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華正欲離開血腥氣濃重的校場。一名令兵上前稟報:“啓稟將軍,算盤城的鑌鐵和煤已運抵碼頭。“
“很好,將煤和鐵都送到工坊,即刻打造供城守營兵士們使用的銃炮。”
夏華吩咐完,轉身就回到河對面的星城。一進星城,就發現朱由檢由幾名衛兵陪同,在星城中溜達着。
夏華畢恭畢敬的施了個君臣之禮:“臣見過陛下。”
“歸義伯不必多禮,朕就是閒來無事,出來隨便走走。”朱由檢打着哈哈說道,語氣頓了一下又說:“朕聽聞,歸義伯將那些賊寇俘兵全部誅殺。朕認爲有所不妥,寇亦我赤子,宜撫之不必專戮。”
“陛下毋須操心此事,臣誅殺他們是有理由的…陛下可曾記得包括闖賊,獻賊在內的大小賊寇歸降復叛多少次了?陛下若不中他們詭詐之計,對他們心存幻想,何至於今日。”
夏華的一席話讓朱由檢頓時啞口無言。實際上夏華誅殺賊俘不僅因爲他說的這個原因。
相對於朱由檢這個讀死書,相信那些聖君教條的感性皇帝。夏華是一個歷經九世,心如爐鐵的理性動物。
馬爾薩斯陷阱是明末小冰川時期繞不過去的坑,大量人口銳減是必然的。如果一定要有大量的人死,死的這些人應該是韃虜,貪得無厭的縉紳豪族,殺良冒功的官兵和賊寇。而不應該是那些最安分守己,苦熬掙扎卻還沒去做賊寇的平民百姓。
“咦,這幾日怎麼不見王公公人影。”夏華故做才發現端倪的樣子問道。
朱由檢連忙打着哈哈應付道:“哦,他啊..他去回家省親去了,這兵荒馬亂的,他不放心家中那些親戚,朕便準了他假,讓他回去了。歸義伯關心他個閹人老奴幹甚?”
夏華不經意的告辭說:“臣還有要事要處理,就不陪陛下了,請陛下自便。”
……
山海關關城府衙內,平西伯吳三桂獨自一人坐在書廂房之中,閉門靜思。就在半個時辰前,他親手手刃了第二次來勸降的“大順”使臣,斷了歸降李自成的念想。
但是下一步該怎麼辦,他想好了,卻沒有下定決心。
山海關夾在順軍與清軍之間,孤城一座。城中糧草雖然堆積不少,被人前後一堵,終有坐吃山空完結的一天。看上去他已別無選擇,不降順軍只能歸降韃虜了。
只是,當他的信使向多爾袞發出“乞師”之請時,對方卻賣起關子來,提了幾個相當苛刻的條件。回覆他說,若要歸順清國,就得按漢人來降的慣例,一是需要剃髮易服。二是部隊打散後以包衣身份編入八旗。
對於吳三桂而言,這剃髮易服還勉強能接受,但以包衣身份編入八旗,還要將他的關寧精銳打散,這個萬萬不能接受。而且據說這正白旗包衣的主子是多爾袞,還不是順治本人。
吳三桂知道,兩年前降清的洪承疇即使被皇太極恩寵有加,卻也是以包衣奴籍的身份錄入旗中的。但他是他,洪承疇是洪承疇,洪承疇降清時是被俘時降的,手上已沒有什麼資本和籌碼。而他吳三桂手上還有數萬關寧鐵騎精銳。整個八旗可戰之兵加起來也才十幾萬人。
於是,吳三桂將清國來使晾在山海關的驛館中,不再理睬。他要看看他和多爾袞到底誰先沉不住氣。
門外突然傳來敲門聲,吳三桂睜開微閉的雙眼,喝道:“有何事來叨擾本將清修。”
“啓稟大人,卑職有緊急事務稟報。”
“進來說。”
門被吱呀一聲推開,吳三桂的一名心腹參將走了進來,對他神秘兮兮的說道:“伯爺,有個重要的人物要見你。”
吳三桂疑惑的問道:“無非就是清國信使或闖賊的人,有必要這麼神神秘秘的嗎?”
來人突然壓低聲音說:“伯爺,聖上沒有死,他的貼身內侍王承恩王公公來了。”
吳三桂聽了這話像見了鬼一樣跳起來,叫道:“他現在人在哪裡,快快請進。”
吳三桂見到王承恩一番寒暄後,就急切的向王承恩問道:“聖上如今何在,長伯這就帶兵去勤王。”
“平西伯莫急,咱家正是爲此事而來…”
……
山海關東北三百里處的寧遠城,坐鎮此處的多爾袞正焦急的等着吳三桂的回信。
旁邊的范文程看到他急不可耐的樣子,規勸道:“主子莫要着急,奴才料定李自成的大軍十日之內必抵達山海關,那時吳三桂必是坐不住,會同意所有歸降條件。”
多爾袞嘆氣道:“但願如你所說,這次無論是正身旗人,包衣旗人,隨旗包衣。只要是年滿十二歲以上,七十歲以下的男丁,本王全拉出來了。可謂孤注一擲,若是吳三桂不降,這把本王還真不敢賭。”
正說着,多爾袞的一名侍衛入堂叩拜道:“啓稟主子,給吳三桂送信的信使回來了。吳三桂讓他轉呈一封密信給主子。”
多爾袞接過那封密信,打開匆匆一看,頓時愣在當場。范文程想看那信又見多爾袞沒有動靜,小心翼翼的提醒着:“主子..主子…”多爾袞這才反應過來,將書信交給他,說了一句話:“明國皇帝沒有死。”
范文程將那書信一看,捋了捋鼠須說道:“如此,形勢大變。我大清需向吳三桂做出重大讓步。請主子應諾他的條件,封他爲平西王,軍旅編制不變,以綠旗爲營不受八旗規制。將他和千總以上的軍官以正身旗人身份編入八旗漢軍。許他待大清定鼎天下後,世封藩籬。除此主子還可將建寧公主嫁給其子吳應熊以安其心。”
“這讓步也太大了吧,還要世封藩籬?”多爾袞有點不情願的說道。
范文程一笑說道:“主子,他不過分得邊疆一塊,您得到的可是整個天下,花花江山。更何況,待我大清入住中原坐穩江山後,再行削藩也不遲。”
見多爾袞還有遲疑,范文程急了,說道:“奴才此前的信心滿滿都是建立在那崇禎死了的條件上的,如今崇禎未死,若是主子遲疑,那吳三桂很可能花落別家。”
多爾袞在范文程這番提醒之下,斷然決定道:“本王這就給吳三桂回信,同意他這些條件。還可將建寧公主嫁於他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