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 回道心應住如神在分別歧路問靈臺

043回、道心應住如神在,分明歧路問靈臺

梅孝朗身在軍營,對家中的事也一直很關心,裴玉娥經常派人報信,信中提到從長安請的飽學之士程玄鵠協助菁蕪山莊打理產業並教導梅振衣課業,蕪州上下都很滿意、小少爺也很聽話云云。

梅孝朗不笨,當然猜到夫人特意派人去蕪州恐怕就是爲了管教大公子,同時對家中的財務收支不放心。既然表面上看起來未傷和氣,不如再做個順水人情,將程玄鵠也調到軍營中得一場軍功,一方面給裴玉娥面子,另一方面也還梅振衣一個清靜。

程玄鵠的遠房堂叔程務挺將軍此次出征軍功顯赫,回師之後在軍中朝中都將成爲重要人物,送給他同宗侄子一份人情,也是結交之意。梅孝朗這麼做稱得上老謀深算八面玲瓏了,就是沒想到有妙法門的高人恰在此時去了蕪州。

梅孝朗不擔憂兒子的安全嗎?也不是這樣,經過上次明崇儼的事情,梅孝朗知道菁蕪山莊的管家張果也是一位高人,而且自己的兒子爲人機靈的很,在蕪州恐怕沒人能欺負到,所以此次也放心的暫時把梅毅調走一段時間。

程玄鵠接信後當然也來向梅振衣告別,梅振衣還特意陪着他到翠亭庵向星雲師太辭行,在下山後的十里桃花道上,這兩人有一番長談。梅振衣在馬上問道:“程先生,你不是那種死讀書的學士,精通世間俗務。我的家事您想必也瞭解,我不欲做個不孝之人,又想安享自在,希望先生有以教我。”

程玄鵠與他並馬而行,感嘆一聲道:“昔年劉表之子劉琦,恐懼後母之害,上樓抽梯問計於諸葛孔明,孔明教他自請遠守江夏以避禍。……今日公子不必上樓抽梯,你不是已經遠避蕪州了嗎?”

梅振衣:“我到蕪州養病,是師父孫真人的建議,如今我病已痊癒,恐怕也沒有藉口留駐蕪州,一紙書信便能將我招還。其實我也想見父親,此時就想隨您一起到邊關軍營,但若在長安侯府中起什麼衝突鬧的家中不和,甚至導致我父與裴相不和,也是不孝啊。”

程玄鵠看着他笑了:“我此去見到侯爺,會與他私下提及這些事情,你就放心好了。至於你,我有一個建議。”

梅振衣在馬上拱手道:“請先生指教!”

程玄鵠轉頭看向遠方:“在你未成年自立門戶之前,就留在蕪州吧,不要回侯府也不要遠去他處。他人若聞聽或誤會此是教人不孝之言,出我之口入你之耳則可。”

梅毅和程玄鵠要走,恰巧也有另一個人要離開蕪州,就是孫思邈。此時已到十月初,自梅振衣醒來一年之期將滿,石太醫也建造完成,孫思邈該告辭回鄉了。梅振衣儘管心中有一萬分不捨,也知道挽留不住,只有揮淚而別。

孫思邈來時帶了兩個藥童,走時卻留下了一個,就是老大麴振聲。這一年梅振衣還做了很多事,書中無法一一細述,他與曲家兄弟關係好,也爲這對好兄弟考慮前程。在蕪州期間,他幫助曲振聲拿到了道士的籙書,並讓他在孫思邈走後正式住持齊雲觀。

獲得籙書是憑曲振聲自己的本事,他跟隨孫思邈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學會了不少真東西。但曲振聲畢竟只有十八歲,住持一家道觀還顯得太年輕,這就要靠梅家的關係與舉薦了。前文說過在唐代佛道出家人地位特殊,能取得這樣的身份,也算是謀了一份安穩營生,而且唐代的道士是可以娶妻生子的。

孫思邈對梅振衣的這個安排很滿意,他心中清楚自己將不久於人世,見梅振衣爲“師兄”的將來考慮也很讚賞。另一方面,他在齊雲觀行醫,蕪州百姓受惠,這一走難免遺憾,留下一名徒弟繼續行醫仍是一方之福,梅振衣是南魯侯嫡長子,不可能是久居山中之人,將曲振聲留下是最合適不過了。

齊雲觀香火綿延千年,後代弟子談及道觀歷史,前三任觀主分別是呂純陽、孫思邈、曲振聲,而梅振衣曾住過的東跨院在現代成爲了祭拜八仙的東遊殿,這些都是後話了。

孫思邈還給梅振衣這個關門弟子留下了很多東西,那就是他身邊攜帶的所有書,包括醫書與丹書,有很多是他自己的著作。前文也說過,“傳書”在古代是最隆重的一種傳承方式,梅振衣自是感激不已。

送別那一天是十月初九,江上西風微寒,梅振衣早已爲幾位長輩準備好車船,過黃河之前正好一路同行互相照應,石太醫的石料也已裝好可以運到關中完成最後建造,需要的工匠都請好了一起出發。曲氏兄弟也在告別,曲振聲拍着弟弟的肩膀說:“二弟,一路照顧好老神仙,回家好好奉養父母。如果家中有什麼事,立刻通知我,哥哥如今已正式受籙爲觀主,應該能幫得上很多忙,千萬要記住啊!”

這句話如果翻譯成現代的語言就是——我現在參加工作了,收入還不錯,家裡有困難一定要找我,不要委屈了爹孃。雖然很平常,但也讓人很有感觸。

而孫思邈則把梅振衣叫到一旁,此時他的個子已經有一米四左右了,雖然還不算太高但比一年前已經長出了一大截,身材在當時十三歲的孩子中算是健壯的了,可見這一年的調養修行非常之成功。

孫思邈仍然以習慣的動作手撫他的腦袋道:“騰兒,臨別莫傷感,你既是修行人,凡事要看的透徹,爲師人雖離去,但師道傳承仍在你心,師父在與不在,並無分別!臨別之前,你還有什麼話要問我嗎?”

梅振衣:“在與不在,並無分別!……弟子想問的就是這句話,往後心中有困惑,又如何請教師父?請問此句心法。”這一問比較有意思,上師不在了,弟子又如何請教?一般人可能不太明白,但修行人確有此種心法,而且不僅是佛道兩家,別的門派也有。

孫思邈答道:“想當初入門之時,你開口問的是鬼神,我當日所答便是心法。修行上師傳授弟子,要把心印留下,弟子能否得到真傳有關資質悟性,但師父做的是否合格,就在於這‘在與不在,並無分別’八個字。莫說是師父我,就算漫天神佛,在傳人心中也要做到‘在與不在,並無分別’。你將來若傳授弟子,也要檢驗自己是否做到了這一點。”

孫真人這席話什麼意思?比較難解,可以藉助一個心理學實驗來說明。當代西方有個非常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叫“不存在的人”:有一組心理學家虛擬了一個人,虛擬信息包括這個人生活的時代,姓名、出身、經歷,生卒期等,事實上這個人是不存在的,就似一部架空小說的主角。

然後他們開始通過冥想、催眠等方式與這個“不存在的人”溝通,經過了一系列的失敗後,終於有一個自稱是這個人的鬼魂開始和他們交談,告訴他們關於自己的一切。這還不夠奇妙,當談到那個人生活的時代,那人竟能糾正心理學家們對歷史瞭解的誤差。到最後溝通者給弄糊塗了,開始懷疑這子虛烏有的人物真的存在過。人神秘莫測的心境是一座可開啓的靈山,現實甚至比任何科幻小說更離奇怪誕。

這個著名的實驗已經非常接近於古代修行人的鬼神之說了,只差一層窗戶紙沒捅破。一個合格的修行上師會給弟子留下真正的“心印”,包括日常言傳身教所含有的一切信息,當師父不在時,弟子還可以在一種特別的入靜或冥想狀態中“見”到他,與之交流。

這對於普通人來說也許並不是很神秘,比如張三留給你的印象很深刻,遇到什麼事你會思考“假如張三在這裡,他會怎麼說,又會讓我怎麼辦?”然後會得出一個結論。而修行高人能把這個過程直觀化、具體化,可以在神識中招喚出師父或某些鬼神的形像,和他直接交流。

有些東西師父教徒弟了,徒弟也聽懂了記住了,但修行不是在學校上課,具體的境界和各種法術神通是要一步步實證的。有時候師父傳完法就走了,弟子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修煉,所依靠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這種心法。

那麼在神識中招喚出來的師父,是否就是師父本人呢?是也不是!說他是,是因爲與之交流所說的話,回答的問題,與師父在時不會有什麼兩樣,因爲這個形像本身就是上師傳道時留下的一切信息。說他不是,因爲那只是神識中的一道心印,他不會再告訴弟子以前沒有傳授過的東西。如果弟子有什麼新的收穫或突破,那也是在這種交流點撥下自己求證的,只不過通過這種方式感悟。

爲什麼修行人自古以來要修到大成真人之後,纔可以正式爲傳法上師收弟子入門呢?就因爲如果不到大成真人境界,就不能給弟子留下心印,師父一旦因故離開,弟子修行就無所適從了。弟子要使用這種心法也是有條件的,比如有的門派首先要修成“迴魂仙夢”能夠鉅細無遺回憶起此生一切往事,然後才能運用此種心法,丹道弟子至少要有“靈丹”境界,佛門弟子至少要能入“三禪”定境。

再比如說密宗有一種“本尊上師法”,修行中可以與上師交流,而那位“本尊上師”在現實中或當時的年代中,對於其它人是根本不存在的。甚至有人悟性極佳只看道藏典籍,突然開悟也能修行有成,他甚至能與留下法門的“上師”進行神識中的交流。這種情況看上去很神奇,但交流的範圍不會超出他所悟的內容,弄不好也會入魔,也算是一種類似的心法吧。

孫思邈當然不會教梅振衣密宗本尊上師一類的心法,他是行醫的道士,而且梅振衣拜師問道時開口談的是鬼神之說,臨別之前孫思邈秘傳心法叫作“靈山心法”,入門第一步稱爲“如神在”,孫思邈只教了這第一步的口訣,更高的境界需要梅振衣自己去探索。

孫思邈教授梅振衣的東西很多,包括醫道與外丹餌藥,還有內養功夫與導引之術,除此之外他有三句話讓梅振衣獲益終生。這三句話也是梅振衣一生修行的心性根基——

第一句話是評價呂純陽時說的“你莫管他是仙是凡,就看他如何行事而已。”

第二句話是在梅振衣路遇鍾離權之後說的“你已在悟道中途,那就守好心中所悟之道,見怪莫怪便是。”

第三句話就是臨別時傳靈山心法之前說的“莫說是師父我,就算漫天神佛,在傳人心中也要做到‘在與不在,並無分別’。”

孫思邈、梅毅、程玄鵠都走了,梅振衣一時之間悵然若失。他仍住在齊雲觀,除了習武讀書之外每日修行內養功夫,還是當初臥牀不起時孫思邈教他的那一套,如今他已經達到“移經動氣”的境界。

一年前孫思邈爲梅振衣巡經點穴,以內勁按摩他的周身十二正經,讓當時身體虛弱的梅振衣感覺非常舒適如沐春風。而如今不需他人之手,靜坐時內勁發動,又自然而然的進入到當初那種狀態,不僅是舒適,氣機鼓動遊走全身,按少陰、厥陰、太陰、少陽、陽明、太陽的順序每巡行一週天,好像全身都已經被淨化洗煉了一番。

就在這一夜,梅振衣終於又一次修證了“五氣朝元”的境界。定坐中仍可內視全身,而且這一次與穿越前在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小山上感覺不同,不僅僅是一種精微的感知能查覺到經絡腑臟的運行,而且神識中彷彿有一雙眼睛能夠“看見”。所見並不是解剖中那種血肉,而是各種氣機運行下清晰的輪廓光影。

梅振衣用了一年時間,將一副最弱的身體,又重新修煉到最完美的境界,突破五氣朝元。修行弟子入門煉形退病達到初步圓滿,僅僅用這麼短的時間應該說是相當神速了,況且梅振衣只有十三歲。然而轉念一想,這也不算奇蹟,因爲他穿越前活了二十年,早已達到這個境界,如今這一年時間不過是把失去的修爲重新找回。

修行入門的標誌,一般都有兩個:一是能夠“內視”,不論是用哪一種方式應該能感覺到自身內部狀態;二是通過這種煉形術退病,使身體達到一種健康無病的狀態。爲什麼這樣才能入門?因爲修煉更高深的道法,不能憑藉殘缺的爐鼎,如果身體上有缺陷可能會出問題,另一方面修行人要隨時感知自身出現的變化。

孫思邈所傳的這套內養功夫,名叫“省身之術”,相比其它修行門派的道法,另有一種妙用,那就是修煉到高深境界時,不僅可以內觀自身,還可以延伸神識觀測他人,輔助診病之用。那麼神識如何在診脈時延伸觀測他人呢?這就需要鍛鍊了,鍛鍊的功夫就是孫思邈臨別時所授的“靈山心法”。

除了餌藥、導引、辟穀等輔助修煉法門之外,孫思邈教梅振衣最根基的道法就是“省身之術”與“靈山心法”。省身術是感知與鍛鍊自身爐鼎的,還可以惠及他人用以醫道治療,而靈山心法往玄妙裡說是一種與神靈溝通的方法,簡單的說就是一種鍛鍊神識的法門。

神識重新清明之後,感覺要比穿越前的那一次修爲突破更加精深敏銳,他不用看也不用聽,似乎就能感知到靜室中一切物體的存在,甚至窗外小蟲爬過那細微的震動。這種感覺一開始非常好,你幾乎覺得自己無所不知,但時間稍長便是一種困擾,比如一隻螞蟻在地上爬,都可以吵得你睡不着覺,在夜間體會的尤其明顯。

梅振衣並沒有什麼困擾,孫思邈早就教過他收斂神氣之法,達到一種既能敏銳感知又不受紛擾的狀態。此時就能看出來修行人有上師與無上師的區別,假如有人無師自通突破門徑喚醒神識,會被這種奇異的感覺困擾很長時間,有的妖精自感成靈,不走運的甚至會被困擾多年,直到悟性修爲更進一步才能解決,於是乾脆躲在深山洞府中不出來。

174 回精誠心證四念處回頭路憶奈何橋227 回秋水遠遁沖天隕魚躍傷心龍騰哭341 回法所見皆有所證道自然一以貫之197 回洞天成訣二十四亂象未雨先綢繆354 回童心不識來歸路浮生初見三夢峰201 回山雨來時風漫天子夜雷鳴隱驚魂216 回古今多少高壇上神語激引萬人狂262 回傳教士捧一神論聽講堂坐衆仙佛158 回入坐月下斑駁影轉眼林間沐晨風241 回返照人心即地獄世界十方無量光050 回妙法因人而用器截取飛雲好裁衣185 回昨夜漫山花夢綻可憐春來人未還096 回旗上芳號非名將玉人登城退千軍242 回五五化身人皆有世世修行不虛談352 回一戰善謀千秋計三規劃定兩崑崙071 回萬馬軍前猶入定放聲長哭淚爲誰310 回長空嘆神山遠阻歸同去天上人間139 回酒香蕪城十里外揚名萬家老春黃061 回玄鵠車馬自城東府臺設宴望江樓054 回崑崙仙境生元藥換得何家五文錢163 回彭澤水邊多淫祠沿路不遇五通神339 回斬羣魔心不轉念抖手間禍亂滔天302 迴游說萬乘苦不早着鞭跨馬涉遠道199 回彼岸穿行花溪谷情歌只伴流水聲353 回舍利子即非枯骨省身心是名靈山278 回有幸忘人生苦短得緣無歲月牽痕113 回三家共商丹霞會筆落春秋立新約210 回興風作浪成災易行雲布雨潤物難251 回何束菩提尋煩惱仙境開朗天地寬348 回得意聞醉曾見斥自鳴妖王碰壁回315 回野哭幾家聞戰伐天涯霜雪霽寒宵309 回龍吟長空一聲嘯天雲飄顫海動搖041 回遮眼紅塵身何處誕言無慄食肉糜325 回但使凡夫修欲樂猶甚蛇吻取毫珠155 回錦襴袈裟飛煙滅明月不歸隨風辭328 回無量靈光似悲憫太上忘情終無言048 回此道可傳不可受先有真人後真知第十二卷觀自在215回 菩薩聽評書打賞壇上半吊子福音200 回伊人粉面含嗔意梅郎何故稱呂郎349 回三山五湖宗門會物故人非舊時帖164 回山湖妖孽色心起強下聘書索玉真120 回妝成菩薩戲春水灑落明珠奉娥眉068 回匹夫空憑凌雲志萬馬齊喑一時休204 回玄鑑重圓知有日燕釵再合已無緣272 回正一獨鬥三大士菩薩對愕衆天尊280 回雲川懸孤疑宗祖青城暗夜失仙燈262 回傳教士捧一神論聽講堂坐衆仙佛047 回起舞隨影霓裳曲人間難得幾回聞240 回閻君殿前詢教主持幡自願入幽冥126 回當街剃髮全無忌南衙滾地只饒聲329 回爲而不恃參玄妙取次諸天論規隨068 回匹夫空憑凌雲志萬馬齊喑一時休183 回金光洞元聖開講乾元山振衣解惑336 回煉仙家各派神器做天人普照之觀045 回彈冠振衣重揖客悔負聰明擺烏龍113 回三家共商丹霞會筆落春秋立新約356 回借用神通須修證入眼道法境自成202 回三十六翼梅丹佐火雲騰空氣焰洶222 回須知園中花有主潔身莫入牡丹叢189 回齊雲觀知焰論戒方正峰振衣嘔血116 迴風搖竹影空掃雪杯斟清泉妙成茗179 回燦爛生蓮毒舌嶺佛光寂滅龍空山258 回稚趣機靈添可愛最是頑皮小孩兒144 回空門新開九林寺神僧廣灑法緣帖035 回一陰一陽之謂道蒞臨天下神不傷058 回千般機巧皆小技真人隨遇而行遊013 下此生亦有癡於我不獨傷心是小青121 回窈窕化身沾襟透心猿揮棒襲洞賓094 回仙童避客出山外神君躍馬入城中十三卷菩薩行232回成就金仙知化轉再隨輪迴閱衆生094 回仙童避客出山外神君躍馬入城中064 回慧根緣起菩提樹映照往來明鏡臺046 回相逢信手贈靈藥緣來仙子下崑崙013 下此生亦有癡於我不獨傷心是小青226 回寶鏡犧牲玉符碎妖針獻祭神劍成267 回爲而不爭積巧取既以與人己愈多090 回含淚懷前公主訴忽聞身後仙師回307 回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072 回從來不聞仙人泣只緣未到落淚時028 回使術京中何顯赫魂飛滅地寂無聲131 回寒玉異心稱祥瑞獲罪天下他山石108 回三山五湖始足下雲端漫步莫忘形208 回傳書紅塵留三戒端午約戰大孤山131 回寒玉異心稱祥瑞獲罪天下他山石045 回彈冠振衣重揖客悔負聰明擺烏龍265 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019 回房中少女羞兒面堂前故人似相識205 回小神君揚言蕪州狄樑公外放彭澤200 回伊人粉面含嗔意梅郎何故稱呂郎161 回方正峰上談大夢忽如脫枷好輕鬆025 回尋訪人間烏梅友神煙出岫入城廓079 回梅公子半山設宴神樹精當衆顯靈319 回臨行安撫身後事誅魔不必顯宗名095 回定心安住莫失守凌霄寶鏡誰可偷276 回當年秋風未解緣今生何似初相見093 回蕪州城外神仙會各開金口衍天機035 回一陰一陽之謂道蒞臨天下神不傷077 回盤扣金珠心何重指山相贈以還情110 回隨緣小築相進酒別時依依走還留102 回金仙尚爲家中客公主持盈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