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位置的所謂風水,本小海是不講究的,只要以後不要因爲修路問題再次挪動就好了。
雖然本小海重生了,但他依然覺得自己是一個無神論者,並不相信風水的說法。
小樹林以楊樹爲主,楊樹栽得有些太密集了,樹幹不粗,但是很高,有種高入雲霄的感覺。
樹上只有寥寥的幾片葉子,讓這些讓楊樹更是顯得挺拔,讓人忍不住就擡頭望向蒼穹。
蒼穹之上,卻是什麼都沒有,冬日的太陽在樹梢之間,露出蒼白的顏色,像是褪色了的黃氣球。
這可是正當午的時間啊,本小海竟然能夠直視着那慘白的太陽,他被自己的行爲嚇壞了。難道傷心讓自己的腦袋壞掉了,讓自己的眼睛壞掉了?
本小海用力眨巴眨巴眼睛,再次擡頭看向天空,卻再也不敢直視那白色的太陽,雖然仍然有種慘白的感覺,但是那光芒卻是刺眼的。
本小海家的這片楊樹林,不寬,也就是四五米。但是很長,大約能有二十五米左右。
所以母親的墳頭朝裡挪二十米是沒有問題的。既然挪了,那就一次到位,遠遠地離開將來可能會成爲馬路的位置。
“就把墳頭挪到我家樹林的最東頭吧。”本小海指着最東面的一棵楊樹,“稍微離開這棵樹就行。”
“爲什麼要挪墳呢?”儘管之前就答應了本小海,但是祥成還是很好奇他要挪墳的理由,“你找人看了風水?”
“我不信風水,只是覺得太朝西了不好。”本小海看看樹林現在的狀況,他也說不出合適的理由來,現在的村路離着這片樹林遠着呢。
如果不是他知道以後重新規劃村路的位置,他也無法預料將來父母的墳墓差點兒成爲障礙呢。
但是,現在村路還沒有開始規劃,他也無法向人泄露天機啊。而且重生以後那麼多的事情都發生了改變,說不定村路規劃也會變了呢。
所以,也只能以自己的喜好作爲爲母親遷墳的理由吧。
這是本小海母親的墳,他想遷就遷吧,反正都是在他自家的林地裡。祥成也不好反駁什麼,也就是讓幹活的人多出點力而已。
再次仔細觀察母親的墳頭,本小海的鼻子一酸。墳頭很矮,面積也不大,上面還有一些枯黃的野草以及幾片乾癟的落葉。
雖然就在離家不遠的地方,本小海這半年多來,卻沒有想起來給母親上過墳。他有時候會爲母親的早逝感到遺憾和難過,但他的內心卻從來沒有過要給母親上墳的念頭。
他一心想着要讓父親安穩地度過活着的時光,卻從沒把母親的事情掛在心上。
這與本小海重生的時間節點有關,但也與他心中母親的地位有關。畢竟母親去世時,他纔不到十二歲,關於母親生前的事情,他記得的太少了。
父母都對他有養育之恩,但是本小海卻不自覺地將關愛的天平向父親傾斜了太多。
然而,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再沒有過多外界干預的情況下,本小海自然就遵循了自己內心的想法。
父親剛剛去世,本小海只是在坐着睡覺時不自覺流下了眼淚,清醒時還沒有來得及痛哭呢。
而此時,想到母親當初草蓆下葬的情景,本小海的眼淚像擰開了水龍頭,再也控制不住。
看到本小海傷心的樣子,祥成也唏噓不已。畢竟,面前的本小海只是個半大小子啊,現在老爹老孃都不在了啊。
按照官方的說法,那就是,本小海從此以後就成了孤兒啊。
傳說中,這孩子聰明得很,學習好,還會賺錢呢。
可是,能賺錢又有何用,還不是小小年紀就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
過了好大一會兒,本小海才平復了心情,但他依舊是哽咽着問:“遷墳的時候,是要把我孃的遺骨都撿拾起來嗎?三年了,也不知道我娘變成了什麼樣子。”
“這個你不用管管了,都是有規矩的。”祥成能想象出去世三年的人在地底下是什麼樣子,但是如果讓親人看到那種情況,很難有人能忍受得了。
而且,他也知道當初本小海的母親去世時,正是火化政策最嚴格的時候,那是連夜用草蓆裹了就下葬了的。
可想而知,過了三年多,再挖出來,那會是什麼樣的悽慘景象。
而本小海還只是個半大小子,讓他看到那副景象可不太好,也許會把他嚇着,也許會給他心裡帶來長久的陰影。
所以,祥成就自作主張說出不用本小海管的話來。
而本小海卻以爲這就是規矩,以爲父母遷墳兒女不必親自看着了。
“那好吧,那就讓祥成哥多操心了。”本小海還是這句客氣話,今天他已經說了好幾遍。
“小海兄弟,你放心就是。”祥成也依然是同樣的話。
位置訂好了,二人便不多在樹林裡停留。
回到家裡,靈棚已經搭好,靈棚下面鋪了許多玉米秸稈和麥秸。
“靈棚搭好了,讓你爹入棺?”彭村長一直在這裡的,見本小海和祥成從外面回來,就和他們商量到。
本小海沒有說話,只是點了點頭。
祥成又仔細看了一遍靈棚,然後大聲喊了一句,“各位親朋好友,咱們現在要把兩口棺材擡進靈棚,凡是有力氣的都搭把手。”
於是一羣人都涌出了院子,當然不只是想要搭把手的粗壯勞力,還有想着看熱鬧的婦女兒童。
兩個勞力爬上了拖拉機,從上面推下來一塊約一米寬,比牀板還長的木板來。
本小海看到了這塊木板便明白了怎麼從拖拉機上把棺材卸下來。剛纔查看棺材的時候,他沒有注意到橫立在一側的木板,還在納悶怎麼才能把如此厚重的棺材卸下來呢。
幾個人將拖拉機車斗幫子放下來,將木板架在拖拉機車斗底板上,滑梯便算搭建完成了。
接下來,他們用粗壯的麻繩將一口棺材綁了起來。其實那繩子一直在拖拉機上呢。賣棺材的店家早就把很多事情給準備好了,比如木板,比如繩子,比如木棍。
八個人擠在狹小的拖拉機車斗上,仔細地找好各自的位置,用四根木棍將一口棺材擡起來,慢慢地放在斜靠在拖拉機車斗上的木板上。
而下面,也有五六個人站在木板兩側,準備隨時接應拖拉機上的人肩上的木棍。
幸虧是大年初一啊,否則光是找擡棺材的壯勞力都成問題。
本小海不禁慶幸自己的好運氣,或者慶幸父親去世的日子是個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