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遭遇

因爲是臨近交戰區的緣故,從南邊的伊闕關繞着嵩山一直到虎牢關這一帶,能明顯感覺到一股難言的荒涼。

這並非是因爲這一仗造成的,事實上,自呂布重新佔據洛陽並在這邊駐軍之後,這虎牢以東,伊闕關以西的大片人口都被吸納入河洛之地。

不願意進來的,則紛紛遠離,就算是升斗小民也知道這裡遲早會有大仗發生。

如今再看這一帶,乃至潁川一帶,比之當年諸侯討董時,荒涼了太多。

“兄長,那袁本初分明是小覷我等,我們千里來投奔,連糧草也不願給,還讓我們單獨來打伊闕關,那伊闕關是那般容易打下來的?聽說自那呂布重佔洛陽後,對伊闕、虎牢都進行了數次加固,如今他袁紹準備等冬季踏冰渡河,卻讓我們來打伊闕關,糧草還不願給,照我看,我們直接撤軍算了!”梅山一帶,離開袁紹大營的劉備一行人正準備去往伊闕關方向,張飛卻是滿肚子牢騷。

起因其實說白了,就是袁紹不想養劉備這支人馬,兩萬人雖然不多,但又不是自己的人,爲什麼要拿糧草來給他們?

至於讓劉備來伊闕關,卻也不是袁紹真的要爲難劉備,按照袁紹的計劃,冬季渡河確實是重要的一環,不過伊闕關、虎牢關也要打,袁紹不但要對付這兩關,同樣進行進攻的,還有幷州那邊,太行八陘被黑山賊襲擾,如今張燕多半是倒向了呂布,想要從太行過去很難,袁紹便只能從雁門那邊想辦法了。

所以袁紹這次進攻的主力便是從雁門而過的高幹,高覽負責進攻箕關,袁紹則率領主力屯兵河內,命文丑佔據滎陽、張郃佔據敖倉對虎牢關形成包夾之勢。

而劉備則只負責伊闕關,大家相互配合,甚至不要你進攻,只要能牽制伊闕關的兵力就夠了,但對劉備這邊的人來說,顯然,袁紹是將他們當馬前卒了。

這也是聯盟的弊端,相互之間很難信服,哪怕袁紹是盟主,勢力也遠超劉備他們。

“翼德休要胡言,此番我等乃是爲救陛下而來,何分彼此?”劉備知道自己這兄弟是在爲自己抱不平,不過這還真沒必要,陳宮之前已經將袁紹這次的進攻意圖分析的很透徹了,與當年的諸侯討董相比,如今袁紹無論實力還是應對策略上,比之當年強了何止一倍?

“兄長。”張飛策馬來到劉備身邊,皺眉道:“不知爲何,我總覺的我等此番動兵有些草率了,你說若是袁術或是孫策、曹操來攻,元龍可能守住徐州?”

張飛甚至有些擔心他們是否能夠退回徐州?

畢竟這中間隔着大片曹操地盤,能否安然回去,這得全憑曹操高興,這種事兒,實在是讓人很沒有安全感。

劉備皺眉看了張飛一眼,正想說什麼,卻見大軍突然停下來,兩人連忙看去,卻見前方關羽高高舉起他那長刀,示意大軍停止行進。

“雲長,爲何突然停軍?”劉備和張飛策馬上前,疑惑的看着關羽問道。

關羽指了指前方,皺眉道:“兄長看那邊!”

劉備和張飛依言看去,並無不妥,正想說什麼,張飛突然頓住了。

視線所及,天地交接,好似曠野盡頭一般的地方,似乎有一條黑線在蠕動,滾滾煙塵在他們此刻的位置看去,好似是那條黑線變的模糊了一般。

“備戰!”劉備面色一肅,經過這些年南征北戰,雖然多是小勝,遇上大仗幾乎沒贏過,卻也給劉備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這顯然是一支軍隊在行軍的景象。

不知敵軍是何人,但從這個方向過來,袁術、曹操乃至呂布的大軍都有可能。

“是騎兵!”關羽感受片刻後,神色更加凝重了。

曹操和袁術雖有騎兵,但並不算多,此刻隨着對方的靠近,已經不再是一條線,能夠看到那奔騰的騎士以及地面傳來的震顫之聲。

這等規模的騎兵,這等氣勢,絕不是袁術跟曹操能拿出來的,天下間,能有這等氣魄騎兵的,只有一人。

關羽面沉似水,高喝道:“圓陣!”

這是他們兄弟三人跟呂布軍的第二次交鋒,不管對方如何勢盛,但氣勢不能輸,他們經過這些年的拼殺,手下也有一支可戰之師,早不是當年只能依附公孫瓚的小將,即便面對的是呂布,他們也不會有絲毫畏懼。

在關羽的指揮下,大軍迅速匯聚,布成圓陣,嚴陣以待,只要對方敢衝擊己方大軍,必定要讓對方落幾顆牙下來。

另一邊,呂布的斥候也發現了這支人馬,馬超有些躍躍欲試的看向呂布道:“主公,我等是否換做重甲?”

自從知道飛騎軍有重甲這種作戰方式後,馬超便一直想要試試,如今出現一支敵軍,他自然也想看看重甲的威力!

“重甲騎不到萬不得已,不得使用。”呂布搖了搖頭,重甲雖然兇猛,但直接衝陣肯定會有傷亡,非是必要時候,呂布可不想讓飛騎軍用重甲衝陣。

至於眼前這支兵馬,對呂布來說,並不難對付,甚至他都不想對付。

“我三人各領兩千將士,繞陣而行,以連弩遠射便可!射空一個弩匣後,立刻退出,不得戀戰!”呂布觀敵陣型,讓魏延和馬超和自己各領一軍,以弩箭破敵便是。

騎射的話不好說,漢人再怎麼訓練也比不上匈奴人、鮮卑人,但若將弓換成弩的話,那就另說了,此前飛騎軍有過試射,不過對手都是些不入流的角色,顯不出手段來,如今遇到敵軍,正好讓世人看看騎兵搭配連弩會是怎樣的效果。

“喏!”馬超和魏延答應一聲,各自揮動令旗,飛騎軍迅速分成三支,而後開始緩緩加速。

悶雷般的蹄聲由遠及近,關羽見敵軍果然來攻,立刻擡起手,只要敵軍靠近,他便立刻命弓箭手放箭射殺賊軍。

但下一刻,迎面而來的卻並非敵軍的衝擊,而是鋪天蓋地的弩箭。

飛騎軍的騎兵就這麼貼着徐州軍的軍陣而過那接連不斷的弩箭落下來,前排不少木盾被直接射穿,就算美設穿的,也有很多弩箭透過縫隙射到盾後的將士。

徐州軍的盾牌可不像關中軍制作的大盾,而是半人高的圓盾,除非人蜷縮成一團,否則無法完全庇護。

當先而來的魏延繞陣而走,騎兵手中的弩箭一根根的將弩箭射出去,直到射空弩匣後,放慢速度,讓其他弩兵道前排來射。

第一支騎兵繞陣兩圈離開,已經有不少徐州軍倒地,還不等他們鬆口氣,第二支騎軍已經來了,同樣是弩箭,這連弩不但射速快,力道還足,不時會有盾牌被射穿,徐州軍面對飛騎軍的進攻,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陣中的弓箭手剛剛推出盾手的保護,不等放箭,立刻便是弩箭迎頭。

偶爾射出來的箭落在人身上,直接被皮甲彈開,根本造不成任何傷害。

馬超率領第二支兵馬繞陣兩圈,眼看着對方的圓陣已經是千瘡百孔,只要一個衝鋒,說不定就直接潰了,但最終還是壓住衝動,在射空弩匣後,帶着大軍揚長而去。

馬超的離開,並不能讓劉備等人鬆口氣,因爲呂布已經率領大軍殺來了,仍舊是鋪天蓋地的弩箭射來,但徐州軍經歷馬超和魏延的狂轟濫炸之後,圓陣已經千瘡百孔,此刻面對呂布這一支的弩箭,傷亡陡然加劇,成片的徐州軍如同割草般被收割了性命。

士氣在這一刻終於徹底崩潰,有人開始放棄堅守,迅速後撤,這一撤不要緊,但卻帶來了連鎖反應,大量的將士開始後退,想要避開這些惡魔般的騎兵。

哪怕很多人都知道,堅守死的要比逃跑慢,但當士氣崩潰的那一刻,本能會替代理性,那一絲僥倖心理也會認爲自己或許可以活下來。

總之,經歷了兩輪洗禮的徐州軍,終是在呂布這最後一輪面前徹底崩潰。

劉備痛苦的看着自己的將士就這樣如同雜草般被敵軍收割着性命卻無能爲力,拔出雙劍就想跟敵軍拼命,卻被關羽和張飛拼死攔住,拽上陳宮便跑。

“退往梅山!”陳宮百忙中對着關羽喝道。

關羽會意,帶頭護着劉備退往梅山方向,只要進了山林,對方想要追擊也追不上了,騎兵不是不能進山,只是進山之後,很難再形成騎陣,山林這種複雜的地形,很難讓騎兵進行集團作戰,落單的騎兵很容易被反殺。

就算對方真的追上來,山裡面能躲的地方也多。

呂布倒是沒有刻意去追殺敵軍主將,如今在他眼前,主將跟小兵並無區別,在敵軍潰敗後,跟馬超、魏延這般來回一絞,徐州軍徹底潰敗,死的死、降的降,只有少數人退入了梅山。

呂布自然不可能爲了這麼點兒人,跟着進山,讓那些降兵清掃戰場,主要是將能用的弩箭收集回來之後,便打法這些降兵滾蛋……

第三百四十三章 北工城第十六章 妥協第三十五章 殿外第七十四章 徐州來使第一百三十七章 奇葩第一百三十章 河東遭劫第三十五章第一百五十六章 目的第二百七十六章 叫陣第六十二章 姜家雙子第四百二十七章 隔江第五十三章 ‘偶遇’第九章 權力的縫隙第五十一章 相邀第四百一十二章 解決第三十二章 探尋第四十五章 抓捕宗親第一百零二章 安邑密謀第三百五十一章 敗逃第一百三十五章 遊長安第三百三十九章 超越神級的獎勵第二十四章 初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陳家的選擇第四百三十一章 終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北工城上架感言第三百三十六章 陰陽爐第六十三章 出兵第一百四十四章 無視第七十四章 徐州來使第四百二十二章 窮途第二十四章 初戰第三百四十九章 打起來了第二百一十章 破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入主長安第三十一章 橫掃第十六章 世界的毒打第二百二十八章 動手第一百三十五章 遊長安第一百八十四章 影響第二十五章 回長安第四百二十六章 連戰連敗第七十三章 落幕第二百三十三章 關東之變第三百零三章 客來第七十一章 人心思退第四百二十五章 囂張的勸降第四百零四章 定河北第一百七十五章 長安夜第五十五章 心戰第三十二章 帝王第三百四十六章 小聚第二十一章 霸主第二百七十六章 叫陣第二百零七章 找幫手第六十六章 陽謀第二百零七章 找幫手第六十四章第三百六十章 放榜第一百七十二章 關中暗流第三十章 自取其辱第三百八十一章 穩定第五十九章 再回伊闕第三百三十一章 僵局第二百零七章 找幫手第二十五章 回長安第四十七章 謀權第四十二章 不祥預兆第一百一十六章 焦灼第二百四十三章 不動如山第四百一十八章 末路第三百九十三章 決議出兵第二百三十章 新歡第二百五十五章 復奪第八十七章 相里逸第三百二十八章 鉅艦第七十六章 機會第三十九章 呂家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心第二百一十章 破城第三百一十三章 拙計第十八章 佈署第二十六章 太師第三百一十章 易主第三百五十四章 袁術末路第六章 迴歸第一百五十四章 百騎踏營第三十二章 帝王第四十三章 大旱第三百七十五章 特殊要求第三百七十三章 同化第三百一十七章 蟄伏第三百一十章 易主第二百零八章 彆扭第一百六十二章 賭運之戰第三十六章 困雪第三百九十九章 最後的倔強第一百二十八章 勸服第三十七章 求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入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