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上,直播鏡頭拉近,大屏幕中現出了林舟彈奏古箏的近景。
這時不少眼尖的觀衆都發現林舟的十根手指上纏着紗布一樣的東西。
“這是什麼?創可貼嗎?”
“因爲徒手撥弄琴絃容易劃傷手指?”
“這個叫義甲,是彈奏古箏專用的工具,就像彈吉他用的撥片一樣。”
“據說華夏的古箏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那麼久以前就已經有這種神奇的樂器了嗎?”
正當觀衆們討論古箏時,林舟已經起身,手中又多了一把小提琴。
《吻別》的前奏是由鋼琴、小提琴、中提琴和古箏組成的。
鋼琴和中提琴由伴奏樂手彈奏,林舟則要一人彈奏古箏和小提琴。
悠揚質感的旋律從小提琴中傳出,林舟站在舞臺中央,俊逸挺拔,面帶溫和的笑容。
他彈奏的旋律不像海倫.傑森那麼具有攻擊性,他的演奏柔和如水,卻又流暢自如,多了一份自然和雋永。
前奏過後,歌聲響起。
“前塵往事成雲煙。”
“消散在彼此眼前。”
依然溫和平靜,帶着淡淡的哀傷,不像海倫.傑森那麼炸裂,卻讓人不知不覺地進入了歌曲的情緒中。
“這是一首情歌嗎?”
“說實話,我第一次聽華夏的情歌,還挺不錯的。”
“這首歌我感覺可以改編成英文啊!”
“前提是你得從人家手裡買下改編版權。”
“這首歌的創作者是誰?馬上去買啊!”
“這歌好像就是林舟寫的......”
只聽了第一段,歐美觀衆就被這首歌征服了。
和海倫.傑森演唱時炸裂的現場不同,此刻整個演播大廳裡一片安靜,所有人都在專心地聽歌。
有些歌你可以和臺上的歌手一起唱,有些歌你卻只能安靜坐着,滿臉崇拜地仰望與欣賞。
《吻別》的正是這樣的歌。
第一段副歌結束,林舟又拿起了一把薩克斯,蒼涼悲傷的旋律響起。
“這林舟會華夏的古箏,還會我們的薩克斯嗎?”
“感覺好像比海倫全面啊,畢竟海倫只會歐美的樂器。”
“有什麼好吹的?這首歌就是寫的好,第二首未必有這麼好!”
很快,這首《吻別》來到了尾聲,林舟唱完最後一句,再次拿起小提琴,爲這首歌的彈奏畫上了一個句號。
只是,這個句號剛畫到一半,小提琴的旋律陡然一轉,從悲傷婉轉變得懸詭黑暗。
接着,站在話筒架前的林舟一邊拉奏小提琴,一邊開口:
“Avemariagraziaricevutaperlamiafamiglia”
“conrisentitoconun‘amorevoledivinoamen”
觀衆們都聽呆了。
“這是第二首歌了嗎?”
“以父之名?”
“利用小提琴的變奏實現了兩首歌的切換,這個轉場絕了!”
“他這是在說唱嗎?怎麼有種吟誦聖經的感覺?”
“這好像是......意大利語?”
“這是意大利歌劇的唱法啊!”
“我的天,我還是第一次看到有人把歌劇融入流行歌曲裡的!”
不少識貨的歐美觀衆一聽這前奏和林舟的詠唱就震驚的雙手抱頭。
也許海倫.傑森的現場更加炸裂,但這首《以父之名》僅憑開頭這段小提琴獨奏和歌劇詠唱,便將這首歌的檔次與其他歌曲區分開來。
在地球,《以父之名》是華語歌壇劃時代王者的代表作之一。
這首歌在發行當天,全亞洲超過50家電臺同步首播,創下了8億人同時收聽的驚人紀錄。
有人評價這首歌超越了時代。
有人認爲這首歌是創作才華集大成者。
而在此刻,林舟拿出這首華語歌壇王者的巔峰之作,也是要向全世界宣告:華流纔是最強的!
放下小提琴,拿起電吉他,站在話筒前,隨着逐漸激盪的旋律,緩緩開口:
“微涼的晨露,沾溼黑禮服。”
“石板路有霧,父在低訴。”
他一邊演唱,一邊不斷地變換樂器。
木吉他、貝斯架子鼓鋼琴、木管......
人們聽得如癡如醉,現場依然沒有任何人發出聲音。
就連歐美歌手席上也是一片寂靜。
當這首《以父之名》快要結束時,裡維斯才喃喃開口:
“這個林舟,已經超出想象了。”
詹妮.凱莉冷哼一聲:“這兩首歌應該是林舟的極限了吧?我不信第三首歌還能更震撼。”
此時,《以父之名》終於來到尾聲,林舟從鋼琴前站了起來。
微微彎腰,拿起了一個所有人都陌生的樂器。
第三首歌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