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3章 本科生與技術工

bookmark

“我們國內目前最缺的是技術型人才,這些年來增加的就業崗位很多,但那些從鄉鎮農村出來務工的人,大多都不具備某方面專業技術。

來到大城市後,雖然找到工作沒問題,但是很難拿到優厚的工資。

工廠裡缺技術工,機牀操作、各類設計師什麼的,幾乎都缺。

中央最近正在考慮擴大各所高校的本科招生數量,不過這樣一來,那些高校的資源就不夠了,說到底還是學校數量太少。

如果多一些像你爺爺那樣的人就好了,據說滬市的雪山大學教學水平很不錯,幾乎人人都會一門外語。

有位同事今年年初去參觀過,回來之後告訴我們說被嚇到了。

聽完一節課之後,發現教學方式跟國內其他學校完全不同,學生們對一些事情很有看法,等從學校裡出來後,都是精英啊……”

張書記打破寧靜,開口說出這段話,車隊正離開市區,前往華爲公司總部。

離開市區後,見到的廠房很少,偶爾還能看見農村,房子挺破舊。

韓宣可不敢小看這些農民,將來都是讓人眼紅的“拆二代”。

他老家當初有三十多畝地,連老房子一起,拆遷分到市區的三套房,還有上百萬現金。

所以清楚知道這些大城市周邊的居民,將來會有多快活,等城市擴張時候,輕鬆鬆鬆就能拿到許多人累死累活幾輩子都賺不到的錢。

只是因爲他們住了個好地方而已,無關自身努力,難怪會有那麼多人覺得徵地賠款不公平......

水田裡長着綠油油的水稻,差不多還有一個月時間就能收穫。

將來鵬城會成爲全國首個沒有農村和農民的城市,這個年代周邊土地暫時沒有開發,依然還有人在種植。

不過許多土地已經荒廢,不知是已經被人買下,準備建設工廠,還是農民跑去城裡打工,沒時間打理自己家的土地。

一般來說,農民種田確實掙不到錢,只能圖個溫飽。

海南農民最幸福,因爲一年可以種植三季水稻,粵省也不錯,能種兩次。

相比起水稻,小麥的價格略低,而且產量比雜交水稻低,因此華北平原附近,每年只種一季稻、一季麥,農民的收入更少。

沿海地區颱風天氣多,會影響到水稻產量,某些災害嚴重的年份,說不定就會血本無歸。

相比而言,打工雖然累了些,但能掙到更多的錢,他們如果不能工作和種田兩邊都照顧到,很多人寧願丟棄土地,跑去城市裡上班......

雪山大學建好後,已經招收兩屆學生,第一批入學的那些,正在上大二,全校總共只有七百多位學生,老師的數量卻已經近百。

做爲華夏第一所完全由外資捐贈的高校,雪山大學在老爺子的要求下,得到一些政策方面的特殊支持,比如說可以獨立設定招生政策、自主招生。

學校裡許多教授,都是從耶魯、斯坦福、劍橋、香江中文等世界知名大學請來任教。

雖然他們在原屬學校時候,不是最出色的老師,但能夠在那些學校任職,並且被老爺子找的獵頭公司看中,說明本身的知識水平絕對過硬。

雪山大學奉行的是精英教育,想要去那裡上學,不僅看高考成績,每位學生都還會被單獨面試,覺得合適入學纔會錄取,一些有特長的天才也會被破例招收。

舉個例子,有次報紙報道說,楊州有位七歲的女孩,能自學初中和高中的知識。

立馬便有雪山大學的人,上門聯繫對方父母,希望能夠帶走她單獨進行教導,經過測試,智商高達149。

華夏的填鴨式教育容易埋沒天才,按道理來說人口比美國多出許多倍,出現在某些方面具有特殊天賦天才少年的概率,也應該更大,可事實並不如此。

學校對平常人來說,是教育的溫牀,對天才來說卻會毀了他們。

短短兩年時間,雪山大學已經找到二十多位在某些方面具有天賦的青少年,不是說就一定會成才,但他們當中成才的機率,比普通人高出許多……

韓宣回答張書記說:“在我看來,某些專科學校,比本科學校更重要。

至少在培養專業型人才方面確實是這樣,現在社會上缺少的不是理論派。

培養一位擁有特定技術的專科學生,需要的花費精力,遠遠比培養本科生多,他們能夠更快進入社會。

所謂通十行不如精通一行,所以我建議你們多建一些專科學校,這對師資力量的要求也低。

如果有需要借鑑的地方,我可以將歐美各國技術學校的具體建設辦法找給你,課程和大學大同小異,但是課程比較單一,主要是讓人能夠掌握一門謀生的本領。”

韓宣上過大學,雖然不是什麼太好的學校,但也是真正的二本公辦。

如果不是社會觀念對“大學”有種莫名其妙的執念,讓這層身份有點地位,回想起來可以說,前世他的很多時間,都白白浪費了。

不是說大學和學位沒用,而是指對某些人沒用。

華夏社會需要最多的是高級技術工人,並不需要那麼多理論知識豐富的本科生。

這也比較符合華夏的國情,一個製造業大國,需要的更多是技術工人。

但很多人都不想當工人,他們想借助學歷當小白領,想做公務員,而我們國家暫時不需要那麼多白領和公務員,這就導致了本科生數量氾濫。

其實很多技術工人的工資,遠遠高於城市裡的小白領,社會主流觀念微微有些出錯,還停留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年代,在西方,管道工都算中產,藍領不比白領收入少。

以目前華夏就業人員短缺、市場迅速發展、人口平均教育水平不高的綜合狀況來看,設立學習時間更少的專科學校最適合,因此他纔會提出這種建議。

張書記他們之前開過會,希望能夠增加高校的數量,他是廈門大學畢業的,自然對大學生比較看重。

當初的大學生,還不是將來爛大街的大學生,在那個年代能擁有本科學位的人,都是些精英份子,他之所以能當上如今職位,這份學歷功不可沒。

聽到韓宣的說法後,張書記來了興趣,他之前沒聽說過,歐美也有專科技校。

現在很多事物都在往西方看齊,倒不是崇洋媚外。

國外現有社會體系持續幾百年,能留下的東西,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借鑑它們可以少走許多彎路。

“假如能找到關於技術院校的資料,就發一份給我看看吧。

確實應該建一批專科學校,就拿剛纔看到的電焊工來說,去上班月薪能拿到1000塊,快比我工資高了。

我一個副省長,還不如翻譯……”

第627章 分贓五百萬第1350章 借我點“小蝌蚪”第891章 科羅拉多大峽谷第803章 飯桶們(3/4)第580章 豬主持第1169章 送禮送大魚第464章 wow聊天軟件第1703章 給男人的忠告(3/3)序章第1830章 華爾街風雲第47章 布什來借錢第855章 牆壁後面第605章 冬天的動物們第854章 泥雕塑第768章 新任女秘書第1431章 機場圍堵第854章 泥雕塑第1825章 兩個妹妹!(二)第272章 高級探長第1566章 花開堪折第419章 看似不相關的事第1065章 給胖丁的遺產第1355章 從前,我遇到一位白鬍子老傳教士第1771章 收購一家公司好了...(感謝聖誕節開局的百萬盟)第89章 即將破產的漫威第1560章 衆多禮物第12章 公路旅行第1840章 準備跨年了第1026章 攤上大事了第1000章 恍如昨日第262章 交接完成第1492章 史上最大融資(一)第1130章 極品坑爹兒子第1096章 我不腎虧!第516章 韓老爺子出事第1742章 電影產業(二)第181章 兩位老人第1290章 道森的清晨第480章 出海釣魚的日子(二)第242章 採購與選址第78章 ……韓家有後?第355章 被抓第1566章 花開堪折第1356章 吃了貓薄荷第941章 星際投資第10章 力不從心(二)第1836章 “鬥牛犬”第1340章 收場第564章 緊湊型手機第1157章 抄底香江第848章 班加羅爾第505章 快遞等你去簽收第593章 太多的意外第1536章 狂歡年會(2/3)第719章 電影上馬第55章 出售育肥牛(下)第375章 從秋天到了冬天第522章 陸家嘴的地第495章 採蘑菇的小巴里第1147章 寶安機場鬧劇(二)第1010章 非正常人類第1151章 電信基建第1523章 校內賽第612章 滑雪之旅第1434章 沿途見聞第817章 火箭,火箭!第1492章 史上最大融資(一)第869章 第一位幸運兒第85章 地球上最後一隻兔子第237章 牛仔們的春天第166章 森河捕魚(上)第70章 我盛大的牧場婚禮第1545章 花滿樓第748章 汽車公司二三事第212章兩個馬卡龍第110章 sos集團總部見聞錄第993章 節日禮物第1760章 榜單與合作第628章 納粹高徒第440章 瘋狂的股票交易!第152章 思聰同款雪橇犬第708章 必勝客第1575章 捷豹路虎第87章 婚禮(二)第352章 一夜第778章 囤積古董第490章 軟件上線第1067章 招你惹你啦!第510章 料理店與銀座商鋪第90章 婚禮(五)第12章 公路旅行第765章 家族長子第550章 on the way第1335章 晚禮服第842章 法國蝸牛與松露第50章 洗錢難題第773章 籤售會第248章 金融危機?第1532章 票房成績(二)第589章 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