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容閎來投

李明峰在數月之前託付給美國公使的事情,他終於辦成了。容閎抵達了保定來見李明峰。容閎今年三十四歲,正是風華正茂、準備一展長才的年紀,接到李明峰的邀請之後,他在第一時間趕到了保定。

總督署後宅房內,李明峰和焦佑瀛兩人接見了遠道而來的容閎。“容先生”李明峰見到容閎的第一面,先深深的給這位先生鞠了一躬。

這位偉大的愛國者,爲中國之崛起而奮鬥了一生的人,李明峰給了他足夠的尊敬。

“總督大人,您…您…”容閎看到堂堂直隸總督竟然給他鞠躬行禮,頓時不知所措,鬢角竟然隱隱見汗,可見他是緊張到了極點。

“容先生莫怕”李明峰笑着說道,“雖然明峰位列一品,而先生是平民百姓,不過容先生之情操卻勝明峰千百倍,實爲大清第一明峰對先生仰慕已久,略有失態,還請見諒”

容閎面現惶恐,連連搖手:“不敢不敢容某僅一販茶客商而已,無品無級,豈能擔得起大人之禮?大人真是折煞容某了”

李明峰開心的笑道:“哈哈無品無級?那好,本官現在就宣佈,任命容先生爲洋務總監,戴從二品頂戴這下咱倆就是同僚了”

站在李明峰身邊的焦佑瀛疑惑的問道:“洋務總監?李大人,咱們大清好像沒有這個官職?”

李明峰無所謂的道:“這是我自己定的,朝廷不承認,我承認容先生只管按照二品官員的排場辦事便可,反正是在西洋辦事,朝廷那幫子老頑固也見不到,還能有利於先生和洋人接觸。”

“這…”焦佑瀛和容閎聞言,面面相覷,無語相對。

說到根本,李明峰任命的這個二品官,竟然只是個“衣帽官”,穿二品官衣、戴二品頂戴,但是卻不受朝廷承認。李明峰自作主張任命二品官員,對朝廷權威的藐視已經到了一定程度。

容閎眉頭一皺,抱拳行禮,對李明峰道:“大人,容某無功名在身,這洋務總監一職實在無法勝任”

李明峰和議政王奕?之間不睦的傳言容閎也是有所耳聞的,現在他又親眼看到李明峰竟然擅自任命二品大員,容閎即便在政治上再白癡,也知道事有不妥。

容閎暗道:“保定並非善地,觀李明峰所言所爲,絕不是忠君愛國之人。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我還是作壁上觀,等待塵埃落定之時再決定行止爲好否則一個不小心,就要落得個出師未捷身先死的下場。”

李明峰聽到容閎拒絕他的邀請,不禁一愣,隨即又道:“容先生,你先聽聽我這個洋務總監是要做什麼的,然後再決定去留可好?”

“願聞其詳”容閎道。雖然不想給李明峰做事,但是直隸總督的面子還是要給的,人家想再勸說兩句,他自然不好讓人家閉嘴。

“坐下說”李明峰伸手作勢請道。

初見容閎,李明峰太過激動,上來就提正事,導致連基本的禮節都沒有進行,雙方都還站着。

“謝總督大人”容閎坦然坐下。

李明峰坐下之後,調整了一下心態道:“我在直隸搞洋務,恐怕天下早就傳的沸沸揚揚了。我和朝中那些老爺有什麼不同,想必你也能知道一些。”

“大人要開明的多”容閎重重的點了點頭。

他見過太平天國的幹王洪仁玕,見過兩江總督曾國藩,更見過大批的其他地方官員。只不過要論開明,論對西方的接納度,李明峰絕對是第一。這也是容閎在接到美國公使轉達的邀請之後,他飛抵達保定的原因所在。

李明峰緊盯着容閎的雙眼,語氣沉重的說道:“中國要崛起,要不受洋人欺壓,先要自強要自強,先要興辦洋務。而洋務之,則是開礦山、修鐵路、建工廠三項。這三項需要的不僅僅是白銀,更需要的是人才懂科學的人才”

李明峰說道關鍵之處,不禁站了起來,道:“現在英國人、法國人、美國人在保定投資建廠,他們提供工程師指導工廠的建造和生產,機器也是他們從本國帶來的。現在雖然合作的很融洽,但是我們目光要放長遠,我們不能永遠依靠他們我們中國要有自己的工程師”

容閎聞言,也站了起來,聲音激動的附和道:“對對對只是死讀四五經是不成的我在美國留學七年,看到美國的機械工業已經十分先進,大清已經遠遠落後了這還只是美國作爲世界最強國的英國展到了什麼程度,就連我也不敢妄自猜測大清再不展,恐怕二十年之後,我們就任由西方列強蹂躪了”

李明峰高聲對容閎說道:“所以我準備派幼童留學,到美國、英國、法國、普魯士去學習他們最先進的技術”

“大人”容閎震驚了。

容閎在美國公使那裡得到的消息是,直隸總督缺一個懂洋務的人才,所以才邀請他去。但是容閎萬萬沒有想到,李明峰竟然敢派留學生出國學知識

派留學生和搞洋務是有本質上的差別的,現在即便國內最堅定的開明派,甚至包括奕?、曾國藩等見識過西洋武器之先進的人,對西洋知識也是抱有疑慮的。

西方的武器好,技術好,這是毋庸置疑的。不過,西方的國家體制和大清的帝國體制,西方的基督教和大清的儒家思想都是有深層矛盾的。

對西方有些瞭解的開明官員一般情況下都只是支持引進西方技術,而不同意派遣留學生,因爲他們擔心留學生一旦出國,會受到西方思想的衝擊,最終導致中華幾千年的封建體制的崩潰。

所以這些人都主張“西學爲用,中學爲體。”

容閎自幼在美國學習西學,所以他最終極的理想就是派留學生出國。至於搞工廠、辦洋務則是他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進行的中間步驟。現在聽到李明峰準備派遣留學生出國,容閎豈能不震驚?

“大人真是要派幼童留洋?”容閎不確定的問道。

“當然,英、法、美都已經同意了接收。幼童我也有的是,銀子也有,就是缺一個主管此事的人才容先生可否幫我?”李明峰微笑着問道。

老李已經看了出來,容閎心動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有人好財,有人好色,有人好名,這容閎就單單好“留學”

如何才能讓中國強盛?每個人的看法也不盡相同,洋務派認爲要引進機器,使用西洋技術,修建西洋工廠才能強國。頑固派認爲,只需用孔孟之道教化百姓,讓百姓安心務農,然後則四海昇平,就可以天下大同,天朝強盛了。而容閎則認爲,要想強國,必須先派留學生

留學,就是容閎的終身奮鬥目標,也是容閎的弱點所在。

“容閎今生之願就是要讓西學傳入大清,大人所作,正和容某心意,容某敢不效命?”容閎給李明峰深深的鞠了一個躬,表示願意任職。

李明峰提出的誘餌直接擊潰了容閎的理智,現在即便保定再危險,容閎也會誓死效命。原因無他,只爲自己的理想耳

李明峰看到容閎上了賊船,不禁哈哈大笑,朗聲說道:“好此事有容先生負責,我就放心多了”

“坐下細說”李明峰又示意容閎坐下。

坐定之後,李明峰繼續說道:“銀子好說,這次我準備派出去一千多人,每年每人有個百八十兩銀子足夠花費了,而且英法美政府還會補助一些。現在重點是各國的留學監督難以簡派。”

說到這,李明峰搖了搖頭,嘆氣道:“哎,懂西洋國情的人才太少了”

容閎好似沒聽到李明峰的抱怨,驚呼道:“派一千多留學生?上哪裡去尋那麼多的幼童?”

要按容閎的想法,當然是留學生越多越好。只不過大清國情特殊,底層老百姓甚至傳言洋鬼子吃人,如何讓他們將自己的子弟送出國?

即便是對洋人有點了解的,知道洋人也是人,不是鬼的開明士紳,也不會將自己的子弟放出國。畢竟漂洋過海上萬裡,其中風險無數,就算一切順利,這一出國少則五六年,多則十幾年,家裡人豈能捨得?

李明峰道:“幼童不難尋我常勝軍有士兵數萬,都是經過洋人訓練的,他們對洋人有些基本瞭解。起碼洋人吃人的說法他們是不會相信的。我只需許以重利,他們就會將自己的子弟送出國去”

當然,還有一層算計李明峰沒有說出來,常勝軍的子弟畢竟也是自己人,將來容易掌控一些。

容閎聞言,面露喜色:“如此最好大人擔心的留學監督問題,可交由我來辦理。我在公使館做了許多年秘,認識的幾個友人都是通洋務的華人。他們早就想報效朝廷了。大人只需一聲令下,我再寫一封信,他們必來投奔”

李明峰連聲讚道:“好好留學的事情我就全部交給先生您了”

“義不容辭”容閎答道。

第322章 大院君第291章 攻佔迪化第59章 景德鎮之戰(一)第202章 末路第139章 覆滅第79章 刑部第46章 廝殺第34章 約成第220章 單方面屠殺第2章 留辮子的老頭兒第125章 慈安第85章 天子上諭第319章 主戰和主和第249章 遇刺第171章 血濺鍾粹宮第334章 東洋消息第84章 再遇額爾金第236章 太陽城第41章 趁機擴大第352章 克虜伯火炮顯威第160章 容閎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309章 朝堂暗鬥(上)第305章 回家第227章 提審李秀成第284章 戰鬥第231章 全才第245章 是守是逃?第35章 初臨滬上第192章 意料之外第264章 東北開禁第170章 安德海夜探鍾粹宮第256章 李昭壽和李秀成第267章 來去自由第274章 新疆叛亂第90章 北京城下第1章 外國精神病患者第165章 勤政殿議洋務(下)第269章 美國公使第26章 議和大臣第7章 洋人的肥羊第254章 《資政新篇》第37章 故人慘事第25章 北上第1章 外國精神病患者第13章 再遇敲詐第299章 南征喀什第78章 北上第153章 柏葰案第108章 安慶外圍戰第208章 戰第312章 李氏朝鮮第314章 貝爾蒙多第159章 投資和留學第341章 三大神器第319章 主戰和主和第279章 初戰受挫第25章 北上第69章 新形勢第193章 返回保定第312章 李氏朝鮮第346章 歇多萬第313章 再遇弗蘭克第20章 啓程第152章 列強有多強第116章 充滿變數的未來第298章 血戰阿克蘇第242章 奪門第72章 再會埃洛斯第80章 探監第310章 朝堂暗鬥(下)第200章 飛速發展第50章 渡江第276章 沙俄的野心第344章 勸服載垣(上)第13章 再遇敲詐第261章 再見慈禧第34章 約成第165章 勤政殿議洋務(下)第31章 初會二相(下)第271章 遼東半島第100章 簽訂《北京條約》第221章 開城投降第236章 太陽城第3章 身負血海深仇的大清貴族第135章 白銀攻略第184章 營破第341章 三大神器第174章 大清洗(下)第140章 請罪第23章 廣州富商第90章 北京城下第166章 大敗第88章 北巡木蘭第339章 山上木拓的分析第324章 初次談判第357章 各有打算第361章 京都城外第64章 景德鎮之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