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金銀複合本位

貨比貨得扔,人比人得死,這句俗語用在楊嗣昌、陳奇瑜身上,對他們近期心裡狀態的刻畫可謂入木三分。

先是範永鬥首先從行知學刊中發現了《金本位、銀本位利弊之辯》一文,惶恐萬分,迅速通報李多義、楊嗣昌和陳奇瑜,預測林純鴻很可能利用調整金銀兌換比的機會打壓銀票。

最讓範永鬥着急上火的是,並不是銀票的未來,而是他生意的根基:票據。範永斗的票據,以大圓爲計價單位,金票與大圓兌換比的變化,勢必給他造成慘重的損失。

範永鬥雖然混跡生意場大半輩子,玩票據也有數年功夫,但他對金融、貨幣的認識多出自於直覺,並未形成完整的體系。

顯然,範永鬥高估了林純鴻對源豐錢莊票據及朝廷銀票的關注度,理所當然地認爲林純鴻此舉的目的就在於搞垮銀票和源豐票據。

範永鬥如此,李多義、楊嗣昌和陳奇瑜對金融貨幣的理解還沒有他深刻,自然也陷入惶恐之中。

果然,僅僅過了十數日,就從荊州傳來消息,荊州方面將金票升值,並且瘋狂加印金票,大圓如同流水一般流入林純鴻的金庫之中。

正當四人臉色灰敗地準備接受失敗的命運時,他們赫然發現,荊州、江南及廣州的金融混亂,對銀票和源豐票據的影響微乎其微。銀票依然如故,並未出現大規模擠兌潮。

四人面面相覷,搞不清楚這到底是爲什麼。

如果讓林純鴻來給他們上課,林純鴻一定會告訴他們:大明各地,如同一塊塊封閉的經濟體,相互之間的聯繫遠沒有想象的那麼深。近十年來,由於荊州大肆發展水運,致使江南、廣州逐步融合,方出現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之局面。至於北方,由於交通不便?

?政治阻隔,荊州、江南及廣州的變化,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纔會波及北方。

也就是說,銀票、源豐票據遲早會受到金票升值的波及。

林純鴻當然不會來給他們上課,也不會如良師益友一般,將道理說透,所以,他們依然矇在鼓裡,還以爲錢幣的運行規律就是這樣。

楊嗣昌四人終於鬆了口氣,將心放回肚子裡,開始着手將銀票推廣至軍隊中。

與此同時,楊嗣昌藉着銀票獲利五六十萬大圓的機會,從京營中精心挑選出孫應元和周遇吉,令二人率領本部精銳千餘人,至山東招募士兵,組建羽林軍。

楊嗣昌非常大氣,直接給了羽林軍兩萬四千人的編制,並承諾按時足額發放軍餉、提供糧草軍輜。

此舉,無疑在侵奪曹化淳的權力。曹化淳極力抗爭,奈何朱由檢將大明中興的希望寄託在楊嗣昌身上,言聽計從,並不理會曹化淳的唧唧歪歪。

曹化淳鬱悶難平,攛掇着高起潛給楊嗣昌下點眼藥。

高起潛與楊嗣昌有過一段蜜月期。只是,大明朝廷開始奮力革新之後,楊嗣昌的權勢越來越顯赫,引起了整個內廷的高度警惕。高起潛作爲內廷重要一員,與楊嗣昌漸行漸遠,關係逐漸疏離。

高起潛隨便在朱由檢面前扇風點火一番,促使朱由檢在羽林軍中設置了監軍。朱由檢對羽林軍寄予厚望,自然希望高起潛親自擔任監軍,將這股軍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可是,高起潛對八字還沒有一撇的羽林軍壓根看不上眼,略施小計,讓朱由檢任命陳奎爲羽林軍監軍,爲將來埋下了一隻伏筆。

對此,楊嗣昌也無可奈何。畢竟,朱由檢作爲帝王,自然希望將一切都掌控在手中,他根本不敢置言,以免給政敵攻擊他的口實。

當孫應元、周遇吉剛剛率本部南下,楊嗣昌又收到了消息,李自成爲了對抗即劗即將入陝的綏靖行營,經皇太極首肯後,從蒙古鄂爾多斯部借來六千騎兵。與此同時,皇太極爲了拔除朔州這根釘子,糾集了兩三萬騎兵,對驃騎軍施加壓力。

接到這個消息後,楊嗣昌長舒了一口氣。雖然他一百個不願意看到李自成與皇太極勾結在一起,也不願意看到蒙古騎兵在大明境內縱橫馳騁,但相比較李自成和皇太極而言,朝廷目前面臨的主要壓力還在於林純鴻。

現在李自成和皇太極能聯合起來對林純鴻施加壓力,拋卻個人情感,楊嗣昌還是喜聞樂見的。

看來,當初將陝西這個麻煩拋給林純鴻,算是走對了一步棋。

楊嗣昌的喜悅還未持續兩天,又驟然獲悉:林純鴻通過加印金票及出售重工坊,獲利兩億多圓!

兩億!

相當於大明朝廷七八年的收入!

真是人比人氣死人,楊嗣昌差點噴出了鮮血。他殫思竭慮,熬白了頭髮,躲過了無數的明槍暗箭,方纔讓銀票正式出爐,目前獲利不過五六十萬圓,而林純鴻輕輕鬆鬆擡一下嘴皮,就獲利兩億多!

兩億對五六十萬,誰聽到了都會喪失繼續前進的信心。

正當楊嗣昌快要失去信心時,周邊的壓力也變得越來越大。

由於金票升值,張彝憲的鑄幣工坊大圓積壓,難以持續以前的盈利神話,致使朱由檢的內帑直線下滑。朱由檢大怒,責令張彝憲兩個月內恢復盈利。

大環境如此,張彝憲哪有點石成金的本事,只好告之朱由檢,由於林純鴻的金票升值,大圓無人願意要,往後,恐怕鑄幣之利難以爲繼。

朱由檢絕不甘心,將楊嗣昌喚來,看有沒有辦法阻止金票升值。

楊嗣昌能有什麼辦法,哼哼唧唧半天也說不出所以然來。朱由檢不耐煩地將楊嗣昌趕出了宮。

懷恨在心的曹化淳馬上添油加醋地將此情透露出去,試圖讓朝臣們認定楊嗣昌已經失了聖眷,成了落水狗。

曹化淳的陰謀得逞,彈劾楊嗣昌的摺子猶如雪花一般飛往朱由檢的案臺。

朱由檢怒歸怒,但對楊嗣昌的信任倒未動搖半分,將摺子全部留中。羣臣愈戰愈勇,繼續上摺子罵楊嗣昌。

罵來罵去,朱由檢煩不勝煩,將楊嗣昌喚入宮內,令楊嗣昌這段時間收斂點,不要刺激羣臣們脆弱的神經,免得給他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朱由檢本是好意,但他哪裡知道楊嗣昌正處在最爲失意的時候?楊嗣昌見朱由檢要他收斂點,還以爲朱由檢革新的理念動搖,不由得萬念俱灰,向朱由檢遞交了辭呈。

這份辭呈顯然是出於真心的,並非政治姿態。

但朱由檢卻認爲這是政治姿態,認定楊嗣昌在向他施加壓力,要求他擋住羣臣的狂吠。朱由檢的好心被當成了驢肝肺,火冒三丈,將楊嗣昌叫來訓斥一頓,至於辭職,不許!

皇帝不許辭職,這份活還得繼續幹下去。

楊嗣昌苦惱萬分,每日苦思破局之招。正當他一籌莫展時,忽然接到了楊一仁的拜帖。

兩人的交集並不多,至於親自上門拜訪,更是前所未有之事。楊嗣昌疑疑惑惑地將楊一仁迎入。

似乎意識到兩人之間尷尬的關係,楊一仁直奔主題,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楊一仁表示,朝廷應與荊州建立有效溝通的渠道,任何一方採取動作前,應提前通報對方,以免戰略誤判,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楊閣老,就拿金票升值一事而言,江陵侯也是迫於壓力,並非針對銀票。若江陵侯提前將此事通報至楊閣老處,近期的麻煩就可以避免。”

金票升值並非針對銀票?楊嗣昌一百個不相信,臉上露出一絲嗤笑。

楊一仁情知楊嗣昌不信,接着說道:“而白銀則不同,大明境內各處銀礦開採規模越來越大,海外流入大明的白銀逐年增加。白銀本無用之物,僅作爲交易之媒介而已,如糧食、布匹等必須之物,增加的速度不及白銀,白銀自然就在貶值,這也是銀賤谷貴的道理。”

楊嗣昌懂這個道理,見楊一仁沒有說出任何新意,臉色有點冷,甚至有點不耐煩。

楊一仁接着說道:“至於黃金,產量極低,價值穩定,相比較逐年增加的白銀而言,黃金在升值。因此,以黃金作爲本金的金票,必然面臨升值的壓力。江陵侯不得已之下,只好將黃金升值百分之二。”

道理淺顯,事實也擺在那裡,只是楊嗣昌以前從未從這個角度思考問題。他情不自禁地點了點頭,道:“即便江陵侯沒有針對銀票之心,事實上卻擾亂了大明以大圓爲主要交易錢幣的秩序。”

楊嗣昌說的也是事實,楊一仁自然無法否認。楊一仁清了清嗓子,說道:“這也是江陵侯所擔心的問題。畢竟,黃金價值雖穩定,但存量極少,相比較大明龐大的貨物交易量而言,黃金遠遠不夠。荊州那邊曾經估算過,按照大明貨物交易的規模,足足需要二十億圓,而且每年還以百分之十五的速度遞增。若大明全部以金票作爲交易錢幣,即便本金率只有一成,也需要兩千萬兩黃金,現在大明哪有這麼多黃金?”

楊嗣昌又點頭表示認可,問道:“江陵侯準備採用什麼辦法解決?”

楊一仁慨然道:“採用金銀複合本位制!”

第352章 熊文燦的苦楚第124章 容美異動第207章 教育爲本第5章 愁於生計第502章 籌謀已久第100章 招募騎士(二)第410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307章 峰迴路轉第613章 紡織業的前景第221章 海商大會(一)第204章 應對之策(一)第78章 重組商社第505章 殉國第506章 有所不爲第284章 風潮平息第462章 冷遇第415章 磊落第642章 西北與東南第661章 滅國之戰(六)第629章 封狼居胥(三)第143章 海盜受撫第612章 羊吃人第293章 異地結果第11章 新桃換舊符第568章 小高潮第108章 東林來人第223章 海商大會(三)第312章 龍虎軍的異動第223章 海商大會(三)第218章 勇悍與氣節第281章 信用等級第438章 登陸第40章 土改契機第371章 局中的盧象升第367章 各打各的第469章 整備第287章 家居瑣事第17章 借力生力第36章 誓言報復第680章 官場大地震第123章 海洋戰略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333章 投降第469章 整備第517章 受阻第146章 鳳儀“陣亡”第583章 步步推進第166章 石柱土司第519章 口諭第306章 軍令與經權第609章 中計第212章 大艦巨炮第664章 滅國之戰(九)第60章 發展方向第1章 垂髫小兒第407章 驚聞第657章 滅國之戰(二)第71章 兵甲初備第526章 目標第136章 突發營嘯第609章 中計第149章 局勢緊張第420章 謀算第634章 一戰成名第154章 功虧一簣第472章 范文程第611章 一日千里第423章 誰是黃雀第209章 喘息之機第369章 速度比賽第414章 算計第456章 進取第8章 先利其器第411章 阻江第325章 兵臨城下第232章 左右彷徨第482章 借債風波(四)第467章 淡馬錫第176章 納妾風波(一)第430章 楊嗣昌第657章 滅國之戰(二)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第10章 近期計劃第66章 如火如荼第98章 利益交換第404章 合謀第673章 下南洋第590章 西北劇變(五)第451章 陷落第557章 戰馬(一)第52章 軍痞勾結第421章 局眼第688章 天津事變第653章 朝廷變局(三)第50章 初識白杆第246章 良玉授首第623章 歐洲之行(二)第278章 五管齊下第41章 算計縣尊第177章 納妾風波(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