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國民教育(上)

bookmark

不過現在德法爆發決定性的大戰,從側邊上來講也減輕了羅馬尼亞的壓力。不是誰都能坦然面對自己所有鄰國都加入戰爭,而自己穩如泰山。

至少駐紮在保加利亞境內,由馬肯森元帥率領的德國第11集團軍估計要呆不長了。在德軍沒有元氣大傷的時候,埃德爾現在還不想面對世界最強陸軍。這不符合羅馬尼亞的利益,當然也不符合他的利益。

埃德爾將凡爾登的情報放下,拿出一份關於國內的消息。這是一份教育部發過來的羅馬尼亞在校學生統計的報表,埃德爾正在認真的查看。

對於教育,埃德爾這個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的新世紀好青年,當然不會陌生。對於自己前世接受教育的情況,現在還有一些記憶歷歷在目。

現在羅馬尼亞的情況,和自己前世的祖國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那麼前世一些方法,也可以爲羅馬尼亞提供部分參考。現在艾德爾考慮的就是藉助教育,提高羅馬尼亞國民的素質,爲將來做準備。

在羅馬尼亞已經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埃德爾,深深的瞭解過羅馬尼亞族的特性。

因爲羅馬尼亞肥沃的土地,造就了羅馬尼亞人不太善哉的習性。從最早的羅馬帝國的統治,到阿瓦爾人、斯拉夫人、庫曼人、韃靼人、到最後的奧斯曼人。在羅馬尼亞記載的歷史上,羅馬尼亞人一直被各個民族所統治。這讓擁有後世記憶的埃德爾覺得有點無奈,在前世的教科書上,被其他民族統治的少數時間,一直是屈辱的歷史。

如果看羅馬尼亞的歷史書,都是各種被欺壓的歷史,這讓埃德爾覺得改造羅馬尼亞的習性已經變得刻不容緩。事實上這幾年羅馬尼亞一直都在做,不過他們更多的是從民族主義方向。可是民族主義是把雙刃劍,如果掌握不好就會變成民粹主義,很容易傷到自己。

所以埃德爾一直都認爲需要一個新的方向,不過還好有一個現成的參考目標,那就是統一後德國的辦法。也許有人要說後世的祖國這方面也是做的不錯,埃德爾其實也考慮過,不過最後他放棄的這個想法。因爲羅馬尼亞沒有一個上令下效的嚴密政治團體,學習前世祖國的辦法太過於想當然。

衆所周知德國在19世紀前期直至中期,鬆散割據的中歐大地上,一直到普魯士一統德國後才成爲歐洲主要列強。其中教育上的持續投入纔是德國強大的關鍵,而埃德爾也是打算走這條路。

不過和德國不一樣的地方在於,羅馬尼亞想要崛起壓力更大。現在科技的發展讓歐洲各國的差距也越來越大,強如德國可以做到兩線作戰單獨面對英法,還能騰出一隻手打俄國。弱的國家就只能依附強國才能生存。

骨子裡是中國人的埃德爾不能忍受,自己的命運掌控他人手裡。所以他才需要帶領羅馬尼亞走進列強的談判桌上擁有自己的席位,而不是等待列強們的裁決。

那麼提高教育的投入也將是主要的手段,當然控制社會輿論的導向一樣重要,埃德爾兩者都不會放鬆。

現在羅馬尼亞在校學生達到95.16萬人,教師數量也達到1.57萬人。學生數量已經達到了人口的10.5%,每名教師教授的學生也降低到60.6人。比前世羅馬尼亞已經要好上很多,不過依然達不到埃德爾心中的預計。

要知道以重視教育出名的德國憑藉其6500萬人口,達到全國在校學生1167萬人的恐怖數字。這將意味着在校學生達到總人口的17.95%,基本覆蓋了所有德國教育適齡人口。每一名德國人都是接受過教育,這讓德國人能在各個方面與其他國家所相抗衡。

埃德爾心目中的教育也將是這個模樣,不過他的目標還將更加大膽。他打算趁着現在羅馬尼亞經濟良好的情況下,推出九年義務教育。這不是埃德爾內心膨脹想要勇奪世界第一重視教育的國家,而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

想要改造一個民族的特性,就需要長時間的經費投入,社會認知的改變,還有輿論的引導。而且這種投入還只能慢慢引導,需要幾十年的時間,現在羅馬尼亞等不了幾十年,

在埃德爾心中,二戰就是羅馬尼亞崛起的最後機會。要是放過了這個機會,除非羅馬尼亞有九百六十萬平發公里的領土,還有上十億的人口,加上一個組織能力超強的政黨。一直按照既定目標不斷的前行,這才能夠在二戰後固定了的社會格局中獲得突破。這些羅馬尼亞統統都不具備,所以二戰也將是最後的機會。

同時接受過教育的高素質國民,不管將來從事哪方面工作,都能比沒有受過教育的人強,其中包括軍隊在內也是一樣。這纔是埃德爾認爲關鍵的地方。現在羅馬尼亞儘管擁有40萬強悍的常備軍兵力,可是這都是數十年如一日訓練得來的。

要知道在羅馬尼亞新兵訓練達到15周,比各個列強的新兵訓練時間都要長。從這個方面來講可以說是羅馬尼亞軍隊重視訓練,不過這何嘗不是民源質量不如其他列強,不得已而爲之的辦法呢?

要知道根據羅馬尼亞軍方的考察,德國新兵訓練12周的效果,比羅馬尼亞新兵訓練15周都要強。不管從技戰術理解掌握,還是對軍事命令的理解,都是羅馬尼亞新兵們不能超越的目標。這都是高素質國民帶來的便利,也是埃德爾無法拒絕的誘惑。

更何況羅馬尼亞就是加上境外的族人也才1600萬的人口,比現在列強動輒三四千萬的人口少太多。對拼消耗的戰術,羅馬尼亞也用不起。所以培養屬於羅馬尼亞自己的高素質國民,就成爲埃德爾考慮的重中之重。

第648章 西班牙黃金(三)第428章 羅馬尼亞共產黨(下)第477章 局勢的變化第554章 羅蘇局部戰爭(七)第463章 瓦爾納造船廠 (下)第610章 烏克蘭大饑荒(上)第441章 未來的佈局(上)第641章 1935年編制(上)第612章 烏克蘭大饑荒(下)第308章 目標克盧日(三)第111章 羅保談判 上(求訂閱)第706章 空襲(上)第三章 採購 下第804章 中東戰役(四)第163章 新領土(上)第556章 羅蘇局部戰爭(完)第九十八章 侍女的安排第493章 在意大利(上)第354章 戰前準備(下)第451章 華沙戰役(二)第五十九章 危機纏身第326章 動盪的保加利亞(上)第101章 婚禮 上第十一章 軍隊亂象第600章 戰爭總結第425章 影響第114章 巴爾幹同盟成型(求訂閱)第314章 重心調整第647章 空軍(中)第754章 薩拉丁計劃(中)第733章 希臘戰役(中)第526章 1928年的結束第494章 在意大利(下)第653章 交火(下)第641章 1935年編制(上)第536章 經濟危機的陰影第221章 軍隊大巡查第237章 諜影重重(上)第140章 羅馬尼亞宣戰第三十二章 金融動盪中第216章 毒氣第319章 蘇恰瓦淪陷第165章 喀山黃金的準備 (上)第511章 戰列艦帶來的反響第193章 石油爭奪戰(下)第649章 1935年的結束第471章 新總參謀長的計劃第667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四)第518章 造船廠的海上巨獸第106章 巡查軍隊第316章 德軍的攻勢(中)第188章 被影響的羅馬尼亞第772章 北非第一戰(中)第723章 厭戰號沉沒第五十五章 增加彈藥產量第651章 無題第二十九章 自行車第785章 貝魯特失守第313章 後續(三)第三十五章金融戰 下第八十三章,海軍方案 下第516章 德國加入國聯第625章 向索菲亞進軍(四)第794章 突尼斯角海戰(上)第255章 美國宣戰第七十七章 揚·安東內斯庫第164章 新領土(下)第507章 外來勞工的問題(上)第337章 喀山黃金(一)第692章 圖靈之死第710章 海軍奇襲計劃第216章 毒氣第789章 空軍第12維京聯隊第123章 奧斯曼求和第506章 歸國第407章 羅烏合並(上)第446章 迪特·拉姆斯第405章 撿漏第三十二章 金融動盪中第768章 在利沃夫(下)第136章羅馬尼亞的‘軍事演習’第410章 蘇羅衝突(一)第389章 莫諾爾決戰(上)第688章 歐洲三軸心(四)第290章 突襲(二)第802章 中東戰役(二)第641章 1935年編制(上)第256章 列寧回國第239章 葬禮第675章 薩洛尼卡(上)第260章 瘋狂的走私第三十九章 福特T型汽車第602章 截胡(上)第280章 準備(一)第430章 威廉港的寒冬(下)第645章 空中遭遇第九十七章 回家下第795章 突尼斯角海戰(中)第470章 庫爾圖瓦退役第七章 軍隊整編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