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儀宮
這一日,風和日麗,不快了多日的皇太后,總算在皇上、皇后的百般勸解下從寢殿裡走了出來,由他們陪着在後園裡散着心。
皇太后喜水,後園建了芙池,修了橋,建了亭。
幾人在橋上散着散着,突見那芙池裡,蓮蓬一個個長得肥大,好像一個個綠色胖乎乎的小傘,分外可愛,不覺勾起了往日美好的時光。
滿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皇太后哼着江南小調,她雖生於京城,但有一姑姑遠嫁於江南,那姑姑膝下無女,對她像自個兒女兒一般。少女時節,父親外放到偏遠之地,那裡瘴氣橫行,人多有不幸染上疾症死亡的。
她年紀輕,那時正染上微恙,母親不放心帶她前去,留在京中沒有父母在身邊照應又擔心她受了委屈。
這個時候姑姑來信,提議接她去江南居住,父親母親商議之後便允了。
那真是一段讓人難忘的時光啊。
江南的風、江南的雨、那些小橋流水、儂音軟語,還有那些少年意氣,或笑、或鬧、或哭、或愁的歲月,以及那曾立於溪畔讀着書讓她怦然心動的少年……
至今回憶起來依然如此美好,讓人難以忘懷。
皇太后又想起了曾和女伴們一起遊湖唱着歌兒作採蓮之戲,一時起了雅興,便命人趕緊去喚各宮妃嬪還有皇子、公主們來採蓮蓬。
皇太后有命,各宮妃嬪哪有不上來獻殷勤的,而且,也可以在聖上面前露露臉,只要接到了傳召的,莫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來了。
那有兒女的,更是拉着這個,抱着那個,胸膛挺得高高的,意氣風發;那沒兒沒女的,則不斷地抓緊機會展示着自己美麗的容顏,或妖嬈,或清純,或甜美,或嫵媚的氣質,好能吸引聖上的眼光,製造個一兒半女的。
到處是歡聲笑語,這個“皇奶奶”那個“父皇”“母后”地叫着,熱鬧歡快極了。
只是,派去藏玉宮裡喚人的太監卻回來說,玉貴妃中暑了,卻是來不了了。
皇上這臉微燙,心就咯噔一下。
還
好皇太后這日心情似乎不錯,只瞟了他一眼,也沒有多說,吩咐太監們將船趕緊划來,好好樂上一樂。
這邊太后突然興起,底下的人可就忙了。
準備茶水的準備茶水,準備糕點的準備糕點,一時又是哪個宮女追在一個淘氣地人影后頭大叫:“公主、公主,別忙啊!當心摔着了。”
一時又是某個娘娘抱怨:“怎麼這許多蚊子,趕緊點上薰香吧!”
還好宮裡的人一天到晚的事兒就是服侍這些難侍候的主子,什麼事兒都有專人服侍,雖然忙,卻不亂,動作也快,一會兒就把東西都備齊了,就有那總管太監來請皇太后登船。
皇上還不忘抽空叫了他的貼身太監隨喜公公去藏玉宮探探,看看玉貴妃娘娘中暑的情形如何了,順便送點清涼新鮮愛吃的瓜果去。
皇后也笑着道:“玉妹妹素來有些小性兒,皇上你還是去瞧瞧吧,母后這邊反正有我和各位妹妹在,你無須操心。”
皇上就瞧了瞧皇太后,到底沒敢動。
前些天朝廷上下到處瘋傳的永平侯府進門沒多久的東院謝氏不明不白被人謀殺之事搞得朝野震動,大臣們一個摺子一個摺子地上,御使一個接一個地彈劾,到處都是一片責難之聲,皇太后氣得臥病不起,叫他看着辦。
玉貴妃又哭哭啼啼地,說她就只這麼一個姐姐,若是連這點臉面也保不住,她這個貴妃又做得有什麼意思。
皇上夾在中間左右爲難,最後,還是選擇了拖字訣。
還好最後終於尋得了屍首,開始辦起了喪事,上摺子的人也漸漸地少了起來,他又這些天沒有去玉貴妃那,天天歇在皇后的寧福宮,每日和皇后來盡孝,這才哄得皇太后回心轉意了。
不過,這許多天不見玉貴妃,這心裡到底念得慌。
尤其聽說她病了,就有些坐不住了。
皇太后瞧見兒子這般模樣,暗罵他不爭氣,平常朝廷上的事也處理得妥妥當當,咋就對這麼個除了長得好看,又愛使性子,又愛擺臉色的玉貴妃這般寵愛得幾乎都沒了原則呢?
不過,到底心中還
是有她這個老孃的,在這邊呆了這麼久,便讓他去了。
這一去,果然有效了,約小半個時辰後,就兩個一起過來了,玉貴妃給皇太后請了安,說都怪宮女不會說話,也不過是點小病,哪真這麼嬌弱了。
這是面子上的話,皇太后也就虛應了幾句。
雖然玉貴妃的到來讓衆嬪妃多少有點兒掃興,不過,到底這些日子裡皇宮裡氣壓都很低,好不容易有個玩的機會,還是玩得極開心的。
皇太后也不顧皇上、皇后的勸阻,親手摘了一個蓮篷剝來吃。
皇上指着開得正盛的花給玉貴妃看,不曉得說了什麼。玉貴妃那張總是有些鬱郁的臉終於綻開了笑意。
就在衆人玩得高興時,突然陰雲捲來,不一會兒,就下起了雨來。
衆人都有些未盡興。
皇太后就命太監們開了遊船來,可以坐船賞雨,也是美事一樁。突如而來的陰雨並沒有打擾到這宮裡難得的歡樂,但是,衆人正坐在船中,吃着新剝的蓮蓬,皇太后又吩咐廚子等會兒就用這新摘的蓮蓬子做幾道菜來時,突然聽到呼聲震天,驚得飛鳥從樹枝上直直地落入了湖中。
“冤枉啊——”
“冤枉啊——”
“冤枉啊——”
叫冤聲穿過了雲層,響徹了整個皇宮、整個京城,遠遠地傳了開去。
“這是怎麼回事?”
“如何有這許多人齊來宮門前喊冤?”
“皇上,最近朝廷發生了什麼大事嗎?”
皇太后站了起來,驚問。
皇上莫名其妙地搖了搖頭,最近很太平啊。連前陣子吵吵嚷嚷地彈劾永平侯府的摺子都少了。
皇太后派了人去探,一會兒之後就回來了,太監說,謝氏族人數百名跪在御門之前的御街之上,齊聲喊冤呢!說永平侯府仗着有玉貴妃撐腰,竟然用假屍入棺,矇騙他們。求聖上、皇太后爲他們主持公道。
皇太后聞言,摔了茶盞,拍着桌子質問玉貴妃:“這是怎麼一回事?還不給我速速招來?你那姐姐真做下了此等下作之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