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聯英打德國

將法國勢力全部趕出中國後,曾紀澤準備對德國下手了!

不過,這一次英國的態度卻讓人捉摸不透,既不說支持,也未說反對。

曾紀澤知道,這個年代國家的外交,說到底無非是利益兩字,英國沒表態支持中國,那是利益還沒給足。

曾紀澤便派人去把英國駐華大使朱爾典找進宮,讓他做英國政府的工作。

曾紀澤與朱爾典是故交。在專門的會客廳,朱爾典先到了,曾紀澤走進去,和他禮節性地寒暄了兩句,見到朱爾典的鬍子比以前越發濃密了,開玩笑說:“老朋友,你的名字很有中國味道,鬍子也要中國化了嗎?”

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爵士作爲一個英國人,他生命中倒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在中國度過的,以至於身上都有了許多中國的痕跡。比如他的名字“朱爾典”:朱顏鶴髮的朱,卓爾不羣的爾,雍容典雅的典,雖是音譯,卻十足的中國味道,既達且雅。朱爾典很佩服曾紀澤,覺得他這麼說也沒什麼不妥。他摸着翹起的鬍子哈哈大笑,用流利的中國話說:“承蒙皇帝陛下召見,真是蓬蓽生輝。”

曾紀澤哈哈一笑,說:“最近你的中國話進步不少呀,都用上成語了。不過你這個‘蓬蓽生輝’用得不對哦,應該我用纔對。”

朱爾典說:“哦,多謝指教。不過皇帝陛下召見我,一定又有什麼好事。”

曾紀澤說:“那當然。沒有大禮。我可不敢驚動你。說老實話,你覺得中國現在和英國的關係怎麼樣?我對你工作的支持怎麼樣?”

這時,中國的進口產品中,七成以上來自英國,在華的外企,40%以上是英國或英國參股的。而且自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實施關稅保護,歐洲列強起而效仿以來,英國的出口貿易受到嚴重挑戰,因此東方市場對帝國更顯重要,匯豐等英國銀行在華放貸額達白銀2億兩,英國“炒房團”在華房地產投資達51000萬美元;英國政府還握有中國1億美元的債券。而且中國六艘一萬五千萬噸的軍艦也是從英國購買,這筆大訂單讓朱爾典又撈了不少回扣。正是由於曾紀澤大力發展與英國的關係,朱爾典這個駐華大使不僅自己發了大財,還獲得英國女王授予的爵士爵位。

這時的日不落帝國,雖不能說日薄西山,但較之維多利亞時代的全盛,已是今非昔比。美國的崛起,從經濟方面有趕超英國之勢,而外交方面也不樂觀,德國愈發咄咄逼人,在巴爾幹、北非、巴勒斯坦,不斷製造麻煩。英國國內,議會正爲了向富人階級增稅的《預算法案》吵得不可開交。所以對於中國,英國是極力拉攏的。

朱爾典回答曾紀澤說:“皇帝陛下對鄙人和大英帝國的關係十分重視,我們兩國自然是極好的友邦,前陣子您提議中國、英國、美國、意大利等四國結盟,對付德國、法國、俄國、奧匈同盟的事情,英國政府也很感興趣,已經提交議會討論,估計很快中國、英國、美國、意大利就可以簽訂合作協議。”

曾紀澤說:“德國、法國、俄國、奧匈四國中,最不好對付的就是德國,你也知道,日耳曼人天生就是好戰的民族,朕敢大膽預言,以後整個歐洲都會被德國人拖進戰火,所以中國和英國應該大力合作,早作準備。”

德國皇帝此時是威廉二世,他出生時是臀位生產,使他罹患了厄爾布氏麻痹,以致於左臂萎縮。很多時候他拍照時刻意側着半身,巧妙凸顯出功能正常的右手,並且遮掩有缺陷的左手,這些缺陷使他日後性格變得充滿野心而且衝動魯莽,以及待人接物方面表現得無比自負和驕橫,他1888年即位,到1890年就辭退了德國“鐵血宰相”和陸軍上將俾斯麥,和奧匈帝國結盟,奉行積極對外擴張的政策。英國和德國雖然在巴爾幹、北非、巴勒斯坦等地有衝突,還沒有到開戰的地步,朱爾典問:“中國的意思是?”

曾紀澤說:“我也不瞞你們英國。中國並不懼怕德國、法國、俄國、奧匈的聯盟。他們這個聯盟很不穩固,雖然德皇威廉二世不再繼續俾斯麥所倡導的孤立法國的政策,但法國之前在普法戰爭受到德國極大的羞辱,未必就會和德國一心,而且德國和法國在摩洛哥有利益衝突。俄國對德國人也懷有戒心。中國準備和德國翻臉,馬上武力收回德國人租借的膠州灣。如果英國政府能提供幫助的話,中國準備收回德國人修建的膠濟鐵路,交給英國人去繼續修建。”

膠濟鐵路,又稱膠濟線,東起青島,西止濟南,是連接濟南、青島兩大城市,是橫貫山東的運輸大動脈,清政府時期德國就開始修建膠濟鐵路,此時已經修建完成了一半,而膠州灣也是德國強行向清政府租借,也沒說什麼時候還。

朱爾典這才明白,曾紀澤想繼把法國的租界取消後,再把德國的勢力趕出中國。德國目前還無力顧及遠離本土的膠州殖民地。朱爾典對曾紀澤如此瞭解世界大勢很是驚訝,不過把德國勢力趕出中國,符合英國人的利益,朱爾典說:“如果讓英國鐵路公司修中國的鐵路,鄙人可以說服英國政府,來幫助中國收回膠州灣。”

“那當然!中國人一向說話算數!”曾紀澤說:“中英兩國還可以簽訂一個秘密協議,由英國海軍封鎖馬六甲海峽,阻止德國、法國的艦隊從歐洲趕來支援。到時候,中國還可以把靠近馬來聯邦和新加坡的島嶼交由英國管理。”

馬六甲海峽全長約1080公里,西北部最寬達370公里,東南部最窄處只有37公里,是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的重要通道,連接了世界上人口甚多的三個大國:中國、印度與印度尼西亞,另外也是西亞到東亞的重要通道。所以馬六甲海峽無論在經濟或軍事上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國際水道。可與蘇伊士運河或巴拿馬運河相比。一旦英國封鎖了馬六甲海峽,德國和法國等歐洲國家的軍艦就難以馳援亞洲戰場。

朱爾典說:“這樣一來,英國就會把德國完全得罪了。”

曾紀澤知道,德國經濟十九世紀末飛速發展,這在英國看來本來就是對它不利的,1867年奧匈帝國誕生,它主張與德國謀求合作,併成立了同盟國,他們旨在對外擴張,這讓英國已經很頭疼了。

曾紀澤對此心知肚明,便對朱爾典說:“說實話,我想現在英國和德國的關係也不怎麼樣呀。我聽說德國最近幾年在大力發展海軍,就是想趕超英國海軍。中國有句老話,叫‘先下手爲強’,還希望老兄你多跟英國政府溝通,朋友來了有好酒啊。”

朱爾典說:“我盡力找人說服在倫敦的那些議員們。不過還是老規矩,戰爭的軍火和借款,中國必須優先考慮和英國合作。”

“那是當然。”曾紀澤說,他目送朱爾典離去的背影,心想:“把德國人趕出膠州,到時候就剩收回香港和澳門,中國領土就全部收回了。”

利益至上,朱爾典果然不負曾紀澤的期望,說服了英國政府支持中國。

很快,中國、英國、美國、意大利等四國很快也簽訂了結盟協約。

之後,中國隨即調集王士珍的第一軍兵力5萬餘人,內有英軍2個大隊,1682人、戰馬1萬匹,攻打膠州,另有各種艦船70餘艘,準備進行海上作戰。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受到德國膠州總督邁爾·瓦德克的電報後,大怒,馬上宣佈膠州灣進入軍事戒嚴狀態。

德國在遠東的許多僑民被邁爾·瓦德克徵召入伍,或被編爲預備役人員,宣佈和中國開戰。

11月5日,中國政府通牒德國政府:應將膠州租借地無條件地暫交中國接管,並將德國在中國水域內的所有船舶立即撤出,或者解除武裝。

德國人還以爲中國不敢開戰,未加理會,積極備戰。

11月7日,中國第一艦隊的二十艘鐵甲軍艦到達青島海域,封鎖了膠州灣。同時,王士珍帶領攻城重炮兵和步兵沿萊州、平度向即墨推進,直抵即墨,英軍兩個大隊也在嶗山灣登陸,中英聯軍完成了對膠州德軍的包圍。

德國雖然在工業經濟上發展很快,但自1890年德國首相俾斯麥下野後,歐洲局勢日趨不穩定,普法戰爭後法國戰敗所產生的對德仇恨、奧俄兩國在巴爾幹半島的勢力爭奪、以及殖民地拓展政策所帶來的列強競爭,使得德皇威廉二世和首相提爾匹茲焦頭爛額,所以他們推崇結盟和對外擴張政策,德國海軍部一直以大英帝國海軍艦隊爲追趕目標,推出大海軍計劃。

但德國的大海軍計劃完全激怒了英國人。因爲英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它的心臟和大腦在歐洲大陸西海岸之外的不列顛羣島,而倫敦,也位於泰晤士河之上。不論帝國多麼強大,殖民經濟多麼發達,一旦不列顛羣島喪失,不管此時大英帝國還擁有多少海外領地,帝國的崩潰和毀滅也是幾乎不可逆轉。

德國所處的位置,恰恰在低地國家和日德蘭半島之間,是英國敏感神經中最敏感的位置之一。如果在這個位置出現一支龐大的,可能壓倒英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的艦隊,而且掌握在擁有歐洲最強大陸軍的德國手中,這在英國眼裡不僅僅是海權的競爭性威脅,而是涉及到國家存亡民族生死的生存性威脅。

所以英國和中國結盟後,馬上封鎖馬六甲海峽,打壓德國。甚至不惜出動兩個大隊一千六百多官兵參加中國在膠州對德國的戰爭。

曾紀澤也正是利用德國對英國的威脅,和英國結盟,準備把德國勢力徹底趕出中國。

中德開戰的較量先是在海上展開。德國遠東艦隊司令布羅裡率領“威廉公主”號、“卡法瑟”號、“阿哥娜”號等三艘巡洋鐵甲旗艦,這三艘軍艦的排水量4900噸,最大航速18節,於1888年下水服役德國海軍,還有十來艘三千噸級別的裝甲艦,試圖突破中國海軍在青島海域的封鎖。

領着二十艘軍艦封鎖青島海域的鄧世昌在“大漢”旗艦上,得到偵察船送來的情報後,對身邊的琅威理說:“布羅裡是在找死,他還以爲我們中國的艦隊是滿清時候的艦隊。那好,我們送他們一程!‘大漢’級戰艦出擊!”

三艘一萬五千噸級別的“大漢”級全重型火炮戰列艦如同一座座海上巨塔,在淡淡的薄霧中乘風破浪,濺起一串串的數米高的浪花,身後還跟着五六艘七千噸級的國產巡洋鐵甲艦,一對比,就知道德國的那十來艘戰列艦早過時了,都是渣了。

三艘一萬五千噸級別的“大漢”級重炮艦,一艘是四座雙聯裝炮塔軍艦,兩座是三座三聯裝炮塔軍艦,艦體採用外飄型流線設計,這樣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艦隻“埋首”的問題,提高艦隻的抗沉性能和在高海況下縱向俯仰穩定性,也非常適合於在惡劣的海洋狀況中航行,艦艏加長了甲板長度,增大了幹弦側面積,卻在底排增了遠程炮彈,在敵方火力還沒有可能對己方形成威脅之時,就已經把敵方的威脅,而且用高機動的魚雷艇,取代水下魚雷發射管裝置,而且其最高航24節快要接近巡洋艦。

不同於原來無畏級戰列艦的設計之處,這些戰艦在火炮設計上加入了中國設計師的一些設計理念,在火炮的數量上,無畏艦採用10門統一型號的、彈道性能一致的12英寸即口徑主炮5座雙聯裝主炮炮塔,艦首尾各一座,艦體舯部鍋爐艙後一座,佈置在艦體中心線上;在2個鍋爐艙之間,兩舷對稱佈置各一座全艦側舷最大火力8門主炮,向前火力理論上6門主炮,火力優勢成倍提高彈道性能一致的主炮,口徑大,炮塔噸位又自不同,相應地調整爲四座雙聯裝艦炮和三座三聯裝艦炮,火力更猛。

中國仿製英國的軍艦設計的七千噸級鐵甲艦,性能也不弱。中國國內的船舶重工業,在洋務運動三十年的基礎上,大力提高工程技術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安穩前進了十餘年,不說英國,也完全有了和美國、德國抗衡的能力了,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寄生在歐美造船業巢翼下,戰戰兢兢求生存謀發展。

德國遠東艦隊司令布羅裡在望遠鏡裡看到浩浩蕩蕩開來的中國艦隊時,在“威廉公主”號上硬着頭皮指揮着艦隊成鱗次陣,升起重炮準備突圍。

“開炮!”中國的軍艦上的指揮官得到命令,在距離德國的軍艦三四海里時,迅速揮下開炮信號旗,先發制人。

轟!轟!轟……全重型火炮戰列艦上的幾十門火炮果斷開火,火力全開。

一發發炮彈從黑乎乎的炮口呈拋物線飛向德國的軍艦。德國的艦隊頓時陷入一片火海。濃煙滾滾,陣型完全亂了,像迷了路的野兔子,在海上亂串。

布羅裡指揮着德國艦隊全速前進,靠近了中國的軍艦再開炮還擊,但中國的軍艦的裝甲普遍比較厚。雙方的炮彈命中率又有差距。海戰持續了不到一個時辰,德國遠東艦隊十一艘軍艦有七艘被擊沉。(。)

第162章 中英大海戰第19章 取代李鴻章第72章 學霸李鴻章第13章 世道人心第70章 密謀敗露第3章 李鴻章出走第49章 攻破天京城第65章 猛將李續賓第157章 吞併不丹第126章 沙俄內亂第14章 冤家路窄第110章 滿清亡國第39章 搶英國軍艦第180章 中國坦克第64章 曾國藩的遺囑第87章 設行省計劃第97章 刺殺日本首相第63章 草根李秀成第197章 列寧上臺第76章 統一南方第139章 奪取柬埔寨第30章 血洗東王府第92章 袁世凱的小妾第33章 石達開之死(1)第181章 坦克的威力第75章 湘軍三大紀律第75章 駐軍琉球和臺灣第192章 希特勒中毒第45章 饑荒之城第30章 截殺李秀成第109章 政體的抉擇第118章 火燒靖國神社第160章 傀儡國王第100章 美女秘書第56章 裂土封王(3)第37章 誅殺勝保第54章 裂土封王(1)第108章 七國撤軍第130章 大海軍建設第12章 勾心鬥角第21章 小將陳玉成第143章 愛情與革命第113章 瓜分日本計劃第142章 天堂即地獄第4章 李秀成擴軍第97章 刺殺日本首相第191章 毒氣戰第16章 陳玉成自尋死路第203章 攻佔中亞第29章 天京大殺戮(3)第19章 取代李鴻章第27章 天京大殺戮(1)第97章 刺殺日本首相第39章 說服曾國荃第77章 少年袁世凱(1)159章 殺到尼泊爾第54章 裂土封王(1)第56章 農業建設第70章 石達開受挫(3)第7章 美少女土匪第179章 中國無戰事第109章 政體的抉擇第117章 日本投降第25章 天京會戰(1)第133章 聯英打德國第74章 曾國藩治軍第56章 農業建設第66章 新三河大戰(1)第13章 世道人心第173章 德軍攻陷巴黎第56章 裂土封王(3)第15章 亂世之梟雄第27章 天京大殺戮(1)第20章 朝廷的心思第102章 日軍傷亡慘重第79章 少年袁世凱(3)第3章 李鴻章出走第134章 帝國崛起第15章 亂世之梟雄第93章 禍起蕭牆第80章 少年袁世凱(4)第61章 容宏歸來第15章 要變天了第87章 慈禧的秘密(2)第40章 下南洋第127章 沙皇是騙子第167章 不一樣的大戰第51章 反清準備(2)第54章 開疆拓土(2)第19章 取代李鴻章第194章 沙俄內亂第14章 反清時機第53章 開疆拓土(1)第55章 開疆拓土(3)第64章 孤軍深入第141章 革命風暴第36章 左宗棠的牢騷第134章 帝國崛起第161章 佔領南亞腹地第55章 裂土封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