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不一樣的慕尼黑會議(中)

9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勞作一年的農民正在收穫着自己的果實。而在慕尼黑,與會的各國首腦也趕到這裡,準備對歐洲面臨的兩大危機進行商談。

來到慕尼黑的有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意大利總理墨索里尼、羅馬尼亞首相米哈拉凱、德國元首希特勒五個主要會談領導人,至於捷克和希臘的代表只能等候會談的結果。

至於爲什麼埃德爾沒來,因爲他是羅馬尼亞國王身份不對等。而且埃德爾認爲這場會談自己不來也沒有關係,因爲羅馬尼亞的條件不會變,不管事誰來都需要按照這個條件談。

既然是多國首腦會談,那麼作爲東道主的德國自然不會冷落各方,所以希特勒特意與各國首腦一起出現在衆人面前。而且爲了展現德國的態度,希特勒還帶各國首腦檢閱了軍隊、

與會各國首腦在希特勒的帶領下,檢閱着德國的軍隊。

畫家出身希特勒對藝術上的追求,同樣體現在現在德軍的軍服上。他曾說:軍裝一定要設計得帥氣,要能體現士兵的高貴和威嚴,這樣年輕人才會義無反顧的投身軍隊。而且他不僅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憑着自己的繪畫天賦和獨特的審美觀希特勒親自參與了德國軍服的設計。

嚴謹的風格,精美的裁剪,讓士兵穿着軍裝顯得十分威風有氣勢。很多年輕人選擇當兵,就是爲了得到一套帥氣的軍裝。

另外衣服也是要靠身材。希特勒上臺之後大搞全民體育,在青少年中辦夏令營,鼓勵各種體育運動。這種全民健身帶來優質兵源的同時,也讓爲軍裝加分。畢竟軍裝也要靠身材才能體現陽剛之美和帥氣的一面(我在這裡說大馬褲難看,沒人打我吧)。

更別說被特意挑選的檢閱軍隊,都是1米85以上的個頭,更顯得士兵卓力不凡。

不過希特勒的用心可能沒多少用,雖然各國首腦都在禮貌的檢閱着這支讓希特勒驕傲的軍隊,也從他們之間時不時的交流就知道,沒人對此太過於在意。張伯倫不時與達拉第小聲的交流着,而墨索里尼也明顯與米哈拉凱進行着互動,很明顯這是各國態度的體現。

除了檢閱軍隊之外,與會各國代表還簡短參加了一個記者短會。在會議上各國領導人的發言都各不相同,其中英法兩國說的最多就是和平,至於德羅着說的是各自要求,當然也不忘說幾句和平的話,不過只是點綴而已。而墨索里尼則在展現意大利在這次會談的重要性,說的都是意大利對這次會談的貢獻等等。

從各國首腦的交談就能看出,其側重點的不同。英法是爲了避免戰爭,而德羅想要獲得自己各自的目標,至於意大利則是來刷存在感的。

隨着記者短會結束,各國首腦在準備在元首宮內商談目前面臨的危機。

在元首宮的小會議室內,會談終於開始了。

在會議一開始希特勒就重申了德國的態度。“我們德國的要求是必須是蘇德臺歸我國,我們不接受蘇德臺的自治以及其他要求,蘇德臺的主權必須是我國的。”

而在希特勒的話音落下後,米哈拉凱同樣重申着羅馬尼亞的態度。“我們羅馬尼亞態度也是一樣,納伊和約中被劃歸希臘的領土必須迴歸,我國也不接受其他方式。”

德羅兩國的強硬表態,並沒有讓英法兩位首腦感到吃驚。因爲在私底下英法已經商議過了,這次危機的應對方法。兩國都不願意因爲捷克和希臘兩國牽連進戰爭,因爲不少報紙上將這次的捷克和希臘危機與一戰爆發的塞爾維亞危機相提並論,這讓不少人勾起了對一戰殘酷的恐懼。

那場造成上千萬人死亡的數千億美元財產損失的大戰,沒人想再來一次。作爲原當事國英法同樣不願意再來一次。尤其是法國更是如此,上一次大戰損失了一代人,這要是再損失一代人,法國離滅國就不遠了。

所以英法兩國對於捷克以及希臘的態度就變得非常微妙,一方面兩國不想因此引發戰爭,一方面兩國都是自己盟友。

捷克是法國小協約國集團的重要盟友,其與波蘭、南斯拉夫構成對德國側翼的包圍。不過面對德國的不惜以戰爭威脅,法國自己就退縮了。其實法國的退縮從花費巨大精力修建馬奇諾防線開始,就已經表露無遺。

而希臘是英國在東地中海的重要一環,負責牽制意大利和土耳其的精力,另外在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合併後還多了一個阻止羅馬尼亞將觸手伸到地中海的任務。

不過現在面對羅馬尼亞挑起的爭端,英國明顯不想下場助陣。

所以在德羅試探出英法態度之後,自然是怎麼讓英法退縮怎麼來,各種激進口號喊得震天響。

不貴雖然英法打算放棄對捷克和希臘的保護,但是英法不打算完全讓德羅兩國完全如願。

只見張伯倫等羅德兩國首腦都說完後,開口說道。“爲了歐洲和平考慮,元首閣下德國要求的蘇德臺我們可以讓該地區組織公投,可以在德國監督下完成了。”

目前英法商議的結果就是放棄對捷克和希臘支持,不過張伯倫打算從另一個方面挽回一點面子。那就是讓危機以公投的方式解決,這至少能對國內民衆和捷克與希臘有所交代雖然着只是名義上的交代。因爲那句在德國監督下的投票就是最好的證明,其投票結果必然會對德國非常有利。

不過希特勒明顯連這點面子都不願意給,只見他在聽到張伯倫的話後,面色變得有些不好看。“首相閣下,這個建議對德國不公平。該地區德意志人自古就生活在這裡,他們不需要投票,因爲他們本該屬於德國的公民。”

很明顯希特勒不願意以公投的方式解決捷克危機,這雖然讓也能讓德國獲得蘇德臺地區,但是他更想讓以德國民衆最希望看到的方法來做。

面對希特勒的強硬態度,張伯倫與達拉第對視一眼後說道。“元首閣下,這樣對歐洲和平最爲有利,也是對世界一個很好的交代。”

而張伯倫的話沒有讓希特勒滿意,只見他氣鼓鼓的說到。“這樣的條件德國是不會接受的。”

而這時羅馬尼亞首相米哈拉凱突然插嘴道。“我國也認爲這樣對德國不利,應該按照希特勒閣下的意見。”

在米哈拉凱插話後,刷存在感的墨索里尼也接了一句。“我們意大利也這樣認爲,蘇德臺地區本該歸屬於德國。”

面對羅意對德國的支持,也沒有出乎張伯倫和達拉第預料。這次兩場危機都是短時間內同時爆發,要說沒有兩國聯繫這根本不可能。

不過對此張伯倫還是不想放棄,只見他開口說道。“這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這至少能讓所有人都能接受的結果。”

面對張伯倫的話,希特勒立刻反駁道。“可是我國不接受這樣的結果,而我國纔是這次的受害者。德國不能接受以公投的方式,蘇德臺必須直接劃割給我國。”

其實關於是公投還是直接劃割的爭論,兩則結果都是相同的。主要的分別就是以英法來主導,還是以德國來主導這場危機主動權的問題。很明顯希特勒不打算放棄主動權,而羅馬尼亞與意大利都明顯支持德國。

而英法兩國對此還有明顯的預計的,只見張伯倫跳過捷克問題繼續向米哈拉凱說道。“米哈拉凱首相,貴國要求希臘歸還納伊和約中佔據的保加利亞領土,我們認爲最好組織公投表決,不過可以有羅馬尼亞負責監督公投。”

第320章 保加利亞戰役(一)第103章 婚禮 下第802章 中東戰役(二)第489章 歐洲三軸心(五)第295章 德瓦戰役(五)第509章 裝甲師第607章 羅斯福上臺第368章 鯨吞(七)第153章 保加利亞求和第524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下)第290章 突襲(二)第413章羅蘇衝突(五)第759章 空降塞浦路斯(上)第741章 逃離的希臘政府第八十三章,海軍方案 下第213章 坑英法(二合一5300大章)第397章 伊斯坦布爾?第358章 搖搖欲墜的帝國第185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 (下)第273章 同盟國的最後條件(中)第288章 宣戰第650章 進軍萊茵第645章 空中遭遇第383章 干預匈牙利(一)第316章 德軍的攻勢(中)第240章 諜影重重(終)第203章 工會(上)第522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上)第143章 出擊,王國利劍(三)第283章 準備(三)第九十章 奧匈行 上(二合一大章)第187章 羅馬尼亞的應對第604章 截胡(下)第685章 歐洲三軸心(一)第197章 國王的逝世第360章 奧匈的戰敗(上)第413章羅蘇衝突(五)第二十二章 改變第214章 巴庫石油(上)第142章 出擊,王國利劍(二)第388章 羅匈≠合併第490章 嗨,希特勒(上)第190章 被訂單埋沒的大衆第346章 喀山黃金(九)第172章 新編部隊第399章 大討論第四十六章 新總裁第307章 目標克盧日(二)第266章 科爾尼洛夫叛亂第182章 薩拉熱窩的槍聲(下)第404章 烏克蘭亂局第339章 喀山黃金(三)第219章 德國的要求第460章 佈列特斯攻防戰(下)第十章 軍隊紛爭第787章 大馬士革淪陷第458章 蘇軍的崩潰第171章 裝甲試驗營第774章 北非第一戰 (終)第八十九章 五年總結第521章 土地改革(三)第416章 羅蘇衝突(八)第六十六章 橡膠危機一第372章 基爾水兵起義第462章 瓦爾納造船廠 (上)第649章 1935年的結束第422章 潰敗(上)第146章 特爾諾沃戰役(一)第627章 無題第323章 保加利亞戰役(二)第239章 葬禮第530章 大蕭條開始了第674章 不一樣的慕尼黑會議(下)第433章 元帥第668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五)第207章 米茲克第149章 特爾諾沃戰役(四)第269章 談判泄露(上)第756章 塞浦路斯作戰計劃第260章 瘋狂的走私第256章 列寧回國第199章 奧斯曼參戰第455章騎兵大戰坦克(下)第650章 進軍萊茵第481章 魯爾危機第804章 中東戰役(四)第116章 庫馬諾沃戰役(5500字二合一大章)第八十五章 訓練經費第518章 造船廠的海上巨獸第250章 俄國的隱患第488章 德國訪問(上)第566章 克虜伯(上)第400章 間隙第180章 埃德爾的野望第三十一章 金融動盪 上第789章 空軍第12維京聯隊第781章 密謀第三十九章 福特T型汽車重要單章,大家務必看看第八十五章 訓練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