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8)

古人有云:無規矩不成方圓,就是說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就是能夠通過賞功罰過的規矩來制約和束縛組織成員錯誤的行爲。賞罰是治理國家、管理人事最有效的措施。一方面,獎賞、褒揚可以起到很好的激勵和嘉勉的效果,正如文中提到的“賞所以存勸”,可以“賞一以勸百”;另一方面,懲罰、制約則可以起到警戒的效用,只有“罰所以示懲”,纔可以做到“罰一以懲衆”。至於具體到懲罰的措施,姜太公則認爲應該做到“用賞者貴信,用罰者貴必”,才能達到更好的實施效果。

齊威王是戰國時期一位傑出的君主,他賞罰分明的故事,一直被人們傳爲美談。

有段時間,齊威王總是聽到他身邊的人在議論兩個人,一個是即墨大夫,一個是阿城大夫。他們總是讚揚阿城大夫如何好,而痛斥即墨大夫如何不好。他開始對這兩個人感興趣,於是偷偷派人去阿城大夫和即墨大夫那裡進行了調查。結果和他聽到的恰恰相反——“譽言日至”的阿城大夫原來是個貪官,而“毀言日至”的即墨大夫是個清正廉潔的好官。可是爲什麼人們要顛倒黑白呢?於是,他又讓人作了進一步調查,結果卻發現,說阿城大夫好的人都接受過他的賄賂。齊威王大怒,爲了懲罰阿城大夫和這些人,就召集即墨大夫和阿城大夫到臨淄城來。收到過阿城大夫好處的人都暗自高興,覺得自己也一定會得到什麼獎勵。

即墨大夫和阿城大夫到來的那天,朝廷上百官齊聚。齊威王先召見了即墨大夫,然後當衆說:“自從愛卿到即墨任職,我天天都聽到有人毀謗你。爲此,我派人去調查,發現事實並不是他們說的那樣。你所管理的地方,沒有荒蕪的農田,人民生活幸福富足,一片盛世。我還知道,你的名聲之所以不好,是因爲你沒有奉承我身邊的這些人,所以沒人說你的好話,反而一直詆譭你。愛卿,我要好好獎賞你。”說完,當即宣佈重賞即墨大夫一萬戶封邑。然後,齊威王又召見阿城大夫,臉色不悅地對他說:“你在阿城任職期間,我幾乎每天都能聽見人們對你的讚揚。可是我派人秘密去調查,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你管理的地方人民貧困,土地荒蕪。前些天趙國攻擊鄄城,你不領軍救援;衛國佔領薛城,你又假裝不知道。可見,我聽到的那些讚美你的話都是你拿錢買來的。”說完後,就處置了阿城大夫以及那些收了他賄賂的人。這件事讓朝廷上下大爲震驚,尤其是貪官污吏,各個驚恐不安,生怕齊威王下一個處置的就是自己,而清廉的官吏都拍手稱快。齊國的風氣隨即開始轉變,能人云集,清廉正直之士增多,齊國漸漸變得更加強大。

齊威王在覈準事實的基礎上,對爲官清廉、政績突出者重獎,對不幹正事、投機鑽空者重罰。由於賞罰嚴明,因而收攏了民心,弘揚了正氣,打擊了歪風,換得了齊國的強大局面。一個身居九五之尊、一言九鼎的君主,在兩千多年前就這樣重事實、重調查、重賞罰,而且還能把三者的關係處理得如此純熟、精到,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賞貴信,罰貴行”不僅對於古代君主治理天下非常重要,對於現代的企業來說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這樣才能讓企業的員工對領導信服,盡心竭力爲企業工作。

日本食品界有個著名的伊藤洋貨行,最開始,這家洋貨行是買賣衣料的。後來,它的生意做大了,又開始打入食品界。因爲是剛剛進入,對食品行業不熟悉,公司內部也沒有食品行業的管理人才,業績便開始下滑。公司的創始人伊藤雅俊對此非常着急,他希望儘快改變這種情況,於是便費盡力氣把東食品公司的岸信一雄挖了過來。岸信一雄確實非常有本事,來到伊藤食品行後,他重整了公司的食品部門,十年間使公司的業績提高了數十倍,可謂是功勳卓著。

隨着業績和時間的增長,岸信一雄開始居功自傲,認爲自己是公司的元老級人物,可以不必遵守公司的規章制度,這些制度都是制定給下級員工的。於是,他不僅對公司的規章制度不再遵循,而且對公司的改革也持敵對態度,公司的改革決策一到他那裡就止步不前。後期的時候,他不僅自己不提高業績,還對那些勤奮敬業的下屬冷眼相對,嘲笑他們即使再幹十年也休想獲得成功。在他的影響下,很多下屬對待工作沒有了積極的心態,整個部門的工作效率直線下降,往日的生機勃勃變成了死氣沉沉。

身爲董事長的伊藤雅俊多次對他進行了批評,但是岸信一雄拒不接受。他覺得自己在公司裡勞苦功高,別人沒有資格批評他,就連董事長也是如此。最終伊藤雅俊忍無可忍,把他辭退了。

伊藤雅俊的做法在日本商業界引起了轟動,雖然很多人都知道岸信一雄在公司裡飛揚跋扈,但還是覺得這位老臣爲公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就這麼辭退他是不公平的。面對外界尖銳的質問,伊藤雅俊理直氣壯地說:“秩序和紀律是我們企業的生命,我們不能因爲他一個人而影響整個企業的戰鬥力!”這句話讓很多人驚醒了,他們開始佩服伊藤雅俊的做法。作爲企業的領導人,對於無組織、無紀律的人絕對不能姑息,不論他是誰,也不論他曾經作了多少貢獻,必須賞罰分明。否則開了賞罰不公的先例,以後在很多地方就難以服衆。若想讓一個企業上下一心,就需要做到公平,該賞的賞,該罰的罰,不僅對下屬有威懾力,而且也有很好的激勵作用,這也是現代企業管理下屬的一個原則。

兵道十二:兵勝之術,密察敵人之機

故聖王號兵爲兇器,不得已而用之。今商王知存而不知亡,知樂而不知殃。夫存者非存,在於慮亡;樂者非樂,在於慮殃。

武王問太公曰:“兵道何如?”

太公曰:“凡兵之道,莫過於一①。一者,能獨往獨來②。黃帝曰:‘一者,階於道③,幾於神④。’用之在於機,顯之在於勢,成之在於君。故聖王號兵爲兇器,不得已而用之。今商王知存而不知亡,知樂而不知殃。夫存者非存,在於慮亡;樂者非樂,在於慮殃。今王已慮其源,豈憂其流乎?”

武王曰:“兩軍相遇,彼不可來,此不可往,各設固備,未敢先發。我欲襲之,不得其利,爲之奈何?”

太公曰:“外亂而內整,示飢而實飽,外鈍⑤而內精。一合一離,一聚一散。陰其謀,密其機,高其壘,伏其銳,士寂若無聲,敵不知我所備。欲其西,襲其東。”

武王曰:“敵知我情,通我謀,爲之奈何?”

太公曰:“兵勝之術,密察敵人之機而速乘其利,復疾擊其不意。”

①一:事權專一,指揮統一的意思。

②獨往獨來:自由行動,不受牽制。

③階於道:階,階梯,指逐步通向。道,規律,道理。

④幾於神:幾,接近。神,神妙莫測。

⑤鈍:不鋒利。引申爲疲軟、衰弱。

周武王問太公說:“用兵的原則是什麼?”

第29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5)第49章 飛箝第五:激勵挾制,控制言論 (1)第55章 摩篇第八:謀之於陰,成之於陽 (2)第33章 豹韜——用排兵佈陣之謀 (3)第59章 謀篇第十: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2)第45章 內楗第三:拉近關係,意氣相投 (1)第27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3)第26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2)第36章 犬韜——擁治亂興衰之能 (2)第22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7)第2章 六韜第21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6)第22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7)第32章 豹韜——用排兵佈陣之謀 (2)第36章 犬韜——擁治亂興衰之能 (2)第53章 揣篇第七:因勢利導,揣度實情 (2)第23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8)第24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9)第37章 犬韜——擁治亂興衰之能 (3)第48章 抵巇第四:見微知著,及時補救 (2)第31章 豹韜——用排兵佈陣之謀 (1)第36章 犬韜——擁治亂興衰之能 (2)第13章 武韜——仿遣將用兵之術 (2)第21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6)第19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4)第48章 抵巇第四:見微知著,及時補救 (2)第35章 犬韜——擁治亂興衰之能 (1)第34章 豹韜——用排兵佈陣之謀 (4)第25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1)第15章 武韜——仿遣將用兵之術 (4)第63章 附錄一上略:禮賞雙加,人道用“兵” (1)第34章 豹韜——用排兵佈陣之謀 (4)第2章 六韜第58章 謀篇第十: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1)第55章 摩篇第八:謀之於陰,成之於陽 (2)第60章 決篇十一:根據實情,速作決定第2章 六韜第29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5)第38章 犬韜——擁治亂興衰之能 (4)第29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5)第58章 謀篇第十: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1)第56章 權篇第九:審度情勢,巧用語言 (1)第28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4)第49章 飛箝第五:激勵挾制,控制言論 (1)第41章 捭闔第一:談判有術, 針對遊說 (1)第67章 附錄三下略:陳述道德,考察安危 (1)第50章 飛箝第五:激勵挾制,控制言論 (2)第28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4)第13章 武韜——仿遣將用兵之術 (2)第19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4)第37章 犬韜——擁治亂興衰之能 (3)第50章 飛箝第五:激勵挾制,控制言論 (2)第59章 謀篇第十: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2)第51章 忤合第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第22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7)第13章 武韜——仿遣將用兵之術 (2)第61章 符言篇十二:身居要位,信守準則 (1)第41章 捭闔第一:談判有術, 針對遊說 (1)第2章 六韜第63章 附錄一上略:禮賞雙加,人道用“兵” (1)第58章 謀篇第十: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1)第12章 武韜——仿遣將用兵之術 (1)第66章 附錄二:中略:區分德行,明察權變第28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4)第41章 捭闔第一:談判有術, 針對遊說 (1)第55章 摩篇第八:謀之於陰,成之於陽 (2)第63章 附錄一上略:禮賞雙加,人道用“兵” (1)第7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5)第38章 犬韜——擁治亂興衰之能 (4)第15章 武韜——仿遣將用兵之術 (4)第52章 揣篇第七:因勢利導,揣度實情 (1)第39章 犬韜——擁治亂興衰之能 (5)第29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5)第29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5)第43章 反應第二:反覆刺探,隨機應變 (1)第11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9)第24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9)第47章 抵巇第四:見微知著,及時補救 (1)第18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3)第34章 豹韜——用排兵佈陣之謀 (4)第23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8)第65章 附錄一上略:禮賞雙加,人道用“兵” (3)第41章 捭闔第一:談判有術, 針對遊說 (1)第12章 武韜——仿遣將用兵之術 (1)第37章 犬韜——擁治亂興衰之能 (3)第56章 權篇第九:審度情勢,巧用語言 (1)第25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1)第24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9)第4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2)第20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5)第2章 六韜第40章 鬼谷子王詡:培養奇才最多的先秦 縱橫家第4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2)第40章 鬼谷子王詡:培養奇才最多的先秦 縱橫家第31章 豹韜——用排兵佈陣之謀 (1)第6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4)第16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1)第35章 犬韜——擁治亂興衰之能 (1)第10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