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黎錦館,過道兩旁有幾個老阿婆在織東西。只見她們伸直腳踏着前面的兩根圓木棒,一隻手固定架子,另一隻手拿着細長的針,在架子上的綵線上龍飛鳳舞地來回穿梭。每縫幾下,就把一根圓木棒往前一推,向下一按,再拉回來。小周告訴我們,她們在用中國古代最先進的踞腰織機織黎錦。
小周:“你們看見老阿婆主臉上和腿上有什麼了嗎?”話外音:是紋身。小周接着:“對,有一天我帶的一個團,當我問他們阿婆臉上腿上有什麼時,你猜他們中有的人回答是什麼?是毛”。話外音:哈哈哈!
小周:“檳榔谷裡黎族女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臉上和腿上都有紋身,但是各個家族的紋身是不一樣的,而每個家庭的祖先後代的紋身都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它相當於她們的身份證,表示他們、是否結婚、哪個家族等,以防止她們近親通婚。
舉個例子:當一對阿哥阿妹談婚論嫁的時候,阿妹和阿婆的紋身是不能有相似之處的。紋身也是黎族女人是否漂亮的標準,紋身越多越漂亮,沒有紋身的女人死了是不能進祖墳的。這種延續了幾千年的習俗,在解放初就廢止了,現在有了新的審美標準。這幾位老阿婆是最後一代紋身女了,再過幾年可能就沒有了。她們就像一幅幅海南島上的敦煌壁畫,用皮膚記載着黎族的滄桑歷史。你們可以和她們照照相”。
接着大家紛紛和老阿婆一起,學着打手勢照相留影,記錄美好的瞬間。穿梭在精美漂亮的黎錦服飾之間,李冰等同學還買了幾件,作爲禮物,準備贈與親朋。
走在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檳榔樹林中,看着古木參天的大樹和形如烏龜、船體、魚的仿生古屋,彷彿已經回到了那時代、那光陰、那場景中去了。這些正在消失的黎族傳統建築,是黎族人飄洋而至的歷史見證。看着人類在無紡時代所穿的樹皮衣,很難想像它竟然是用傳說中的見血封喉劇毒樹的樹皮做的。
走進苗寨,寨內椰風搖曳,茅舍掩映,溪流輕淌;水車悠悠,流泉疊瀑,炊煙裊裊,鳥語花香;是那麼悠閒,那麼自在,生機盎然,
簡直就是夢裡的時光。不知不覺間,來到了大型原生態黎苗歌舞《檳榔古韻》的現場:
別緻的舞臺,後面是茂盛的大樹,山野中的村寨;溪水潺潺,水車悠悠,炊煙渺渺,鳥語花香,歡快的曲調,乾淨的聲音,讓人忍不住心旌搖曳。這旋律像是從山澗直流而下的清泉,滲入心靈。前面寬闊的平地上,一個個美麗俊俏的苗族少年男女歡快的舞蹈,蜚聲國際的打柴舞、春米舞;最原始的鑽木取火、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黎錦紡織技藝;拉龜、射箭、盪鞦韆、攀藤摘花、挑山欄過河、過獨木橋、竹竿舞等,將黎苗族生活栩栩如生的展現在舞臺之上。
《檳榔古韻》是自然風光與人文演出的完美結合,是您情不自禁的千年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