫離的弟妹的魔爪,自然興奮異常,包峰反正走到哪,攪道道哪。不好!”方纔還在大笑的閔嶽突然神色大變,驚惶起來。衆人一見立刻驅馬上錢。
“大膽刁民!竟敢衝撞楊大人座駕!”方勉和包峰超速駕駛,不想前往杭州官道的同時,官道上行來一輛豪華馬車,並有甲士守衛,想來是官家的座駕。
方勉心道:“不好,衝撞了官家馬車,想必是杭州官員。”即刻下馬抱拳賠禮道:“對不起,楊大人,草民縱馬疾奔。不想衝撞了大人馬車,罪該萬死。”包峰一見方勉的動作,也立刻下馬抱拳。
早已拔出佩刀的甲士一見兩人態度誠懇,並非有意衝撞,也不刁難,插上佩刀,對着轎內恭敬的喊道:“大人,乃是兩人年少無知,縱馬疾奔所致,並非有意衝撞大人馬車,大人是否不治他們罪?”
“呵呵,路便是給我大明子民走的路,並非老朽的路,他們何罪之有?”馬車中傳來一聲蒼老卻又不失威嚴的聲音。
“大人不追究爾等罪過,速速散去。”那甲士一揮手,欲散去方勉等十八人。
方勉一抱拳,說道:“草民謝過楊大人!”正待退去,卻聽得車中傳來一聲叫喚:“慢着。老朽有一事想問。”
方勉心中一愣,以爲車中大人反悔打算坑個百八十兩銀子花差花差,又聽見只是有一事想問,便不再疑慮,低頭說道:“大人請講,小民必定如實相告。”
車內大人笑吟吟的問道:“我且問你,你如何得知我姓楊?”
“方纔兵大哥呵斥我等便說衝撞了楊大人的座駕。由此草民便知大人乃是姓楊。”方勉恭敬的答道。這個大人本性隨和,平易近人,方勉道也願意尊敬這樣的人。
“這位小兄弟年紀雖輕,卻也細緻過人。”只聽得車中一聲讚賞聲,車簾掀開,車中走出一位老態龍鍾的精瘦的老人,童顏鶴髮,他的臉容雖然顯出高貴的傲岸,卻有一股肅殺之氣,使他的神采大爲遜色。儘管仍英武有力,身板挺直,可是,滿臉的疲憊與遺憾卻也顯露無疑。
方勉這個六百年後的小妖自然知道如何識人,眼前這個老人必然不是尋常的官相。滿臉堆笑,笑容中卻帶着肅殺之氣,必然久經官場且位高權重。
“老爺爺,我看你容貌非常,慈眉善目卻又讓人敬畏,想必是大官吧?不知道官居幾品?”旁邊的包峰很惡搞的來了這麼一句。
“大膽!”一邊的甲士再次抽出佩刀。卻被楊大人一手按住。
“這位小兄弟甚是惹人喜歡,老朽爲官已久,品級亦是虛位罷了,既然小兄弟相問,老朽便告知也無妨。”楊大人尚未說完,那位甲士便開口道:“楊大人位高權重,當朝少師,從一品!”
包峰暗暗一咂舌,輕聲問道:“四哥,從一品是多大的官?”
方勉暗暗瞪了他一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腦袋中卻不停的思慮着,明朝哪位一品大員坐鎮杭州。
正在思忖間,卻聽得閔嶽單膝跪地,唱道:“草民閔嶽,見過楊榮,楊大人!”
其餘諸人一併跪地,方勉這纔想到,這四朝元老楊榮,三楊輔政,這才撐起了明朝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當真功在千秋。
“哦?小兄弟竟然識得老朽?”楊榮也是一陣驚愕。
“楊大人歷事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竭盡才智,正直勤勞,安定社稷,愛民親仁,不失爲賢相。功在千秋,傳頌於民,如何能不識得?”閔嶽高聲說道,閔嶽熟知大明史事,楊榮此名,擲地有聲,如何能不知。
“諸位小兄弟請起,老朽觀諸位身披甲,腰懸刃,不知是江湖遊俠還是襄王門客,或王僉事手下?”說道王僉事時,聲調明顯有變。
方勉低聲說道:“回稟楊大人,我等乃是一介小民,披甲帶刃乃是爲了防止山賊宵小,劫財害命。”
“唉,想我大明開國七十餘年,太祖皇帝開國以來,勵精圖治,北伐蒙古,南征安南,伐錫蘭,牽爪哇,七下西洋,威震四海。如今卻被這些內侍結黨營私,勾心鬥角。大明帝國岌岌可危,老朽年以七旬,命不久矣。這杭州城外竟然尚有宵小山賊。老朽愧對成祖。”楊榮仰天長嘆,老淚縱橫,國將不國,外憂內亂。一代忠臣,竟落得對着幾個無知小輩長吁短嘆。
“老朽今日能與幾位小輩悵然!卻還不知諸位高姓大名。”楊榮調整了情緒,對着方勉問道。
“小人姓方名勉,乃是從海上而來。”方勉答道。
楊榮一驚,疑問道:“莫非是民間傳聞在海上雷擊倭寇之方勉?”
“小人誤打誤撞,這才得以擊殺倭寇。”方勉謙虛地回答道。
“方小兄莫要謙虛,那後面諸位,便是方小兄的身懷絕技的諸位結義兄弟?”
“楊大人謬讚了,我等哪裡當得起。”
“當得起,少年英豪當須如此,諸位爲何不爲過效力?”楊榮滿口稱讚。
“方勉與兄弟乃是山野草民,如何敢奢望入朝爲官?楊大人此是何往?”方勉見楊榮有心拉攏,便岔開話題。
楊榮爲官多年,知方勉毫無爲官之心,便暗暗嘆了口氣道:“老朽回鄉祭祖,此時回京覆命,既然方小兄無心爲官,那老朽也不強求,就此別過,只望小兄弟志在千里,爲國爲民。”
方勉正待告辭,閔嶽立刻湊到方勉耳邊耳語幾句。方勉立刻對着正要行進的馬車喊道:“楊大人請留步!”
楊榮一聽方勉叫喊,不顧自己的身體,衝出來道:“莫非方小兄回心轉意?願與我入朝?”
方勉一見楊榮如此,便知道楊榮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努力想找個接班人,牽制王振。便婉轉道:“方勉願率衆與楊大人同行,不知楊大人是否放心?至於入朝一事,再從長計議如何?”
“不可,你等身背兇器,如何能與大人同行?”那甲士出手阻攔。
楊榮揮揮手道:“老朽行將就木,便是不被刺也活不了幾年了,便讓他們同行吧,我有些許事要與方小兄談論。”
“是!”那甲士怏怏而回,卻還警惕的盯着方勉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