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廷議魏黨一派突然遭受無妄之災,連姚尚書都吃了掛落,衆人這纔回味過來,原來今天的主要目標竟不是楊晨。
能站在這個大殿上的都不是傻子,誰還能嗅不出這其中的味道。有人借題發揮,倉促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姚尚書給拉下了馬。
於是乎,有人歡喜有人愁。
愁的自然是魏黨一派,打從去歲樓外樓事件,冒出個楊晨,好像姚家就開始黴星高照了,只要涉及楊晨,姚家鐵定倒黴。
魏黨一派再看那個依然跪在殿中,彷彿已被忽略的傢伙,心中無比幽怨。
戶部侍郎姜大人再次跳出來:“啓稟皇上,楊晨已對前日之事供認不諱,自認違紀失職,理應嚴懲。”
朱媛媛低着頭,翻了個白眼,你們總算又想起姐了。
看戲看到這個時候,朱媛媛已經無心爲自己辯白,用一點小小疏忽,小小懲戒,換來對姚家的打擊,康家的丟臉,相當值,又何必再動用後招。先前不知李歆瑤的心思,她才定了那一計,如今既然知道了,她哪裡還敢使用,這份情若是欠下,她上哪弄一個真楊晨給李歆瑤?
安心等候發落便是。
皇上看着楊晨,心中盤算着,給他個什麼處分比較合適。
怎麼處分他不想問督察院,亦不想問大臣,這件事可大可小,大臣們在外頭有點產業,也不是什麼稀罕事。
本是一場商務糾紛,他們自行解決了便是,誰知姚家就是揪住楊晨不放,藉機彈劾,以至於偷雞不着蝕把米,惹了一身騷。
皇上慢聲問道:“楊晨,你還有何話要說?”
皇上的意思是讓楊晨表個態,誠懇自省,他就好順坡下驢,不輕不重的意思一下就算了。
朱媛媛深深垂首:“微臣確有過失,請皇上責罰,微臣定虛心受之,痛改前非。”
皇上滿意地點點頭,正要發話。
只見靖南侯出列,高聲道:“臣有話要說。”
大家的眼角嘴角皆是狠狠的抽了幾下。
難道今天的戲碼還沒結束?靖南侯平靖了海寇,算得上是這十多年來最大的戰功,眼下龍恩正盛,而且靖南侯向來是被認爲魏王一黨,此時跳出來,八成是要爲姚尚書挽回一點顏面?只是不知,這次又會來個什麼樣的轉折。
朱媛媛的感覺也很不好,卻不是大家想的那樣。
只聽靖南侯嘮家常似的,說道:“前日,小女去瑞福記,因其嫂嫂生辰在即,想給她嫂嫂買塊好料子,卻不料遇到有人在瑞福記鬧事,這場風波,小女從頭看到尾,回府便與家人言,當時楊晨其實說的是……”
靖南侯頓了頓,才下定決心說:“楊晨說的是,在下乃瑞福記小東家之代言人,而非在下乃是瑞福記小東家。只怕是當時人多嘈雜,大家沒能聽清楚,但小女當時就在楊晨身邊,卻是聽得真真切切。”
大殿中再次譁然。
這裡頭的信息太勁爆了,大家關注的不是楊晨說了什麼,而是靖南侯居然當衆把這件事說了出來。
什麼小女就在楊晨身邊,什麼意思?
一個本應藏在深閨的閨閣千金,出趟門上個街什麼的,有正當的理由都說得過去,但出了事,卻堂而皇之的站在楊晨身邊,這裡頭的暗藏的信息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靖南侯這麼做是什麼意思?棄自家閨女的聲譽與不顧,來替楊晨開脫。而楊晨寧可認罪也不改口,到底是楊晨與李小姐之間有什麼曖昧不明,還是楊晨實在正人君子,不願用李小姐的清譽爲自己辯解。
朱媛媛一個頭三個大,心說,這下好了,這份情不以身相許都難了。
真沒想到李歆瑤居然說動老侯爺,當庭爲他開罪。
這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難怪早間翠煙會對他說那樣的話。
只聽靖南侯很誠懇地說:“臣只是有一說一,若是知而不言,實爲欺君也。”
魏王的臉色難看極了,他都不敢相信作爲他的擁護者靖南侯居然會跳出來幫楊晨說話。莫不是看上了楊晨,想招了當女婿?
好,只要靖南侯的屁股沒有歪,招楊晨當女婿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要是能因此把楊晨也拉到自己這方陣營,倒是壞事變好事了。
這樣一想,魏王又冷靜下來,決定還是保持緘默。
李澈蹙着眉頭,想到了一些比較麻煩的事,他讓媛媛想想看,有沒有法子爲自己開脫,沒想到媛媛用的這一招。
不得不說,這一招的威力很大,效果相當好,誰會去質疑靖南侯?
可問題是,但凡還有點腦子的,都能想到另一層意思。
媛媛啊媛媛,你這不是自找麻煩嗎?還不如就這麼認罪來得好。
最終,皇上以楊晨早退爲藉口,罰了他三個月的俸祿。
一場紛爭,雷聲大,但最終落下的冰雹砸的卻是姚尚書,楊晨只沾了幾滴毛毛雨。
散場的時候,朱媛媛看到靖南侯又似幽怨,又似警告的瞪了她一眼,那意思似在說。老子爲了你犧牲大了,你要是敢對不起我女兒,老子定捏死你……
朱媛媛不由打了個哆嗦,心中喟嘆,少不得要親自登門去道謝一番。
沒有人刻意的來與楊晨說話,大家各說各的,各走各的,朱媛媛看到宋子楚和梅大學士一道走了,李澈連眼神也沒跟她交流亦走了。只有秦王從她身邊的經過的時候,諱莫如深的笑了一笑。
朱媛媛心說,笑什麼笑?別想姐承你的情,你不過是藉着姐的事陰了姚尚書一把,你還得謝謝姐呢!
此事按下不提,朱媛媛老老實實回鳳台閣去了。
既然只是罰俸三月,她當然要回編修房工作去。
吳啓山見她回來,笑道:“好了好了,虛驚一場,不過,你下次說話可得注意着點,這滿城都是御史,御史言官就跟蒼蠅似得,無孔不入,一嗅到點味兒就飛過來。”
朱媛媛拱手道謝,她哪裡還敢,看來以後在外面說話做事都得慎之又慎,以免再招來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