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景教的分量

捅上天了。

楊樹恩果然不是吃素的。

景教在大唐的地位不算低,排名第三看似不如佛教和道教,可人家終究有數十萬信徒,當年進入大唐時,是受到太宗和宰相隆重歡迎的。

這樣的分量,不是尋常臣子能比,楊樹恩作爲景教的掌教,自然也有面聖的權利。

從甘井莊悻悻離開後,楊樹恩立馬就回長安,進太極宮面聖。

顯而易見,跪在李治面前痛哭流涕告狀了,否則李治不會派宦官將他急召回長安。

天子有詔,不敢不從。

李欽載接旨之後立馬吩咐備馬,但在出發前,他還召集了莊子裡的宿老們,將莊子裡的壯丁們集結起來,分班在各個方向的村口巡邏,並在別院留下了兩百部曲,自己只帶了寥寥數人回長安。

風馳電掣回到長安城,徑自進了太極宮。

安仁殿內,李治早已等候多時,見李欽載到來,李治嘆了口氣,招手命他免禮上前。

“景初啊,剛剛立了大功,又捅了個馬蜂窩,朕都懷疑你是不是故意的,莫非景初害怕朝中非議,故意自污而保身?”

李欽載眨了眨眼:“陛下,臣沒那麼多心眼兒,捅馬蜂窩沒別的目的,哎,就是玩兒……”

李治氣笑了:“你就嘴硬吧,昨日你幹了什麼,不需要朕提醒你了吧?景教楊樹恩一早求見朕,跪在朕面前聲淚俱下,說你包庇景教叛徒,失行喪德,對景教惡意啓釁……”

說着李治頓了頓,道:“楊樹恩說歸說,朕聽歸聽,總覺得有添油加醋的嫌疑,朕從不偏聽偏信,所以朕今日急召你回京,想聽聽你的解釋。”

李欽載嘆了口氣,無奈地道:“陛下,楊樹恩所言,大多屬實。”

李治一呆,不敢置信地看着他,緩緩道:“景初,朕與你相識數年,你不是那種橫行跋扈的人,……咳,或許以前是,但朕認識你以後,從未見過你跋扈的一面,今日爲何如此?”

李欽載神情猶豫。

新糧種的事,按說此刻應該完完整整說出來,安李治的心的同時,也讓他高興高興。

只要讓李治知道他發現了新糧種,哪怕李欽載帶着人在長安城殺人放火,想必李治都會原諒他。

這種等級的好消息,足夠李治狠狠爆一次血管了。

但,事情完全沒確定,李欽載甚至都不知道伊鐸所說的新糧種究竟存不存在,沒從伊鐸口中得到確切的答案,李欽載此刻實在無法將此事說出來,不然將來無端落個欺君之罪,對自己更不利。

關於這件事,李欽載自己都不過是個毫無把握的賭徒,一切未見端倪前,就不必將李治強行拉上賭桌了。

猶豫許久,李欽載決定先忍一忍吧。

看着李治不敢置信的眼神,李欽載苦笑道:“陛下,臣有苦衷。”

李治點頭:“當然事出有因,以景初的爲人,想必不會無緣無故與景教結怨,也不會無緣無故包庇景教的叛徒,所以,朕想知道原因。”…

李欽載沉默半晌,道:“陛下,恕臣今日無法解釋。”

“爲何?你我既是君臣,也是朋友,有什麼話不能坦然以告?你若什麼都不說,朕如何在楊樹恩面前爲你開解?”

李欽載嘆了口氣,道:“陛下就當臣恃功而驕吧,臣的苦衷,眼下實在無法說出口,事若未定而妄言,臣更無顏見陛下。”

李治皺起了眉。

“景初若不解釋,景教可不會放過你,楊樹恩執掌景教,教中信徒數十萬,若被他煽動起來針對你,連朕都不得不忌憚,你若無理而啓釁,朕無法護你周全。”

“因爲景教的信徒不僅在民間,朝臣之中也有,許多都已是部省官員,他們若發動御史參劾,你可知是何結果?”

李欽載笑了笑:“臣不怕參劾,因爲臣問心無愧,陛下若要治臣的罪,臣甘心領罪。”

李治又愣了,這貨今日吃錯了藥?爲何突然變得如此剛了?

沉默良久,李治嘆氣道:“一個景教叛徒,生與死無所謂,事情不大,怕的是有人鐵了心要鬧大,明白朕的意思嗎?”

“臣明白,臣也做好了準備。”

李治搖頭:“你做再多的準備,也扛不住這件事。景教……是大唐的第三大教,貞觀年間,先帝與房玄齡宰相親自出城迎接景教使者,一個異國的教派,你可知先帝爲何如此隆重地迎接他們?”

“大約是先帝禮賢天下,待異國教派以誠,令天下域外歸心?”

李治笑着搖搖頭:“沒那麼簡單。”

“貞觀年間,大唐置安西都護府於西州,保護西域商路的暢通,立國以來首次將我王師置於西域境內,德被西域諸國。”

“那時的西域,諸國皆不甘爲大唐藩屬,侯君集滅高昌後,諸國方纔被震懾,景教恰好在那年派使者來大唐。”

“先帝禮遇景教,是因爲景教的本部在波斯國,處於西域之中,景教徒中多有精通漢語者,大唐需要他們翻譯中外書籍和語言,爲安西都護府效力,以本地宗教安西域百姓之民心。”

“這纔是先帝如此禮遇一個外來宗教的目的,時至今日,隨着大唐掌控了吐谷渾,將吐蕃趕回高原,西域與大唐隴右關中連成一片。”

“我們更需要景教徒在其中充當翻譯和傳播的作用,將我中原聖賢之經義遠播域外,使其西域諸國服我王化,歸心於大唐正統。”

李治嘆了口氣,道:“朕其實也不喜歡這種域外的教派,尤其是近年來景教中人良莠不齊,在長安多聞劣跡,可是朕作爲君主,不可意氣用事,儘管不喜歡,但朕不得不用他們。”

“如今你得罪了景教的掌教,人家都告到朕的面前,換了旁人,朕或許還能偏袒你幾分,可是景教……”

李欽載點頭:“臣明白,陛下不必爲難,若是有人蔘劾,那就按規矩辦吧,罷官或是削爵,臣無怨言。”

李治氣道:“朕說了半天,白說了?朕說要罷官削爵了嗎?朕要的是真相!你把真相說出來,朕有了底氣,自會幫你說話,挺靈醒個人,咋就突然瓷愣了呢?”

第一百九十三章 威力大,倒一片第二百九十七章 韓國夫人第三百四十五章 又想出了一個好東西第五百三十一章 三國會談(上)第763章 瘋批外戚第三百三十五章 紈絝對紈絝第三百五十九章 秀夫秀一臉第888章 離城避禍第四百三十二章 舔到最後一無所有第四百六十六章 含蓄的談判第四百八十章 回莊第一百七十七章 臨行託付第九百三十三章 倭使之乞第三百六十八章 皇庶長子第552章 舞姿優美否?第一百五十八章 縣子歸京第一百五十三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二百零二章 該懲該賞?第815章 晉爵之議第五百零五章 驚逢突變第三百七十一章 你要老婆不要第三百八十章 據理力爭第三百四十一章 滕王入京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惡戰之後第五百章 急召回京第三十八章 前現代主義生活第五百四十章 殺機暗伏第八十四章 無意間的功勞第二十五章 志向與親事第二百三十四章 辦學宗旨第二百二十二章 滅國就是功第一百三十八章 敵蹤已現第二百八十八章 朕靠道德治天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求活,爭命第914章 二號老丈人駕到第四百三十章 新紮師妹第二百四十章 血海深仇第八章 天家夫妻第八十三章 三箭定天山第九十七章 莊外有客第668章 新糧種的來歷第660章 禮數周到第三百八十一章 朝議已定第四百九十七章 成了家的男人不能任性第一百八十七章 鐵骨錚錚的廢物第三百四十章 人不揍,哏啾啾第899章 滅門即滅口第二百四十六章 接地氣的百騎司第十九章 長安未央第三百九十八章 我若動,敵必動第四百六十八章 案情升級第一百六十四章 打爆他的狗頭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駐軍熊津第三百六十七章 新人進羣,先踢爲敬第三百零三章 刺史也翻不了天第一百四十七章 它是個多音字第五百三十一章 三國會談(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犟驢脾氣第三百七十章 又長又白又細第七十章 不傷和氣第九百七十一章 巨大隱患第826章 人情壓身第840章 談判破裂第二百零二章 該懲該賞?第一百三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一百章 拿來吧你第五十五章 國家棟梁又發光了第三百九十二章 鐵證如山第三百三十六章 斷難善了第四百八十四章 小懲大誡第四百二十四章 百分百被空手接白刃第三百六十九章 禁宮衝突第833章 諫糊名制第556章 樓蘭公主第五百一十章 寇可往,吾亦可往第三百一十三章 雞鴨對罵第四百二十二章 出獄面君第一百三十七章 身陷囹圄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兵臨蒼巖第六十三章 當爹了?第一百三十七章 身陷囹圄第三百九十九章 案情突變第五百二十二章 暫時的寧靜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統兵之道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第五百零二章 離城西行第三百九十六章 殺孽株連第二百七十二章 學問的歸宿第642章 送禮拜年第二百二十章 又開學了第577章 救人,自救第591章 鏖戰於塵煙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財源滾滾第一百零七章 兄妹相見第871章 臨盆即產第九百二十三章 百年方略第三百五十九章 秀夫秀一臉第四百五十七章 不能置之不理第三十七章 知識產權保護第666章 血脈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