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才子佳人之事,不必害羞
整個澄心禪院中都彌散着地氣,如濃密的黃雲遮蔽了衆人的視線。
玉羅剎御風衝向高空,瞬間就來到那隻磨盤大小的蒼鷹身上,雙手抓住蒼鷹頭顱一扭,便將其脖子扭斷。
蒼鷹的屍身剛欲往下方法壇上落下,玉羅剎將身子一晃便消失不見,再出現時已經到了蒼鷹前面,擡起一腳將這隻大鳥屍身踹飛了出去。
下方黃巾力士掄圓手中大錘朝前打去,猛虎咆哮聲戛然而止,然後傳來“嘭”一聲大響,是猛虎屍身落地的聲音。
猛虎、蒼鷹身死並不能使衆多窺伺神位的山精野怪產生忌憚。
滾滾黃雲中又有更多猛獸嚎叫聲傳來,猿啼、狼嘯、熊吼……
甚至還有鬼哭聲,喝罵聲,哀求聲,女子的媚笑聲等種種魔音隨風飄散。
神位現世,無論是精怪還是鬼魅將之煉化後便等若是得了正果。
故而一些潛藏在山中經年不出的妖精、老鬼都前來爭奪。
黃白兩個童子忍不住心生慌亂,相互對視一眼:“平日裡咱倆經常在這山裡玩耍,也沒見這許多精怪……”
趙拙言將桃木劍拿在手中,左手從袖中拿出一張黃符以法力引燃之後,然後手捏法決在眼前撫過。
雙目中有金光一閃,接着便看到黃雲中虎豹豺狼各種精怪,連同許多厲鬼兇魂一起朝此處涌來。
所幸守護在外圍的衆多黃巾力士都十分勇猛,手持各種重型兵器,每次出手都能將衝上來的妖魔打殺。
更有一名黑衣女子手持雙刀在黃雲之中往來,身形快似一陣風,所過之處無論是精怪、鬼魅都無一合之敵。
“乖乖!這女子也太厲害了!衆力士也兇悍的很!難怪小師叔起壇時沒有召請神明護佑四方!”趙拙言忍不住心想。
張牧之好似聽不到外圍的動靜,神情肅穆地持斬邪劍而立,伸手一招便將都功印收回,然後催動法力控制着那枚符文朝蒼玄子額頭上飛去。
“不想這山神權柄如此沉重!若非我如今法力大增,還行不得此事!”
蒼玄子跪在香案前,感覺那枚象徵山神權柄的符文距離落下一分,自己身上承受的力量就增加一分。
同時蒼玄子虛幻的魂體也隨之變得凝實一分。
足足過了一炷香時間,那枚符文便落入蒼玄子眉心,金光一閃便消失不見。
蒼玄子整個身形就變得凝實如真人一般,而後伏地而拜:“橫望山山神蒼玄子,參拜承天效法后土皇地只!”
香案神牌上黃光一閃,隨後便熄滅了下去,后土娘娘已經收回了神念。
“蒼玄子拜謝小天師敕封之恩,日後但有所命,小神定當遵從!”
張牧之收劍笑道:“自古草木成精者便十分稀少,而能煉化本體,形神俱妙者更是從未有過,你能轉入神道也算得了正果。”
蒼玄子點頭,而後躬身:“小神哪裡敢奢求天仙道果,如今能得神位已經是天大的機緣了!”
此時神位已經有主,外圍黃雲中妖魔嘶吼聲漸漸平復了下來,衆多來搶奪神位的精怪、鬼魅或是被殺,或是退走。
蒼玄子伸出雙手一按,場外滾滾黃雲滲入地下,僅過了幾個呼吸,整個澄心禪院遺址就又出現在衆人眼前。
趙拙言朝四周看去,發現地上除了些許血跡之外,連一具精怪的屍身也沒有,不知是被這新上任的山神挪移走了,還是那些兇獸拖去吃了。
法壇前有烏光一閃,玉羅剎渾身戾氣地來到張牧之面前躬身行禮。
張牧之眉頭一皺,隨即又轉念想:“也罷。這些時日以來她倒也算守規矩,那便提點幾句!”
“今日這些山精鬼怪死在你手中者衆多,他們一直在山中潛藏,也沒做過多少惡事,卻遭了殞身之禍,你道爲何?”
玉羅剎冷聲道:“師父行封神之事,他們卻來搶奪神位,當然是自己找死了!”
張牧之搖了搖頭:“話雖如此,但伱看事情只見表象,不明白內中玄妙。”
玉羅剎只好問:“不知師父有何高見?”
蒼玄子、趙拙言、兩個童子,包括衆多黃巾力士都忍不住凝神靜聽。
張牧之解釋道:“只因不得正法,不修心性,故而有劫數臨頭爾。”
玉羅剎思索片刻後搖了搖頭:“弟子不明白!”
在這妖女想來,神位出現,衆妖皆來爭搶,此時出手將他們殺了並沒什麼不對。
但取了人家性命後還要以劫數做說辭,跟自己撇清關係,這明顯就是虛僞了。
張牧之看了玉羅剎一眼,好似能猜到她心中所想,笑道:“並非是我虛僞,以此言作推脫。”
“這山神之位關乎整個橫望山的地勢起伏,水脈衍生,羣生化育等諸多事宜,只有受氣運加身,得了后土大神首肯者才能當之。”
“這些山中精怪、鬼魅平日裡倒也能謹守自身,潛藏在深山中修持法力,也不做什麼惡事。”
“但神位一現他們便失了清明,致使貪慾矇蔽靈臺,暴露了潛藏在心底的暴虐本性,前來搶奪本不屬於自己的機緣,終致殺身之禍。”
蒼玄子撫須點頭,趙拙言亦似有所悟,幾個小童自然懵懵懂懂。
玉羅剎依舊想不明白:“師父,弟子曾聞大道之爭不容退縮,若按師父的說法,豈不是隻覓地靜坐就是了,這如何能求道呢?”
張牧之笑道:“大道修持需靜心,然靜字中亦藏了一個爭字,事關成道之機,如何能不爭?”
“其中分別便在“心”字,無論做出任何決斷之前,都需謹守心中清靜,確保不被貪慾、憤恨矇蔽了清明。”
“心思空明,便如明鏡高懸,種種細微之處便能照徹,如此行事便有分寸,明白什麼時候該蟄伏不動,什麼時候該放手一搏。”
“道經曾言:致虛極,守靜篤和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都是這番道理。”
玉羅剎恍然大悟,躬身道:“弟子懂了,多謝師父點撥。”
張牧之隨手拿過胡馨兒手中的拂塵放到玉羅剎手中:“無論道家、佛家、儒家都將修心視爲修行第一功。”
“唯有日日常拂拭,時時自省,不讓雜念矇蔽靈臺,才能修持正法,得成上乘功果。”
“行爭奪手段而持清淨心,便是求道。”
“行殺伐手段而持慈悲心,便是護道。”
“你方纔斬殺妖魔時,心中清淨否?持慈悲心否?”
玉羅剎聞言,身上戾氣、殺意都消失不見,然後滿臉愧色地躬身行禮,同時把手中佛塵牢牢攥住,好似抓住了制勝法寶。
這拂塵是謝道士當年取普通木材、馬尾隨意而作,只是用來驅趕蚊蟲,打掃灰塵的尋常物什罷了。
張牧之點了點頭,一揮衣袖將衆黃巾力士收走,對趙拙言道:“師弟,你來,我爲你引薦橫望山山神。”
隨後又對蒼玄子道:“貧道不日即將離去,我這位陸師弟要在此處建雷祖廟,山神亦可常駐廟中做個護法!”
趙拙言躬身行禮:“見過尊神,貧道如今修行未成,日後還有勞煩尊神之處。”
蒼玄子連忙躬身還禮道:“見過趙道長!”
張牧之又道:“我這師弟不日便要開始修煉雷法,需用地氣提煉五行陰煞,正要山神相助。”
蒼玄子一愣,隨即輕笑:“此事易爾!小天師和趙道長且稍等片刻。”說完後閉目凝神了幾個呼吸,然後平平張開手掌。
但見掌心有法光亮起,而後就有一個三寸來高的白玉瓶兒出現,瓶中有黃濛濛的光明引而不發。
“只要在這橫望山中瓶中地氣便不會枯竭,道長練法時隨意取用就是了。”蒼玄子將玉屏遞給趙拙言。
趙拙言連忙拜謝,伸手接過玉瓶後忍不住笑道:“既然地氣富裕,貧道正好再煉製些神行甲馬符篆,有事往南京城裡尋師兄時腳程也快些。”
張牧之笑道:“既然有山神相助,師弟索性再豪氣些,不若煉製一件地衣,憑此施展土遁之術,日後何處去不得?”
趙拙言點頭:“師兄所言有理,不過製作地衣所需法力太多,待師弟我煉成雷法後再煉製也不遲。”
隨後衆人又閒談片刻,張牧之便帶着衆人離去。
蒼玄子回到自家本體古樹之中,一是熟悉山神權柄,二是煉化樹中乙木精氣提升法力。
而接下來的幾日,張牧之則協助趙拙言煉化地氣,從中分離出五行陰煞,爲修煉雷法做準備。
趙拙言練法除了需要五行陰煞之氣外,還需以雷符采集五雷陽煞。
所幸張牧之如今修成四尊神雷法相,天心五雷正法立意極高,所發雷霆囊括陰陽,自然包含陽煞之氣。
如此趙拙言輕鬆收集了四種雷霆煞氣,剩下一種土行雷霆煞氣,則需靜待天降神雷劈開山石時去採集。
或者等張牧之修成最後一尊中央黃天崩烈雷帝法相時再來助他練法。
“師弟可先將四種陰雷煉成,也足以在此安身了!”
於是趙拙言便開始閉關修行雷法。
張牧之心中思量:“師弟需要三四日才能將陰陽兩種煞氣合二爲一,在五臟中煉成雷霆符文種子。”
“那我便在這幾日走訪下韓員外家和陶家村衆位鄉賢……”
洪武十五年,明太祖爲催促文武百官勤於政務,提醒百姓辛於勞作,在南京城建鐘鼓樓。
南京城西,距離鼓樓五六裡外有一小山,山勢平緩,風光秀麗,曰清涼山。
清涼山乃鐘山西延之尾端,古名石頭山、石首山,諸葛亮曾稱金陵形勢爲“虎踞龍蟠”,其中虎踞就指此山。
清涼山高僅二三十丈,山上有清涼寺,乃禪門法眼宗祖庭,後荒廢,至永樂大帝下旨重建,更名爲“清涼陟寺”。
東麓半山腰處有崇正書院依山勢而建,綠樹掩映,古雅清靜,乃是學風昌盛之地,有來自江南各地的諸多士子來此求學。
清涼山下平緩處則有一烏龍潭,潭清水深,水草豐美,傳言其中曾有烏龍棲息。
烏龍潭岸邊有一佔地十餘畝的道觀,名曰靈應觀,原本叫隆恩廟,供奉的是隆恩真君王靈官。
因靈官爺屢有靈驗,南京城內幾個富戶自發籌資擴建纔有瞭如今的規模,更名爲靈應觀,後來歸爲朝天宮的下屬道觀。
又因觀中道士驅邪有功,官府便將烏龍潭賜作靈應觀的私產。
簡而言之,這清涼山雖小,卻有儒、釋、道三教齊聚此處,故而世人以爲這裡是天地靈秀之氣交匯之地。
這一日清晨,靈應觀門前張貼了謝絕香客來往的告示,然後觀中道士、道童早早起來,在原本的主持守靜道長帶領下開始了忙碌。
衆人也不細分什麼職位高低,一起清掃門庭,粉刷牆壁,將牆角青苔、枯枝都清理乾淨,就連門前石板路縫隙裡的野草都一一拔出。
守靜道長今年七十有餘,身形消瘦,鬚髮潔白如雪,但精神卻健碩,一舉一動都不顯老態,手中持着一柄拂塵,正聲音洪亮地指揮兩個年輕的道士擦拭門前的匾額。
道觀門口還站着一個面容英俊的書生,生的脣紅齒白,眉眼溫潤,頭戴儒巾,身上青衫洗的發白。
這書生見了衆道士忙碌的情景,忍不住來到守靜道長旁輕聲詢問:“老神仙,這不年不節的,怎地清掃起道觀來了?是有什麼大人物要來嗎?”
守靜道長看了眼來人,撫須點頭:“郭秀才猜得沒錯!是我們靈應觀的新主持要到了!”
郭秀才聞言一愣:“新主持?老神仙不做主持了?是要出去雲遊嗎?”
守靜道長搖了笑道:“老道這把年紀,哪裡還能遠行?只不過是降爲了知院罷了。”
正一道觀中知院之職,相當於全真道觀中的“監院”,負責主管道觀中大小一切事物,職位僅在主持之下。
守靜道長隨口說出自家被“降職”之事,面上卻無絲毫不快之色,反而隱隱有幾分歡喜。
倒是郭秀才忍不住憤憤不平:“老神仙您爲道觀操持了二三十年,怎地還被降職了?朝天宮還講不講理?”
“不行!我要聯絡幾個好友,一起寫文上呈官府!替老神仙您伸冤!”
守靜道長連忙擺手:“郭秀才,你想哪裡去啦!我們道家講究這些職位高低之類的名分,左右都是修行罷了。”
“你平日裡雖然叫貧道老神仙,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貧道只是熟讀了經意,精通些養生之道罷了,哪算什麼神仙?”
“過幾日要來的這位新主持卻是個真神仙,道行法力都十分了得,他來這裡對我們靈應觀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且新主持估計也不會在乎什麼職位高低,你還是莫要亂鬧,免得叫人笑話!”
郭秀才聞聽此言,又見守靜道長言辭表情不似作僞,於是便冷靜了下來,只是眉宇間依舊有些憂意。
守靜道長見郭秀才這幅神情,便笑着開口安慰:“郭秀才無需太過擔心,我道家都講究扶危救困,新來的主持想必這性情也是好的,自然能准許你繼續在道觀裡借住。”
“或者到時候新主持問起來,老道舍下幾分臉面替你多說幾句好話,你看如何?”
郭秀才這才放下心來,躬身朝老道士拜謝:“且不提什麼神通法力,守靜道長能有此慈悲心,便是真神仙了。”
守靜道長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隨後又手撫長鬚讚歎:“郭秀才你這言語,已經有幾分道家真意了!”
郭秀才又旁敲側擊地問了幾句,想要打探新主持的來歷。
守靜道長卻不願多說:“郭秀才你再不去書院上課就要被先生打手心了!”
郭秀才這才走回到觀中,背上書香出了門,往山腰上崇正書院而去。
筆者代言,這郭秀才名叫郭文斌,今年十五歲,祖籍乃是浙江人士,家中清貧,僅有薄田七八畝,只能勉強度日。
所幸郭文斌少時聰慧,自啓蒙後便用功苦讀,幾乎不怎麼費力就得了秀才功名。
然清貧之家難得名師知點,想要在江南這等文風昌盛之地得中舉人實非易事。
故而這郭文斌便離了故土來到這南京城,拜入崇正書院求學。
居南京大不易,僅靠秀才功名所得的些許貢米並不足以使他維持生活,於是郭文斌便借住在這靈應觀裡,把自家貢米作爲租金,倒也能落個溫飽,得以繼續讀書。
靈應觀老道士有慈悲心,平日裡也安排他些抄寫經文,描繪神像的活計,而後支付給他一些銅錢,讓這秀才能置備筆墨紙硯,購置衣衫書籍,免得他被諸多同窗輕視了。
卻說郭文斌正低頭走路,經過烏龍潭的時候突然聽到一聲清脆的女子叫喊:“郭書生,哪裡去呀?我們來談些詩書吧!”
郭文斌擡頭見一個身穿青衣,面容秀麗的美貌少女站在水邊,臉上滿是笑意地朝他招手。
“原來是吳小姐啊!今日小生要去上課,沒辦法同小姐一起讀書,等休沐之日再說吧!”
郭秀才也知曉這水邊女子並非人類,卻沒露出什麼輕視或懼怕的神色,只是拱拱手行了一禮,而後揹着書箱上山去了。
吳小姐望着青衫書生遠去的背影,禁不住嘆息道:“這呆子!什麼時候能開竅呢?真以爲我是尋你討教詩書嗎?”
烏龍潭中泛起一個水花,一個四五寸高的黃衣小童現身出來,身穿黃衣,頭戴黃色小冠,騎着一匹小馬跑到吳小姐腳下:“姐姐又沒有約到郭秀才?”
吳小姐低頭看了一眼:“是慶忌啊!你又來取笑姐姐?”
慶忌騎馬緊走幾步,而後三跳兩跳就到了吳小姐身披的一株海棠樹枝上:“要我說姐姐還是太害羞,你們平時談論什麼詩書呀!直接自薦枕蓆不就行了?”
吳小姐俏麗頓時通紅一片:“你說的這是什麼渾話!郭秀才一直是守禮的人,我行事豈能如此沒羞沒臊……”
“什麼守禮?我看是愚腐!守着姐姐這等大美人還守什麼禮?要不,姐姐換個人做郎君?”
“郭書生知曉我是異類卻不輕賤我……到哪裡能再尋一位這樣的讀書人呢?更何況這郭書生長得俊啊!”
“那還是自薦枕蓆!生米煮成熟飯,一切就都妥了!這才子佳人之事,姐姐不必害羞嘛!”
吳小姐忍不住罵道:“你一個水中精靈從哪裡學了這些亂七八糟的話?”
這美貌女子雖然在罵,眼中卻亮晶晶的,眉宇中滿是羞意,也不知對“自薦枕蓆”的建議聽進去沒有。
清涼山崇正書院始建於嘉靖年間,本小說背景是正統年間,按道理是沒這個書院的,但作者爲了故事後續發展,就改了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