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文回家的路上,楊橙還在回想卡戴珊臨走時說的那句話。
她幹嘛一個勁兒的鼓動自己參加王妃的派對?
且不說現在歐洲那些貴族還有沒有幾百年前的權勢,就是有,一個在美國一個在歐洲,一年也見不到幾次,沒有利益衝突的情況下,楊橙也沒必要上趕着去巴結。
但對於卡戴珊家族來說,錢已經足夠多了,她們急需要的還是來自貴族階層的認可,沒有那羣老腐朽的接納,卡戴珊家族再牛也是暴發戶,永遠不受待見。
因此,如果能夠通過比阿特麗斯跟博羅梅奧家族搭上關係,卡戴珊家族估計願意付出一切代價。
至於會不會聽從卡戴珊的建議去參加派對,楊橙表示自己真的沒時間。
劉文坐在身邊,見楊橙一直在沉思,沒敢打擾,直到他的瞳孔重新有了焦距纔開口道,“你威脅維克斯納先生,不會被他記恨嗎?”
楊橙輕笑搖頭,“放心吧,這老傢伙也不是什麼好鳥,維密的模特哪個沒被他sao擾過,這樣的人很識時務的。”
劉文一愣,隨即苦笑了一聲,“是啊,我第一次見到他,就被佔過便宜,要不是對方還算收斂,我絕對不會忍的。”
“嗯?你被佔過便宜?”
劉文神色不爽,“對,第一次在他的辦公室,當時還有L Brands的一位高管,以及另一位拉丁裔的模特,那個高管直接把另一位模特拉到懷裡,坐在了大腿上。
萊斯利則一直拽着我的手,摸來摸去,自那以後,我可不敢在私下裡單獨見他。”
對於萊斯利維克斯納的爲人,楊橙也只是有所耳聞,沒有親眼見過,而且兩人也少有交際,自然也就沒過多關注。
可現在聽劉文親口說起,看樣子過去的傳聞得以驗證了。
劉文在紐約的家,是一間非常樸素的公寓,面積不到100個平方,一個人住足夠了,裝修也走得最簡單的北歐風,大量白色和灰色的搭配,營造出高級的現代感,很符合她超模的氣質。
送她上樓後坐了一會兒,雖然被邀請明天一起吃早餐,但楊橙還是婉拒了,不是他轉性了,而是老爸打電話來,要楊橙去接他。
沒辦法,楊橙只好在劉文驚訝的目光中,戀戀不捨的離開了公寓。
回到曼哈頓中城,楊橙提前下車溜達了幾步,這會兒已經是深夜了,如果把時針往前撥幾個小時,走在紐約曼哈頓中城的繁華街市,如果沒有門口排隊等位的隊伍,可能很難注意到一家叫“傾城”的中餐廳。
不過現在就顯眼多了,雖然沒有寬敞的門面和華麗的裝修,可這家老上海灘裝潢風格的川菜館卻從2012年起連續六年獲得“米其林一星”評級,在紐約的中餐界頗有名氣。
楊橙忘記自己有沒有到訪過這家店,至少這跟劉文家一樣樸素的門頭給楊橙留下了不錯的印象,不知道爲什麼,可能是看唐人街那些總是刻意營造出Z國古風的店面看多了,對這種小清新變得格外青睞。
掃了眼街邊,沒看到老爸的車,不禁有些納悶,難道提前把保鏢都趕走了?
帶着心中的疑惑,推開了掛着‘關門’標誌的大門。
剛一進門,本以爲會冷清,畢竟餐廳已經歇業了,但緊緊是推開一個縫隙,就聽到了裡面熱鬧非凡,衆人貌似聊到了興處,一個個拍桌子推杯換盞,有點家庭聚會的味道,可眼下也不到年三十啊,聚的哪門子會,老爸又爲什麼參與其中?
對了,老媽說好像是國內來人了,楊橙現在一聽到類似的話心裡就打怵。
剛進門,就見一位留着齊劉海短髮的中年婦女聞聲望了過來,起身迎上來,帶着客氣的笑容道,“很抱歉先生,我們店已經關門了。”
楊橙還沒說話,就見老爸從人堆裡站起來朗聲道,“小張,那是我兒子,我讓他過來接我的。”
張姓婦女聞言一愣,笑容變得親和了很多,“原來是楊少爺,我可是有眼無珠了,抱歉~”
楊橙失笑,“叫我jason吧,看樣子您是我爸的朋友,叫少爺什麼的不合適。”
這時楊森也走過來,身上還帶着酒氣,看樣子是喝安逸了,“你們互相認識了吧?這位是‘傾城’餐廳的張萱張老闆,我兒子楊橙~”
張萱勾了勾頭髮絲,熱情的歡迎道,“這回認識了,下次再登門一定好好招待。”
楊橙跟着他們往裡走,橄欖綠色爲主體的牆壁,營造出一種清新而文藝的氛圍,配上薰黃的燈光,很有藝術情調。
“張老闆怎麼想着做這麼一家餐廳?也算是爲我們華人爭光了。”
張萱還沒說話,喝到興頭上的楊森主動幫忙介紹說,“當年小張和她丈夫辭去了金融公司的高薪工作,於2011年創辦了這家以張愛玲小說《傾城之戀》爲靈感命名的中餐廳。
他們放棄‘左宗棠雞’和‘炒雜碎’等流行的‘美式中餐’菜品,轉而選用地道中餐的做法和工序加工菜餚;
你也看到了,這家店裡的裝飾也沒有唐人街常見的‘中國結’、‘紅燈籠’等傳統中式元素,而是用復古的電影海報和檯燈、照相機等老物件描繪出‘中西合璧’的老上海灘風情,是不是別具一格?”
楊橙深以爲然,“能夠看出張老闆用心了,多元卻又含蓄的表現了自己的藝術理解,很不錯。”
張萱面帶回憶的說道,“由於堅持不做當時最容易賺錢的美式中餐,還遭到了很多朋友甚至員工的反對,主廚更是在餐廳初創時期因經營理念不同而辭職。
幸虧運氣不錯,再加上朋友的支持,開業後的實際情況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很多外國顧客懷着對就餐環境的好奇心而來,口口相傳爲餐廳帶來良好口碑和更多的食客。
這纔有了來自米其林的認可,目前‘傾城’的顧客大約一半是外國人,一半是華人,一些紐約名流都成爲這裡的座上客,也有不少外地來的遊客慕名而來,到現在我和我丈夫纔敢鬆口說出‘傾城’邁入正規的話。”
楊橙微微點頭,“張老闆謙虛了,‘傾城’的成功得益於不盲目追求功利、始終堅持將餐廳作爲文化的載體,用精緻的方式加以呈現。
不管是哪裡的文化,只要是精緻、能夠引發思考的東西都是值得保留的,不要害怕別人不理解,總有一天他們會理解的。
當然,這一切肯定離不開對於味道的講究,這是一家餐館的核心,不然光有文化方面的展現,是留不住顧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