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用一個好的方法,在十天半月之內,將全部的田地都澆灌了?”張由鬆向幾個年長的村民詢問:“看看這日子,要是十天半月的再澆灌不上水,興許還不下雨,澆灌不了的莊稼都沒收成了。”
“皇上說的極是啊,再不澆灌,真的要絕收了,所以,我們的村長才着急啊。”幾個老頭子只有解釋和嘆息,就是沒有好的方法。
張由鬆心裡有了些譜,啓發大家想辦法:“再想想,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啊。”
大家都目瞪口呆。那眼神好象說明,如果有辦法,大家還不馬上就做了啊?
在皇帝的啓發和誘導下,大家不得不做作給皇帝看,一個老頭子說:“皇上,也許,最好的辦法不是澆地擡水擔水,而是祈雨!我們到龍王廟宇裡去祈雨!”
“呀,真的呢!”其他的村民恍然大悟,“應該建立一個祈雨臺,大家都一起去祈雨!”“我們不行吧?皇上來了,皇上了是真龍天子呢,如果皇上親自來祈雨,一定成。”
張由鬆問:“以前,大家祈雨過沒有?”
“有,”
“效果如何?”
“這?”大家愣住了,誰都知道,效果很一般,有時候,你再祈禱,該沒有的還是沒有。
“好了,諸位鄉親,祈雨,最好不要,”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如果將封建迷信都戳穿了,那皇帝的真龍天子的神聖光環也沒有了,從真龍天子的嘴裡來否定神,確實危險:“因爲,龍王爺雖然是個神,也有更上的神仙管着呢,比如,玉帝爺爺,哪裡一年有多少雨,什麼時候下,都是固定的。他怎麼能擅自更改?”
大家都點頭,這道理,誰都懂得其實,祈雨的法子,大家已經實驗過了,只是皇帝逼問大家法子,大家無可奈何,只有用這方法來搪塞。
“朕有一法,不知諸位願意用不願意?”張由鬆說。
“皇上有什麼法子啊?”所有的村民頓時眼睛放光,別的都是虛的,只要有救稻子的方法,那就是救命恩人啊。
“那好吧,這附近有沒有竹子?”張由鬆問。
竹子?澆灌田地跟竹子有毛關係啊?代價將眼睛瞪得溜圓,不過見皇帝篤定的樣子,也不敢違抗,畢竟兩個村長在皇帝的面,無緣無故先捱了頓臭揍呢。
誰也不知道皇帝有什麼法子,也不敢問啊,張由鬆親自動手,跟着大家去找竹子,竹子還不好找,在南方地帶,竹子可是成片成片,漫山遍野都是呢,幾個村民雖然上了年紀,腰間還是帶着竹刀,一種一尺長厚刃的砍刀,砍樹砍柴的格外稱心如意。
附近就有竹子,但是,並非公傢俬產,只有遠處的竹子,山裡的,纔是隨意長的,由於皇帝宣佈的禁止封山佔水的法令尚未傳播到這兒。或者說沒有落實,所以,有些地方的山裡竹子,也不能隨意砍伐的。
皇帝親自來了,多大的面子?守候在竹園子的老頭子一聽村中老頭子介紹,早嚇得七魂六魄逃了五六,跪在地上連說話都不利索了。
開了竹園。張由鬆仔細地尋找,用手在竹子上丈量,一連丈量了十幾個,終於說,“就這種竹子吧,”
他找的竹子,不粗不細,象這兒的竹子,長得極爲旺盛,雖然天旱少雨,可是竹子根深尖細,扎得極爲密實,遠比稻子抗旱,許多竹子可是經年的老物,粗可碗口,比肩中等樹木,令人鼓舞,但是,做爲澆灌材料就浪費了。
太細的也不行,張由鬆確認了小臂粗的類型,然後指示砍掉。幾個村民都是幹活兒的好手,稀里嘩啦就砍了十幾根。“皇上,您要這竹子,是不是搭建祈雨的棚子?”
張由鬆看着滿頭大汗,可憐巴巴的村民,和藹地說:“不是,朕自有用處,而且,是澆灌用的,以後啊,凡是村中大旱缺水,都可以使用這法子。”
竹子?澆灌?老人們還是沒有辦法建立足夠的邏輯。
張由鬆指導大家,將竹子劈開。
“皇上是用這些竹子,作爲竹筏子用?”一個老頭子的聲音,讓周圍的人都笑岔了氣。大旱時節,哪裡用得上竹筏?
張由鬆聽出,他的話有譏諷的意思,也不計較,親自動手動腳,將竹子劈開了了一根,吩咐他們跟隨着做。
要劈竹子,村裡有的是專業工具,有人自告奮勇,張由鬆就差遣騎兵帶他去,不久就回,有種鋒利的短面手握刀,將竹子的小頭兒切開,然後將一塊烏溜溜兒光滑的木頭塞進其中,迅速地抽動,往前推,只聽哧哧的響聲不絕於耳,一根冰紅茶瓶子般粗的竹子,就中分爲兩半。
竹子纖維的特殊性,決定了這種特殊的破劈便利方法。
張由鬆也算開了眼界,心情好了許多。
“來,給我修理這裡的竹節!”
在張由鬆的指導下,大家用刀將竹節去掉,單薄的竹節,相當堅固。等去除了竹節以後,張由鬆吩咐將竹子再合併起來,用繩索捆綁好。“升火,拿火箸!”
乾旱時節,這兒多的是枯萎的樹木乾草,要升起火來,相當容易,不久有了柴草,就是看守竹園的老人,也將許多竹竿兒的枯萎枝節弄來,當作引火之物,衆人拾柴火焰高,火箸什麼的也很快找到的了,等在火上烤紅了,由着張由鬆的指點,在竹子上烙孔,一排排地烙下來,烙了不少,然後,張由鬆道:“再去找些竹子,全部打通內部的關節,然後,大小頭連接,就是澆灌用的竹龍!”
“竹龍?”大家如夢初醒。
“嘿嘿,對頭,龍王爺有上天的命令,不敢隨意多布雨的,那就只有靠我們自己了,擔水澆灌,太慢了,尤其是澆灌時還要漫灌,簡直就是浪費!這種法子,可以快速澆灌,大家以爲如何?”張由鬆得意洋洋地講述道。
大家已經明白了,頓時,欣喜若狂,很多專業人士都有思維定勢,農民們也不例外,都知道勤奮操勞,都知道灌溉,可是,未必能夠別出心裁想辦法。
“鑽這些眼兒幹什麼啊?皇上!”還是有人犯迷糊。
“這是最後走水的法子啊,等水到了以後,從着些孔中噴灌出去。”張由鬆講解了自己的竹龍如何澆灌的原理。
“好!好!”上了年紀的村民,激動得滿臉通紅:“皇上,這不,我們立刻都來做!”
這裡就是個實驗,大家都知道以後,立刻發動起來,到山上砍伐竹子,不多時就拖了下來很多,有的雖然較細,其實也能用,由張由鬆親自操作,將一套竹龍擺在了一塊田裡,在地頭兒,用一個大葫蘆製作的漏斗,將河裡的水澆灌上去,皇帝在忙碌,大家也都來幫忙,特別是是灌溉這一情節,大家將木桶等物舀了水紛紛往漏斗裡灌,水喧譁着進了。竹節裡,立刻聽到了響水的聲音,而不多遠,那節盡頭的竹子就噴發出了無數的水柱。
這是個簡單的裝置,在張由鬆,就有家鄉百姓的塑料澆地的“地龍”類型,在城市也,也有很多城市採用了水管定期送水的“滴灌”的裝置,可以說,要想到這一點兒,輕而易舉。
在澆地的時候,一般前面只要一個或者兩個有孔洞的竹子,要澆灌遠處的莊稼,就將中間通路的竹子弄多些,近的話,自然拔出多餘的即可。
“皇上,這簡直太方便了!”
“是啊,皇上,您的法子真是太好了!|”
許多百姓熱淚盈眶,誇獎着皇帝的創造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