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七年六月初八,蜀王李恪上書朝廷,言稱:比有山東崔、盧、李、鄭四姓,雖累葉陵遲,猶恃其舊地,好自矜大,稱爲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廣索聘財,以多爲貴,論數定約,同於市賈,甚損風俗,有紊禮經,既輕重失宜,理須改革,請奏重修《氏族志》以定貴賤之分。上甚贊,深以爲然,詔告天下將重定《氏族志》以規名份,着蜀王李恪回京主理其事。此詔一出,朝野震動,各門閥世家惶惶不安之餘,大多着人奔走於朝堂之間,尤以蜀王之門庭若市爲甚,然,自蜀王七月中到京之後,殊不見客,只召吏部尚書高士廉、御史大夫韋挺、中書侍郎岑文本、禮部侍郎令狐德棻等朝廷重臣入府議事,世人皆不明其所以然。
重修《氏族志》正是李貞給李恪所出的主意,這裡頭牽涉到李唐皇室的面子問題——李唐之真實血統不明,自古以來各家爭議極多,有說李唐是胡人歸化的,也有說李唐是隴西李氏旁支的,衆說紛紜,然而李唐具有鮮卑血統卻是不爭之事實,不過嘛,李唐皇室卻始終自稱爲隴西李氏,上追始祖爲老子李耳。隴西李氏在漢朝時曾出過飛將軍李廣這等名將,可謂是源遠流長之大門閥,在隋初也算是權傾天下的望族之一,可就是這麼一個輝煌的門閥,在隋初修訂之《氏族志》中僅僅排在可憐的第三等,還被稱之爲“駝李”,就算李唐已經傳承了兩代的皇帝,可在那幫子所謂的“士大夫”眼中隴西李氏依舊是不入流的小門閥,一起子山東望族甚至以與李唐皇室聯姻爲恥,這令李唐皇室極爲不滿。
山東望族目下其實都是些破敗人家,無他,經過隋末的大亂,以往煊赫無比的山東士族大多未能免於貧賤,但它們畢竟都是有數百年曆史、聲望的大族,所以此時他們的“名”還是“著於州閭”的,在名門的政治特權喪失之後,名聲反倒更響了些,這是因爲對於很多中小門閥來說,與士族之間的婚媾是炫耀其高貴血統的唯一途徑,趁着這些個名門“經濟危機”之時,以錢財誘惑名門與己聯姻,而與此同時,那幫子士族們又自矜門第,在婚媾過程中大索聘禮財貨,因而山東士族間竟成“賣婚”這一風俗。
李世民曾在多種場合下怒斥山東門閥之無恥,可實際效果卻差強人意,山東門閥氣焰囂張依舊,而時人依舊以聯姻山東望族爲榮,便是魏徵、房玄齡、李勣這些勳臣們亦是趨之若鶩,可因着這些所謂的望族中飽讀詩書者衆,在朝野中影響極大,李世民屢次想要下狠手整治,卻都因各種原因而不了了之,故此,《氏族志》實爲李世民心病之一,這也正是李恪一上書便得到李世民認可的最重要原因之所在。
一本《氏族志》便能改變名門望族妄自尊大的現狀?這完全就不可能!至少在李貞看來是不可能的事情,按李貞的想法,真要想改變名門望族妄自尊大的現狀,與其在那本狗屁《氏族志》上浪費時間,還不如加緊教化民衆,開啓民智,讀書的人多了,那幫子名門望族所擁有的“知識”便不值錢了,到那時,名門望族憑藉着族中“知書達理”者衆而建立起來的所謂“名氣”自然也就大幅貶值了,收拾起來也就容易得多了不是嗎?當然,明白歸明白,李貞卻不會將這些見解說將出去,他之所以給李恪一夥出這個主意,其用意不過是要造成一個三國鼎立的局面罷了,至於李恪能不能順利修訂《氏族志》、能不能憑着此書再次得到李世民的恩寵,李貞壓根兒就不放在心上,這不,趁着李恪回京之際,李貞可是開始了暗中積攢力量的征程。
錢,李貞有的是,儘管自年前開始,因着市場飽和,再加上跟風者衆之故,新式傢俱的利潤已經大不如前了,可李貞也早就賺飽了,平日裡開銷又不大,兩年多下來,那錢早就多得數不過來了,雖說談不上富可敵國,可隨隨便便拿出個十萬、八萬貫的還是很容易的,有錢自然就好辦事,趁着大傢伙的注意力都轉移到《氏族志》的當口上,李貞將建立暗中勢力的任務交待給了燕銘,本着不求快但求穩的原則開始了暗地勢力的培植——其一,趁着山西大災的時辰,由燕家出面從山西買來了一批年歲不大、天資尚可的孤兒,並聘請了文、武師傅對這羣孩童進行因材施教,並形成定例,每年都由燕家出面買回一些孩童進行培養;其二,由燕家派駐各地的分支機構爲骨幹,暗中成立名爲“旭日”的情報機構雛形,開始對各地信息進行收集和整理;其三,在京師中開始對那些個無甚背景的小官吏們進行緩慢滲透,至於對哥幾個的府宅安插人手則緩一步進行,一切以穩妥爲上。
建立暗地勢力的行動算是順利得很,在燕家的鼎立相助下,一切行動都沒出啥岔子,也沒有引起旁人的注意,只不過一件麻煩事卻又出來了——建立暗地勢力說起來倒是輕巧,可花起錢來卻跟流水似的,這不,纔剛開始兩個多月的時間,李貞便鬱悶地發現建立暗地勢力簡直就是個燒錢的大窟窿,頭前預先備好的五萬貫,一眨眼的功夫就快要見底了,這還是因着燕家幫襯了不少的緣故,否則只怕早就透支得不成樣子了,這錢還真是不經花!
李貞有錢歸有錢,可這麼折騰下去也不是個辦法不是?總不能將老底都賠了進去吧?李貞還指望着懷揣大把金錢去享受榮華富貴呢,若是爲了自保把錢都花乾淨了,那算個啥事啊,還不如當初啥都不幹,老老實實地指着親王的俸祿過日子不是?沒招了,眼瞅着新式傢俱的利潤越來越薄,李貞也只好提前啓動書籍經銷了——聖旨上說的是八月十五前完工,實際上早在六月中旬,朝廷定製的那六千本書便印製完成了,可李貞始終將此事扣在手上,原本是打算等李恪回京動起來之後再拋將出去,趁着大傢伙的注意力都在《氏族志》上頭之際,降低印刷術所帶來的影響,畢竟李貞並沒打算靠這玩意兒名揚天下的——對於李貞來說,悶聲發大財纔是好事一件,可李恪那貨愣是不賞臉,自打回京之後,都一個多月過去了,卻始終沒見他動起來,愣是令李貞憋得難受之至,無奈之下,也只能先動了。
動倒是動了,可卻沒個反響,奏本上了,樣品書也給了,可好幾天過去了,別說禮部無人來驗收,便是老爺子那頭也沒曾聽到個響動,眼瞅着中秋都要到了,可把李貞給猴急的,卻又沒膽子跑去問老爺子,只好耐下性子等消息,等啊等,等得望眼欲穿之際,好歹是將聖旨給盼來了——漢王李貞有功於社稷,加封三百戶,賞錢千貫,敇王府一座,準開府。
哇噻,開府好啊,總算是混上了正兒八經的王爺了不是?可把李貞給樂壞了,也沒去細想其中的根由,一領了聖旨,連老孃那兒都忘了去通知一聲,立馬跑工部辦了手續,急吼吼地直奔自個兒的王府而去,
坐落於南大街的漢王府可是新起的宅子,那油漆都還沒幹透呢,那等嶄新樣看着就讓人爽氣,先不說門口那對威武的石獅子,也不提那高牆大院裡亭臺樓榭精巧大氣,就說那滿是綠樹鮮花的後花園便令李貞笑得嘴都合不攏了,滿王府裡瞎轉悠了好一陣子,怎也瞧不夠,小心肝美得直冒泡,愣是盤纏到了天都快黑了,才戀戀不捨地打道回宮。剛進了門,屁股都還沒落座呢,就瞅見劉德全捧着厚厚的一疊子大紅請柬走了進來,恭敬地說道:“殿下,各家各府都派了請柬,並附上禮單,爲王爺開府之賀,請王爺過目。”一看,呵,全是一幫子兄弟們送來的,還都附有禮單,禮都重着呢,便是太子也着人送來了柄玉如意當賀禮。
禮不錯,照單全收了,咱這會兒正缺錢呢,宴嘛,一概不赴,奶奶的,這幫子鳥人除了想拉攏咱之外,哪能存了啥子好心,全他媽的不是東西。李貞心裡頭自然清楚一幫子兄弟送禮請客的真實用意,眼瞅着王府到了手,馬上就可以開始自個兒的富貴生活了,他可不想捲入奪嫡之爭的,兄弟們的宴請自然是不想去的,可不去總也得有個理由不是?若是不小心成了衆矢之的,那樂子可就大了,李貞沉思了好一陣子,笑呵呵地一揮手道:“劉公公,着人去回了各府,就說本王得了王府,自該由本王做東,就定在九月初一好了,請各家兄弟都到本王府上做客便是,唔,着人去‘燕記’取些新出的傢俱還有新印製的書籍往各家各府上送去,就當回禮罷。”
得,別人送的都是珠寶之類的名貴之物,李貞卻拿些自家搗鼓出來的土特產當回禮,這等事兒也就李貞做得出來,劉德全都聽傻了眼,傻不楞登地看着李貞,滿臉子欲言又止的樣子,瞧得李貞一陣子好笑,不過卻懶得多解釋,只是笑着道:“劉公公只管去便是,本王自有主張。”老劉頭生生吞了幾口唾沫,艱難地應了聲“是”,緊趕着去安排不提。
日他媽的,這幫子奪嫡黨看樣子對咱都不死心來着,怎麼着也得想個法子讓他們徹底死心了纔好,省得整日價地跟咱折騰個沒完。這主意可不好想,李貞想了多半會也沒得出個準主意來,正自煩躁之際,一小宮女從房外閃了進來,說是燕妃娘娘有請,得,老孃有事要交待,那還不得趕緊去?李貞也顧不得再想心思,急急忙忙地往燕妃所住的房間趕去。
“孩兒叩見母妃。”李貞一走進燕妃的房間,立馬恭敬地磕頭請安道。
燕妃默默地看了李貞好一陣子,始終沒有開口,可眼圈卻漸漸地紅了起來。孩子大了,要單飛了,這是好事兒,可望着李貞那兀自顯得稚嫩的面龐,饒是燕妃平日裡沉穩得很,到了這會兒,也不禁心情激盪地流下了淚來,心裡頭悲喜交加,啥滋味全都攪合在一塊兒了。
眼瞅着燕妃那難過勁,李貞一時間也不知該如何出言安慰,眼圈紅了紅,強自支撐着說道:“母妃,孩兒住得近,回宮請安也容易……”
還沒等李貞說完話,燕妃起了身,抹去了眼角的淚水,摸了摸李貞的頭道:“貞兒不必勸慰娘,娘知道你是個孝順的孩子,娘這是高興的。”頓了一下,又接着道:“貞兒,依大唐律,親王滿八歲才能開府,這一條你是知道的罷,而今你有甚打算?”
厄,是哦,頭前光顧着開心,竟然忘了這個茬,媽的,老爺子這是要幹啥來着?好端端地違了他自個兒定下的唐律,這裡頭難道還有貓膩不成?李貞聞言愣了一下,可一轉念想起自個兒所立的功勞也足夠開府的了,左右不過是早了些罷了,也就沒再多想,陪着笑道:“母妃,孩兒定遵母妃之命,好生跟二位師傅學藝,將來也好報效朝廷和父皇的栽培。”
李貞這話裡頭有着兩層的意思在:其一,開府歸開府,學業是不會就此放下的;其二,不管其他兄弟如何鬧,他李貞只管看戲,絕不參與。燕妃本就是個聰慧之人,自然是聽得懂李貞話裡頭的意思,不過嘛,在燕妃看來,李貞的話並沒有答到點子上,有心提點一下,可這會兒宮女、宦官們都在身邊,燕妃又不想搞出屏退左右那般子大的動靜來,這話就沒法子說得太明,再者,打小了起李貞就是個很有主見的人,燕妃也着實不想將自己的意見強加給李貞的,故此,聽完了李貞的話,燕妃臉上淡淡的什麼表情都沒有,略一沉吟道:“貞兒,爾能開府固是聖上的恩惠所致,只是違了唐律總是說不上好的罷。”
嗯?老孃這話啥意思,難道是叫咱上表推辭開府?不太像啊,如是真是如此,老孃也不會是這般說法啊,唔,開府?莫非老孃的意思是開府不建衙?哈,該是這個意思了,嗯,咱原本就不打算搞得風風火火的,悶聲發大財纔是真格的,嘿嘿,咱若是暫時不建衙,一來表明咱無意參與奪嫡,二來也可以此藉口來推脫兄弟們的拉攏,三來嘛,也全了老爺子的臉面,再者,就算要任命屬官,咱也不急於一時,嘿,寧缺毋濫,真要招小弟也得挑些有真材實幹的不是?呵,老孃還真是妙人兒,不愧是宮廷裡廝殺出來的,有意思!李貞心思動得飛快,暗自盤算了好一陣子,已然全盤明白了燕妃的暗示所在,立時笑着道:“母妃說的是,孩兒雖蒙父皇恩寵得以開府,可畢竟年歲尚小,這建衙之事還是等將來再說好了,孩兒過些日子就上本父皇,稟明此事。”
眼瞅着李貞一點就透,燕妃的臉上露出了嘉許的笑容,憐愛地再次摸了摸李貞的頭,笑着道:“貞兒,時候不早了,早些去歇着罷,明兒個搬家之事還有的忙的,去吧。”
李貞感激地看了燕妃一眼,恭敬地應了一聲,轉身大步退出了房門,望着李貞那愈發顯得壯實的背影,燕妃輕輕地嘆了口氣,眼淚禁不住再次流淌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