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焱晨,你怎麼醒了?!”張文浩也是被趙焱晨這突如其來的甦醒給嚇了一跳,連忙問道。
趙焱晨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氣,在胖子的幫忙攙扶下總算是踉踉蹌蹌的站了起來,他深吸了一口氣,對張文浩回答道:“我沒什麼事了,這裡的陰氣特別特別重,我本來的陽氣攻心就已經好了一大半了,在這裡一呆就好的差不多了。對了,這裡是哪裡?!田真爲什麼會躺在血池裡面?!!”趙焱晨的眼力不凡,一眼就看出這裡的情況來了,那些血液雖然已經凝固了,但是趙焱晨依舊可以一眼看出那就是一個血池。
張文浩被趙焱晨問的有些蒙圈,於是和胖子一起低聲和趙焱晨講述了一遍幾人後來的經歷。胖子還給趙焱晨拿出來了一些乾糧,讓趙焱晨邊吃邊聽恢復一下。不得不說,這三個人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圍在一起交流,神經也真是有些夠大條的了。那條“蛟褫”反倒是感覺有些不以爲然,對三人處於一種十分輕蔑的狀態。還時不時的吐信子挑釁。
或許是這條“蛟褫”聽得張文浩。胖子還有趙焱晨絮絮叨叨絮絮叨叨不耐煩了,還是什麼別的原因。它突然仰天長嘯一聲,刺耳的尖鳴幾乎快要把張文浩等三人的鼓膜刺破。
張文浩剛剛和趙焱晨解釋完所有的事情就聽到這麼一聲尖鳴傳來,聽得他是一陣的心煩意亂。他捂住耳朵憤然的罵道:“他奶奶的,這條‘蛟褫’想要幹什麼?!”
張文浩的這話音未落,就聽到“砰砰砰砰”這四聲巨大無比的悶響,震耳欲聾。三個人心中納罕不已,齊齊扭頭朝聲音傳過來的方向看去,這一看不要緊,把這三個人驚得是魂都快飛出去了。
只見那四口奢華無比的棺材此時此刻竟然打開了,棺材蓋早就已經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而這四口棺槨也隨着那條“蛟褫”的又一聲尖鳴而傾倒向了張文浩三人的方向。隨即從這四口棺槨裡面滾出來四口東西,張文浩定睛一看,那分明就是四個陶罐!
這四個陶罐各不相同,這四個陶罐的罐蓋都被捏成了四種動物的頭顱。其中一個陶罐看起來像狒狒或者獼猴,另一個則有些和豺狼或者獵狗類似,其餘的兩個分別代表着禿鷹還有人類。
張文浩等人一看就明白了,這四個陶罐分明就是荷魯斯的四個兒子!!!
荷魯斯有四個兒子,在埃及有關葬禮的信仰中,他們分別保管着裝在四個罐子裡的死者的內臟:多姆泰夫(胃),凱布山納夫(腸),哈碧(肺)和艾姆謝特(肝臟)。在古埃及墓穴中,艾姆謝特的陶偶像放在南面,它代表着人。根據古王國時期的宗教文獻“金字塔文“的描述,荷魯斯的四個兒子多姆泰夫、凱布山納夫、哈碧與艾姆謝特在陰間侍候着已經死去的國王,四位神只會爲他清洗面部、打開他的口,爲他消除飢餓與口渴。到了中王國時期以後,四位神只的地位更顯重要,從而成爲了保護死者內臟器官的神明。埃及神話中的哈碧,或作哈必和哈比是葬禮之神、荷魯斯的四個兒子之一,在他們看管的四個罐子裡他看管裝着肺臟的罐子。和他的兄弟們相同,都各自代表着一種動物,而哈碧象徵狒狒或獼猴。艾西斯和奈芙蒂斯是他的守護者。在古埃及墓穴中,哈碧的陶偶像放在北面。在埃及神話中,多姆泰夫,或作朵母泰夫和多姆太夫是葬禮之神、荷魯斯的四個兒子之一,在他們看管的四個罐子中他看管裝着胃的罐子。和他的兄弟們相同,都各自代表着一種動物,而多姆泰夫象徵豺狼或獵狗。艾西斯和奈芙蒂斯是他的守護者。在埃及神話中的凱布山納夫,或作凱夫山納和凱布姍那夫是葬禮之神、荷魯斯的四個兒子之一,在他們看管的四個罐子中他看管裝着腸的罐子。和他的兄弟們相同,都各自代表着一種動物,而凱布山納夫象徵老鷹與禿鷲。艾西斯和奈芙蒂斯是他的守護者。在古埃及墓穴中,凱布山納夫的陶偶像放在西面在古埃及墓穴中,多姆泰夫的陶偶像放在東面。
這些之前田真是專門給幾人講過的,所以幾個人記得也是特別清楚和深刻。現在這麼一看,確信無疑。不用想也知道了,這四個陶罐裡面裝的肯定是人身上的四種器官,胃腸肺肝!
“我說怎麼這四口棺槨裡面有‘骴氣’,原來是這些東西在作祟!”張文浩憤憤地說道。
可是張文浩話還沒說完就愣住了,因爲那條“蛟褫”正在開始緩緩的朝昏迷的田真遊走過去,它似乎還在訴說着什麼,口中除了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嘶嘶聲以外,還夾雜着一種音調,一種很奇怪的音調,就好像在祈禱着什麼即將來臨一樣。
“不好!!!”張文浩這句話還沒說出來,反而被趙焱晨給搶先了一步,“這條‘蛟褫’要把田真煉成伊西斯!!!!!快去救她!!!”話音未落,趙焱晨抽出干將和莫邪直接就衝了上去。
張文浩和胖子都有些懵:什麼伊西斯?伊西斯是什麼?
伊西斯是古埃及宗教信仰中的一位女神,對她的崇拜傳遍了整個希臘-羅馬世界。她被敬奉爲理想的母親和妻子、自然和魔法的守護神。她是奴隸、罪人、手工業者和受壓迫者的朋友,她也聽取富人、少女、貴族和統治者的禱告。伊西斯經常被描述爲是鷹頭戰神荷魯斯的母親和保護者,也被稱作亡靈和幼童的保護神。
伊西斯是古埃及的主神之一,也是最原始的女神。深受古埃及人民的崇拜。
伊西斯名字的含意是“王座“,其頭飾就是一寶座。作爲王位的化身,她是法老王權的重要體現。法老被說成是她的孩子,坐在她提供的御座上。對她的崇拜風靡整個埃及,但她最主要的神廟是在尼羅河三角洲的“拜赫貝特·埃爾-哈格“,位於上埃及的菲萊島上,起始於奈科坦尼布一世在位期間(公元前380-36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