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密議】

京西,王宅。

今天家裡來了四位客人,分別是張璁、嚴嵩、王瓚和唐伯虎。

張璁在七次會試落榜之後,今年終於險而又險中試。殿試文章本來排在二甲,朱厚照遵守杭州約定,居然真給張璁點了一個榜眼。

如此做法,讓張璁剛進翰林院,就被打上帝黨標籤。

如果說張璁是帝黨,那麼嚴嵩就是“貴妃黨”。皇貴妃監國期間,極爲仰仗嚴嵩,已經擢升其爲正三品通政使。因爲皇貴妃總是招嚴嵩問政,連帶着通政司都水漲船高,不像以前那樣完全屬於擺設。

這兩年的六部變動,王瓚也跟着升職了,目前是兵部左侍郎,接替黃珂以前的位置。

相比而言,唐伯虎官階最低。他因爲春宮圖畫得好,深受皇帝喜愛,不但被帶回京城,還進翰林院做了正八品博士。時不時的,就被皇帝招進宮裡作畫,估計很快就能升爲從七品檢討。

四人當中,張璁、王瓚屬於改革派,嚴嵩已混成老油條,唐伯虎純粹就是個倖臣。

更有意思的是,張璁雖然只是新科進士,區區的翰林院編修。但比他年齡更大,且身爲兵部左侍郎的王瓚,卻處處以張璁馬首是瞻。

遇到有人說張璁的壞話,拿張璁的倖進榜眼嘲笑,王瓚就會義正辭嚴的反駁:“張秉用,浙江大儒也。吾雖也是榜眼出身,但跟張秉用的榜眼相比,自問才學見識都不足一提。張秉用,可爲吾之師!”

衆人碰了一杯,張璁問道:“王侍郎,今年各省大災,朝廷的賑災錢糧夠嗎?”

“肯定不夠,”王淵搖頭說,“賑災之舉,不過是少死點人。江淮已經‘人相食’,僅靠賑濟哪裡救得過來,說起來我也有一些責任。”

王瓚說道:“若虛就別爲自己攬責了,此天災也。”

“亦有人禍,我便是罪魁禍首,”王淵感慨道,“物理學派多次改進紡織機器,我又率先在杭州開海。世人逐利,必然棄糧食而改種棉花,如今南直隸和浙江的糧食產量大爲減少。豐年還能從外省購買,可今年各省皆有災害,江淮遭災之下,糧食哪裡足夠?若再被商賈囤積居奇,餓死人也在預料當中。”

王瓚斬釘截鐵道:“但必須開海,否則江南必亂,長痛不如短痛罷了。”

史書對王瓚的評價,只說他胸懷坦蕩、剛正不可、氣量寬宏、不計私怨。但王瓚卻是個激進改革派,他不但主張開海,還建議將漕運改爲海運!

張璁說道:“話雖如此,但還是要儘量緩和,否則可能引發民變。”

嚴嵩突然插話:“江西今年夏糧賦大漲,諸位不會想把江西清田之策,往全國範圍內推廣吧?”

王瓚點頭道:“正有此意。”

“萬萬不可,”嚴嵩勸道,“我並非爲一己私利,反正我家也沒多少田地。但江西之田政改革,已經鬧得物議洶洶,朝中大臣正喊着‘請斬陳雍’。一省已如此,多來幾省,恐會引發黨爭,便如王安石變法那般!”

王淵笑道:“確實該緩緩。”

王淵想再熬幾年資歷,等條件更成熟的時候,再領導大明進行全面改革。

但手下的激進派已經等不及,桂萼、常倫皆轉升州同知,正在新地盤裡繼續改革,各自跟當地知州鬧得很不愉快。杭州知府留志淑,想要在整個杭州府推行改革,遇到各縣士紳的瘋狂反撲,若非王淵幫忙扛住壓力,留志淑肯定被吏部調去其他地方。

陳雍在江西的改革更加困難,若非以清查寧王餘黨、防止匪患再生爲藉口清田,江西三司根本不會理睬他這個總督。

江西,已經鬧出“民亂”!

失去大量田產的士紳,暗中指使一幫佃戶,直接殺死二十多個清田官吏。有些皁吏死得不冤,因爲他們藉着清田牟利,更加激起士紳和百姓的怒火。

於是“請斬陳雍”的口號就出現了,不是調走或貶官的問題,而是士紳想要把陳雍給肉體毀滅。

擁有這種從政經歷,陳雍即便政績超卓,這輩子都別想入閣,也別想在六部任職。他唯一的升遷途徑就是都察院,要麼在各地當督撫,要麼進中央做一個大噴子。

王瓚和張璁也不咋省心,他們聽說擴大開海規模,立即想要把漕運改爲海運。當然,是逐步改革,每年分出多少漕糧,從海上運輸至天津,相當於漕運的一個補充選項。

還有錢塘水師那邊,剛開始官兵們戰戰兢兢,在南洋得到好處之後,瞬間就“士氣高昂”起來。官兵們叫囂着打仗,把附近小國全部掃平,無非是搶更多財貨和土地。

特別是淡馬錫(新加坡)的對岸,馬六甲國王流亡時居住的地方。那附近有一條河流發現金礦,滿正寫信給王淵,想找機會跟馬六甲打一仗,把柔佛(後世馬來西亞的首都新山)給佔下來用於淘金。

而那些被運到新加坡的移民,本來是讓他們去種地的。金礦消息一傳出,紛紛渡過海峽去淘金,氣得滿正向移民追討種子和農具借款。

最初反對開海的浙江都司李隆,如今派心腹搞海貿大賺其財。他發現新的開海城市沒有寧波,立即寫信苦勸王淵,寧波幾大家族也紛紛寫信,希望王侍郎不計前嫌放寧波一馬。

王淵順勢答應,算是狠狠敲打那些傢伙一次。

以上種種,讓王淵深刻體會到,改革沒有回頭箭,甚至想穩住都難。改革中的既得利益者,以及那些改革急先鋒們,一旦出手就想加速改革進程。而利益受損者則要反撲,雙方你死我活,沒有任何妥協的餘地。

這次全國性大災,就給了清流反撲的理由。

楊廷和雖然沒有出面,樑儲、毛紀、毛澄、蔣冕等人,卻跳得異常興奮。科道言官們,天天上疏彈劾,無非是與民爭利、天怒人怨那一套,換個耳根子軟的皇帝早就被說動了。

對王淵的攻擊也日益頻繁,有說王淵借開海牟利的,有說王淵借清田佔地的,還有說王淵在天津搞走私的。

王二郎的官場聲譽,突然就變得極爲惡劣,而且新科進士當中有很多都相信王淵是壞蛋。

一頓酒喝下來,雖然沒有明說,但衆人心裡都有了譜。

嚴嵩繼續執掌通政司,知悉內外政治信息,相當於這個小團體的耳目——朝廷公文收發,文武官員任免,衛所徵兵屯田,內外奏章和小報告,內閣打回來的奏章,這些全都要拿到通政司走流程。

嚴嵩看似沒有任何決策權,但知情權卻極爲恐怖。

大家對嚴嵩的未來期許,是擔任吏部尚書。今後可以找機會,推薦嚴嵩爲吏部右侍郎,漸漸讓他爬到天官的位置。

王瓚的短期目標,是等待王瓊入閣,然後自動升遷爲兵部尚書。

張璁只要熬過三年進士期,升侍讀或侍講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因爲他年齡大、學問好,又有皇帝賞識,今後可以爲小團體執掌翰林院。

至於王淵嘛,功績早就漫出來了,再熬幾年纔可能實質性升遷,除非他莫名其妙又立下潑天功勞。

唐伯虎繼續當倖臣,似乎微不足道,其實也非常重要。

剛剛回京的湛若水,已經升爲侍講學士。此人也偏向於改革,在張璁執掌翰林院之前,湛若水可以在翰林院先頂着。

遠在南京的王陽明,也得慢慢熬下去。在嚴嵩當吏部尚書之前,看能不能把王陽明送到吏部尚書的位置,反正王陽明的仕途必須保住。

王淵的小團體成員,要麼追求改革,要麼追求做官。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都不被清流所接納,於是自發抱團起來發展自身。兵部尚書王瓊,完全可以拉攏過來,但暫時還沒那個必要,因爲王瓊是皇帝的心腹。

209【青樓貞女】500【心臟病】095【明代流行歌曲】572【風雪刀槍】688【去殷洲!】137【陪皇帝睡覺】144【激勵機制】(爲盟主“懷南月”加更)280【策馬天街,輦趨豹房】023【血管、草紙與侍女】491【王二郎造陣圖】004【老師,我又會了】543【扯淡的播州之亂】383【舊時同窗】457【弼馬溫】764【火槍騎兵建功】190【物理無極,吾心無盡】486【龍城殲敵】060【神童的附帶作用】362【勝敗一念間】237【殺不盡的貪官污吏】366【一代英主窩囊死】279【賜服鬥牛,冠加三英】251【非我族類?】580【退路】570【太子選妃】544【家風】384【草木皆兵】390【兵不血刃的決戰】063【明朝商稅超低的】437【大家一起壞規矩】232【王剃頭】240【心學信徒們】668【阿拉伯海與印度洋,皆爲大明海疆!】659【交趾布政司】539【誰比誰先死】069【青雲街】280【策馬天街,輦趨豹房】014【鐵骨錚錚沈復璁】569【監國太子】261【進擊的滿速兒】117【豹房之行】(爲盟主“愛愛家的風中瑜帆”加更)696【政治交易】509【主人的任務】458【中途流產的第一次全球航行】255【月色照我殺人】364【當狗也不容易】704【太師】049【夜襲】452【文官都壞得很】430【江彬末路】711【洞庭風月,抄家殺人】017【上哪都被糊弄】299【入幕之賓】293【杭州】706【清平驛】006【優等生待遇】545【兩隻窮鬼】062【故人東去】665【個位數傷亡的滅國之戰】742【蘇丹終結者】605【王孔聯姻如何?】297【一天八十兩稅銀?】040【一字之別,道統之爭】454【準備收拾蔡裕】005【以理服人】512【榮譽內閣大學士】023【血管、草紙與侍女】549【天竺棉會】667【我是大明藩王?】582【仁慈之心】542【新思潮與進士榜】682【翩翩佳公子】440【遼東】151【再度出征】760【精兵改政】665【個位數傷亡的滅國之戰】262【堅壁清野】524【八千閹人鐵道工】701【渡渡鳥很難吃】053【病來病去】055【成長】201【首輔重託】156【男女大防】083【千刀萬剮】159【志同道合】006【優等生待遇】088【欠債還錢,天經地義】539【誰比誰先死】326【殘忍陋習】714【君臣秋獵】113【瓊林宴】757【王子,時代變了】424【變法要從娃娃抓起】【王朝末路——三百多年的大明還不知足?】771【劉虎案】239【昏官?好官?】144【激勵機制】(爲盟主“懷南月”加更)544【家風】538【學霸】716【便宜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