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君恩厚重教旨到

洪景來的上書也算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漢陽王京是個人都知道豐山洪氏的洪景來慣來是持親近安東金氏和驪興閔氏的態度的。

怎的突然朝潘南樸氏賣好?

這是要城頭變換大王旗,準備腳踩兩條船,亦或是準備改換門庭,把注下到潘南樸氏的身上?

畢竟潘南樸氏的實力遜於安東金氏是有目共睹的,雖然如今看着並駕齊驅,但樸宗慶只得財權,而金祖淳卻兼掌兵權以及人事權,明顯優勢巨大。豐山洪氏這時候要是倒向潘南樸氏,未嘗不可能是某種新的政治下注,展開新的政治博弈。

不過劇情的發展很快就開始脫離人們的預料,洪景來的上書公開以後,咱們的摯交好友趙萬永也緊接着上書。次後閔廷爀閔景爀兄弟也不落下風,引領着不少漢陽官員,並帶成均館藝文館的儒生一同上書李玜。

小半個漢陽的勢力都牽扯了進來,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把聲勢給哄擡炒熱,不僅是洪景來沒預料到的,連當事人樸宗慶也有些懵。

他身邊沒有那種謀主似的人物,只好召集自己的兄弟樸宗來,以及幾個骨幹人馬到府參議。洪景來前腳剛來他家拜見過樸準源,轉身就上書李玜,這未免也太巧合了吧。

難道是李玜默許的?

一想到洪景來是奉了李玜的命令前來探問,而且在洪景來帶頭上書後,那麼多人緊接着上書。怎麼看怎麼像是得到了某種程度上的允許,經過組織聯絡,纔能有這般聲勢。

樸宗慶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以後,樸宗來等人倒是激烈爭論了一番,但他們也說不準。

一旦樸準源封了府院君,那潘南樸氏的家門自然是拔高一大截,更有了和安東金氏對抗的底氣。樸準源行將去世所帶來的頹喪氛圍將一掃而空,派系內外的人馬都將知道潘南樸氏還是聖眷正濃,派系根基牢固無比。

好處多多!

不過樸宗慶可不是什麼簡單的人物,他沒有管這個,而是求恩使得綏妃回到孃家,與樸準源見最後一面。

作爲李玜生母,綏妃回家的排場自然大的很,隨時隨地都有無數的護衛宮女在側,只有與樸準源問安見面的短暫時間能屏蔽開衆人。樸宗慶趁此機會立刻詢問自己的妹妹,李玜對自己家到底什麼看法,是不是真的準備施恩於樸氏。

綏妃作爲潘南樸氏的女兒,自然也顧念着自己的家族父兄,眼看着自己爹要不行了,哥哥樸宗慶的氣勢又不如金祖淳,她也很憂心。

在洪景來上書以前,她實際上就曾試探過李玜。比如說曾經同樣是嬪位的惠慶宮洪妃,她的父親洪鳳漢就受封永豐府院君,這使得豐山洪氏的風頭一時無兩。既然當初同樣是嬪位的洪氏可以,她作爲大王生母。爲什麼不行呢?

李玜的在綏妃暗示時不置可否,但是明顯有所意動,畢竟他現在也十八歲了,明白想要擴張君權,就不能由着朝堂變成安東金氏的一言堂,需要有人來制衡安東金氏。

所以樸宗慶從自己親妹妹這裡得到的答案就是,李玜也願意封樸準源爲府院君!

果然是李玜授意的!

樸宗慶心中大定,既然沒有什麼陰謀在裡面,且此事對潘南樸氏真的益處非常大。就算會招來士林清議的責難和不滿,但在他看來,對於綏妃母家的潘南樸氏而言,些許幾個窮酸書生的諷刺根本不算什麼。

金祖淳這邊也早就風聞了消息,雖然洪景來沒有和他直接稟報,但是洪景來又沒有把這事爛在肚子裡,知情人不少。自然會有渠道,傳遞給金祖淳,以使聞之。

欲先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的話金祖淳可能沒有聽過,但是這個道理他肯定是知道的。洪景來現在這一齣兒,還真就有點這個意思在裡面。

金祖淳掌權那是既有正宗李算的遺命背書,又有他們家連續七代深耕士林以獲得的“民意”基礎。

畢竟他幾代先祖都是死於酷烈的黨爭,雖然五牛分屍是沒有的,但是流放死於海帶湯濟州島,或者被下令處死的不在少數。

真真是用鮮血給後代鋪平的道路,盡是集中顯要於金祖淳身上!

潘南樸氏願意接受賜封最好,金祖淳甚至願意幫樸宗慶加把勁。努努力,幫他潘南樸氏也變成府院君的家門。

轉天,最近難得上殿的樸宗慶自然是出現在殿上,兩大派系的各位干將也都沒有缺席。殿上討論的自然是是否賜封樸準源爲府院君一事,以及如果賜封,又用什麼名好。

樸宗慶還(準備等)待(一會兒)替自己老爹推辭個兩三次,金祖淳卻立刻表態樸準源是上一輩的文壇領袖,士林楷模。同時作爲嘉順宮綏妃的生父,功在社稷,理應賜封。

連金祖淳都站出來幫腔,反而讓樸宗慶有些驚疑,感覺這像是個圈套。

可是自家親妹妹綏妃是絕對不會騙自己的,而自己大外甥李玜的話裡話外,也都是可以給自己的外公一個府院君的封號。

思來想去,樸宗慶實在沒覺得這裡面能有啥陰謀,便也只能不了了之。

洪妃的陽謀果然奏效!

既然所有堂上大監們的意見難得的統一,李玜心中又十分願意,那賜封的教旨下達的肯定飛快。從草擬到謄寫,從用印到明發,就是個把小時的事情。

傳旨的禮部官員和欣然接受的樸宗慶一路往回趕,生怕送回家遲了。

到家以後,李玜特命自己的外公不必焚香接旨,而是躺在榻上聽讀旨意即可。

樸準源原本已經油盡燈枯,教旨進門的那一刻不知怎麼的煥發出些許生機,居然自己坐了起來,還遙向昌慶宮中的李玜謝恩。

甚至不顧自己病體未愈,準備親自擬寫謝恩表,並換上公服送到宮內。

當然這也只是他的願景而已,接完教旨沒多久,樸準源就又癱軟下去,好不容易孳生出的那點生機飛速消散。

潘恩府院君、禁衛大將樸準源去世!

20.金斗吉謀劃長久8.曠野傳道洪先知32.上邦贈爾恭悼王46.扶持新辦造船場3.金益淳不戰而降36.營外南面起煙塵31.楓皋對我換顏色21.所謂臉面價十兩23.廣開土王大碑拓31.難道簡在帝王心36.官授堂上副承旨32.尚沃解來四十萬31.楓皋對我換顏色15.京商團血中瓦解28.大監可識蒸汽機35.幸好嘉慶隨意問19.身在局中卻無力15.疑心軍中有內鬼19.京仁鐵道方初興14.還要振奮思前路34.堂堂正正用陽謀31.李喜命一案情由7.嘉慶直呼了不得6.出發吉州尋在朝15.聚田莊謀改田制8.終於尋得書儈商42.守得雲開見月明(爲HappyM82加更)3.推力韓確任富山15.王大妃棄卒保車7.初議人選復着難21.八大胡同找樂子43.米澤彈正可聽聞9.一包大米如何用9.得手白銀一千九21.一場謀劃似成空40.仰借吟誦脫身成28.恰有文學清華缺28.還請洪妃速納吉34.裹挾民壯謀瑞興36.營外南面起煙塵2.黨內意見歸一致35.行前天下第一關28.命做夷船三十條37.所謂官兵不堪樣30.萬古逆賊洪景來42.守得雲開見月明(爲HappyM82加更)8.終於尋得書儈商26.小趙明眼洞時局6.鮁魚只准京人買8.終於尋得書儈商13.想宮中如何應對29.此夷船非彼夷船18.在下調所右衛門16.無人可得自由生35.規劃仁川大都市56.寸步難行真無力23.再與趙氏一狀元23.洗刷一新局勢穩24.忠君死國閔令監18.半路殺出程咬金33.東南萬里波濤涌5.李家宗親頗寒酸40.趙萬永力排衆議5.江原被災亂事起20.偏遭怪異入疫區9.昌德宮毀於一旦28.協濟上官得美評49.區區己身不足惜23.通融尚沃來結交11.軍心正是可用時1.禧著演說鹿兒島25.惠慶宮惠嬪洪氏21.毫無反對之聲浪15.夕陽落幕萬東廟17.天欲亡我訓練營26.添頭搭腳合六百22.官督民辦不可行25.旅途困頓摧人折11.軍心正是可用時14.滿城官吏氣洶洶15.設法偷換是與非14.大災之年豐收年5.訓練營倉促出兵16.空想無智改革者20.君父神宗顯皇帝4.辛酉大獄牽連廣29.此夷船非彼夷船54.所謂議會不當開10.殿上爭鋒憑口舌21.各自懷揣精明意10.華陽萬人疏驚世33.本官奉命發餉俸26.一哭能解萬般難8.請老爺暫借幾個3.一因一果總難逃1.風起東萊新篇章16.通盤清算殺千人6.鮁魚只准京人買7.初議人選復着難1.籌謀甲山尋銅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