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丘吉爾的方案(上)

面對首相的詢問,丘吉爾認真的回答道。“是的首相閣下,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溫斯頓·丘吉爾當然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作爲34歲就擔任內閣大臣、37歲就擔任大英帝國最重要的要害職務海軍大臣,這可以看出他的官運亨通。

不過一切在他來自丘吉爾家族就能說的通了。他的父親倫道夫·邱吉爾以在政壇不得志而出名,不過這個不得志是相對而言。擔任過印度事務部大臣,37歲擔任財政大臣,不過這讓一心打算出任首相職務的倫道夫·邱吉爾鬱郁不得志,最終在其46歲時過世。

看看這份讓丘吉爾父親不得志的經歷,這充分說明丘吉爾家族在英國的地位。這也是溫斯頓·丘吉爾在達達尼爾海峽戰役慘敗後,還能呆在內閣中的主要助力。

但是作爲已經擔任過首相已經快70歲的外交大臣貝爾福而言,老頭子完全不被丘吉爾家族的顯赫所壓制,哪怕他只是侯爵的外甥,只見他慢條斯理的擦了擦自己的老花眼鏡講道。

“丘吉爾先生,請注意這是在開會決定帝國的方針策略,而不是你的軍需辦公室。請說出你認爲合適的理由。”

面對貝爾福的詰問,丘吉爾換了在擔任海軍大臣那會可不會客氣,要知道開創無畏艦時代的費舍爾元帥,可是因爲在一站時關於進攻方向問題被他擠兌的辭職。不過丘吉爾也沒有落得好,因爲達達尼爾海峽戰役失利被排擠出決策圈。不過還好憑藉家族的人脈又很快復起,擔任軍需大臣一職。

在擔任軍需大臣期間,他推動了多項對產生深遠影響的新發明,包括坦克、飛機和化學毒氣。在丘吉爾的提議下,英國迅速擴大了坦克的生產規模,推動飛機在戰爭中的應用。要是沒有在軍需大臣位置上出色的表現,那麼這場會議他的發言也不會得到這麼重視。

看到大家都望着自己,丘吉爾說出自己的理由。“諸位,不知道你們對於羅馬尼亞瞭解多少?”

看到大家都一臉茫然都看着自己,丘吉爾從公文包中拿出一堆羅馬尼亞的資料分發給大家。“這是我從政府中找出關於羅馬尼亞這些年的資料,其中有部分是我自己整理的,大家將就看一下吧。”

大家拿起丘吉爾準備的資料看了起來,從這份資料中能夠看出丘吉爾的用心之處。他將羅馬尼亞的工業、人口、資源地理環境、外交變換等各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其中對羅馬尼亞幾個主要高層都做了評論。

其中總參謀長普烈山被丘吉爾評價爲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因爲他徹底改變羅馬尼亞的軍隊,這從巴爾幹戰爭中就可以看出來。而且在軍事新技術領域中,普烈山也是未雨綢繆研發新式武器,讓羅馬尼亞軍隊在裝備不落後任何一個列強。(顯然他不知道埃德爾在其中的作用。)

而羅馬尼亞首相布勒蒂亞努,也被他評價爲一個優異的內政天才。在其任首相這段時間,羅馬尼亞經濟發展一直是高速發展。

而羅馬尼亞的國王埃德爾,當然也被他評價在內。在評價埃德爾中,丘吉爾用精明的頭腦、卓越的眼光、還有天才般的設想,稱讚其在羅馬尼亞的表現。無論是早期爲了發展羅馬尼亞急速靠攏德奧兩國,還是在一戰爆發前向中立轉變,到現在情況逐漸明瞭,選了一個絕佳的時間讓倫敦和巴黎不得不倚重他,滿足他的要求,都是其能力的表現。

丘吉爾的資料讓衆人對羅馬尼亞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其中財政大臣安德魯·勞看完後忍不住講到。“沒想到小小的羅馬尼亞居然有六千萬英鎊的收入,這真的出乎意料。”

財政大臣的讓在場的其他內閣成員也是非常的感慨,戰前大英帝國貴爲世界頭號強國也才接近3億英鎊,沒想到現在一個巴爾幹小國也能達到自己的五分之一。儘管拿戰前和現在對比有失公平,但是也讓在座的內閣大臣們感嘆,主要是羅馬尼亞戰前才兩千萬英鎊的收入,現在直接翻了兩倍怎麼不讓人眼紅。

丘吉爾看到大家都看的差不多了,於是他開口說道。“對於爲什麼會讓羅馬尼亞擴大領土的機會,也是通過這些資料查閱得來。”

丘吉爾指着外交大臣讓人掛起來的地圖,對他們講到。“諸位請看,這裡是羅馬尼亞。”

他在羅馬尼亞位置點了一下,然後指着蒂薩河以東的匈牙利部分講到。“這是羅馬尼亞要求的領土。我認爲現在並不是糾結在這些匈牙利領土的時候。”

他在烏克蘭劃了一筆,將南布格河以東都劃了進去說道。“我們還可以給他烏克蘭的領土。如果覺得不夠,我們還可以將第聶伯河以東都給他們。”

在場的都是資深政客立刻明白丘吉爾的用意。“你是想讓將來俄國和羅馬尼亞不死不休。”

聽到有人說出自己的用意,丘吉爾點頭承認道。“是的,我認爲現在我們親自去挾制一個有潛力的國家,會消耗我們寶貴的國力,這不值得。那麼給他找一個對手,就是我們需要準備的工作。”

很明顯俄國就是丘吉爾爲羅馬尼亞尋找的對手。

丘吉爾在這裡停頓一下,便於內閣其他成員消化自己說的內容後,繼續說出自己做出如此決定的思路。“這場大戰我們已經打了三年了,目前我們佔據絕對的優勢。相信用不了多久德奧就會打不下去,所以我們需要未雨綢繆提前準備。如果德奧投降,那麼收穫最大的將是我們盟友法國人,他們在歐洲大陸將會一家獨大,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聽到丘吉爾對盟友法國擔憂,在場的人都沒有表現出驚訝。別看現在英法在一條戰壕中作戰,但是在其他場合兩者不對付的時候也不少。

對於法國在戰後歐洲大陸一家獨大的情況,不止丘吉爾一個人有過擔憂。他們可是信奉帕麥斯頓首相的那句話: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

第293章 德瓦戰役(二)第513章 利比亞石油(上)第802章 中東戰役(二)第372章 基爾水兵起義第554章 羅蘇局部戰爭(七)第542章 再起波瀾第175章 1914年的到來第756章 塞浦路斯作戰計劃第309章 目標克盧日(四)第747章 克里特戰役(三)第118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一第303章 德瓦保衛戰(四)第151章 特爾諾沃戰役 (完)第九十章 奧匈行 上(二合一大章)第538章 德國的政治變局第257章 比薩拉比亞和西烏克蘭第123章 奧斯曼求和第431章 人才的爭奪第326章 動盪的保加利亞(上)第642章 1935年編制(下)第197章 國王的逝世第358章 搖搖欲墜的帝國第221章 軍隊大巡查第180章 埃德爾的野望第384章 干預匈牙利(二)第265章 羅馬尼亞的條件第338章 喀山黃金(二)第365章 鯨吞(四)第667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四)第137章 修改計劃第129章 奧德支持的保加利亞第413章羅蘇衝突(五)第547章 搞砸了第七章 軍隊整編 上第241章 AV7型坦克(今天爆更求鼓勵)第215章 塞爾維亞被佔領第447章 蘇波戰爭爆發第210章 難民(下)第110章 保加利亞的外交準備(求訂閱)第648章 空軍(下)第522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上)第447章 蘇波戰爭爆發第660章 德奧合併第八十五章 訓練經費第361章 奧匈的戰敗(下)第164章 新領土(下)第641章 1935年編制(上)第613章 揭露第671章 張伯倫訪羅第268章 俄國退出一戰第七十章 橡膠危機 五第448章 羅波友好協定(下)第八十六章 奧匈公主 (爲天落W有情加更)第六十五章 準備投機第738章 奪島(下)第706章 空襲(上)第320章 保加利亞戰役(一)第681章 布加勒斯特外交戰(上)第216章 毒氣第二十五章 貨車第774章 北非第一戰 (終)第425章 影響第333章 還鄉(上)第192章 石油爭奪戰(中)第349章 資金的爭奪(上)第五十四章 電廠競標第267章 八月革命第224章 嬰兒潮 下(爲天諾W有情加更)第218章 高漲的民族主義(下)第330章 保加利亞戰敗(中)第601章 米爾恰號服役第164章 新領土(下)第103章 婚禮 下第470章 庫爾圖瓦退役第132章 塞爾維亞的準備第168章 新式裝甲車第534章 羅馬尼亞新政(三)第425章 影響第八十三章,海軍方案 下第398章 特里亞農條約第130章 保加利亞的準備第五十四章 電廠競標第747章 克里特戰役(三)第676章 薩洛尼卡(下)第221章 軍隊大巡查二十八章 海軍第五十二章 合成氨第613章 揭露第287章 錯過第202章 糧食採購第454章 坦克騎兵會戰(中)第428章 羅馬尼亞共產黨(下)第443章 大衆新產品第514章 利比亞石油(中)第四十五章 土耳其的應對第十四章 問題轉移第420章 反攻(上)第117章 戰爭對經濟的影響第115章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爆發(求訂閱)第三十八章 特蘭西瓦尼亞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