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裝備公司的雙99%

宋江明走了之後,李河川終於舒了一口氣。

不管怎麼樣,他同樣也給焦煤集團伸出了橄欖枝。

至於對方怎麼想,那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事情了,如今只有先做好手頭的事情纔是正途。

正想着,走廊裡傳來了腳步聲,範一明敲了敲門,走了進來。

李河川一愣,連忙站起身來,將他讓到了客座沙發上,他也陪着坐下。

對這位原長林煤業的總經理,現如今礦海智能裝備的總經理,他給予了足夠的尊敬。

範一明從畢業時就勵志做一個改變煤礦行業的人,前半生都撲在了設備研發上,只是資本的力量太過強大,硬生生的將他從研發狂掰彎成了商人。

是李河川,又將他掰直了。

“恭喜李總,又拿下大單子了。”範一明知道了原太特鋼的事情,心中也十分高興。

別人都說科技研發公司是吞金獸,可李河川一出手,就給裝備公司帶來了可持續發展的資金。

李河川微笑着說道:“都說員工們夜以繼日,產品研發才一日千里,咱們纔有了和原太特鋼談判的資格。”

範一明呵呵一笑,說道:“說來慚愧,我主持長林煤業工作的時候,頭幾年還是在裝備公司傾注了一定的心血的,可惜研發進度卻一直不理想,兩年的時間才推進到70%左右,沒想到到了李總旗下,不到一個月,竟然研發成功了。”

“不是還差一點嗎?”李河川疑問道。早上的時候他還看了一眼,採煤機和液壓支柱的研發進度都卡在了99%,還沒有完全完成。

範一明神秘地一笑,說道:“李總,你跟我去看一下就知道了。”

李河川心中納悶,看範一明胸有成竹的樣子,便和他一起走向礦海智能裝備公司。

距離不遠,不到五分鐘,兩人進入了裝備公司。

礦海智能裝備公司不是生產車間,因此,它的左側是兩層的研發樓,右側則是高大二十米的巨大鋼框架構成的實物區。

從遠處看,裝備公司就像一個大燈泡,研發區就是燈泡的電路板所在,而實物區則是燈泡的圓球。

兩人走進研發區,一路上,不斷有員工和他們打招呼。

李河川看的出來,每一名員工都是自信心掛在臉上、精神飽滿、行動也很快捷,顯然效率也很高。

這應該就是系統的力量。

範一明微微一笑,說道:“自從李總給員工們增資後,他們全都主動加班,有的甚至通宵達旦的工作,想讓產品早一點問世。當然了,我已經嚴肅批評了他們,可有的還偷偷加班,你說如果之前他們如此敬業,我還用從長林離開?真是氣死人了。”

他說這話時,臉上是笑容,神態也很輕鬆,不可能被氣着的。

李河川走進研發調度室,對範一明說道:“範總,我想你們在長林,產品可能就研發不出來了。我李河川別的本事沒有,但有一顆堅決支持科技興企,產業報國的決心!”

範一明一愣,想起李河川不遺餘力地拿下裝備公司,又將礦海煤業的利潤的一大半投入進來,這樣的企業老闆,還真的不多見。

換做其他企業,即便是神煤公司這樣的龍頭老大,頂多也就是投入淨利潤的2%。

實體業,也就一兩家做手機的,科技投入強度能達到20%以上。

相比之下,李河川對科技的投入,真的可以叫做不遺餘力。

想到了這裡,範一明的眼角有些溼潤了。他連忙轉移話題,指着調度室的大屏幕,說道:“採高8米的滾筒採煤機,完全國產化的設計理念,經過數十次各種工況下的模擬,完全達到了設計要求,研發已經完成。45號合金鋼自適應性液壓支柱,研發已完成,並完成了產品試製作。”

李河川看向巨大屏幕上的3D模擬圖,心中也是激動,只不過剩餘的1%到底怎麼回事?

這時,兩位研發組組長走了上來。

A組組長趙繼科,率領18名研發人員,設計了滾筒採煤機。

B組組長錢如海,率領16名研發人員,完成了液壓支柱的設計。

兩人走到李河川跟前,還特意整理了一下工裝。

趙繼科說道:“李總,我們不辱使命,完成了產品設計,不過還差最後一步……”

範一明一愣,他在溫泉酒店時就接到這兩人報喜,說是完成了設計,怎麼到了李河川這裡,還差最後一步?

他可是拍着胸脯對李河川說產品已經設計完畢了,這兩人不是打他臉嗎?

不過見兩人一臉笑意,絲毫沒有出賣他的意思,他只好忍住發怒和疑問,聽他們兩個怎麼說。

錢如海接過趙繼科的話,說道:“最後一步就是請李總爲兩套產品命名。”

“命名!”調度室的幾個人面相李河川,全都異口同聲地說道。

李河川微微一笑,他終於知道差的1%在哪裡了。

範一明偷偷舒了一口氣,原來如此呀,嚇死我了。不過老闆爲產品命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自己倒是忘了這一茬了。

自己充其量就是個高級打工仔,想到這個,他又有點小失落。

李河川看向範一明,又看了一眼主持研發工作的兩名組長,想了一下說道:“範總是公司的總經理,不過主要的研發工作是在兩位組長的主持下完成的。爲了表示對兩位組長的尊重,我想從你們兩個名字中各取一個字,用‘科’和‘海’的首字母爲研發代號,命名我們的一系列產品,後面再加上產品漢語拼音首字母組成。你們看可好?”

趙繼科和錢如海兩人差點擁抱在一起,這種巨大的榮耀讓兩人差點飛到天上去。

趙繼科還特意看了一眼範一明,心中暗道,總經理都沒這個待遇,可見新老闆對科技研發多麼重視。

錢如海在那喃喃自語:“以後所有的產品都用我們名字當代號,‘科海’就是‘kehai’,首字母KH。哈哈,我們也能在高科技產品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了。”

範一明呵呵笑了一聲,說道:“你們兩個都給我醒醒吧。KH,可以說是‘科海’,但是‘礦海’的首字母也是‘KH’。你們高興個球?”

兩人一愣,因爲他們完全沒有想到這一茬。

錢如海卻是一笑,說道:“那也是我們爸媽名字起得好!”

範一明哈哈一笑,拍了拍錢如海的肩膀,說道:“你這個理由,我給滿分!”

趙繼科問李河川:“這麼說,我們用KH-CMJ作爲型號名?”

李河川想了一下說道:“用KH-CMJ爲主序列,再加上8代表採煤機綜合採煤高度吧?”

趙繼科迅速在紙上寫下了“KH-CMJ-8”的型號名,接着又用“KH-YYZZ-1”代表液壓支柱。

李河川點頭,從範一明說道:“範總,你安排人手,一方面盯緊專利申請的事情,一方面派技術人員到原太特鋼做技術指導,從今天起,礦海裝備進入量化輸出階段。”

一個工作人員將產品型號添加到3D模型上,頓時兩個模型旋轉起來,還做了絢麗的動畫。

李河川的手機震動,APP提示發來的提示信息。

名稱:榆市礦海智能裝備有限公司

總經理:範一明

員工數:54/60

公司資產狀態:處於發展期,賬務暫列礦海總部,暫不可估

研發進度:採煤機100%,液壓支柱100%

經營建議:採煤設備和安全支撐設備已研發完成,建議老闆進行下一階段的研發,爲礦海煤業擴張提供科技力量支持。

APP煤業給出具體的研究方向,不過李河川並不在意。

他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

於是,他咳嗽了一聲,說道:“各位,我有件事情要宣佈。”

頓時,所有的員工目光都看向了李河川,目光之中充滿了期待,還有無窮的戰意!

第42章 租賃廠房第157章?華國石油成爲乙方第167章?超導材料第243章 打破現有平衡第135章?很科幻有沒有第176章?第二家電網公司第112章 大型智能機械壩第180章?訂單交給你第133章?地宮第215章 葛家河水電站第244章 這裡是華夏的硅谷第139章?百億投資計劃第126章?交叉杆的研發第57章 雪中困境(感謝舵主:你姓伊)第218章 編寫爬蟲程序第119章 打破鐵路壟斷(求訂閱,5更之5)第41章 自建工廠的打算第182章?礦海的億噸煤礦第72章 我有3000萬塊磚啊第141章?一日千里的項目第111章 買來小區當宿舍第154章?梧桐河的隱患第237章 租下隔壁的辦公室第260章 送卡第119章 打破鐵路壟斷(求訂閱,5更之5)第167章?超導材料第98章 重整山河第259章 圍繞李河川的圈層第184章?500億投資第61章 建材廠設備組裝第74章 融資租賃第148章?地火第267章 未來的規劃第204章?西三局第146章?煤制油項目第105章 資本的力量第227章 與白渡的談判第16章 改善職工伙食第16章 改善職工伙食第19章 談判第37章 裝備公司的雙99%第178章?超導電纜示範工程第191章?新能源的正確打開方式第50章 如此經營,豈能不垮?第187章?管理模式的輸出第2章 採高4米的直齒搖臂採煤機第35章 對賭第124章?事業部改革第68章 定個小目標,賺他一個億第91章 引起所有人的注意第238章 媒體採訪第144章?劉娟的發明第240章 互聯網加煤炭第164章?搶人大戰第83章 以設備入股第254章 圈層第201章?馬賽克打錯地方了第17章 親吻纔是西方禮儀第112章 大型智能機械壩第271章 交換第57章 雪中困境(感謝舵主:你姓伊)第226章 海川的未來第99章 小嵐鋼鐵廠的失策第227章 與白渡的談判第114章 謝謝,我不吃盒飯第95章 歸程第220章 精準的預測第104章 原太特鋼的邀請函第79章 你只負責轉圈第92章?結伴回家第233章 這是要超雙十一啊第139章?百億投資計劃第96章 成套大采高採煤設備第106章 採礦與環境治理一體化項目第218章 編寫爬蟲程序第209章?靜靜的葛家河第146章?煤制油項目第136章?激進的項目推進計劃第186章?換樑第164章?搶人大戰第245章 太黑了第155章?B計劃第184章?500億投資第266章 星辰探索計劃第81章 長林煤業的股份第214章 不專業的人做掏錢的事第17章 親吻纔是西方禮儀第186章?換樑第254章 圈層第159章?駐段驗收的問題第193章?顛覆性發現第28章 合則兩利第134章?我有一輛基地車第272章 發展勢頭良好第269章 三種方案第115章 煤基化肥設備(求訂閱,5更之1)第100章 鐵路改革帶來的機遇第42章 租賃廠房第108章 其實,我是來陪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