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蘇瑋從美國來信,告訴蘇眉她正在邊工作、邊讀書,收入不錯。和尼爾暫時住在公公家一幢別墅裡,房租不必拿,星期日到園子裡拔拔草還能從公公手裡掙出吃冰淇淋的錢。家裡有個長長的車道,尼爾教她開車,已經拿到駕駛執照。也玩,到美國人的行列裡去玩。坐上筏子漂白河,她勇敢地漂過了最險的五級浪區“甜蜜的浪呀”“他媽的大石頭”。鬼節時參加化裝舞會,她把自己化裝成葡萄乾,尼爾則化裝成半的里根。還有人把自己化裝成廁所,屁股上掛一卷衛生紙。美國式的玩,蘇眉想。可她怎麼也想不出葡萄乾怎麼化。

蘇瑋所學的專業卻不時更換。上封信說正讀“大衆傳播”,下封信卻變成“比較文學”;這封信是“國際貿易”,那封信又變成了“飯店管理”。這是蘇瑋,蘇眉想。又在七折騰八折騰。折騰着,得到了,卻又有點不如願,還有點患得患失。

蘇瑋每次在信中先是一陣興奮,然後就對美國節奏流露出一些不習慣。說有時她真想懶散一下,有時很想喝一碗爸做的粉絲白菜湯,有時很想睡個午覺,哪怕到響勺衚衕去睡也行,“要是你再把我摟到沙發上睡,我一定不再‘咕容’。”

這使蘇眉想起她們在響勺的日子,想起她們那天早晨逃出北京的狼狽情景。趕汽車時蘇瑋追不上蘇眉,那是因爲她穿着擠腳的花布鞋,腳面被鞋擠得鼓出老高,像個小肉包子。那時蘇眉卻在前邊一味地呵斥她。可是,假如沒有這個鼓着腳面的傢伙那如此堅決的大哭,也許她們還得迴響勺衚衕。世間的事都是這麼偶然又這麼必然,如同她們當時只有共同的狼狽和從這狼狽中獲得的共同親密。誰也不去想將來會怎樣:能不能逃離北京,會不會長大。

但是偶然的,她們都長大成人了;必然的,她們都結婚了。像許多婚後的姐妹一樣,她們彼此還偶然地生出些小挑剔——必然。

蘇瑋說:“我覺得你結婚以後跟以前不大一樣了。”

蘇眉說:“怎麼,你感到什麼了?”

蘇瑋說:“一時也說不具體,反正和從前有點兒區別。”

蘇眉對蘇瑋這小挑剔並不去用心。不大一樣了,是不大一樣了。也許蘇瑋是指蘇眉本人,也許是指她們之間。究竟是蘇眉本人的什麼,她們之間的哪方面,這又何必深究?反正是結婚了,反正不是姐兒倆相依爲命的時候了。要是再去來個相依爲命,肯定誰也受不了誰。

蘇眉不是也一樣地說蘇瑋嗎。

蘇眉說:“小瑋,我覺得你結婚以後跟從前不大一樣了。”

蘇瑋說:“怎麼,你感到什麼了?”

蘇眉說:“一時也說不具體,反正和從前有點兒區別。”

蘇眉不是有意用蘇瑋的話去還擊蘇瑋,因爲這是她們的同感,無須探討,也不是脣槍舌劍,只是同感。

但蘇眉對蘇瑋的“不大一樣”畢竟有幾分具體,比如她曾毫不掩飾地問蘇瑋:“中國這麼大,中國人這麼多,你爲什麼單找尼爾做丈夫?”她送蘇瑋去機場那天坐在“雪鐵龍”裡也想過這件事,她看着尼爾的後腦勺:這個小美國佬。也許她在童年聽的看的關於美國人——不,美國鬼子的事太多了,朝鮮、越南什麼的。她小時候在響勺衚衕看過一本叫《南方來信》的書,當時美國正和越南打仗,在那本書裡單是美國兵對越南婦女的蹂躪就令人髮指。有時在一個瞬間她總把尼爾錯看成書中畫的那種美國兵,穿着大皮鞋,嘴裡嚼着口香糖,喊着“哈羅”“OK”。

蘇眉現在對蘇瑋結婚的非議遠遠不再是這些,那些年代的國際事端在她們這代人的頭腦裡畢竟是淡漠的。尼爾還是尼爾,尼爾還是個連蘇眉也覺得他單純可愛的“小美國佬”。她有時恨他是美國人恨蘇瑋跟美國人走,也許是因爲美國太遠,遠在地球另一面。這使得蘇眉常常計算北京和紐約的時差,計算着當她做午飯時蘇瑋正在睡覺;而當她午夜躺下時蘇瑋卻正吃午飯。這彷彿是蘇瑋成心跟她在時間上作對,於是一切還是因了蘇瑋的離去還是因了那個小美國佬,他們一塊兒成心和她作對。

這一切還不是她們共同覺出的那個“不大一樣”,有了不大一樣纔會不大一樣,不大一樣倒成了她們共有的先入爲主。

比如蘇瑋常常爲了蘇眉事業上那過分的兢兢業業、藝術觀點上那份難能的不偏不倚給她下不來臺。

蘇瑋說:“我對藝術一竅不通,這輩子也甭想讓我再跟藝術結下什麼緣。可是我用一個普通觀衆的眼光看你,我總覺得你的作品……”

蘇眉說:“你說吧,我不在乎。”

蘇瑋說:“你的作品少點看頭,也可以說成沒看頭兒。”

蘇眉說:“你不愧是我妹妹,你不愧是蘇瑋。”

蘇瑋說:“你是不是嫌我太直截了當,傷害了你的……積極性,創作的積極性。”

蘇眉說:“我正需要點兒傷害,你沒見我聽的淨是不傷害。”

蘇瑋說:“你是說評論界?”

wωω⊙тт kān⊙¢ ○

蘇眉說:“評論界、觀衆……領導,都有。”

蘇瑋說:“觀衆可不包括我吧?”

蘇眉說:“不包括你。”

蘇瑋說:“這還差不多。”

蘇眉說:“說真的,你最喜歡什麼樣的藝術?”

蘇瑋說:“要麼就讓人一目瞭然,要麼乾脆就讓人什麼也看不懂。”

蘇眉說:“哪個畫家不這麼想?”

蘇瑋說:“那你爲什麼不這麼做?”

蘇眉說:“……”

蘇瑋說:“還有你那題材,怎麼老是伯樂相馬?如今全中國只剩下伯樂和馬了,好像能認出馬的好壞只有個伯樂。‘的盧’‘赤兔’還有草原的‘高血馬’伯樂認過嗎?”

蘇眉說:“這麼說你還看過《三國》?”

蘇瑋說:“譯過,助理。”

蘇眉說:“你還去過草原?”

蘇瑋說:“倒是去過。爲什麼你們——我說的是你們,不好好想想:現在沒人非讓你戴紅袖箍不可,幹嗎大家還非得爭着搶着戴?”

蘇眉對蘇瑋的侃侃而談不是無言以對,她是不願和蘇瑋把這種有關藝術的談話繼續下去。這原本是個不費勁就能回答得很圓滿的問題,卻又是個誰都說不清的問題。從別林斯基到尼采,從八大山人到畢加索,誰都想說清誰都說得明白得不能再明白,然而還是一筆糊塗賬。現在一個剛進入藝術界的提不起來的美其名爲專業畫家的蘇眉又怎麼能說得清?你不是個光唱戲不下海的票友,你不是留着長髮光着膀子坐在展覽館門口罵大街的業餘畫家,你是個“搞專業”的,你要搞就得先站住。要站得住,你不考慮四面八方誰替你考慮?藝術上的海闊天空並不難。她一個同班好友說:“蘇眉,我他媽什麼都畫不像,纔想起乾脆就不讓它像。”後來她便往畫布上潑顏色粘布條,後來連用過的衛生紙也往上粘。誰知她的周圍卻出現了一批狂熱的崇拜者,蘇眉周圍當時倒冷冷清清。

蘇眉的不冷清是她畢業之後的事,畢業、工作便是向社會的亮相。她要考慮四面八方上下左右,她既不願讓人說這個年輕畫家老氣橫秋循規蹈矩,也不願讓人把她形容成瘋瘋癲癲的夢囈者。同行們說她:“行,又新又能接受。”說內行點是有現代意識又注重傳統,說“專業”點是放得開而又有基本功。蘇眉要的就是這“又新又能接受”,她站住了。

站住了,是蘇眉的一個公開,又是一個內心的秘密。她沒有暴露給蘇瑋,但她自信這已經用不着暴露。她那站住的本身就已經是對蘇瑋明白地告訴。

蘇瑋不去明明白白,蘇眉是姐姐。妹妹在姐姐面前,弟弟在哥哥面前,還是講點分寸爲好。儘管蘇瑋在蘇眉跟前侃侃而談、毫無顧忌,但她畢竟還是做了保留,雖然這保留不是她本來的意願。

這就是目前存在於她們之間的那點“不大一樣”吧。

蘇眉每次給蘇瑋回信都直截了當地告訴她,對專業不要總是換來換去,就算世界上有許多適合你學的專業,但你還是應該認準一門兒別左顧右盼,你已經不小了。

蘇眉對蘇瑋的勸告雖不是侃侃而談,但也是爲了自己那早已站住和蘇瑋的應該早站住的一點點言不由衷吧。

蘇眉在北京畫舫齋的個人畫展要開幕了,她正式請了蘇瑋和尼爾。爲了這次出省進畫舫齋,蘇眉很費了些精神。年輕畫家都看重這種“個展”,雖然爲這個畫展她也託同學找關係,坐着出租像當年司猗紋一樣(就差洋車了)在北京跑四城,跑比畫耗費了她更大的精力,但是她跑成了。那地點雖不是金碧輝煌的美術館,可也不是陶然亭、紫竹院一般的“野臺子”。沒有一個畫界人士不把畫舫齋看做是僅次於美術館的。

尼爾興高采烈接受了蘇眉的邀請,但蘇瑋正頭疼。這使得蘇眉有幾分尷尬,使她不得不低三下四地對蘇瑋說:“我求求你去吧,這次沒有‘伯樂’。”

蘇眉的“求”打動了蘇瑋。蘇瑋真在頭疼。

蘇眉恨蘇瑋的頭疼,她又愛她頭疼着還要去看畫展。

蘇瑋恨蘇眉——她頭疼着她還在逼她,她又愛她的“求”她。沒有比這愛再坦蕩的愛了,一個畫家爲什麼要去求一個觀衆呢?

畫展上沒有“伯樂”(並且以後在蘇眉的藝術生涯中再也沒有出現過伯樂),甚至有幾幅蘇眉不擅長的題材還引起了蘇瑋一點興趣,她當着觀衆當着作者本人誇了它們。尼爾爲這畫、這誇所打動,他指着一張跟蘇眉開着玩笑:“這張,我要訂下它們。姐姐,你打算要多少錢?”

蘇眉先糾正了他的語病說:“是它,不是它們。”

“對,是它。”尼爾說。

蘇眉說:“你出二百萬美元,我再考慮一下好嗎?”

尼爾說:“二百萬,不太少嗎?我準備用五百萬。”

蘇瑋說:“好啦好啦,快看吧,留着你那五百萬美元去吃生煎包子吧。”

蘇瑋對蘇眉的當衆讚賞和尼爾的“五百萬美元”,終於給了蘇眉極好的心情。她覺得天下理解她的還是妹妹,就因爲她能不折不扣地膩歪她的“伯樂”,就因爲她能不折不扣地當衆讚賞她那沒有伯樂的新作(伯樂倒像是蘇瑋)。

就因爲她能在信上直截了當勸告蘇瑋在事業上不要左顧右盼,就因爲在下封信裡蘇瑋又換了專業。

從畫舫齋出來,他們三人還是到一家小鋪去吃生煎包子了。

蘇眉記得那天包子鋪里人很多,她排隊等買牌兒,蘇瑋等座位。尼爾因了剛纔的畫展還在興奮不已,他一會兒擠到蘇眉跟前要掏錢請客,一會兒又擠到蘇瑋跟前用英語和她說着什麼。後來他又擠過來要求替蘇眉排隊,蘇眉說“留着你那五百萬吧”。尼爾懂了,攤了一下胳膊,把錢包裝進衣袋。

包子買到了,卻沒等到座位。三人站在角落裡端着盤子吃,人來人往擠得他們東倒西歪,但他們吃得都很高興。尼爾的高個子大鼻子在人堆裡十分顯眼,他吃得最香。後來蘇眉剛咬開一個包子便張口結舌地顯出愕然。蘇瑋問蘇眉包子餡兒裡有什麼,蘇眉不說,想悄悄扔掉,蘇瑋卻要過來,發現包子裡的問題。尼爾也彎下脖子湊上來,對包子餡兒進行研究。他劈手從蘇眉手中奪過那有問題的包子,擠到櫃檯前找經理。“經理!經理!”尼爾以按捺不住的激動喊着,嘈雜的人聲因這洋鬼子的呼喊頓時靜了下來,人們不知道他要找經理幹什麼。一個禿頂的中年人走近尼爾(大概是經理),畢恭畢敬地問他出了什麼事。尼爾把那個咬開的包子舉到中年人眼前說:“這個包子有問題。”經理問他有什麼問題,並說我們歡迎顧客指出,更歡迎外國朋友提出。尼爾說:“好吧,現在我給你指出,這個包子裡有一根****上的頭髮!”

小鋪裡的人們愣了一會兒纔不約而同地發出經久不息的鬨笑,意外而又開懷。禿頂的經理也大笑起來。人們沒有料到這洋人還會講中國人的粗話,可那裡分明有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