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本小海又害怕自己路上耽擱而去晚了。
到魯樑縣城一般需要坐半個小時的公交車,但不知道白宇博會定在哪裡,說不定到縣城後還要換成其它公交車,於是他又決定提前出發。
如果早到了,可以在縣城隨便找個地方等着呢,總比約會遲到的好些。
所以,儘管他喜歡的電影還沒有看完,本小海就毅然決然地關掉了電視機。
反正,他可以在路上用手機搜索了來看,也可以用來打發坐車的時間。畢竟包月的無限流量包怎麼都用不完。
而路上,卻出奇地順利,所以不到九點半的時候,公交車就到達了魯樑縣城。
本小海一時拿不準到什麼地點下車,就乾脆坐車到了公交終點站-魯樑火車站。
到彭秋香的冷飲亭那邊等着也好。既然彭秋香昨天和彭秋秋他們見過了,提前瞭解一些情況也未嘗不可。
本小海的古今大戰秦俑情看完了,公交車也到了終點站。
本小海邁下公交車的第一眼,就看到了初中同學王春生站在冷飲亭裡擺放着飲料。
“春生。”本小海走到了冷飲亭跟前喊道。
王春生背對着外面,所以他根本沒看到本小海地到來。
聽見本小海的聲音,王春生直接端着裝飲料的箱子轉過身來,“笨小孩啊,快到裡面坐。”
本小海看看裡面狹小的空間,搖了搖頭,“我在外面站會兒吧。”
“那你稍微等一會兒,我讓秋香過來看着,咱們到那邊去。”王春生說着就放下箱子,掏出手機來打。
本小海知道王春生所說的那邊就是公廁旁的房間。
那邊雖然也很狹小,卻也比站在公交車站這裡強些,這裡說話都不方便。
於是,不一會兒,本小海就就又見到了那個娃娃臉,一笑有酒窩的中年婦女,彭秋秋的堂妹彭秋香。
彭秋香說話依舊一驚一乍的,但這次沒有激動得哭泣,而且說話也很條理,“小海哥啊,我們昨天還提起你呢,我把你的手機號碼告訴了秋秋姐。”
“謝謝你了,秋香。”本小海朝她笑笑,“我今天就是來見你姐姐和你姐夫他們的。”
“是啊,姐姐姐夫說今天約幾個老同學一起聚聚呢。”王春生說。
雖然是老同學,他也跟着她媳婦彭秋香喊彭秋秋他們姐姐姐夫。
還真不是隻見自己呢,本小海不禁佩服起丁曉燕的先見之明。
她昨晚猜的沒錯,這真的就是一場初中同學聚會。
不管規模大小,都算是老同學聚會。
“都邀請的誰?”到了公廁旁王春生夫妻倆的住所,本小海終於忍不住問道。
“也沒幾個人,就是以前你們玩得比較好的幾個。”王春生嘿嘿笑着,“本來我不屬於你們的圈子,沾了秋香的光,今天中午我還去。”
“大家都是同學,什麼圈子不圈子的。”本小海也是笑着說。
“有嚴青霞,記得吧,可是咱們鎮上的企業家呢,開塑料製品廠的。”王春生感慨地說,“真想不到呢,當時也不怎麼活躍的一個人,竟然成了企業家。”
“記得,記得,是我同桌呢。”本小海連忙說,“也是不久前剛見過面的。”
他所謂的記得,也是記得上次見面的情形。而對於初中時代的嚴青霞,他確確實實記得的不多。
“還有趙國棟,劉俊賢,另外,白宇博也讓他們再叫叫他它在魯樑的同學,不知道他們還會叫上誰。”王春生邊給本小海端茶倒水邊說。
怎麼沒讓自己叫別人呢?難道他們知道自己和其他同學沒什麼聯繫?本小海又忍不住地多想了。
兩個人坐着就聊起原來同學的近況來。
對於白宇博和彭秋秋,王春生了解的也不是很多,只知道他們都在米國的大學裡當教授,至於什麼行業的卻並不清楚。
好像王春生還不如本小海瞭解的多呢。
本小海也忘了到底從什麼渠道獲得的信息。
在他的記憶裡,好像白宇博是搞大數據雲計算方面的研究,而彭秋秋卻是搞生物醫學方面的研究。
當本小海說出這些時,王春生連連點頭,“他們就是幹這個的,我聽不懂,也就記不住,你說出來,我就覺得耳熟了。”
對於趙國棟和劉俊賢,王春生就瞭解得比較清楚了。
“趙國棟目前在城建局上班,還是個公務員呢。當初他家花了兩千塊錢給他買了個城鎮戶口,第二年就考上了技校,學的是泥瓦專業。”
本小海也是瞭解當時的升學政策的,那個時候的技校和現在的技術學校絕對不是一個概念。
那時的技校只有城鎮戶口的學生才能考,而且考上以後也是和正規大學一樣,包分配工作的。
所以誰能考上技校說明了兩個事實:一是他的出爲是城鎮戶口的,要麼父親有工作要麼母親有工作;二是畢業後就會有正式工作了。
因此,那個時候出現了很多不公平的現象,有些本來農村戶口的學生通過關係花錢將戶口轉成了城鎮戶口,從而獲得了考技校的資格。
因爲只有那些具有資格的人才能報考技校,因此考試本身是非常的容易的,只要不是那種啥也不會的學生,只要報了名基本就能考上。
但是在很多年後,這些人卻憑藉着自己的能力在一些企業中走上了管理崗位,走上了領導崗位。
甚至有些人還在政府謀了職,當了官員。
當然,這些人憑藉強大的學習力和人際關係,後來都通過自學或函授等方式獲得了大專文憑、大學文憑、甚至在職研究生文憑。
而本小海也明白,自己正兒八經取得的中專文憑,其實是和他們的技校文憑屬於同一級別的,更確切地說,都屬於高中同等學力。
“想要在縣城買房,可以找他了解情況,哪裡的房子質量好,哪裡的房子有問題他都知道。”王春生說着嘆口氣,“可惜我沒錢在縣城買房子。”
而劉俊賢又是另一種風格的人生。
劉俊賢本來學習挺好的,當年只差一分沒考上高中,後來又復讀了兩年,卻是一年考得更比一年差。
在初中裡折騰到了十八週歲,就響應國家號召應徵入伍了。
到了軍隊,劉俊賢依然沒有改變愛學習的好習慣。
聽說能夠在軍隊報考軍校後,他利用業餘時間自學了高中課程,最後以初中畢業生的文憑竟然考取了軍校的本科。
這在他們初中同學中成爲一個傳奇,只是本小海沒有和他們聯繫過,不知道這個鼓勵人心的故事。
否則,本小海也許會受這個勵志故事的影響而努力學習,也自學或者函授取得一個大專和大學文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