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救 北 海

(大盟連續爲十五郎打氣,滿滿感激,必再接再厲。)

“遼東騎都尉、領遼西白狼城守馬悍、遼西白狼營騎司馬太史慈,拜見北海相孔使君。”

“啊呀呀!融何德何能,竟能得兩位不遠千里,渡海襄助,請受融一拜。”

在都昌北海相府,孔融跪坐於蒲席之上,擡臀挺身,雙袖合攏,手臂平直,冠首端正,向馬悍與太史慈行了個標準稽首禮。

馬悍與太史慈分坐左右,也依樣還禮。

孔融真不知道哪陣風把一個遼東騎都尉加一個遼西騎司馬給吹到這北海來了,不過身爲魯地人士,又連任五載北海相,對青州地理甚爲熟悉。孔融也是明白,青州距遼東看似極其遙遠,其實隔海相望,不過一日夜行程而已。得知太史慈實爲奉母命前來報恩,孔融感概不已,世間之事,一飲一啄,自有因果。

歷史具體到這都昌一隅,有些似是而非了。如果太史慈沒有碰到馬悍,他還是一介布衣,雖然奉母命突入都昌,令孔融大爲感概,卻絕不會得到如此禮遇,更不可能讓他掌兵擊賊。孔融感激他是一回事,但要用他又是另一回事,想要在孔融這等人身邊任事,沒有世家出身,或孝廉、或茂才的身份,想都不要想。當然,若你甘願當個中下級武官,那倒是可以。

歷史上,太史慈單騎救北海,如此智勇雙全之士,最終卻不能爲孔融所用,可見一斑。

不過,今時今日。太史慈的人生軌跡已然改變,他是以遼西白狼營騎司馬的身份,面謁孔融,這意義就非同一般。再加上還有個職位與孔融相差無幾的騎都尉馬悍,不由得孔融不鄭重而平等相待。

馬悍打量這位文聖的二十世孫:年約四旬,長冠巍峨,面容清俊。三綹美髯修剪得十分整齊,身着一襲蜀錦寬袍大袖,保養得極好的細白手掌,握着一柄麈尾(拂塵)。每說上一會話,便輕拂麈尾,儀態從容淡定。儒雅非常。

雙方敘談之時,馬悍注意到太史慈在與孔融對答時,十分拘謹,執禮甚恭,也不知是感念孔融恩德,還是爲其名聲所懾。馬悍就沒那麼多講究了,他也看得出來。別看自己與孔融在職官上只差半級,但孔大名士完全不把他放在眼裡。這時代看一個人無非看兩樣東西,要麼是名聲,要麼是出身。就這一點上說,馬悍甚至還不如太史慈,至少人家身家清白,而且在青州還有義士之名。馬悍呢,誰知你是打哪蹦出來的。至於名聲,遼地漠北,他是大名鼎鼎,但在青州,誰知道他是哪根蔥?

如果說,孔融對太史慈還有幾分熱情的話,對馬悍。就是不冷不熱了。

馬悍不引爲意,你不能要求每個人都尊重你,你所能做的,就是做讓人尊重的事。當下輕咳幾聲。將話頭接過:“未知圍城之黃巾賊有何所求?”

孔融冷哼一聲:“賊首膽大妄爲,竟要脅融提供穀米萬石,加兵甲百件,否則破城之後,劫掠一空。融身爲北海相,牧守一方,如何能喂狼飽食,縱之四下劫掠,荼毒黎庶,爲害一方?”

萬石糧,嗯,馬悍知道北海一向富庶,拿出萬石糧及兵甲百件其實不會有大問題。孔融不給,其實多半還是因青州黃巾爲禍太烈,其勢如虎,若喂之予飽食,等於養虎爲患。到頭來,遭殃的還是自個。從這一點來看,孔融還是明白人。

太史慈忍不住道:“使君,都昌兵力如何?甲具如何?可有騎卒?”

孔融淡淡掃他一眼,道:“有郡兵千五,義民過千,甲具精良,騎卒若干。”

太史慈拱手爲禮,概然道:“請使君出五百卒,慈願爲前驅,爲使君驅逐此烏合之衆。”

孔融捻鬚而笑:“子義勇烈,某知之矣,然賊人萬餘衆,非匹夫之勇可恃也。子義可曾率兵前來?”

太史慈正想說話,馬悍卻接口道:“渡海艱難,只得百餘卒。”

孔融搖頭:“太少,太少,無濟於事。”

馬悍不動聲色道:“然則使君之意若如何?”

孔融麈尾一掃,從容不迫道:“無他,固守待援耳。”

馬悍與太史慈面面相覷,一時難以理解,甲器精良,兵力不弱的孔融,爲何竟不敢出城一戰。這其實是有緣故的,孔融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早在初平二年(190年),孔融剛任北海相不久,意氣風發,一心想幹一番大事業。他在北海召集士民,聚兵講武,下發檄文,又親寫書札,與各州郡互通聲氣,共同謀劃,搞得動靜挺大。

次年,孔融覺得時機成熟了,便信心滿滿聯合左近的齊國、樂安國共同討伐黃巾賊張饒。結果被打得一敗塗地,連老剿劇縣都被攻下,只得而轉至朱虛縣,不久更退到都昌。自此而後,孔融就像被拔掉羽毛的鳳凰,連雞都不如,再不敢言剿賊,甚至被打上門來都不敢出戰。這是一個由極度自信變極度怯懦的典型。

半晌,太史慈才無奈問道:“使君欲待何處之援?”

孔融輕咳一聲:“聞平原相劉使君,出身宗室,兵精將足,久經征伐,且平原距北海不過數百里……只可惜,都昌城中無驍勇之銳士,無法破城而出求援。”

太史慈向馬悍請示式地望了一眼,馬悍淡笑不言。太史慈當即站起,毅然道:“慈願爲使君前往平原,必定請動劉使君。”

孔融搖頭道:“現今賊圍甚密,衆人皆說難以突圍,子義雖有壯志,然此事着實太過艱難。”

太史慈答道:“昔日使君傾意照料家母,家母感戴使君恩遇,方纔遣慈來相助使君之急。此乃慈應有可取之處,此來必能有益於使君。如今衆人說不可突圍,若慈也言不可,如此豈是使君所以愛顧之情誼與家母所以遣慈之本意呢?情勢已急,望使君務必答應。”

孔融怔怔望着太史慈,半晌起身上前,執太史慈之手,嘆道:“子義真吾少友也!”

馬悍等孔融感概完了,才悠然道:“若請劉使君,這出兵糜費,犒勞之資,總得說好纔是。否則若劉使君問起,子義怕也爲難啊。”

孔融哈哈大笑,麈尾一甩:“劉使君若能退兵,萬石糧加兵甲百副——黃巾賊我是不會給的,但卻可贈與劉使君。”

馬悍立即打蛇隨棍上:“劉使君若然出兵,自是最好不過,但凡事都得有個成敗之說,若劉使君無法出兵,卻有別家諸侯願出兵襄助,這答酬……”

孔融毫不猶豫:“答酬如前,絕無折扣。”

“好!”馬悍要的就是這句話。

歷史上,劉備率三千根本談不上精銳的郡兵出擊,結果管亥這羣烏合之衆一仗未接就跑路了,白白便宜了劉備,既撈取了名聲,又豎立了威望,更得到了實惠——雖然《三國志》裡無記載,但用腳趾都能想到,人家出兵幾千爲你解圍,你說聲“謝了哥們”就算完事了?多的不說,這開拔費你得掏吧?糧草你得給吧?人吃馬嚼你得管吧?意思意思你得要有吧?

很好,現在,我馬悍來了,就沒你劉大耳什麼事了。

孔融,是三國時代數得着的名士,建安七子之一,玩筆頭,的確可流芳千古,動刀槍,渣都不如。這是馬悍見到的第一位三國名士,沒想到就這個弱雞樣,令馬悍心頭油然生出輕篾之意。

走出相府,回到孔融臨時安排的驛館住處,馬悍笑問太史慈:“你真要再突出重圍,找什麼平原相劉使君求助?”

太史慈也狡黠一笑:“有我二百狼牙飛騎,何需什麼劉平原。我要的不是突圍,而是合圍。”

馬悍哈哈大笑,向太史慈挑了挑大拇指,招來鷹奴,用專用的黑炭筆,在一小片羊皮捲上寫了一行暗語,交給鷹奴。

鷹奴接過,放入細圓木管,在鷹腿上綁好。然後輕撫鷹首,手臂一振。雄鷹展翅,衝上雲霄,繞城一匝,振翅遠去。9

第177章 搶親!又見搶親!(下)第91章 豪族甄氏第232章 周倉VS徐晃第285章 有得有失第170章 陶謙的大禮第255章 昭姬即文姬第308章 風雲再起第65章 約 定第140章 殘肢之賭(下)第337章 夜 宴第206章 龍城大會:密謀第253章 馬鈞的新發明第434章 逆 襲第146章 逃離鬼域第284章 太史慈再救北海第264章 夜 襲第61章 獵狼行進時第423章 風雲突變第47章 圍追堵截第58章 誰敢跟我比箭!第89章 夜 殺(下)第239章 真 驅虎逐狼第374章 淮上風雲第302章 進攻序曲第316章 真·三英戰呂布(上)第214章 滅國之戰:真相第365章 震 驚第146章 逃離鬼域第210章 龍城大會:收官第224章 身 份第199章 公孫度的遺產第19章 折 服第339章 刺 馬第14章 躍馬狙敵第306章 白馬之殤第259章 誰活捉誰第287章 激 戰第77章 收 降第118章 逍 遙 遊第76章 破 黃 巾第232章 周倉VS徐晃第425章 毒士的對手第293章 不一樣的淮南之戰第348章 樂進VS曹操:暗爭第372章 壽春之變(上)第445章 以舌擒敵第249章 徐晃連擊第4章 鐵臂逞威第416章 狹路相逢第151章 真白玉美人第235章 毒 影第191章 烈焰焚城第184章 殺出重圍第352章 河北攻略第344章 卻 敵第89章 夜 殺(下)第256章 穎川訪高士第140章 殘肢之賭(下)第340章 雒陽亂象第385章 壽春攻防:第二回合第270章 函谷關合戰(上)第145章 廣陵浩劫第16章 漢人逃奴(上)第52章 一箭定乾坤第448章 天火雷霆第295章 緊鑼密鼓第328章 引火燒身第222章 雄張海東第76章 破 黃 巾第135章 贏 家第330章 微縮版官渡第237章 驅虎逐狼第20章 誘 敵第39章 大會蹛林(一)第385章 壽春攻防:第二回合第327章 侄破叔謀第164章 斷臂:刺殺夏侯惇!第139章 殘肢之賭(上)第135章 贏 家第384章 壽春攻防:第一回合第6章 暴力射手第312章 激流搏虎第200章 改良兵器第168章 二戰呂布:第一滴血第106章 最後一箭第375章 羣 英 會第356章 南北攻勢第13章 白馬惹禍第25章 搦 戰第153章 第二次交鋒(下)第310章 南陽落子第76章 破 黃 巾第414章 難兄難弟第215章 滅國之戰:追襲第116章 公孫父子不能說的秘密第162章 復仇行動第298章 陷陣營,破敵第264章 夜 襲第190章 火 並第104章 突襲九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