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林天爲首的一衆電影主創,走到臺上,鞠躬致謝。
從現場觀衆的表現來看,《血色青春》這部電影還是很受大衆認可的,這已經是林天第三次參加威尼斯電影節了,在展映這個環節,林天還是第一次品嚐到被認可的滋味。
林天的語氣很激動,再加上他的英語水平本來就不高,說的有些詞不達意。但觀衆們似乎並不在意這些,再次鼓掌之後,這才陸續退場。
約翰遜主席和許嘉文導演,是最後離開的幾個人之一,兩個人再次說了一番祝賀的話之後,這才告辭離開。
在所有嘉賓之中,走在最後的是一位很是英俊的中年白人。
這位英俊的中年白人,給莫正陽留下的印象很深刻,因爲他可以用中文和林天聊天,而且說得很流利,發音也很標準。
進場的時候,因爲嘉賓太多,這位中年白人只是和林天說了兩句話,莫正陽並不清楚他的身份,只是感覺他和林天挺親密的。
兩個人一直聊着和影片相關的話題,看起來聊的挺投機。這位白人看到站在一旁的莫正陽,眼中露出感興趣的神色,問道:“親愛的林,這位就是影片中的男主角嗎?真是難以想象,他這麼年輕,竟然能夠呈現出如此有深度的震撼性表演!真想和這位年輕的天才認識一下,你能給我們做一下介紹嗎?”
“當然可以。”林天很愉快的給莫正陽和這位中年白人做了一下介紹。
原來這位中年白人名叫馬克·穆勒,是威尼斯電影節選片委員會的亞洲區選片人。
說起這個人的名字,和他的職務,莫正陽確實對他有所瞭解。這個人在國內的電影圈裡面,尤其是導演圈裡面,知名度很高。莫正陽作爲影視公司的老闆,同時也是一位有着遠大志向的導演,自然也聽說過他的名字。
凡是做導演的,都想用電影獎項來證明自己的實力。
在所有電影獎項當中,奧斯卡和歐洲三大電影節自然是首選。
奧斯卡的難度太大,國內大多數有實力的知名導演,都把攻略的對象放在了歐洲三大上。
而在“三大”電影節中,威尼斯電影節最具藝術性,在電影人心中處於殿堂級地位。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爲,在各家國際電影節中,威尼斯電影節是最愛zhong國的。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華語電影的“伯樂”。
早在1989年,中國臺灣導演侯賢的《悲情》在威尼斯爲華人贏得了第一座金獅獎,從此便拉開了華語電影在威尼斯電影節輝煌十幾年的序幕。1991年,國內方大導演的電影《悲喜一家人》獲銀獅獎,次年趙大導演也憑藉《今夜無眠》獲得了銀獅獎。從此之後,幾乎每年都有國內的電影進入威尼斯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這些年來,國內的導演一共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拿到了兩次金獅獎和三次銀獅獎。
威尼斯電影節如此青睞華語片,除了這一時期華語電影本身的藝術水平外,也與一位國際友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這位國際友人就是馬克穆勒。
1986年,在中國留過學,高度迷戀中國文化的意大利電影製片人、影評人馬克·穆勒,被威尼斯電影節組委會聘爲該電影節選片委員會的亞洲區選片人。從那一刻起,威尼斯電影節就成了華語電影走向世界的幸運之門。有段時間,甚至傳出了威尼斯“特別關照zhong國電影”的說法。
莫正陽既是影視公司的老闆,又是一名導演,當然願意認識這樣一位很有能量的國際友人。
馬克穆勒握手的力度很大,絲毫不掩飾自己對於莫正陽的看重,“莫先生,我非常喜歡你在影片當中的表演!這是我看到的最精彩的表演之一,尤其是你還這麼年輕,就有這麼棒的演技,我相信,在不太遙遠的未來,你一定能夠成爲一位偉大的演員!”
“馬克穆勒先生,謝謝您對我的稱讚和看重,未來的事情誰知道呢?但我會珍惜每一次表演機會,把每一個角色都演好,向着偉大演員這個方向不斷努力。當然,作爲一名導演,我也會像對待我的表演一樣,認真對待我的每一部作品,在做好優秀演員的同時,還要向着優秀導演的方向努力。”莫正陽把話題引到自己的導演身份上。
馬克穆勒果然露出一副驚奇的神色,很是詫異的問道:“我沒聽錯吧?真是讓人難以置信,你這麼年輕,難道還是一名導演嗎?”
“天才總是和普通人不同的,毫無疑問,你面前的這位年輕人就是這樣一位天才。”林天對莫正陽不吝誇獎,“正陽去年就已經成功導演了一部現象級的電視劇,是我們國內近十年來收視率最高的一部電視劇,這部電視劇被東南亞各國引進之後,在整個東南亞都造成了轟動。除此之外,他現在正在拍攝一部青春純愛類型的處女作影片。他這麼年輕就已經有這麼大的成就了,真是讓我汗顏。”
聽到林天的介紹,馬可穆勒對莫正陽更加好奇了。他真的沒想到,這位天才演員竟然還是一位導演,而且已經成功導演了一部高收視率的電視劇,雖然電視劇的藝術性不能和電影相比,但莫正陽這麼小的年紀,就取得了這麼巨大的成就,已經是非常難得了。
“等你的這部電影上映之後,我一定要看一看。我很想知道你這樣的天才和我們這些普通人到底有着多大的差距?”馬克穆勒半是認真半是開玩笑的說道。
“我這部電影將在06年的1月份上映,如果這個時間您在我們國內的話,希望能夠請到您參加電影的首映式,非常樂意聽到您的批評指導。”莫正陽適時作出邀請。
“這是我的榮幸。時間上現在還不太好說,如果我能夠趕上您的首映式,一定會去參加。”馬克穆勒爽快的答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