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龔氏父子

張世平是個儒商,對士林的趣聞也都有所耳聞,現在聽到李明峰問,就把知道的事情都講了出來。

原來那龔自珍祖上幾輩都是朝廷大員,可謂是望族。到了他這,連考了六場,終於得中個進士,本來以爲可以繼續龔家的榮耀,哪知他一筆字寫的是難看至極,點不了翰林,做了一輩子的跑腿小官。

對不起祖上也就罷了,哪知這龔自珍不孝至極,每日裡專罵自己的父輩,拿出父親和叔叔的文章大肆批駁,稱叔叔的文章狗屁不通,父親的文章就算半通。

聽到這,李明峰不禁暗笑,心道這龔半倫的毛病原來是從他爹那遺傳下來的,真是想不到。

張世平看到李明峰在那憋着笑,也估摸出了他在琢磨什麼,站起來接着說:“還有吶,龔半倫還從他老爹那遺傳了好色,好賭的毛病。”

隨着張世平的冷嘲熱諷般的講述,李明峰終於聽明白了,原來龔自珍曾經勾引守寡的貝勒福晉,後來事,無奈之下,只好逃命。他這一跑,那守寡的福晉可是慘了,被趕出府中,漂泊一生。

再說那龔自珍就是逃命都不消停,仍是嗜賭如命,最後終於被宗人府的公差在賭場中尋到,一包毒藥了結了他。

李明峰聽了這一席話,感到龔半倫這種兒子也就龔自珍能教育出,在這種儒家教育社會,能罵爹罵叔,勾引寡婦的恐怕也就是這對父子了。不過,李明峰也只是感到可笑,沒有絲毫鄙視的意思,因爲後世做的比這個還要誇張的人都大有人在。

算計到將來還是要利用龔橙和威妥瑪的關係,李明峰決定還是分一成的票號紅利給他。將這想法和張世平說了,既然也不從他手裡拿錢,張世平自然是沒反對意見。

把這事談完,李明峰示意張世平先走,張大東家也是聰明人,曉得有事情不是他應該聽的,也就告退先行一步了。

看到張世平已走,李明峰才抿了一口茶,定了定神,悠悠的說到:“秦大哥,想必你已經得知柏貴大人被免官了。不知你以後有何打算?”

秦誠聽了此話,立刻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咕咚’一聲跪倒在李明峰面前,重重的給李明峰叩了幾個頭:“秦某自從見到大人就爲大人的風姿所懾,當時便打定主意要一生一世跟隨大人,鞍前馬後供大人驅使。此次北上雖然是奉了柏貴大人的命令,但也是秦誠主動請纓的結果。如今柏貴大人雖然下野,但是秦誠報效之心仍在,秦誠帶來的綠營官兵也都是心腹之人,只要大人肯收納,以後我等就在大人麾下效命,不再返回廣東。”

秦誠是奉命護送李明峰來京的,如今任務已經完成,甚至連柏貴都下臺了,那他們這上百號子綠營兵再待在這裡可是沒有名目了。而且李明峰也擔心秦誠直接帶着這些人返回廣東,因爲他畢竟是大清的武官,自己雖然與他有恩,但以他官迷的性子,難保他不會捨己而去。

李明峰早就做好打算,要在這大清朝弄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勢力,那麼這秦誠就是第一枚棋子。什麼兄弟情感,知遇之恩,李明峰是不相信的,他只相信利益。

這次把秦誠留下,就是要雙方把話挑明,老子能給你這些好處,要的就是你的效忠

李明峰起身把跪在地上的秦誠拉了起來,伸出袖子替他把膝蓋處的灰塵撣了撣,口中說道:“你的心意我是知道的,但是難保和你一起出來的人都是這麼想啊。”

秦誠自從李明峰讓自己單獨留下就已經知道,今天這是有要事要說,雖然他一直跟着李明峰,但是一肚子的邀功話卻從沒有機會說過。

聽到李明峰的懷疑之詞,秦誠復又跪倒:“大人請放心,這次我帶出來的人都是精挑細選,不是同鄉就是同族,絕對忠心不二秦誠受大人知遇之恩,得蒙大人垂青,實是無以爲報,今秦某願投身爲奴,以報效大人”

李明峰萬沒料到這秦誠竟然心急到這個地步,爲了取得自己信任情願投身爲奴。李明峰雖然不瞭解其中的具體程序和細節,但是聽這四個字也知道,肯定是要將自己的身份降低好幾個檔次。

“秦大哥怎麼這麼說話,明峰一直是把你當大哥看待,你我如兄弟一般,哪有什麼主奴之說。”劉備這廝的兄弟戰術很好使,關張二人終其一生絲毫沒有反意,這招李明峰是很喜歡的,今天就拿來用一下。

不過秦誠可不是莽漢,今天李明峰如此反常,他估摸自己一生的轉折點很可能已經到來了。此時他只有兩條路,一是,回廣東繼續做自己的六品武官,沒有關係門路的他終此一生估計也就是這個樣子了。另一個就是徹底靠在李明峰這棵大樹下,別看李明峰無官無職,但是能量到底如何,秦誠可是見識過的。

要投靠就要徹底點,否則無法贏得李明峰的信任。思慮半天之後,秦誠還是堅定的要求投身爲奴,並且要籤賣身契。李明峰一看這情況,他哪裡能同意,要是簽了這個東西,兩個人之間反倒生分了。

兩個人爭到最後還是沒簽成賣身契,不過有些事是大家心中有數就行的,從這以後,秦誠在李明峰面前更是謙卑了許多,李明峰心中也是瞭然。

把身份定位問題解決之後,李明峰就把心中的計劃向秦誠說了。無非就是亂世年月,南有長毛,北有洋人,要想安身立命,必需要有自己的勢力。對這點秦誠當然也是贊同的很,曾國藩如今一門皆榮,靠的不就是手裡的幾十萬湘軍嗎。

李明峰太大的本事沒有,但是手裡頭還是有些銀兩的,現在就缺兩點,一個是朝廷的辦團練的公文,另一個就是人馬。李明峰是天外來客,無根無底,可秦誠卻是土生土長,他只要手中拿着朝廷的任命狀,回老家一招呼,幾百幾千人都能拉出來。

至於團練的許可,也不難弄,如今大清的天下,團練遍地,只要在朝廷稍微疏通一下,公文便可拿到。

秦誠聽了李明峰的計劃,十分之激動。當即拍胸脯保證,一定拉出一支能征善戰的隊伍來。

第153章 柏葰案第233章 應對之策第185章 又一支洋槍隊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234章 朝陽門第8章 貧寒的廣東巡撫第121章 醇郡王第217章 安徽戰事第123章 落難第154章 出乎意料第294章 葉海亞第147章 廷辯第215章 天王上朝第107章 攻打廬州第183章 初戰(下)第102章 上海紀事第115章 誰是誰非?第三百四十八章 第241章 太平門第192章 意料之外第177章 小村談判(下)第12章 大成國第285章 中彈第299章 南征喀什第54章 夜談(下)第20章 啓程第148章 鍾粹宮第124章 小宮女第48章 赴死第179章 妥善安排第228章 韋志俊的勸說第329章 反還是不反第25章 北上第37章 故人慘事第73章 抵達歐洲第310章 朝堂暗鬥(下)第223章 安慶城外第127章 破綻第126章 慈禧太后第191章 再遇故人第150章 得罪一批人第273章 勸降洪仁玕第279章 初戰受挫第73章 抵達歐洲第256章 李昭壽和李秀成第154章 出乎意料第97章 回京第323章 勸降第227章 提審李秀成第280章 刀客楊嘉第268章 閱兵第264章 東北開禁第13章 再遇敲詐第264章 東北開禁第261章 太師府第161章 弗蘭克第31章 初會二相(下)第356章 江戶城破第116章 充滿變數的未來第89章 戰前準備第353章 川西大戰第208章 戰第108章 安慶外圍戰第344章 勸服載垣(上)第42章 淘汰品第282章 英國也不是個好鳥第265章 預謀裁軍第31章 初會二相(下)第35章 初臨滬上第112章 胡林翼之逝第97章 回京第283章 改變戰略第314章 貝爾蒙多第188章 投誠第124章 小宮女第275章 水師學校第134章 火器初顯威第225章 曾國藩第185章 又一支洋槍隊第68章 各方覬覦第117章 避暑山莊第196章 意外 絕對是意外第104章 廬州戰役(二)第317章 政治掛帥第298章 血戰阿克蘇第17章 黴運連連第134章 火器初顯威第261章 太師府第245章 是守是逃?第3章 身負血海深仇的大清貴族第128章 自曝身份第96章 貪財的龔半倫第174章 大清洗(下)第77章 出乎意料第346章 歇多萬第179章 妥善安排第75章 英國首相第22章 廣州城第288章 西征緣由第2章 留辮子的老頭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