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圈圈點點】(爲盟主“覆盆子酸奶”加更)

殿試文章有五個等級,分別用五種標記來代替,即:○、△、丶、丨、×。

名列前茅的試卷,必須有一半以上閱卷官,將其判爲一等或二等。

若一半以上的閱卷官,給這個試卷判四等、五等,那該考生就只能做三榜同進士了。

李東陽給三張卷子全部畫圈,又隨意打亂順序,交給旁邊的楊廷和。

此舉謂之“轉桌”,就是讓別桌的閱卷官繼續評分。

李東陽畫的三個圈圈上面,全部貼有浮簽以遮擋,其他閱卷官無法看到,只有等全部閱卷結束才能拆開。

楊廷和隨便一掃,便認出自己兒子的答卷。跟文風、內容無關,純粹看筆跡便知,因爲殿試不抄硃卷,全都以考生墨卷來評分。

書法也屬潛在評分項目,字兒寫得太差扣分,寫得太好加分,寫得普通就無所謂。

不管是從私情,還是看文章,楊廷和都給兒子畫了個圈。他可不會故意避嫌,明明兒子寫得好,卻非要打差評的事情,楊廷和絕對做不出來。

等把鄒守益的卷子看完,楊廷和也打了個圈圈。只要會試前三名寫得尚可,他都必須打圈,免得厚此薄彼落人口實。

直至看到王淵的卷子,楊廷和突然皺起眉頭。

這玩意兒根本沒法評價,也沒人如此寫殿試文章。楊廷和左思右想,實在是拿不準,又因爲兒子的緣故,他不敢把分判得太低,乾脆給了王淵一個三角形,即第二等。

卷子傳到真正的吏部尚書楊一清那裡,評分再次出現變化。

楊慎的文章寫得花團錦簇,必須給圓圈。鄒守益的文章太過空泛,不討楊一清喜歡,但又確實很有水平,於是給了個三角形。

而王淵關於馬政、關於茶馬貿易的論述,簡直戳中了楊一清的心窩子。改革馬政,乃是楊一清這輩子最得意的政績,被王淵拿出來舉例怎能不喜?

並且王淵不單單舉例,還討論馬政改革之後,茶馬貿易商品化可能帶來的漏洞,探討如何能把漏洞補上,防止官商勾結鑽空子。

人才啊!

楊一清當年也想過填補漏洞,但相關利益集團太強勢,他的許多政策無法真正落實。

讀完王淵的卷子,楊一清感覺後繼有人,直接給了個大圈圈。

試卷接着傳到閣臣樑儲那裡,這位先生給楊慎和鄒守益全部打圈。同樣在王淵的卷子那裡卡殼,反覆閱讀幾遍,他隨筆點了一下,即判第三等。

閣臣劉忠的評分又不一樣,給楊慎畫圈,給鄒守益畫三角,給王淵畫了一個點。

殿試有兩天閱卷時間。

最後一天傍晚,東閣內點燃蠟燭,大家把浮簽撕開統計成績。

當看到李東陽給會試前三全部畫圈,楊廷和不禁暗罵一聲老狐狸。

千萬不要指望一個政壇老烏龜,是什麼鐵骨錚錚的正人君子,李東陽奸猾陰險得很呢。

放在前些年,李東陽的風評差到極點,扳倒劉瑾之後才猛然好轉。再加上他大權在握,以前乾的那些醃髒事,都變成爲了除去閹宦而隱忍演戲。

至於這半年來提攜後輩,在楊廷和看來不是爲國拔才,而是爲他李東陽的子孫後輩攢人脈。

比如這次科舉舞弊案,李東陽處理得是真老辣。

工科左給事中馬卿成爲倒黴蛋,成了所有會試考官的替罪羊,直接相關責任人靳貴卻屁事沒有。

如果再把王淵、金罍的事情扛下,那李東陽就是鐵肩擔道義。擔任考官的那些官員,都必須承李東陽這個情,其中包括王陽明在內。

李東陽有何損失?

黑鍋都被倒黴蛋馬卿給背了,還把工科左給事中的位子騰出來,正好可以換上李東陽的心腹。

損失都是別人的,好處都是自己的,可以在致仕之前,留下更好的名聲、更寬的人脈!

楊廷和的猜測很陰暗,卻距離事實不遠。

但在李東陽看來,這是公私兩便的事情,給自己撈好處的同時,還能爲國拔才,何樂而不爲呢?

……

大概花了兩個時辰,閱卷統計結果出爐。

第一名,楊慎,滿分,十四個“○”。

第二名,餘本(會試第一百九十二名),十二個“○”,兩個“△”。

第三名,鄒守益,十一個“○”,三個“△”。

王淵排在第九十八名,三個“○”,兩個“△”,四個“丶”,四個“丨”、一個“×”。

楊廷和拿着王淵那份答卷,感慨道:“此人的卷子,一言難盡。”

楊一清笑道:“我倒是覺得言之有物。”

“哈哈,大膽敢言,此子可爲御史。”大理寺卿張倫笑道,他給王淵打的也是圈。這位先生乃言官出身,擔任監察御史巡視各地,復又以斷理冤案名滿天下,他知道王淵寫的許多內容都是實情。

王淵寫的什麼?

在討論文武之道時,他說先秦時代不分文武,宰相都是下馬治民、上馬管軍,所以有“兵農一致,文武同方”的說法。又以管仲爲例,闡述以文促武、以武敦文的道理。

wWW .TTKΛN .¢ 〇

雖然千古大道相同,但具體環境是變化的,於是有了文治和武治的差別。

天下混亂的大爭之世,必須以武治爲主,因爲此時的首要目標是強兵。但與此同時,更要重視文治之功。

爲何大明太祖能得天下,其英明神武的地方,就體現在文治方面。張士誠和陳友諒,一個富甲天下,一個兵多地廣,卻只知掠奪,不事生產。太祖皇帝可以敗一次、敗兩次、敗三次,由於軍糧充足,敗多少次都可以重頭再來。

而張士誠和陳友諒,看似強大,其實早把治下百姓掏空。他們敗一次便內部矛盾激化,敗兩次、三次就徹底崩盤。這就是太祖皇帝的文治之功。

現在又是什麼情況呢?

其一,太祖皇帝定下的制度,被破壞得千瘡百孔。馬政、鹽政、茶政分別如何如何,衛所制度又如何如何,官田制度又如何如何。

其二,此時的大明,與開國之初又不同。國朝初年,地廣人稀,只要種地,皆得其活,人民富足安樂。一百五十年過去,人口繁衍生息,大明變得人多地少,因此催生出大量流民。一旦有反賊舉事,這些流民都是潛在威脅。

其三,太監和貪官,盤剝百姓,魚肉鄉里,人民苦不堪言,應該整頓吏治。

其四,土地兼併是個最嚴重的問題,這導致朝廷收不上賦稅,而農民又負擔沉重。應該進行全國性的土地清查,改革賦役制度,既能增加稅收,又能減輕農民負擔。

其五……

王淵說了很多實際問題,有些是從王陽明那裡聽來的,有些是從沈復璁那裡聽來的,有些是鄉試路途中請教商隊秦把頭所知,還有些是自己在穿青寨親身體會的。

甚至,王淵還提出先把實物賦稅,逐步改爲貨幣納稅,取得成效之後乾脆攤丁入畝。

還有,王淵認爲應該增加就業,讓流民能找到活路。首先要進行的,便是戶籍制度改革,允許小商販在居住地落籍,一個戶籍改革便能減少無數流民。

這些都還不算什麼,最嚇人的是,王淵提出實行分稅制。即把一些稅收列爲國稅,另一些稅收列爲地稅,這樣才能充實戶部,讓中央在關鍵時刻有錢可用。

可惜戶部尚書沒參與閱卷,否則肯定要給王淵一個大圈圈。

於是就出現巨大分歧,楊一清和張倫覺得王淵言之有物,特別讚賞王淵的卷子。

而大部分閱卷官,覺得王淵太過激進,他若當上重臣,必然將大明折騰得夠嗆。但總算鍼砭時弊,而說得有些道理,於是隨便給個三四等評分。

被排到九十八名,夠咱威武大將軍朱壽先生慢慢找卷子。

478【辣個男人又回來了!】029【江上誰家客】173【正德的政治智慧】659【交趾布政司】428【亂局】348【後膛炮是主流?】333【開膛驗屍】449【充實人口】482【慈不掌兵】702【首輔丁憂】073【鬧五魁】730【國家法統】010【世界那麼大】303【單刀赴會】547【八省旱災與稅制改革】342【助熔劑配方】318【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060【神童的附帶作用】033【兵災】371【王淵入閣?】274【陽奉陰違與討價還價】554【發老婆】709【權力交替】245【氣理合一】421【密議】745【御駕親征】480【無名異】014【鐵骨錚錚沈復璁】336【綠帽子的天才】385【寧王起兵】087【京城市棍】780【腦袋抽風的波斯皇帝】552【全員二五仔】086【故人北上】096【京郊賊亂】162【乾隆附體的朱大將軍】236【一言不合就抄家】722【要兵】657【四面捅刀】352【皇帝又鬧幺蛾子了】362【勝敗一念間】460【探海提督】137【陪皇帝睡覺】250【畏兀兒老將軍】023【血管、草紙與侍女】596【我們真是要去餵羊駝】651【墨西哥條約】156【男女大防】632【印度來了留學生】096【京郊賊亂】314【自投羅網】687【今夕何夕】663【活力四射的時代】678【商賈如猛虎,當在籠中臥】010【世界那麼大】623【退休的王陽明和沈復璁】372【好戲連連】554【發老婆】739【這就是決戰?】(爲盟主“提菩樹無”加更)740【戚繼光投軍】327【新婚禮物】719【娃娃親】638【盛世圖卷】011【殺官造反尋常事】761【第一次北方戰爭】771【劉虎案】404【泰西寶物】779【大明制霸殷洲與日耳曼尼亞王國建立】433【谷大用】531【又是爛仗】303【單刀赴會】635【京城治安】356【戰場天時】783【天災時代】493【新官之火】183【科學愛好者楊慎】371【王淵入閣?】170【昏君與佞臣】206【定親與求官】226【待曉堂前拜舅姑】375【威懾與恐嚇】437【大家一起壞規矩】213【經筵大會和奇葩修撰】107【殿試考題好難】(求訂閱)536【光陰似箭】469【機關算盡太聰明,不如陪皇帝釣魚】734【立國之戰】(爲盟主“提菩樹無”加更)714【君臣秋獵】648【炮灰攻城法】709【權力交替】532【膽大包天】237【殺不盡的貪官污吏】058【張老憤青】079【謝師】350【三省總督】282【小妾見正妻】775【混血漢裔的身份認同】406【王二封神】362【勝敗一念間】733【給神廟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