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戰艦完工

馬林立即丟下秋收儀式的主持,讓給傑弗裡代行主持,他自己,則帶着一羣侍從,直奔埃姆登港,親自參加了第一艘戰艦的下水儀式,並親自登上甲板參加首航儀式。

這艘500噸級的戰艦,是年初時,和亞美利哥那兩艘250級武裝商船同時開建的。但不同的是,250級武裝商船,特霍倫徹造船廠已經很有建造經驗了,加上準備充足,很快就造好了。

而這艘500噸級的戰艦,因爲之前從未造過,而且船肋骨密度遠大於普通的武裝商船,所以建造很困難。直到10月初,才建造完畢,下水試航。

在北海上,馬林和水手們充分感受到,這艘船的平穩性不錯,轉向什麼的也很靈活。可以說,這艘船充分體現了馬林的意志。

之前特霍倫徹建造的250級武裝商船,馬林早就要求他們把長寬比提高到4比1,但固執的葡萄牙設計師,還是把船隻的長寬比定爲3.5比1。而且,還保留了船艉樓。

但馬林的真正要求是,把船艏樓和艉樓都去掉,尾部也從圓形改爲方形,這樣更利於轉向操作。可是,固執的葡萄牙設計師認爲馬林這個外行是瞎指揮,根本不聽。

沒辦法,馬林在拿下東弗里斯蘭伯國後,不得已,在埃姆登另行組建了新的造船廠,並提拔了聽話的設計師,來實現自己的意圖。

新的設計師果然聽話,把長寬比修改爲4比1,並取消了高大的艉樓,還把船尾部分,改成了方形。這樣,英式蓋倫船的特點,終於充分體現了出來。

而且,這艘戰艦,充分按照馬林的指示,在下層甲板側舷上,開了船側舷炮門,實現了雙層火炮甲板。下層炮門,都有帶鉸鏈的炮門蓋。當正常航行時,炮門蓋都是緊閉的,避免進水。只有發生海戰時,水手們纔會通過鉸鏈,打開炮門蓋,使用下層甲板的火炮。

而且,下層甲板的火炮,因爲重心低,後坐力產生的力矩小,可以使用比上層甲板口徑更大的火炮。

比如,“黑船事件”中美軍戰艦裡,就在下層火炮甲板上,佈置了68磅級的佩克桑重炮。但若是把這樣的大口徑重炮搬到上層甲板上發射,後坐力造成的力矩就很大了。

一般而言,早期的重型艦炮,纔有24磅級別。直到19世紀初,36磅級的卡倫艦炮才紛紛上艦。

當然,卡倫艦炮和早期的24磅重炮是不同的。早期的24磅艦炮,是長身管的重炮,炮身重量很大。一旦因爲後坐力造成炮車移動,很難復位。因爲,太重了……

但卡倫艦炮不同,卡倫艦炮口徑雖大,可身管很短。從前的艦炮,比如紅夷大炮,炮身長3米,口徑只有110毫米到130毫米,長度和口徑的比高達二三十倍。而卡倫炮的長度,只有口徑的七八倍,顯得非常短粗。

事實上,因爲身管很短,導致卡倫炮的射程也不遠。但是,在短射程上,因爲炮彈足夠大,威力還是非常大的。

而且,長期海戰的英國佬發現,海戰之中,一般500米內,纔有較大的把握能擊中敵船。超過500米,基本都是打灰機。並且,500米內的這個把握,也只有一兩成的命中率。

所以,重炮射程再遠,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意義。當然,不能說射程遠沒用,比如,在攻打陸地上的固定目標時,火炮的射程還是很有用的。

比如在第一次鴉一片戰爭種,還在使用滑膛炮的英軍戰船,就是使用卡倫炮攻擊清軍的戰船,但使用24磅長身管重炮攻擊陸地目標。當然,在攻擊炮臺時,英軍戰船也冒險靠近,使用卡倫炮一起齊射,打擊清軍炮臺。

因爲長寬比低,所以造成36磅的卡倫炮,炮身重量一點不比24磅長管炮重,但後坐力卻小很多。除了射程比較近這個缺點,其他方面,卡倫炮都是非常完美的。

想到這裡,馬林突然拍了拍腦袋——他都忘記讓老約翰他們研發短身管的卡倫炮了……

眼下,這艘500噸級的戰艦,雙層火炮甲板,一共容納了40門12磅的重炮,獲利非常強大。而且,因爲側舷甲板加厚的原因,使得戰艦本身抗炮擊能力很強。

畢竟,這個年代,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戰艦出現。海戰中使用比較多的,也就是6磅炮和3磅炮。12磅炮也有,但裝備率很低。一般一艘戰船裡的二十多門火炮裡,只有船艏部位,纔會裝備一兩門12磅炮。不像馬林的這艘戰艦,全部裝備了12磅炮,火力異常強大。

而且,這個時代,戰船的火炮,很多都是後裝的弗朗機青銅炮,射程不超過2000步。不少火炮,還使用石彈作爲炮彈。

而土豪馬林,則讓船上的12磅炮,全部使用翻砂鑄造的鐵球炮彈。鐵球炮彈不但閉氣性比石彈好,打得更遠,其對木船的破壞力,也比石彈厲害多了。

在北海上轉了一圈後,馬林對這艘戰船非常滿意,親自命名爲霍夫曼系列。這一艘戰艦,就被命名爲霍夫曼1號。

然後,根據之前建造戰艦時記載下來的數據,馬林下令埃姆登造船廠獨立出來的秘密的用蒸汽彎曲船肋骨的部門,開始根據記錄的數據,製造相關模具,準備批量加工船肋骨。下一次,將會四艘霍夫曼級戰艦一起製造。

只不過,對於戰艦製造的材料,船肋骨材料好找。因爲,有了蒸汽彎曲技術,製造船肋骨的成本開始的大大降低。可主龍骨,卻是比較難找。

因爲,製造500噸級的戰艦,主龍骨的長度達到了30米。這樣長度的龍骨,必須是砍伐300年的老橡樹才能獲得。

但因爲航海事業的發展,歐洲超過20米高的橡樹,都被各國王室宣佈爲戰略資源,價格也很高。

一根主龍骨的要價,竟然比所有船肋骨加起來都要高……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歐洲作爲文明世界,發展了兩三千年,橡樹被砍伐得也很厲害。高度20米以上的橡樹,現在都不多見了。

這也是馬林爲何要殖民北美的原因,北美現在還是個原始森林密度的未開發地區。想找個三四十米高的幾百年老橡樹,不要太容易哦。

雖說北美白橡不多,但紅橡多得要死。紅橡和白橡一樣,同樣很適合用於造船。而且,這裡所謂的北美白橡不多,是指其佔北美原始森林的比例不多而已。但北美此時到處都是幾百年樹齡的參天大樹,即使白橡比例很低,但總數也是非常多的。因此,馬林在北美開殖民點伐木造船,也是非常有前途的。西班牙人也意識到這一點,於是在1610年的時候,乾脆把造大船的中心,搬到古巴哈瓦那去了,以方便利用當地豐富的木材資源。

至於桅杆,馬林之前要求桅杆高度不低於船身長度,以盡最大可能地增加風帆面積,加快船速。

對於這一點,倒是沒啥。因爲,桅杆不是泡在海水裡的,不需要耐腐木材。像是松木,就可以勝任。甚至,連甲板,也可以使用松木板。只有船身外面和海水接觸的部位,才需要使用橡木。

高大的松木,在西歐也許不好找。但在針葉林密佈的波羅的海沿岸的北歐,松木不要太多。所以,馬林派去條頓賣鹽的船,不僅帶回了大量的利潤,也買回了大量的造船用的橡木和松木。

只不過,商船運輸主龍骨用的橡木和桅杆用的松木,實在太不方便了。因爲,這些木料的長度,比商船本身還要長,運輸起來非常麻煩。爲了運輸這麼長的木料,商船花費了大量的人力,把需要的木料,綁在了兩側的船舷上,搖搖晃晃地帶回了埃姆登,送達造船廠。

雖然,今年之內亞美利哥大約就能發現北美東海岸。但馬林知道,造船用的木材,不是砍伐下來就能用的,還需要風乾一兩年才能用。

因此,即使馬林派船去北美砍伐了大量的木料,也無法立即用於造船,而是需要風乾很久,才能投入使用。

所以,就目前而言,馬林只能依靠從東歐購買風乾好的大型木料,用於製造大船了。只有馬林北美東海岸的伐木基地造好了,並儲備和風乾了足夠的橡木,才能在北美新開造船廠,就地大規模的製造大型戰船,真正開啓馬林雄霸海洋的時代……

第七十二章 名聲遠播第346章 開分公司的想法第八十五章 皇帝被敲詐第一章 倒黴催的流浪騎士第118章 開發羣島第279章 罵戰第132章 各種套路第187章 簡化版鎧甲第八十五章 皇帝被敲詐第230章 未來岳父打上門第一一〇章 夜襲哈靈根第七十三章 貿易制裁第190章 查理八世駕崩第326章 減震馬車第256章 進口英國煤第204章 殘酷的巷戰第233章 翁婿和解(上)第152章 我的叔叔于勒(下)第211章 遷都、登基和忽悠第七十一章 修建燈塔碼頭(中秋節快樂)第五章 住店洗澡第五十二章 特塞爾男爵第273章 一封密信第123章 佐羅?哥倫布?第五十四章 梅毒報告第九十八章 特塞爾遭襲第179章 鉀鹽的提純和使用第180章 春耕忙第197章 另類的攻城戰第286章 決勝(下)第五十五章 被樹典型了第205章 血色下的勝利第三十九章 夜戰訓練第123章 佐羅?哥倫布?第207章 市民反抗的原因第221章 羅韋雷大主教的信第271章 提前秋收第214章 耶弗爾問題第190章 查理八世駕崩第338章 北美雙島第183章 蒙巴薩分道第十二章 霍夫曼莊園第188章 借人第248章 螺旋式壓力機第291章 香料外交第191章 印度的貿易第三十八章 會盟第242章 南下“救駕”第266章 約翰王子我想借殼重生!第168章 難搞的達芬奇第184章 莫日根和巴特爾第183章 蒙巴薩分道第152章 我的叔叔于勒(下)第192章 歸還部分戰俘第139章 接家人來度假第六十四章 我們煮鹽吧!第140章 攤牌(上)第167章 派出間諜第347章 青少年軍官速成班第291章 香料外交第一章 倒黴催的流浪騎士第231章 軟禁岳父大人第225章 東弗里斯蘭的漁業第199章 再去取個錢第七十七章 籌建西班牙方陣第159章 打通商路第243章 格勞賓登易主第208章 詐城第七十一章 修建燈塔碼頭(中秋節快樂)第220章 假道伐虢之計第173章 新度量衡第332章 船長學校第214章 耶弗爾問題第一〇六章 漢薩使者第313章 大塊平板玻璃第291章 香料外交第145章 賭約第302章 開辦學校(上)第149章 腰纏十萬金 騎“鶴”下東歐第135章 憤怒的馬林第九章 人多力量大第264章 火炮時代(下)第322章 軍隊精神文明建設第196章 不要白不要第211章 遷都、登基和忽悠第288章 趁機搶一把第159章 打通商路第289章 獅子大開口第313章 大塊平板玻璃第160章 圈地建議第330章 戰艦完工第九十七章 婚禮籌備第303章 開辦學校(下)第二章 生存第一第249章 蒙娜麗莎第336章 捉X在牀第四十五章 伏擊戰(中)第195章 啥?空城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