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4)

協調利益關係要堅持“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這就要求的工作“不是向人民要東西,而是給人民以東西……就是組織人民、領導人民、幫助人民發展生產,增加他們的物質福利,並在這個基礎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與文化程度。爲着這個,我們應該不惜風霜勞苦,夜以繼日,勤勤懇懇,切切實實地去研究工作人民中間的生活問題,生產問題等等重要問題,並幫助人民具體地而不是講空話地去解決這些問題。”黨和政府根據社會建設的新情況和人民羣衆的需求,在50年代,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在教育、醫療、保險、就業等方面建立起一整套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改善了羣衆生活,維護了社會穩定,激發了人民羣衆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熱情。

3.“必須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三個方面”利益

中國人的社會主義利益觀,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承認和保護正當的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並儘可能地爲發展創造物質條件的同時,反對把個人物質利益看得高於一切,提倡大公無私、埋頭苦幹的集體主義和奉獻精神。指出,絕不能像蘇聯那樣,只強調個人的、暫時的、局部的利益,不強調集體的、長遠的和全局的利益。在各種利益中,國家利益處於最高層,集中體現了廣大人民的全局利益和長遠利益,應當得到優先考慮和安排,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要在國家和社會利益的發展中得到實現。

注重整體和長遠利益,但這“決不是說不注意個人利益,不注意局部利益,不注意暫時利益”而是“必須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三個方面”。在《論十大關係》中,針對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問題,提出正確處理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的原則即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三個方面。他說:“國家和工廠、合作社的關係,工廠、合作社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這兩種關係都要處理好。爲此,就不能只顧一頭,必須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三個方面”。

認爲當國家利益與集體利益或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集體利益服從國家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一般利益服從根本利益,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人強調要顧全大局下做好各自的工作,承擔起維護和服從國家利益的責任。經常談到要兼顧好國家、集體和個人這三個方面的利益,認爲這幾個方面的關係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對大局造成不利的影響“無論只顧那一頭,都是不利於社會主義,不利於無產階級專政”。他所說的“兼顧”並不是平均顧及,而是以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爲重。他認爲個人是集體的一分子,集體利益增加了,個人利益也會隨着改善,所以只有在保障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的基礎上兼顧個人利益,才能保障個人利益,才能處理好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的利益關係,才能把一切積極因素調動和凝聚起來,創造豐富的物質和精神財富,造福於廣大人民,推動社會主義社會建設順利進行。

(二)協調社會利益關係的方法

認爲,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妥善協調各方面利益是一門科學,值得好好研究。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創造性的提出瞭解決社會矛盾、協調社會利益關係的新方法。

1.統籌兼顧、適當安排的方法

統籌兼顧是結合方法論的具體運用,就是要兼顧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暫時利益和長遠利益。統籌兼顧的實質則是統籌安排利益格局,兼顧矛盾各方面的利益要求。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必須反映和兼顧各方面的利益。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後,社會主義各方面的建設事業都在蓬勃地發展着,成績是明顯的,但是,在當時社會大變動的過渡時期,困難問題還是很多的。“又發展又困難,這就是矛盾。任何矛盾不但應當解決,也是完全可以解決的。我們的方針就是統籌兼顧、適當安排”。所說的統籌兼顧,屬於解決城鄉各階層以及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矛盾的基本方法。不僅包含糧食問題,災荒問題,就業問題,教育問題,知識分子問題,各種愛國力量的統一戰線問題,還有少數民族問題以及其他各項問題,都要從對全體人民的統籌兼顧這個觀點出發,要求結合當時當地的實際可能條件,同各方面的人協商,做出各種適當安排,確保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協調,確保人人受惠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建設成就。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裡,他對統籌兼顧作了進一步說明,並強調統籌兼顧是對於六億人口的統籌兼顧,要求各機關、部門“作計劃、辦事、想問題,都要從我國有六億人口這一點出發,千萬不要忘記這一點”。

的統籌兼顧並不是要把一切人一切事都由政府包下來,而是許多人、許多事,可以由社會團體想辦法,可以由羣衆直接想辦法。他相信,社會團體和人民羣衆能想出很多好辦法,這些也在統籌兼顧、適當安排的方針之內。他堅信統籌兼顧是一個比較好的方針,如果能這樣的話,亂子出的比較少,就可以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人,並且儘可能地將消極因素轉變爲積極因素,爲建設社會主義社會這個偉大的事業服務。

2.民主、協商的方法

統籌兼顧、適當安排離不開協商,也需要民主的方法。而民主的方法對於正確處理思想政治領域的人民內部矛盾更具有直接的重要意義。強調,人民內部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非對抗性的矛盾,要用民主的方法、說服教育的方法處理。這種教育工作是人民內部的自我教育工作,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就是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他認爲對於人民內部的錯誤思想,對待精神世界的問題,不能用簡單的方法、粗暴的方法去解決和處理,只能用討論的方法、批評的方法,和論理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發展正確意見,克服錯誤意見,才能真正解決問題。針對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在1956年11月的八屆二中全會上,把這一問題產生的根源歸結爲官僚主義,認爲是領導脫離羣衆造成的,提出要開展整風運動以克服黨內的官僚主義。他強調整風是一種小民主的方法,以後凡是人民內部的事情,黨內的事情,都要用整風的方法,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來解決而不是用武力來解決。對於與民主黨派之間的關係,再次闡述了“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思想。同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是我黨的願望和一貫的方針。互相監督不是單方面的,可以監督民主黨派,民主黨派也可以監督。各民主黨派與相互之間可以提意見,做批評。1956年12月4日,給黃炎培寫信,肯定了民主建國會中央全會上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在思想上取得一致。他指出:“人民內部的問題將層出不窮,解決的方法就是從團結出發,經過批評與自我批評,達到團結這樣一種方法。”總之,整風、說服教育、批評和自我批評,都是民主方法的具體運用,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方法。

3.對立面結合的方法

矛盾的性質決定着處理矛盾的原則和方法。對於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剛剛建立時期人民內部矛盾,經常使用的是對立面結合的方法。所謂對立面結合,就是指對立面雙方不僅互相聯繫、互爲條件,而且相得益彰、互相促進。對立面雙方通過又對立又鬥爭逐漸達到和諧統一。對立面結合的方法要求主體在解決矛盾中,不僅要着眼於對立面雙方的鬥爭,而且要自覺運用矛盾同一性原理,揭示對立面之間的共同趨向及各自在統一體中的地位,建立起對立面之間既相互吸引和補充、又相互區別和制約地朝着同一趨向發展的新的對立統一關係。矛盾雙方互相對立中有排斥的一面,同時又有互相需求的一面,一方的發展依賴於另一方的發展,也就是說,對立面結合的方法,不是人爲地用矛盾一方去壓倒另一方,吃掉另一方,而是把矛盾雙方的共同需求結合起來,這樣不僅有利於雙方的發展,而且能夠促進事物由低級向高級運動。對立面的結合實際上是對立面之間的又鬥爭又統一。

是辯證法大師,他善於以矛盾的觀點觀察分析社會主義社會中的各種問題和社會現象,常常使用對立面結合的方法來協調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的各種矛盾。在錯綜複雜的中國社會矛盾中,敏銳地發現了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中央與地方的關係的,國家、集體和個人關係的;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等社會建設中的主要矛盾,並提出正確處理這些矛盾、協調各種關係的方法。指出要正確處理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之間的關係,就應當在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前提下,注意農業和輕工業的發展,這樣不僅可以滿足人民生活需要,還可以更好地爲重工業的發展提供積累。強調重點,並不是離開非重點而孤立地去發展重點,並不是忽略非重點,非重點發展了,反過來還可以促進重點方面的發展,同時並舉,使對立面之間相輔相成,在對立中達到統一,完成對立面的結合。

關於生產力區域佈局問題,指出不能忽視了沿海工業。並提出要好好地利用和發展沿海工業老底子,不能只顧內地而忽視沿海工業的發展,沿海也要加快發展,以帶動和促進整個國家的發展。沿海要支援內地,內地也要支援沿海,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而國家則要更多地支援內地的發展。關於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係問題,認爲,在處理這三者關係時,必須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三個方面,不能只顧一頭。隨着國民經濟的發展,工資也要調整,還要注意兼顧國家和農民的利益,不能像蘇聯那樣把農民挖得很苦,極大地損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關於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指出,國防建設不能離開經濟建設孤立地進行,國防建設是以整個國家的經濟建設爲基礎的,只有經濟建設發展得更快了,國防建設纔能有更大的進步。關於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問題,指出解決這一矛盾,要注意的是給地方更多的獨立性,讓地方辦更多的事情,發揮地方的積極性。有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比只有一個積極性好得多。中央要鞏固,就要注意地方的利益。做到既統一,又獨立。儘管在實踐中,統一性與獨立性並沒有真正實現,但對於處理中央與地方關係在理論上給予了方法論的指導,這是不可否認的。

善於運用辯證法來觀察社會主義社會的各種問題,在分析矛盾時十分注意方法論,他對社會建設中矛盾的分析充滿了唯物辯證法,在處理社會利益關係時注重對立面的結合,儘管他的這些理論在後來的實踐中沒有很好的執行,甚至完全背離他的初衷,但他在當時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提出的這些方法無疑是正確的,爲我們現在乃至將來看問題、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提供了方法論的指導。

第26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1)第2章 Abstract第3章 緒論(1)第27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2)第4章 緒論(2)第29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4)第14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1)第24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3)第27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2)第30章 參考文獻第2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2)第1章 摘要第12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3)第14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1)第2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2)第1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4)第16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3)第30章 參考文獻第1章 摘要第10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1)第29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4)第2章 Abstract第30章 參考文獻第18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1)第8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3)第26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1)第2章 Abstract第24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3)第29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4)第20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3)第11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2)第3章 緒論(1)第1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4)第8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3)第15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2)第21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4)第8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3)第14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1)第2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2)第1章 摘要第19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2)第4章 緒論(2)第30章 參考文獻第22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1)第20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3)第2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2)第19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2)第8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3)第9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4)第9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4)第11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2)第26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1)第29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4)第1章 摘要第30章 參考文獻第9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4)第20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3)第3章 緒論(1)第4章 緒論(2)第12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3)第5章 緒論(3)第5章 緒論(3)第3章 緒論(1)第27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2)第25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4)第24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3)第2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2)第24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3)第29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4)第22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1)第18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1)第2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2)第11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2)第1章 摘要第29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4)第29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4)第15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2)第24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3)第1章 摘要第28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3)第1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4)第24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3)第21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4)第16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3)第25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4)第30章 參考文獻第16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3)第24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3)第1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4)第1章 摘要第15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2)第16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3)第21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4)第14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1)第2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2)第17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4)第5章 緒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