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老師,我又會了】

紹興師爺名滿天下,那是我大清的事了,明朝時期並未真正興盛。

如果有人當面把沈復璁稱爲師爺,咱沈師爺必定勃然大怒。

因爲在明代中期,“師爺”還特指地位較高的老師。而追隨主官出謀劃策者,則稱做幕僚、幕友或幕賓。

不過,幕賓當中也有師爺,工作內容非常繁雜。

比如僱主喜歡下棋,那師爺就傳授棋藝,並且陪僱主下棋耍樂。或者僱主喜歡吟詩作對,那師爺就陪僱主鑽研文學。更甚者,僱主如果喜好女色,那師爺就帶僱主逛窯子,偶爾還進獻一些房中之術——說白了就是文藝幫閒。

另有一些佼佼者,亦捉刀爲僱主起草文書,或者兼職教授其子弟的功課。後來幕賓與師爺的混淆融合,也源於這種當家庭教師的幕賓,又稱西席或西賓。

沈復璁自視甚高,給自己的定位是謀主,又怎屑於跟幫閒、文書、家教爲伍?

其實,根本沒啥區別,只是幕賓內部自有的鄙視鏈而已。

沈復璁也經常陪恩主下棋,也跟恩主一起逛過窯子,來往文書更是由他全權負責。但他的真正作用,是爲恩主解決實際問題,通俗來講就是狗頭軍師一枚。

十多年的幕賓生涯,養成沈師爺好逸惡勞的習慣。他只負責出主意,每天好吃好喝供着,具體行動則由其他人跑腿。

現在來到黑山嶺寨,沈師爺感到非常不習慣。

別說以前了,就連他被囚禁期間,隨便使點銀子,也能天天喝上小酒。在這破山寨卻整日高粱粥,還夾雜着難以下嚥的麩子,而且一天只吃兩頓飯,簡直不是人過的日子!

關於一日兩餐的回憶,對沈師爺來說太過久遠,還停留在他立志科舉的青春歲月。

早晨時分,太陽都曬屁股了。

沈師爺穿着一套蠻夷短衫,披頭散髮臥於茅草牀上,端着粗陶碗喝清水,自怨自艾朗誦詩歌:“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這寨子裡酒也沒有,不知還要捱多久。可憐我那第七房小妾,剛納不足旬月,便要忍受閨思之苦……不對,吾妻袁氏一向蠻橫,家中美妾怕是早被她趕出門了!”

“咚咚咚!”

敲門聲響。

沈師爺都懶得坐起來,躺牀上問:“何事啊?”

外邊傳來王淵的聲音:“先生,你已經修養三天,該正式教我讀書了吧?”

沈師爺隨口敷衍道:“吾身患頑疾,沒有一年半載恐難痊癒。”

“哐!”

一聲巨響,房門直接被王淵踹開。

沈師爺像是被踩尾巴的狗,驚得從牀上跳起,慌張道:“你欲作甚?”

王淵立即彎弓搭箭,眯眼冷笑道:“小子家貧,沒有多餘米糧。既然先生身患重病,那就沒必要浪費糧食了,我這就送先生上路歸西!”

“慢着!”

沈師爺連忙下地活動腿腳,胡亂拍打自己的身體,做出一副驚喜模樣:“奇哉怪也,我身上的怪病竟無藥而愈了,想必是山寨裡的高粱粥格外養人!”

“是嗎?那我恭喜先生大病得愈,”王淵把玩着手中土弓,笑問道,“但先生剛剛病好,有沒有精神教我讀書呢?”

“有有有,我精神好得很,”沈師爺一陣賠笑討好,又裝模作樣的嘆息,“唉,我也想教你讀書。但苦於沒有書本,也沒有筆墨紙硯,這讓我如何教導?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啊!”

“先生,請跟我來。”王淵早有準備。

沈師爺手持羽扇,悠然踱步,嘬着牙花跟隨王淵出門。他吃定了王淵家中貧苦,沒錢購買筆墨書本,那就不是他的錯了。

王淵回屋搬來一塊黑板,是請劉木匠刨平釘楔的木板,再用山中生漆混合沙粒抹勻。

“粉筆”就更好找了,黑山嶺屬於喀斯特地貌,漫山遍野的石灰岩,燒製加水便能得到熟石灰。

對於工程狗而言,這些都不是事兒,仔細思考實驗便能搞定——由於火焰溫度不夠,肯定無法大量燒製高純度生石灰,但把石灰岩敲碎了再少量煅燒,用來做粉筆已經綽綽有餘。

王淵拿出粉筆,指着黑板說:“先生,木板爲紙,石灰作筆。請將文字書於黑板上即可。”

沈師爺估計也閒得蛋疼了,居然感覺很有趣。他稍作嘗試,便笑呵呵說:“嘿,還真能用於書寫。”

就是有點擦不乾淨,無論怎麼擦拭,都像在黑板上蒙了一層白灰。

只能說,勉強可用。

沈師爺一肚子壞水兒,居然還想着坑人報復。他故意不從橫豎撇捺等基礎教起,只隨手寫下幾個字,便指着黑板道:“我先教你《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先學這六個字,學好了再教其他的。”

“人之初,性本善。先生,我會了。”王淵看了一眼,發現這六個字的簡繁體相同。

沈師爺笑道:“會讀還不夠,要會寫才行!”

王淵拿着粉筆,把六個字寫出:“先生,我確實會了。”

這他娘就會寫了?

沈師爺有些搞不清狀況,連忙把黑板上的文字擦掉,說道:“不僅要照着寫,還要能默着寫。”

王淵滿臉笑容,又寫了一遍。

怎會如此?

沈師爺瞬間懵逼。

漢字有着複雜的書寫系統,連橫豎撇捺都沒掌握的初學者,瞬間學會六個漢字實在匪夷所思。

“咳咳!”

沈師爺咳嗽兩聲,以掩飾自己的驚訝,又寫出“性相近,習相遠”,故作平靜道:“剛纔的六個字太過簡單,大部分孩童都能一學就會,我再教你這六個更復雜的字。”

這六個字當中,有兩個字繁簡體不一致。

王淵認真牢記寫法,很快便說:“先生,我又記住了,我默寫給你看。”

當王淵再次把字寫出,沈師爺已經徹底愣住。他像看怪物一樣死盯着王淵:“你不會又在拿我逗悶子吧?你以前肯定學過!”

“真沒有。”王淵答道。

沒學過纔怪,對於這種說法,打死沈師爺都不信。

沈師爺開始搜腸刮肚,想出一首頗爲生僻的唐詩。別說蠻夷之地的孩童,就連許多生員都不知道,當即寫下這首詩說:“做學問講究天賦。你要是能在一炷香之內,把這首詩背誦下來,並學會如何書寫,那就有考科舉的天賦。如果學不會,還是趁早放棄吧,你我也能好聚好散。”

【滄海十枝暉,懸圃重輪慶。蕣華髮晨楹,菱彩翻朝鏡。

忽遇驚風飄,自有浮雲映。更也人皆仰,無待揮戈正。】

沈師爺純屬故意噁心人,放着更簡單的俗體字不寫,全部使用最複雜的正體字。

如此做法,導致全詩四十個漢字,有十二個都簡繁體不同,筆劃也特別繁複,這讓初學者怎麼快速掌握?

王淵在看到這首詩的瞬間,心裡就忍不住吐槽:我信了你滴邪,這個糟老頭子壞滴恨!

沈師爺見到王淵的表情,感覺無比暢快得意。從兩人認識到現在,他一直都在吃癟,現在總算戲耍了這個孩童一回。

與此同時,沈師爺又莫名悲哀,想他沈慰堂半生自負,居然淪落到跟一個孩子較勁。

太丟人了!

王淵也不拆穿對方的把戲,只認真求教這首詩的含義,然後開始學習背誦。不到一炷香的時間,他就把唐詩默寫出來,笑道:“先生,我又會了。按你剛纔的說法,我應該有考科舉的天賦吧?”

沈師爺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喃喃自語道:“怎會如此?怎會如此?難道真有天生的讀書種子?”

直到此刻,沈師爺終於開始正視王淵,他之前一直把王淵讀書當成笑話。

連戶籍都沒有的蠻夷孩童,考科舉不是笑話又是什麼?

但現在嘛,或許真有那個可能。

不過,即便王淵表現出驚人天賦,沈師爺已經打心底接受這個學生,他仍舊不願意輕易服輸,因爲此事關乎一個做老師的尊嚴。

沈師爺選擇繼續擺譜,把字體縮得很小,將整本《三字經》寫在黑板兩面,又教讀了幾遍,扔下粉筆說:“你自己慢慢看,我去屋裡睡個回籠覺,等你可以完全背誦默寫了再來找我。”

這種教學方法,純屬放羊散養,根本沒有系統可言,換成其他孩童絕對給整糊塗,甚至因此放棄讀書的念頭。

但王淵卻非常滿意,真要從橫豎撇捺學起,他反而會感覺枯燥和不耐煩。

其實,沈師爺把這當成一種考驗,心想:你這樣都能把《三字經》掌握,那我就收你當學生又如何?

一千多字的《三字經》,再加上熟記繁體字,王淵只用了兩天時間便搞定——上輩子怎麼也是985、211的學生,背《三字經》可比背考研資料容易多了。

兩天之後,王淵再次找到沈復璁:“先生,我已經能背誦默寫了。”

“真學完了?”沈師爺吃驚道。

雖然沈復璁對此頗爲期待,但王淵的速度還是讓他驚歎。

756【直取敵巢】488【俞大猷】290【一意孤行】509【主人的任務】303【單刀赴會】753【王驥西征】676【胡姬風靡大明】554【發老婆】311【表面順服】414【戰前串聯】222【拉幫結派】746【全騎兵部隊】055【成長】203【王淵也升官】375【威懾與恐嚇】056【心學初興】191【黃小妹】324【無極斬】096【京郊賊亂】286【鄭和航海圖】657【四面捅刀】173【正德的政治智慧】660【直追漢唐】【日本——寧爲太平犬】294【躍躍欲試】757【王子,時代變了】550【吾非亡國之君,爾等皆亡國之臣】250【畏兀兒老將軍】277【天子,當以邊疆爲家】226【待曉堂前拜舅姑】549【天竺棉會】388【前後堵截】737【什麼是友軍?】317【張璁回杭】297【一天八十兩稅銀?】296【突然襲擊】662【沒落的葡萄牙】565【灰燼之上的龍旗】134【論功行賞】736【突襲】276【喜脈】082【犀照龍雀】001【工程狗是什麼品種?】362【勝敗一念間】737【什麼是友軍?】122【御賜武器】516【收買官心】123【嬌兵怨將】667【我是大明藩王?】485【大禮】291【偷得浮生半日閒】474【哇,金子!】522【鐵道司】707【貴州事】165【更行更遠還生】666【大明使團抵達歐洲】207【舅子請妹夫逛青樓】050【分贓】548【官屠與殺神】263【千里奔襲】238【李知府和李兵憲】528【會社】227【社會烙印】417【馬六甲協定】106【上巳踏青】662【沒落的葡萄牙】763【堅固堡壘總是被內部攻破】309【嚇退衆官】494【幹臣王二郎】534【武王伐紂】076【鹿鳴之宴】220【狂信徒】594【誰是我爸爸?】716【便宜孫子】269【楊廷和回京】509【主人的任務】454【準備收拾蔡裕】554【發老婆】545【兩隻窮鬼】238【李知府和李兵憲】472【印加帝國之使節】508【媽祖賜福】337【未來三人組】681【第一個法定上巳節】441【黑店】567【搞心態】168【實驗室招人】446【背叛】143【難民般的京營】250【畏兀兒老將軍】022【各有心思】608【濟世派】132【亂戰】362【勝敗一念間】533【史詩大捷】429【專業人士】674【東歸紀聞】444【前鋒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