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這席話,梅太妃眼角溢出一絲淚水,輕聲哽咽:“琴瑟,你說的對。是我鑽了牛角尖。”
“我自問從無半點私心,凡事皆爲皇上着想,也是爲了天家的顏面着想。到頭來,卻落得母子離心,婆媳反目。就連阿蘿,心裡也是怨我這個祖母的。”
“這一年來,我也聽聞了不少阿蘿的事。阿蘿如此出衆,不遜任何男子。皇上要立她爲儲君,就隨皇上吧!”
一旦徹底想開,人的思想轉變,也就是剎那間的事。
梅太妃深深呼出一口氣,一直沉沉壓在心頭的枷鎖終於除去,含淚笑道:“我這大半輩子,出嫁前聽從父親的話,進宮後戰戰兢兢地伺候先帝,後來又在太后的威嚴下苟且求生。”
“我眼睛所見的女子,過的都是這樣的日子。我從來沒想過,女子也能活得自信強大。”
“說句心裡話,我其實一直都不喜歡謝明曦。”
“她年少時就才名赫赫,鋒芒畢露。阿鴻身爲皇子,想娶她爲妻,這是她的福分纔是。可她沒有半分受寵若驚,反而將阿鴻牢牢拿捏在掌心。我這個親孃心裡,總有些不是滋味。對這個厲害的兒媳,也實在喜歡不起來。”
簡而言之,就是身爲親孃見不得兒子被兒媳收拾得服服帖帖。
再有,梅太妃自己憋屈隱忍了半輩子,看手段厲害從不受半分委屈閒氣的兒媳,心裡總有些不平衡。
婆媳之間的隔閡,從一開始就種下了。
梅太妃心結一解,沒了往日的哀怨不平,低聲說了下去:“現在想來,謝明曦這樣的女子,纔是普天下女子的典範。身爲女子,也可以聰慧出羣,可以手段凌厲,有丈夫的深情和尊重。”
“阿蘿是帝后唯一的愛女,自幼時起便接受最精心最嚴格的教導。她比霽哥兒他們都出衆,爲何就不能做儲君?”
“是我太狹隘太怯懦,也太無能了。我不但沒幫得上忙,反而成了絆腳石。也怪不得他們都和我離了心。”
“從今日起,我再不會說半句阻撓的話。”
“只盼着阿蘿能少經些波折坎坷,早日被立爲儲君。”
……
宮宴行至半途,盛鴻便來了寒香宮。
到底是親孃,哪怕鬧了隔閡不快,盛鴻心裡也是惦記梅太妃的。
母子兩人見面,獨處了一個時辰。不知梅太妃說了什麼,盛鴻走的時候,俊臉上滿是笑意,連腳步也比往日輕快得多。
此時宮宴已經散了,衆女眷一一告退離宮。
謝明曦令女官們送衆女眷離宮,阿蘿也送了一衆同窗好友離去。然後,母女兩個就見盛鴻春風滿面步履輕快地回來了。
這副心情暢快的樣子,着實少見。
謝明曦還未張口,阿蘿便已搶着問道:“出什麼事了?爲何父皇今日這般開懷?”
盛鴻的釋然喜悅,由內而外,發自內心:“阿蘿,你祖母是真的想通了。剛纔和我說,讓我早日立你爲儲君。”
阿蘿:“……”
真的假的啊!
這真是梅太妃說出的話?!
阿蘿雙目倏忽睜圓,吃驚地看了謝明曦一眼:“母后,父皇是不是隨口說來哄我高興?”
謝明曦也有些訝然。不過,她很快鎮定下來,笑着說道:“這等事,你父皇不會扯謊。以後你去寒香宮請安,看看你祖母是何態度就知道了。”
雖說梅太妃支持與否,對他們沒太大妨礙。不過,能得到身邊人的首肯和支持,總是件令人愉快的事。
再想一想,連梅太妃這等固執守舊之人都改變了相反。可見過去的這兩年,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立儲的時機還沒到。
不過,阿蘿入朝聽政的事,已是水到渠成了。
謝明曦和盛鴻交換了一個會心的笑容。
……
隔日,阿蘿去寒香宮請安。
果然如謝明曦所料的那般,梅太妃如脫胎換骨一般,一張口說話連風格都變了。先是誇讚阿蘿昨日氣度不凡,又問起了阿蘿平日在移清殿是如何聽政學習的。
這還是梅太妃第一次主動張口詢問呢!
阿蘿挑着輕鬆有趣的事說了一些:“……一開始,我在移清殿裡伺候筆墨,衆臣進了移清殿見了我,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沒一個肯拿正眼看我。過了半年,才勉強習慣我聽政。”
“我在他們議政的時候張口出言。陳尚書言辭激烈,反對得最厲害。被我和父皇兩人聯手收拾了一頓。”
“後來,老臣們就消停多了。我也未時時張口,一般是逮準了他們的錯處或疏漏之處說話。這樣一來,他們也就沒多少底氣和我爭辯到底了。這也是母后教我的法子,以此挫一挫他們的銳氣……”
梅太妃聽得笑了起來。
她這一生,已經習慣了活在方寸之地。少年時在閨閣,進宮生下孩子後,住進了寒香宮。這一住就是三十年。
她的天地太過狹窄,能見到的也太少了。
阿蘿的天地卻是何其廣闊。能接觸國朝大事,和朝中重臣相對不落下風,能學習聽政,能盡情地展露自己的光芒……
看着神采飛揚的阿蘿,就如看着一隻即將展翅的雛鷹一般,讓人心裡生出無盡的歡喜。
“阿蘿,”梅太妃輕聲笑道:“做你想做的事,祖母也支持你!”
阿蘿用力點點頭,不知爲何,鼻間竟有些微的酸澀。
若她是男子,身爲父皇母后的血脈,被立爲儲君是何等理所當然。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阻力?
就連被囿於深宮的梅太妃,也那樣激烈地不滿和反對過。
好在祖母終於想通了,也轉變了態度。
想來,朝中衆臣也不會再劇烈地反對她入朝聽政了吧!
建業十二年的年底,陳御史聯合了陸掌院等一衆官員聯名上奏摺,奏請端柔公主入朝聽政。
這一回,反對的聲浪不再是主流。
堅定支持的官員佔了小半,更多的官員保持緘默。
天子當朝準了衆臣的奏摺,且當朝下旨,令端柔公主於新年元日隨自己一同祭天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