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林義哲收到這封由電報轉成的信時,已經是傍晚時分了。他擡頭看了看日曆牌,算了算日子,不由得訝異於薩拉的辦事效率。
林義哲看過薩拉的信之後,情不自禁的打了個響指。
“鬼子六這下可以不用蹲十年冷板凳了。”他自言自語的說着,“朝裡太后坐鎮,六王總署,七王海署,老李北洋,老李的哥哥兩廣,姑父南洋,十年之內,局面必燦然可觀!”
他想得有些興奮,過了好一會兒,纔開始琢磨起給李鴻章的回信來。
已是深夜了,但坐在院中的恭親王奕忻看着自己的這座宏偉壯麗的王府,卻仍然沒有絲毫的睡意。
“月牙河繞宅如龍蟠,西山遠望如虎踞”,這是時人對他的這座恭親王府的描述。
恭王府位於風景秀麗的北京什剎海的西南角,前身原爲清代乾隆朝權臣和珅的第宅和嘉慶皇帝的弟弟永璘的府邸。
恭王府前半部是富麗堂皇的府邸,後半部爲幽深秀麗的古典園林,總佔地面積將近六萬平方米。其府邸建築莊重肅穆,尚樸去華,明廊通脊,氣宇軒昂,僅次於帝王居住的宮室。府後的花園則銜水環山,古樹參天,曲廊亭榭,富麗天然;其間景緻之變化無常,開合有致,可以說是中國園林建築的典範。
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築是銀安殿和嘉樂堂,殿堂屋頂採用綠琉璃瓦,西路的四合院落較爲小巧精緻,大廳內有雕飾精美的楠木隔段,爲和珅仿紫禁城寧壽宮式樣(此爲和珅僭侈逾制,是其被賜死的“二十大罪”之一)。府邸最深處橫有一座兩層的後罩樓,東西長達一百十六米,後牆共開八十八扇窗戶,內有一百零八間房,俗稱“九十九間半”,取道教“屆滿即盈”之意。
與府邸相呼應,恭王府花園也分爲東中西三路。恭王府花園又名“萃錦園”,造園模仿皇宮內的寧壽宮。全園以“山”字型假山拱抱,東、南、西面均堆土累石爲山,中路又以房山石堆砌洞壑,手法頗高。山頂平臺,成爲全園最高點。居高臨下,可觀全園景色。中路以一座西洋建築風格的漢白玉拱形石門爲入口,以康熙皇帝御書“福”字碑爲中心,前有獨樂峰、蝠池,後有綠天小隱、蝠廳,佈局令人回味無窮。東路的大戲樓廳內裝飾清新秀麗,纏枝藤蘿紫花盛開,十分雅緻。戲樓南端的又有園中之園。花園內古木參天,怪石林立,環山銜水,亭臺樓榭,廊迴路轉。月色下的花園景緻更是千變萬化,別有一番洞天。
論恭王府佈局之講究,氣派之非凡,整個北京城的王府可以說無有出其右者。
恭王府建於乾隆年間,原爲乾隆皇帝寵臣和珅的私宅,和珅因貪污罪於嘉慶年間被抄家處死後,此處私宅便賜給了慶王。同治朝時,由於恭親王奕忻協同慈禧一舉剷除了肅順等八大臣,功勳卓著,慈禧太后便將這處宅子賜予了他,而成爲恭親王府。
恭親王回想起當年的往事,禁不住握緊了拳頭,再次發出了一聲長嘆。
好些時候,他都情不自禁的希望,能再回到從前的時光當中。
咸豐三年,自己破例入值軍機,大顯身手,這是自己與四哥咸豐皇帝關係最好的時候,也就是在這時候,他與後來成爲皇太后的慈安和慈禧初識。到咸豐五年,自己遭疑被逐出軍機處。咸豐十年八月,英法聯軍進逼北京郊外,咸豐皇帝倉惶逃往熱河,行前特降諭旨,任命自己爲“欽差便宜行事全權大臣,督辦和局”。自己臨危受命,忍辱負重,簽定了《北京條約》,重新躋身於清廷權力中心,直至咸豐皇帝病逝。
也可能是不放心自己吧,咸豐皇帝遺命立太子載淳爲皇太子,令肅順等八大臣爲顧命大臣,輔佐載淳,而做爲近支親王的自己反而不在顧命之列。
而在肅順等人慾圖全面控制朝政之時,自己以高超的謀略和果敢,與慈禧聯手,發動了驚心動魄的辛酉政變並取得了勝利。
在辛酉政變以後的四年中,可以說是奕忻一生最爲輝煌的華彩樂章。他身兼議政王、領班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王大臣、宗人府宗令、總管內務府大臣數職,實際上掌握了朝廷內外所有大權。奕忻那時改組軍機,主持涉外事務,重用曾國藩等漢臣開辦洋務,使得國事重有起色,也就是在那時,慈禧太后賜給了自己這座宅子。
可後來盈滿即虧,隨着自己權勢的增長,慈禧對自己的疑忌也越來越深。二人的關係惡化,是從她背地縱容日講起注官蔡壽祺上書彈劾自己始。
那一次慈禧下令革去自己的一切差使。此舉令滿朝譁然,雖經朝中衆王公大臣求情,恢復了自己的軍機處、總理衙門職務,可她還是奪了自己的議政王名號。
那時他已經覺得自己“任事不能如初。”而後來自己弄出的誅殺安德海事件,更加劇了慈禧太后對自己的忌恨。
“逝者如斯,想要回去,是再也不能了。”恭親王長嘆道。
他不自覺的握緊了拳頭,這才發現,自己手中的那封信,已然被捏得皺皺巴巴的了。
恭親王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他急忙鬆開手,將信紙重新撫平。
這封信,是李鴻章寫來的。
“……前據林書,海外華僑殷商陳氏、潘氏,願出資報效銀一百萬兩,先修‘天地一家春’、‘海晏堂’二處,不費國帑一文。竊以爲此等良機,切不可失。……以公誅安監事,西宮疑忌日深,公亦不能自安,鄙以爲此正修補之良機也……西宮安於園中,此後不復貶抑,公亦得志氣舒申……”
恭親王又將信看了兩遍,將信小心地收好,起身站在了院內,擡頭望着一輪皎月,點了點頭。
第二日,紫禁城,長春宮。
“喲,六爺今兒個怎麼有功夫來看我了?”
在令劉誠印賜座上茶之後,慈禧太后看着一臉恭謹之色坐在那裡的恭親王奕忻,淡淡的一笑,問道。
“聽聞皇太后不勝暑熱,心下惶恐,特來探視。”恭親王低着頭,不敢去迎那雙熠熠生威的鳳目,“並獻瓷枕一具,恭請皇太后笑納。”
恭親王話音剛落,一位小太監上前,將一個紅漆托盤捧到了慈禧太后的面前。
“喲,六爺可真是有心了。”慈禧太后伸出戴着長長的金指套的手,輕輕揭開了托盤上罩着的紅綢,一具青中泛黃古色古香的小小瓷枕現了出來。
“嗬,這是宋朝的越窯青瓷吧?六爺從哪裡得來的?”慈禧太后仔細地看着這具翠色如玉的精巧瓷枕,眼中閃過一絲訝異之色,不過轉瞬即逝,“想是花了六爺不少銀子吧?”
“皇太后所言極是,此枕確爲宋時的瓷枕,即坊間傳聞中的秘色瓷,極其珍罕。臣偶於市井間得之,不敢自珍,特獻於皇太后。”恭親王起身答道,“此枕夏日枕用,極是舒適,皇太后這時候正好可用。”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果然如此。”慈禧太后讚道,但臉上仍是一副淡然之色,“真是好東西,叫六爺破費了,那我就收着了。”她轉頭道,“來呀,劉誠信,快給六爺上個涼碗子。這宮裡頭熱,可是比不得六爺府上的。”
“嗻——”
“謝皇太后。”恭親王當然聽出慈禧太后這句話當中的“潛臺詞”,知道她是在爲修園子的事而耿耿於懷。
這圈子繞夠了,是打開天窗說亮話,讓她開心一下的時候了。
“臣這次來,是想稟告皇太后,這修園子的銀子,有了些着落。”
聽了恭親王的話,端坐在紫檀木椅上的慈禧不由得愣了一下。
對於這“園工”,恭親王一直是激烈反對的,這一次他竟然一不是說反對,二不是說和自己商量,而是直接說修園子的錢有了着落,彷彿一開始他就是同意自己修園子,而且說這句話的口氣,就好象這事兒已經都定下來了一般。
“哎喲,六爺這不是在和我說玩笑話兒吧?”慈禧太后笑了起來,“這國庫裡不是沒錢嘛?哪來的修園子的銀子?”
“國庫空虛,竟然連給皇太后修一兩處歇息之地的銀子都沒有,是臣之過。是以臣心不安,一直在想法子,既可不誤國用,又可使皇太后有靜歇之所。”恭親王仍是一副恭謹之色,徐徐說道,“現在兩全之計有了,特來報於皇太后知曉。”
“那六爺倒是說說,是什麼法子?”慈禧太后哼了一聲,捧起了桌上的茶碗,用碗蓋輕輕撥着水面上的茶葉,問道。
“自皇太后垂簾聽政以來,八方平靖,國泰民安,四海萬民,無不傾心歸附……”
沒等恭親王把話說完,慈禧太后便笑着打斷了他。
“這兒又不是朝堂,六爺這些詞兒還是省省吧!說正經的。”
“海外華僑殷商陳氏、潘氏,感念皇太后辛勞,願捐資報效銀一百萬兩,重修‘天地一家春’、‘海晏堂’二處,爲皇太后歇息怡養之所。”恭親王一邊說着,一邊偷偷擡眼,觀察着慈禧的反應。
————分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