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帝在各州進行州牧改制時,沒有忘記將近年來一直在涼州擁兵自重的董卓換掉,改由忠心耿耿的老將皇甫崇接任涼州州牧。
無故調換邊疆大吏歷來就是兵家大忌,雖說靈帝本身不通兵事,但這個淺顯的道理他還是懂的。靈帝之所以如此行事,也怪董卓在涼州做得太過火了。
自董卓升任涼州刺史後,在未經朝廷允許的情況下,就在涼州大肆招兵買馬,不斷擴充麾下軍隊。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武威太守馬騰和金城太守韓遂先後三次上折,舉報董卓治下軍隊數量已超十萬!
如今天下太平,按朝廷以往的規定,地方戍衛部隊不得過三萬,即使邊區情況特殊需要擴充軍隊的也得先報朝廷批准,任何官員私自擴軍問罪當斬。
其實平心而論,馬騰和韓遂也是有私心的。他倆之所以鍥而不捨地在背後打董卓的小報告,是因爲董卓的擴軍行爲已經嚴重威脅到兩個昔日土霸主的利益。
當調任聖旨傳到涼州,宣董卓即日回京出任少府一職時,董卓突然病了,而且病得很厲害,臥牀不起的那種,所以暫時不能接旨。
前來頂替董卓接管地方的皇甫嵩甚感無奈,今日的董卓已不再是一年前的董卓了,手裡握有雄兵十萬,任何想要動他的人都得好好掂量掂量。
董卓拒不奉命,每天只是好酒好肉地招待皇甫崇,但就是不和皇甫崇交接權力。皇甫崇不是不知道董卓是在裝病,但他壓根沒機會和董卓見上一面。
在涼州呆了半個月後,皇甫崇耗不起了,只好孤身返回雒陽覆命。不過也算皇甫崇老實,沒在涼州拉幫結派,不然董卓肯定不會讓他豎着離開涼州。
靈帝在接到董卓稱病拒不奉詔的消息後,不由大發雷霆,暗道董卓是一隻豺狼,日後必定爲禍天下。
不曾想靈帝一時激怒之言,數年後竟然成真了,這恐怕得讓已經死去多時的靈帝都跳起來大呼自己是個預言天才。
靈帝本來是想興師問罪的,只可惜朝廷近年來連年征戰,如今國庫已經拿不出多少錢來養兵。加上當事人皇甫嵩在討伐涼州叛亂時曾受過董卓的恩情,他也不好意思和董卓翻臉,最後只好主動辭去涼州牧一職,並建議皇帝由董卓繼續擔任。
皇甫嵩主動放棄官位不僅還了董卓一個人情,也算是給靈帝找了個臺階下,讓靈帝心裡多少感到有些平衡,後來也就不再去追究董卓之罪了。
事實上,皇甫崇也很忌憚董卓的用心,但木已成舟,他也是沒有辦法才選擇妥協的。若是朝廷堅持用兵,董卓身邊有李儒在,恐怕也難成事。
爲了安撫遠在涼州的董卓,靈帝接受了皇甫嵩的懷柔策略,留董卓繼續鎮守涼州,並將皇甫嵩調任少府一職。
董卓奸計得逞後,遵照智囊李儒提出的武力擴張建議,加緊在涼州地區招兵買馬,不到兩年時間就坐擁近二十萬大軍。
涼州面積雖大,但地處西北,生存條件相當惡劣。因此,當地漢人數量不到一百萬,加上聚居的羌民,滿打滿算也不過一百三十萬。董卓左拉右搶,硬是拉起一支二十萬人的大軍。平均下來六人抽一丁,也夠窮兵黷武了。
因在前次討伐戰中吃夠了騎兵的苦,所以在擴軍之時,董卓力排衆議,堅決下血本來籌建一支五萬人的騎兵部隊。
爲了訓練這支騎兵,組軍以來董卓多次無禮興兵攻打周邊羌族部落。後來在一次平原圍剿戰中更是全殲了羌人部隊中的精銳湟中義從,算是報了當年的一箭之仇。
董卓的騎兵因大敗羌族騎兵,贏得了鐵騎的美名,正式更名爲涼州鐵騎。手握數萬鐵騎的董卓縱兵四處搶掠,盤剝當地百姓錢糧用於養兵,實力日漸強盛。
遠在雒陽的靈帝的病情和涼州董卓軍發展的情形相比,那真是悲劇得沒話說。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的靈帝自知大限將至,白天愁眉苦臉,晚上還要吐血三升,讓張讓等近侍好不焦急。
這天,靈帝突然問起身邊的新寵宦官蹇碩:“蹇碩啊,朕的身子一天天在變壞,指不定哪天就歸天了,但朕有一事放心不下。朕欲立協爲太子,又恐大將軍何進在朕死後篡改朕的遺命,私自擁立辨爲皇帝。你是朕的心腹,可有什麼好主意教朕?”
蹇碩聽後不加思索地進言道:“陛下欲立協爲太子,何不先誅殺大將軍掃除障礙。此人不除,協皇子的太子之位必然不穩。”
靈帝默默地點了點頭,蹇碩的話算是說到了靈帝的心坎上去了。半月後,下定決心的靈帝傳旨在申時召見何進,卻喚蹇碩秘密調遣三百刀斧手埋伏在殿外,準備趁何進不備之時將其斬殺。
靈帝與蹇碩的計劃雖然很好,可不幸地是,蹇碩調兵當日宮中值班的司馬潘隱碰巧聽見了二人的談話。
潘隱曾受何進提攜大恩,今見何進欲被小人加害,心中實在不忍,便遣親信前往何府報信。
何進今日接到靈帝旨意後,心中十分高興,以爲靈帝是要找他商議機密大事。畢竟靈帝身體越來越差,也到了選定後繼之君的時候了。
雖說現在民間流言四起,但在何進眼裡,自己的侄子辨纔是儲君的不二人選。若靈帝識相立侄子爲太子,那何進肯定會三呼萬歲英明;如若不然,他肯定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當何進登上馬車準備前往皇宮時,一名小兵騎馬而來,將靈帝蹇碩欲謀何進性命之事稟報給了何進。
何進是個什麼人,發達以前就是個殺豬的,雖說也混了這麼多年的大將軍了,但打心眼裡還是膽小如鼠。在聽到靈帝要殺自己時,何進當下也慌了神。
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何進此刻可沒想到他在朝中的勢力有多龐大,完全被報信的侍衛所說的情報給嚇傻了。
“不能坐以待斃!”何進急忙命下人將車趕回府中,隨即又派人召來心腹商議如何應對。
袁紹一直是何進派的忠實粉絲,他向來痛恨朝中閹人作祟。今聽何進說閹黨分子要拿他們開刀,當場怒氣上涌,從席位上跳將起來,揮袖咆哮道:“閹黨之患由來已久,今日正好趁機除之。紹願聽大將軍調遣,領軍護衛大將軍入宮,然後將閹黨斬盡殺絕。”
在宮中作威作福的宦官不僅是袁紹的死敵,更是何進的心腹大患。袁紹建議誅殺閹人,不想何進也正有此意。
在聽完袁紹的這番激昂陳詞後,何進正準備答應,卻不料堂外進來一人,出言否定道:“大將軍息怒,本初所言欠妥。宦官之勢,起自衝、質二帝之時,而盛於桓、靈二帝,如今在朝中的勢力更是不容小視,加上陛下有意袒護,倘所謀不慎,必將引來殺身之禍。”
何進可不是個勇敢的漢子,相反他膽小得很,聽了曹操的話後,當下就動搖起來。跟皇帝叫板這種掉腦袋的事還得慎重,衝動是魔鬼啊!
袁紹見何進猶豫不決,心中頓時不快,當即上前勸誡道:“大將軍不可再忍讓了,若不趁機除掉閹黨,你我都將死無葬身之地,而且辨皇子的皇位也難以確保!”
曹操聞言心知不妙,袁紹以皇位繼承之事刺激何進,必然會讓何進瘋狂暴走。但出於好意,曹操還是做了最後一次努力,好言勸阻何進三思而行,生怕他一時衝動壞了大計。
何進正在爲究竟如何行事纔算妥當而大傷腦筋之時,就聽門外一人稟報道:“大將軍,陛下突於半個時辰前駕崩,張讓等人正在宮內佈置兵馬,好像是想封死陛下歸天的消息。末將害怕那張讓會對大將軍不利,故而特來報信。”
何進擡頭一看,卻見來者正是方纔派人阻止自己進宮的潘隱。聞聽靈帝駕崩的消息,何進也嚇了一跳,當下急忙問道:“消息是否可靠?”
潘隱立即抱拳,堅定地回答道:“末將敢以項上人頭作保,此消息千真萬確。”
何進聽到這裡,騰地一下從座位上跳了起來,拍案大罵道:“張讓小兒欺我太甚,進與你勢不兩立。”
憤怒歸憤怒,何進欲除張讓還得依靠手下大將。毫無疑問,袁紹就是何進一派主張誅殺宦官的急先鋒。
何進拔劍在手,邀請袁紹道:“本初可願隨我入宮殺賊?”
袁紹這回興奮了:“末將願隨大將軍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