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禮經魁預定】

作爲本次鄉試的同考官,王陽明已經住進貢院好幾天。

在他被確定爲考官的那一刻,就必須立即前往貢院,不得中途回家,不得中途拜訪。而提調官、監試官還要掛鎖,只許進、不許出,此爲“鎖院”,是爲了防止考官串通考生作弊。

直至確定進士榜單之後,王陽明才能離開貢院,他大概要在此處住半個多月。

這幾天,王陽明被煩透了,因爲宴會太多。

主考官、同考官到齊之後,貢院要舉行宴會。出題的時候,也要舉行宴會。考完第一場,還要舉行宴會。

歷史上,嚴嵩擔任正德十二年的會試同考官,在《南省記》中如此敘述:“出簾宴,出題宴,五日一大宴,三日一小宴。”

本來出題、閱卷就時間緊迫,考官們居然還喝得醉醺醺。

王陽明只在出題宴時喝了一場,隨即就一直咳嗽(裝的)。舊友知他有肺病,也不敢多勸,終於逃過喝酒的苦差事。

第一場考完之後,謄抄好硃卷就要送來批閱。

王陽明與溫仁和屬於《禮記》房考官,批改的全是本經爲《禮記》之舉人試卷。

溫仁和,字民懷,四川華陽人,此時爲翰林院編修。他比王陽明年輕幾歲,比王陽明晚一屆中進士,官職也沒王陽明那麼大,所以這一房自然是王陽明爲主。

硃卷呈上,王陽明與溫仁和一人一半,批閱完畢之後再交給對方重複閱卷。

兩人給出的評語很有意思,就拿士子毛憲的試卷爲例——

王陽明的評價是:“經義貴平正,此作雖無甚奇特,取其平正而已,錄之。”

溫仁和的評價是:“講兩如字,迴護掩印,明白簡當,讀之足以起人仁孝之心。”

似乎沒有文章能入王陽明的法眼,每次都評價爲“氣頗平順”、“取其平正”,偶爾還加個“無甚奇特”、“無甚出彩”。他對進士文章的要求也不高,能寫得平順,把道理講通就可以了。

而溫仁和總是能找出文章亮點,誇耀讚歎一番,跟王陽明的批閱風格正好相反。

大概在第一場考完的隔日下午,王陽明終於批閱到王淵的卷子。

只看到第一篇四書文,王陽明就想起自己在貴州的弟子,風格實在太相似了。

不過他也不敢確定,因爲朝廷對會試文章有規定,必須寫得樸實簡潔,不得用生僻字、不得賣花俏,所以大家寫出來的都差不多。

但王淵的文風論述精密,承轉嚴絲合縫,而且不累贅用詞,特色還是非常強烈的,所以王陽明一看就覺得似曾相識。

“此作旨趣雖無甚奇特,勝在語論卓有根據,氣頗平順,故錄之。”這是王陽明對王淵第一篇四書文的評語。

而溫仁和的評語則是:“認理真而措詞不拘不泛,論據詳而主旨吻合傳注,行文周密而次第轉承無隙,此題作者當爲道學精深之輩也。”

僅看溫仁和的評語,似乎王淵已經成爲儒學大師,其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兒。只要溫仁和看好的卷子,評語全都這樣誇讚,他總能找出文章的精妙之處。

直至王陽明閱到王淵的第三道《禮記》題,臉上突然浮現出古怪笑容。

他終於能夠確定,這就是自己學生的卷子!

因爲文章在論述的時候,出現了“蓋天地之道,先以化生,後以形生。化生者天地,即父母也;形生者父母,即天地也”。

這段話,是《禮記大全》批註裡沒有的,也是前人沒有記述的。出自王陽明結合《朱子語類》,對《禮記》的深入理解,而且沒有給其他弟子講過,只在王淵請教學問時隨口一提。

王陽明搖頭笑了笑,提筆寫出評語:“事親事天,發揮透徹。此作文氣平正,當錄之。”

溫仁和的評語則一如既往誇讚:“事親與事天,無外乎愛以敬。此作文旨如舊,然天地父母卻出新意,暗合朱子之語類,發人深省,令吾茅塞頓開。觀諸士子之作,無逾此篇者。當爲此次《禮記》第一!”

會試文章講究中正平和、淳樸簡潔,但若能寫出符合朱熹理論的新意,絕對可以讓閱卷官興奮莫名——這比寫得花團錦簇、氣勢磅礴還難。

溫仁和就被王淵的文章驚到了,準確來說,是被王陽明的理解驚到了,王淵只不過是把王陽明的講課內容搬到答卷而已。

會試硃卷,兩位房官可以改完一些,就立即送去給副考官,副考官改完再送給主考官。也可以全部改完了,再一股腦甩給副考官,但肯定要把副考官搞得措手不及,因爲閱卷時間非常緊迫。

好在《禮記》考生人數稀少,王陽明與溫仁和的閱卷工作最輕。

《詩經》房的閱卷官,試卷只批閱了四分之一,王陽明、溫仁和就已經把《禮記》卷子給改完。而且他們批閱還很仔細,精彩文章要反覆品味好幾遍,但就是收工超快,誰讓《禮記》考生人數那麼少呢。

《春秋》房那邊的情況也差不多。

剩下兩場的考試內容不被重視,考得好錦上添花,考得不好也無所謂,只要別把公文格式寫錯、不出現常識性錯誤即可。

主要還是閱卷工作時間太緊,根本沒時間細看剩下兩場的答卷,而且那些公文和策論也很難分出孰優孰劣。

到了二月二十五這天,各房把批好的硃卷全部呈上,提調官也把考生的墨卷送來。

房官們要給硃卷、墨卷對號,對不上號的一律不取。

墨卷硃卷加起來七千多份,明代又沒有電腦檢索,需要在堆積如山的卷子中,找出相同序號的進行比對。

號數對了,還要對比硃卷和墨卷的內容,一旦發現內容不同,那就按作弊來棄置不管——如果是謄卷官抄錯的,那考生只能自認倒黴。這種情況很少發生,因爲謄抄階段就需反覆比對,但也偶爾有考生躺着中槍。

主考官和副考官,根本來不及仔細閱卷,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追認房官送卷的相關手續上。他們的職責不是取最好的卷子,而是確定取中的卷子不出錯,一旦出錯就前途盡毀。

“伯安兄爲何不薦此卷?此生很可能被主考判爲禮經魁。”溫仁和指着王淵的卷子問。

王陽明跟溫仁和關係不錯,知道對方爲人正直,也不刻意隱瞞,只苦笑道:“非不薦也,乃避嫌也。”

“避嫌?”溫仁和不解道。

王陽明解釋說:“此卷考生,極有可能是我在貴州收的學生。他的文風非常鮮明,一看便知,所以我不能做他的房師。”

溫仁和驚訝道:“伯安兄只在貴州謫居一年多,居然教出這等優秀學生!”

“此子今年才十六歲,準確來說,還有一個多月才滿十六歲,”王陽明頗爲欣慰的笑道,“而且我教他的時候,他剛學完《四書》。我離開貴州的時候,他的《禮記》也只能算粗通,沒想到此時居然大爲長進。我以爲他三年之後才能考會試呢。”

“此神童也!”溫仁和讚歎一句,笑道,“既然伯安兄不薦,那就便宜我了。該當我成爲此次會試禮經魁的房師!”

會試跟鄉試一樣,也要選出五經魁,會元就是五魁首,因此前五名必然本經各自不同。

王淵的答卷只能算優異,按理說,能排進前一百名就不錯了。他若被選爲禮經魁,全憑把王陽明的講課內容搬到答卷上。

那幾句話跟心學有關,但沒有脫離程朱理學的範疇,是王陽明在理學基礎上獨創的,溫仁和的評語直接是:“令吾茅塞頓開!”

能讓閱卷官茅塞頓開,如果不能被選爲經魁,那還有哪個考生有此資格?

620【致命一擊】323【沒安好心】769【趙貞吉遊記】752【開元4244年】568【Cosply】633【國際化的北京國子監】063【明朝商稅超低的】611【異域風情】(爲盟主“ 輸入暱稱已在”加更)241【心學門徒改信物理】392【果是佞臣】187【皇帝新寵】303【單刀赴會】709【權力交替】732【一生人】205【兩頭大】565【灰燼之上的龍旗】537【白澤】122【御賜武器】390【兵不血刃的決戰】615【死不悔改】256【率衆來歸】148【軍糧被扣】658【林富的亂國之謀】331【陰陽師的創收秘訣】706【清平驛】434【廖紀】536【光陰似箭】217【皇帝的反擊】746【全騎兵部隊】299【入幕之賓】593【宰相睡龍牀】166【力學發端】338【天朝上國】011【殺官造反尋常事】169【二楊之爭】780【腦袋抽風的波斯皇帝】189【王門心學之物理學派】624【立威】036【自省】470【心學大興】543【扯淡的播州之亂】589【漂亮的老虔婆】700【毛里求斯?鴻福島!】161【王二郎,快上來觀燈】346【處理瑣事】157【房子太大不敢要】692【航海家王驥】549【天竺棉會】584【王策的屠城令】506【林石屹與魏獨眼】107【殿試考題好難】(求訂閱)168【實驗室招人】012【孤獨的清醒者】【大運河——爲了青史留名而奮鬥】322【天朝上國】546【誰有不平事?】516【收買官心】458【中途流產的第一次全球航行】579【小皇帝的疑惑與期待】578【排除異己】157【房子太大不敢要】703【身在江湖,權在廟堂】【王朝末路——三百多年的大明還不知足?】710【立言】590【掌控朝堂】680【國富論】602【賢王也不能逃稅啊】763【堅固堡壘總是被內部攻破】146【當代高俅李三郎】358【亂拳迷惑老師傅】728【獻城】527【忠狗夏言】569【監國太子】135【一喜一悲】462【福山、馬祖湖和櫟木灣】442【勢家】354【莫名其妙的戰爭】539【誰比誰先死】392【果是佞臣】016【一言可決也】509【主人的任務】160【元宵燈會】429【專業人士】773【阿富汗和阿薩姆歸附】678【商賈如猛虎,當在籠中臥】354【莫名其妙的戰爭】528【會社】392【果是佞臣】699【搶人開溜】019【途中意外】557【線膛槍初戰】765【瘋狂擴張】101【末世之象】434【廖紀】200【徽商求見】657【四面捅刀】596【我們真是要去餵羊駝】739【這就是決戰?】(爲盟主“提菩樹無”加更)176【學術團體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