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流星惑敵

就這樣又過了幾日,韓遂的糧草還沒到位,而聯軍的劫數先降臨了。一天深夜,聯軍大營上空突然火光沖天,只見一顆巨大的火球拖着長長的尾巴從天邊劃過,直朝聯軍大營撲來。

在古代,尋常人通稱把這種現象說成是天上的星星掉下來了;稍微懂點星相學的人則會把人的命格和天上的星體對應起來,於是這種現象又暗示着有人已經走到生命的盡頭了;而後世人通過研究天體運動的規律,發現這只是一種平常的現象,即所謂的流星。

韓遂此時在寢帳中睡得正香,突然被外面士兵的驚恐聲吵醒,當即就提着寶劍怒氣衝衝地出帳察看。古時,夜間有士兵喧譁無疑是犯了軍中大忌,嚴重時會引起整個軍隊的混亂。

韓遂近來心情很不好,他想借此機會殺幾個不開眼的士兵震懾三軍。可出得帳來的韓遂不看還好,饒是他膽大包天,見此勁爆場景也不由嚇得兩腿發軟癱倒在地。

聯軍中漢人多爲步軍,他們的情況還好些。而北宮伯玉的軍隊已經亂得不成樣子,他的部曲湟中義從皆爲騎兵,所乘戰馬被流星火光驚嚇到後,整個馬羣驟然發出陣陣震耳欲聾的嘶叫聲,鬧得聯軍上下心裡瘮的慌。

不少羌人見狀早就嚇得匍匐在地,開始向上天祈禱以求避禍。整個聯軍大營的秩序瞬間被打破,到處可見倉惶逃竄的士兵。

這也難怪,古人最是迷信,認爲天降流星乃大凶之兆,更不必說這顆流星還是當頭劃過,那更是象徵着天神將降罪於他們。

此刻,幾乎所有人心裡都閃出這樣一個念頭,那就是韓遂帶領他們“鬧革命”是違背天意的。現在天神震怒,降下流星,就是專門來懲治他們的惡行。

聯軍大營一時將不認兵,兵不識將,陷入一片慌亂之中。駐守在城內的官軍自然也注意到了流星隕落的景象,但因爲流星並沒有朝他們這個方向飛來,所以引起的**自然就要小得多。

董卓得報天降流星墜於聯軍大營的消息後,當場摩拳擦掌,大喜道:“哈哈哈,天助我軍,天助我軍啊。快!速速傳令下去,讓各營將士議事廳聽調,破敵的良機就在今夜!”

李儒在接到稟報後,並沒有像董卓那樣癲狂,只是自言自語道:“宇子賢真神人也,我不如他!”

李儒的話自然被董卓聽到,董卓上前拍了拍李儒的肩膀,關心地問道:“文優無恙否?戰機已到,快隨我去點將!”

李儒方纔醒過神來,抓着董卓的手驚呼道:“主公快去,此乃天機!此乃天機!我軍今夜必大獲全勝!”

“天機?”董卓就算再笨,經李儒這般反覆提醒後也明白過來,當下驚叫道,“難道這宇信是天神下凡,竟然能料到今夜之事?”

疑惑歸疑惑,震驚歸震驚!董卓可不想失去這千載難逢的戰機,當即聚將吩咐,集結起城中兩萬騎兵,直朝聯軍大營撲來。這一仗的關鍵就是速度,要在敵人緩過神來之前擊垮他。

韓遂雖精於兵事,但也擺脫不了迷信的束縛,此時還處於發懵的狀態。在得知官軍襲營的消息後,韓遂沒有在第一時間裡組織防禦,而是任由手下兵將繼續亂竄。

董卓的兩萬大軍抓住時機,如潮水一般衝入叛軍大營。官軍等這一天已經等了半年之久,以前被叛軍攆着屁股打,如今報仇的機會來了,他們哪還能不賣力呢?

被流星驚嚇過度的聯軍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被官軍一陣衝殺就完全失去了反抗能力,長達數十里的叛軍大營被官軍一個回合就衝透了。

董卓今夜親自披甲上陣,手拿一把六尺鬼頭大環刀,英勇地衝在全軍最前面。往日的憋屈仍然歷歷在目,董卓今夜徹底瘋狂了,揮舞着鬼頭大刀在敵羣中左衝右撞,殺得韓遂軍心驚膽戰,屍橫遍野。官軍士氣大振,只用了半個時辰就將十萬聯軍徹底擊潰。

一臉驚恐的韓遂在親兵的保護下,率先逃離大營奔西而去。首領逃跑對聯軍士氣打擊之大,不少聯軍士兵乾脆丟掉武器,跪在地上抱頭乞降。

馬騰軍因地處前營,是聯軍中最先受到官軍無情攻擊的對象,也是他將官軍襲營的消息傳遞給韓遂的,只是他高估了韓遂的心理素質。

馬騰不愧是一代驍將,難得他平生不懼神鬼,憑着自身的武勇,雖處在萬軍從中,仍然堅持浴血奮戰。不過猛虎終究架不住羣狼,經過一番力戰後,馬騰不得不率部突出重圍向西潰逃。

聯軍最後一個會盟者北宮伯玉,他的運氣就要壞得多了。不是他不想逃跑,其實在他發現問題不對的時候就打定了犧牲對友的主意。只是他手下騎兵的戰馬受了驚嚇,不能再騎乘,好好的騎兵最後不得不改作步軍參戰,不幸被前來複仇的官軍堵住了去路。雙方一交手,改當步兵的湟中義從的戰鬥力可想而知,片刻間即被官軍殺得人仰馬翻。

兩萬羌軍除少數逃生外,或當場戰死或被俘後遭董卓坑殺。事出有因,董卓早年曾帶兵與羌人作過戰,沒少吃虧,因而對羌人深惡痛絕。此次涼州叛亂又有羌人從中作祟,有着“漢人高出一等”思想的董卓更是沒有理由放過他們,所以戰後高高舉起了屠刀,殺一儆百!

官軍一夜突襲,總計殲滅叛軍主力足達五萬人,俘虜達到一萬三千衆,幾乎將參與此次涼州作亂的軍隊屠戮一空。

美陽大捷後,董卓立即遣使飛報朝廷,將此戰經過前前後後述說了一遍。因爲宇信預言的天機突現,心生畏懼的董卓不敢獨吞戰功,只得老老實實將宇信獻計之事如實上奏。

遠在雒陽的靈帝聞報大喜,在大誇董卓平定涼州叛亂的同時,仍不忘誇讚有舉薦之勞的宇信。這是什麼,這就是本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事後,靈帝專門下旨犒賞三軍。董卓因平亂有功,被靈帝破格升任涼州刺史,又拜前將軍封陵亭侯,風頭一時蓋過宇信。

董卓接旨時,高興得淚流滿面,終於又幹回刺史了,真的不容易啊。也正是有了先前的教訓,使董卓深刻地意識到溜鬚拍馬並不是通向權力之巔的最佳途徑,只有武力,絕對強大的武力,纔是權利的堅實基礎。

此番涼州叛亂也給靈帝敲了個警鐘。涼州地偏民貧,且爲漢胡混居,地方情況十分複雜。不少心懷異志的小人趁朝廷無暇西顧之際聚衆爲禍,嚴重威脅到大漢王朝的統治。

爲了實現地處邊陲的涼州長治久安,靈帝接受了宇信的建議,派出司空張溫前往西涼招撫當地名士韓遂馬騰等人。這種政治手腕就叫大棒加蜂蜜,乃是管制窮地惡民的最好方法。

逃回老窩的韓馬二人此刻好比驚弓之鳥,犯上作亂自古就是抄家滅門的大罪。如今聽聞朝廷不僅不降罪,反而大加封官賜爵,二人不禁大爲感動。

爲表誠心歸順之意,韓遂馬騰相約用鴻門宴的手法誘殺了北宮伯玉和李文侯等羌族首領,並割其首級獻與靈帝。

靈帝生來最痛恨邊境胡患,今見韓馬二人能夠回頭是岸,還雙手送上賊首首級,欣喜之下再次冊封韓遂爲金城太守、鎮遠將軍,授居亭侯;馬騰爲武威太守、安遠將軍,加夷亭侯。

什麼叫禮尚往來?韓遂爲大家做了一個非常標準的示範。重新成爲朝廷邊防大員的韓遂主動聯合馬騰,二人在涼州大規模用兵,專門驅散人口密集的羌人部落,期間製造了不少屠殺血案。

第220章 禮尚往來(一)第254章 白馬騎的覆滅(一)第19章 論儒驚四座(一)第226章 新的危機第89章 載譽而歸第225章 羣英會(三)第223章 羣英會(一)第187章 孫堅兵敗第104章 劍聖闖營第182章 有驚無險第138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三)第74章 發展纔是硬道理(三)第168章 李肅說降第105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202章 形勢逆轉第199章 箭射諸侯旗第189章 拜見袁盟主第174章 爾虞我詐(一)第273章 平城密約第154章 爲君三謀第173章 鴻門宴第158章 明爭暗鬥第99章 京師血案(一)第202章 形勢逆轉第155章 靈帝託孤第152章 玉簪定情第85章 別陽澗大戰(一)第203章 馬超救父第103章 英雄可當重任第102章 君臣起爭執第76章 酒是個好東西第120章 文姬探病第242章 因糧於敵第88章 別陽澗大戰(四)第18章 許家歸順第149章 文聘說情第167章 董丁不兩立第156章 君臣一諾第47章 自露馬腳第246章 彈汗山大捷第3章 師徒談心第75章 因禍得福第213章 裸衣大戰(二)第36章 夜襲烏桓營(一)第112章 一戰功成第44章 寺外攻防戰(二)第119章 二進雒城第263章 劉備三哭騙人心(二)第159章 何進得勢第67章 大練兵第45章 寺外攻防戰(三)第158章 明爭暗鬥第277章 塵埃落定第215章 計降張濟第82章 天馬急電第50章 王越登門第171章 擁立新帝第173章 鴻門宴第143章 再見,雒陽第93章 女人的膽識第137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二)第221章 禮尚往來(二)第89章 載譽而歸第107章 火燒長社第142章 流星惑敵第208章 一語道破第164章 漁翁得利第240章 草木皆兵第142章 流星惑敵第158章 明爭暗鬥第202章 形勢逆轉第10章 甄府訪田豐第162章 鷸蚌相爭(一)第68章 招賢與辦學第277章 塵埃落定第95章 合作之路第18章 許家歸順第172章 蔡邕請客第69章 閱兵式第195章 飛將之威(二)第50章 王越登門第7章 張府勝雙傑第140章 董卓二掛帥(二)第218章 董卓“大出血”(二)第266章 “公平”交易(三)第223章 羣英會(一)第43章 寺外攻防戰(一)第253章 文聘救關第98章 龍顏大怒第265章 “公平”交易(二)第7章 張府勝雙傑第67章 大練兵第18章 許家歸順第261章 借刀殺人(二)第60章 “虛”與“實”第40章 仁義服烏桓第71章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第166章 李儒之才第26章 才女的刁難第196章 飛將之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