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7【理念分歧】

姚宅。

盛應期被請進門,張口就責怪姚鏌:“英之,你糊塗啊!”

姚鏌笑道:“得罪權臣便是糊塗?思徵兄(盛應期)比我剛正,爲何還怕了那王二郎?”

“我不是怕他,我是敬他能任事,”盛應期說道,“先皇駕崩,楊閣老一掃弊政,王若虛配合有度,內閣如此和睦,乃天下大治之象,你又爲何要橫起波瀾?”

姚鏌不回答這個問題,反而問道:“思徵兄,我可貪財?”

盛應期說:“英之清廉,天下皆知。”

姚鏌又問:“我可怕死?”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盛應期說:“蒙古犯邊,英之親自率軍夜襲,自不是什麼怕死之人。”

姚鏌再問:“我可貪圖權勢?”

盛應期說:“英之更非貪圖權勢之輩。”

姚鏌說道:“我不貪財、不怕死、不戀權,爲何要自討苦吃招惹王若虛?”

“英之反對改革?”盛應期皺眉問。

姚鏌說道:“如今北患已除,內亂又平,天下疲敝,自當修生養息。可王若虛想幹什麼?只待楊閣老致仕,滿朝皆爲王黨,必然大行改革之事。有些東西,確實該改,不改不行,但切不可操之過急。就說去年改革稅制,好多地方搞得一塌糊塗,貪官污吏趁機魚肉盤剝,升斗小民反而愈發窮困。如此改革,還不如不改!”

盛應期卻是支持改革的,他說:“挖去腐肉,難免損傷好肉,一時之痛而已。”

“我就怕改起來收不住,致使天下大亂,葬送了如今的太平盛世!”姚鏌痛心疾首道,“再說那王若虛,滿朝皆其黨羽,他日必爲權臣!陛下年幼,我等此時若不奮起,再過幾年就沒人敢有異言,此非國家幸事也!還有,觀王若虛以往之言行,似要振興商賈。商不可廢,但若商賈大興,必然世風日下,世人皆言利而不言義。我是浙江人,浙江已有無數小民,被那棉花棉布搞得家破人亡!”

盛應期說:“確實需要抑商,否則仁義不存。”

姚鏌抓住盛應期的手:“思徵兄,還請助我一臂之力!”

盛應期搖頭道:“我贊同抑商,但也贊同變法。我誰也不幫,只爲匡扶正道。”

姚鏌無語。

盛應期的曾曾祖父,是朱棣的御醫盛寅。

此人的第一個職務,就是管理漕運閘口,鐵面無私又殺伐果斷。當時,太監李廣的家人販賣私鹽,運到閘口過不去,怎麼威逼利誘都沒法,船隻更是被堵在河中進退不得,只能將私鹽全部倒入運河來脫罪。因爲這件事,盛應期被太監構陷罪名,竟被貶去雲南做驛丞。

後來復官做到按察僉事,雲南武定土知府病死,妻子違規治理武定府,兒子更是操控土匪劫掠州縣。盛應期得知此事,獨自驅車前往武定府,立即把這兩人制服,又請朝廷安排新的土知府。這兩人買通雲南鎮守太監,再次搞風搞雨。盛應期隨即聯合御史張璞、按察副使晁必登,想要懲治雲南鎮守太監樑裕,被這太監反咬一口。三人皆被下獄,張璞更是被活活打死。

數年之後,盛應期再次復官,多次平息地方叛亂。

陳雍奉王淵之命,在江西搞清田改革,被排擠離開之後,盛應期便繼任江西巡撫。他知道陳雍的改革,鬧出了許多亂子,也不免在執行過程中,有貪官污吏趁機作惡,但整體上他非常贊同這種改革。在盛應期巡撫江西期間,再無民亂,而且連續三年大豐收。

接着又總督兩廣,廣西叛亂鬧那麼大,真正引爆這顆炸雷的,便是盛應期和姚鏌。

盛應期首先發現土司岑猛圖謀不軌,因此做了大量防備措施。但他任期很快到了,換姚鏌去總督兩廣,姚鏌利用盛應期的佈置,搶先發難弄死了岑猛父子,並在廣西改土歸流。

正因爲改土歸流,侵犯到其他土司利益,叛亂纔再次爆發,越搞越大,搞得姚鏌不能鎮壓。

盛應期很剛,姚鏌也很剛,前者贊同變法改革,後者推崇改土歸流,而且兩人都很會打仗,都不貪財不怕死,按理說應該跟王淵志同道合纔對。

可惜,姚鏌的治國理念,與王淵有非常嚴重的分歧!

反對王安石改革的司馬光是壞蛋嗎?

……

盛應期離開姚家之後,第二天又去拜見王淵。

盛應期和姚鏌,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這事兒朝廷誰都知道。王淵笑問:“盛侍郎是因姚御史之事而來?”

“非也,”盛應期說,“吾知王相欲變法,而變法首要清田。簡庵先生(陳雍)清田於江西,雖然成效卓著,但亦有許多疏漏。在下繼任江西巡撫之時,告狀喊冤者衆多,實良政爲貪官污吏所乘也。”

王淵立即正色道:“盛侍郎請講。”

盛應期說道:“無論是督撫或布政司清田,終究要靠州縣長官來執行,州縣長官又必須派吏員丈量。清田能否成功,全看州縣主官和吏員,而壞事的也往往是這些人。清田擾民,並非虛言,且隨處可見。”

王淵說道:“詳細講來。”

盛應期說道:

“其一,州縣主官,敷衍了事。不派人丈量土地,只照舊有魚鱗冊,隨意謄抄塗改,只做少許變動。這種做法,危害最輕。”

“其二,縮弓取盈。士紳豪右之田用大弓(尺),一畝丈量出來只有半畝。小民百姓之田用小弓,半畝丈量出來足有一畝。如此,良政變成暴政,清田變成擾民。”

“其三,冒功請賞。一些官員爲了討好上司,全用小弓丈量土地,如此就能增加無數田畝,也能增加無數賦稅,此亦變良政爲暴政也。”

“其四,吏員欺上瞞下,吃拿卡要。不給清田吏員送銀子,就下田變上田;給清田吏員送銀子,就上田變下田。小民之下田,往往成上田,按上田定額徵收賦役,此亦殘民暴政也!”

這些問題,不止盛應期知道,桂萼、常倫等改革派,在地方清田時也遇到過。但爲了加速清田,不打擊官吏積極性,很多時候視而不見,只抓典型懲治一批做得太過分的。

都是執行問題,州縣主官再清廉,也得靠吏員丈量土地,吏員怎麼可能不玩花活?

別說明朝,就是放在數百年後,基層官吏也別想個個老實。

王淵問道:“盛侍郎認爲應當如何杜絕此類事件?”

“無法杜絕,只能儘量約束。”盛應期說。

王淵又問:“如何約束?”

盛應期道:“整頓吏員,嚴格祖制!”

王淵笑了笑,他還以爲遇到大才,沒料到還是老調子,不過能這樣想也算難得了。

以明代的通訊速度,吏員根本無法治理,就算你讓秀才做吏員,秀才就老老實實不貪污?就算允許吏員升官,吏員就個個有追求?該貪的還是會貪!

朱元璋能夠快速完成清田,是因爲當時有大量荒地,只要登記造冊耕種,農民就能得到相關土地,並且頭幾年的賦稅還很輕。如此,士紳與農民,自然爭相清田造冊,可如今土地兼併嚴重,想完成清田幾乎是不可能的。就算張居正改革,清田過程中也是一堆問題,並且成爲政敵攻擊張居正的證據。

恢復祖制也效果不大,什麼吏員任期三年就得輪換。

人家三年期滿,父親讓兒子接手,等兒子幹滿三年,再把位子還給父親,左手倒右手還不是一樣?

當然,作爲中央決策者,就算是形式主義也得搞,否則就會沒有底線到形式都懶得做了。

清田的事情暫時不急,等楊廷和滾蛋之後再說,但現在可以開始整頓吏員。

明代吏員也有品級,但只規定了文吏,有一品到五品之分。王淵打算把皁吏也納入規範,也制定一品到五品,並提高他們的俸祿。同時,嚴禁吏員打白工!

那些打白工的吏員,全都是自願的,無非不領工資,轉而尋求灰色收入,官員爲了省事也暗中默許。

如何給吏員定級,王淵打算找王瓊商議。

王瓊是三榜進士爬起來的,對小吏的事情門兒清,不像王淵長期脫離基層。

王淵還準備了一個大殺器,即在清田之前,宣佈吏員最高可升知縣。只要清田清得好,在御史查證無誤之後,就讓他們轉升八品或九品官,給天下吏員一個奔頭。這必然涌現出一批敢於清田的“良吏”,爲了自身前程,不惜得罪當地士紳。

當然,升官時需嚴格審查,防止吏員急躁冒功,胡亂清丈搞得民怨沸騰。

王淵跟王瓊,還沒就吏員定級問題,商議出一個確切結果,張璁就來彙報:“王相,再過半月,京薊鐵路便能修通。”

096【京郊賊亂】333【開膛驗屍】223【黃河決口】138【私田與佃戶】628【下有對策】008【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581【宋靈兒親征呂宋】477【王子復國記之二】516【收買官心】587【復古文會】022【各有心思】016【一言可決也】388【前後堵截】674【東歸紀聞】300【強拆隊】580【退路】027【土木三傑】301【另有所圖】015【慷慨仗義宋無涯】350【三省總督】621【我要打十個】032【冷笑話之王大爺】565【灰燼之上的龍旗】362【勝敗一念間】631【西遊記?】099【放風箏】634【宇宙大戰】769【趙貞吉遊記】235【冤冤冤】461【新大陸】【延嘉十九年——西元1644】432【陸完】020【虎狼之世】【櫟州府——十四豪家的玩具】383【舊時同窗】721【三方結盟】197【來自大奸臣的感激】269【火器發威】269【火器發威】332【開刀要選大老虎】625【一條鞭法的問題】373【步步緊逼】014【鐵骨錚錚沈復璁】666【大明使團抵達歐洲】437【大家一起壞規矩】364【當狗也不容易】181【渾天如雞子】180【陛下,大地爲一旋轉球體】540【中央歲入破千萬】660【直追漢唐】079【謝師】039【江南鬥詩,貴州鬥毆】490【流職武將】022【各有心思】071【會試】703【身在江湖,權在廟堂】001【工程狗是什麼品種?】317【張璁回杭】267【黑心滿速兒】445【昏將與驍將】606【只要儒家,不要儒教】704【太師】406【王二封神】574【就怕皇帝太有心】490【流職武將】373【步步緊逼】384【草木皆兵】617【不查而查】579【小皇帝的疑惑與期待】222【拉幫結派】122【御賜武器】367【朱厚照殺瘋啦!】【櫟州府——十四豪家的玩具】579【小皇帝的疑惑與期待】682【翩翩佳公子】549【天竺棉會】607【墨家子乎?】041【獨特氣質】277【天子,當以邊疆爲家】014【鐵骨錚錚沈復璁】506【林石屹與魏獨眼】742【蘇丹終結者】647【移冊法】682【翩翩佳公子】700【毛里求斯?鴻福島!】644【王莽的警示作用】406【王二封神】614【欺師滅祖】344【傳教士】378【喜峰口】422【太子師】423【大炮就是禮】049【夜襲】602【賢王也不能逃稅啊】697【六百大軍出征!】522【鐵道司】140【新算學】479【真正的天竺王】603【張璁發威】262【堅壁清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