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丘吉爾上臺

意大利宣戰在世界都是一件大事,各國都感到這場戰爭越來越有向二十年前發展的趨勢。中立各國都開始進行大規模武裝自己,不管是爲了在這場戰爭中牟利、還是保障自己中立的地位,至少讓自己看起來不好惹,都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而與其他國家相比,最有直接關係的還是英法。對於意大利的宣戰,法國方面就對此有着很大意見,爲此法國總理達拉弟給倫敦發的外交函上,就表達了對英國在地中海艦隊損失的不滿。

而法國總理這份電報,也成爲壓垮張伯倫政府的最後一根稻草。原本都十分不滿的工黨,立刻在議會中要求首相辭職。

更讓形勢雪上加霜的是,在保守黨內,也有人對首相表達不滿。自從宣戰後,在短短兩個月時間,英國不管是在軍事上還是外交上都遭遇到重創。很明顯需要有人對此負責,沒有比佔據首相位置張伯倫更加合適的人選。

不管是他執導的綏靖政策,還是後面的指望德羅與蘇聯發生衝突,都沒能成功。更別說在他領導下,大英帝國海軍在亞歷山大港遭遇到可恥的慘敗,這直接導致意大利的宣戰。這樣遭遇無數失敗的首相,不下臺留着幹嘛。

雖然張伯倫爲英國經濟的恢復立下汗馬功勞,但是他此前犯下錯誤,已經無法讓人覺得他能勝任首相這個職務了,至少他不能勝任戰爭時期的首相職務。

其實張伯倫在意大利宣戰後就知道自己首相時間時日無多,只不過爲了後續的安排他還在暫時硬頂着,只不過他的做法更加招致批評。甚至有人將他稱爲一個貪戀權位,遲遲不肯離去的奸詐人物。

而面對如此洶涌的反對浪潮,張伯倫自然無法忽視,現在他只要一去議會就得到成片的噓聲。

好在他佈置的也差不多了,在意大利宣戰後的第三天,張伯倫就宣佈了自己下臺的決定。

按理在張伯倫下臺後,該由反對派工黨組閣,但是很可惜保守黨依然佔據議會的主導權。而在保守黨內,對於接任張伯倫留下首相職務,沒有多少人能有勇氣接任。因爲張伯倫的手段他們都清楚,就連他都在這上面栽了一個大跟頭,其他人更沒有那個能力做好這份工作。

而這時候,張伯倫推薦丘吉爾作爲黨內人選,擔任首相職務。

對於丘吉爾這個人,保守黨上下都認識他。只不過與能力無關,而是丘吉爾堪稱保守黨中的異類,太能折騰了。

自從1900年從政開始,丘吉爾就與保守黨顯得格格不入。入黨沒幾年,他自稱“獨立的保守黨人”,被保守黨除名。

後來他倒向自由黨,在自由黨上臺後,丘吉爾獲任命爲殖民地事務部次官。後來丘吉爾被任命爲商務大臣,正式進入內閣。而後丘吉爾一直在各個大臣職務中打轉,算是混的風生水起。

一直等到一戰爆發,由他主導達達尼爾計劃失敗後,他才爲此失勢,出任內閣中地位最低的不管部大臣。被排擠在政治圈之外的丘吉爾決定辭職,趕赴法國前線親自參加戰爭。

而後來丘吉爾沒當幾個月營長,就又被召回去任命爲軍需大臣。(好吧,坦克就是丘吉爾推動發明的)

等到戰後,自由黨選舉接連失利,讓丘吉爾發現這條大船靠不住了,於是他逐漸疏遠自由黨,轉而向保守黨靠攏。

只不過這段時間是工黨勢力大漲的時間,保守黨與自由黨都不是工黨的對手。

而在一戰後,英國上下都認爲將再也不會大戰的危險並主張裁軍,而丘吉爾就是議會中極少數反對裁軍的人之一。

而在英國內部丘吉爾也以強硬態度爲人所知,所以丘吉爾也是保守黨內的少數派,而且他與自由黨的關係在黨內更加顯眼。

只不過面對張伯倫提出丘吉爾作爲下任首相的人選,保守黨內部雖然有不同看法,但是卻沒有其他合適的人選,最終張伯倫的提議還是被接受了。

於是在11月5日,國王召見丘吉爾令其組閣。一小時後丘吉爾會見工黨領袖艾德禮,邀請工黨加入內閣並獲得支持。

隨後丘吉爾發表了著名的講話:“我沒有別的,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獻給大家。你們問: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我可以用一個詞來答覆: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無論多麼恐怖也要爭取勝利,無論道路多麼遙遠艱難,也要爭取勝利,因爲沒有勝利就無法生存。”

而隨後丘吉爾也是雷厲風行,他本人將海軍部的幾個方面開闢爲新內閣的臨時總部。他本人也住進了海軍部內。

只不過他哪怕翻遍了英國的家底,但是對目前地中的劣勢他沒有好的辦法。因爲英國缺少新式戰列艦,目前老舊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與復仇級,根本無法與意羅新式戰列艦相抗衡。唯一能與其抗衡的只有喬治五世級,只不過爲了看住德軍海軍有不能輕動。

而且英國廣大的殖民地也需要軍艦,所以別看目前英國海軍還有12艘戰列艦、2艘戰巡、3艘航母的龐大兵力,但是能與軸心主力艦抗衡的只有2艘入役的喬治五世級和胡德號,其他都是老式戰艦。

而丘吉爾對此只能一方面命令海軍加快對海試的兩艘光榮級航母,另外加快3艘喬治五世級的建造工作。沒錯,目前英國海軍最缺戰列艦。在氣候條件惡劣的北海乃至於北大西洋,戰列艦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而目前英過海軍不缺戰列艦,而是缺少性能優異的新式戰列艦。

當然丘吉爾也知道光靠英國自己,是不可能與軸心集團抗衡。所以他對法國異常的重視,在擔任首相後的第三天,就親自前往巴黎,與法國商議。只不過這次交談不甚愉快,因爲法國要求英國向地中海派遣海軍力量,幫助自己減輕來自意羅的壓力。

而且指明需要戰列、戰巡一類的戰艦,這讓打算用重巡之類糊弄過去的丘吉爾,糊弄不過去。丘吉爾在這個時候怎麼可能將主力艦在這個時候派出去,封鎖德國海軍原本需要的兵力就要的多。

現在德國擁有1艘戰列艦2艘戰巡3艘袖珍戰列艦的艦隊,雖然其實力與英國不值得一提,但是其速度遠遠不是老式軍艦能夠比擬的,只有兩艘戰巡與2艘喬治五世號才能追上其腳步。但是光靠這4艘戰艦,也不能完成任務,只能分散部署纔是攔着這些跑的飛快的德國戰艦。

第310章 目標克盧日 (五)第340章 喀山黃金(四)第159章 戰爭花銷第101章 婚禮 上第九十二章 新首相第336章 俄國近況第666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三)第343章 流感來了第725章 英國災難日第606章 遠東經貿合作第445章 威廉皇家造船廠第112章 羅保談判 中 (求訂閱)第750章 克里特戰役(六)第238章 諜影重重(中)第三十四章 金融戰 上第309章 目標克盧日(四)第454章 坦克騎兵會戰(中)第440章 轉型的霍克(下)第131章 羅馬尼亞的計劃(求訂閱)第152章 各國的反應第165章 喀山黃金的準備 (上)第694章 雷達第233章 新式坦克(下)第279章 丘吉爾的方案(上)第541章 保加利亞社會民主黨第291章 突襲(三)第四章 家事第140章 羅馬尼亞宣戰第799章 被迫提前的法國戰役第四十六章 新總裁第128章 巴爾幹同盟破裂第396章 衝突第701章 波蘭戰役(四)第二十四章 柴油機第520章 農業改革(二)第661章 保羅合併(上)第171章 裝甲試驗營第437章 東加利西亞重工業區(中)第483章 趁火打劫(下)第566章 克虜伯(上)第212章 1915初的歐戰局勢第524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下)第235章 羅馬尼亞的試探(上)第687章 歐洲三軸心(三)第三十四章 金融戰 上第227章 國民教育(中)第七十二章 新型飛機第380章 軍隊改制?第302章 德瓦保衛戰(三)第371章 敖德薩條約(下)第617章 1934年的到來第428章 羅馬尼亞共產黨(下)第215章 塞爾維亞被佔領第二十九章 自行車第608章 1933年第735章 希臘戰役(終)第200章 海峽封閉的影響第639章 R20中型坦克樣車(上)第671章 張伯倫訪羅第644章 擴軍計劃第764章 激戰(上)第287章 錯過第612章 烏克蘭大饑荒(下)第130章 保加利亞的準備第489章 德國訪問(下)第457章 謝德爾採淪陷第五十章 魯道夫·狄塞爾第125章 奧斯曼政變第654章 來自羅馬尼亞的援助第261章 謝洛夫(上)第252章 一月革命第417章 羅蘇衝突(九)第八十九章 五年總結第204章 軍隊擴編第194章 軍事觀察團名單(求月票)第254章 後續影響第769章 美援來了(上)第669章 德羅同盟第365章 喀山黃金(完)第125章 奧斯曼政變第十一章 軍隊亂象第737章 奪島(中)第269章 談判泄露(上)第216章 高漲的民族主義(上)第160章 裝甲部隊的雛形第755章 薩拉丁計劃(下)第611章 烏克蘭大饑荒(中)第428章 羅馬尼亞共產黨(下)第609章 新首相第303章 德瓦保衛戰(四)第732章 希臘戰役(上)第215章 巴庫石油(下)第433章 元帥第752章 克里特戰役(終)第448章 羅波友好協定(下)第330章 保加利亞戰敗(中)第628章 國王登基(求訂閱)第247章 米茲克上尉(下)第八章 軍隊整編 中第244章 安第齊·丹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