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被家裡的人埋怨,果然像沈元娘想的那樣,過的悽慘無比了,聽說了這些的沈元娘,自是高興不已,想着和離對了,要不然,她要還在前夫家,朝廷看她是新帝的大姨姐,多半還不會怎麼着她前夫家,也就是說,她前夫家還能繼續過好日子,這自然不是她想看到的,所以離開,自然是離開對了。
而且和離之後,她發現,自己不見得就會嫁不好,因爲,剛回孃家沒多久,就有不少人家派媒人上門,來給她提親。
而且來提親的人家,不少並不比前夫家條件差,甚至有從三品的人家,至於四品、從四品的人家,來提親的就更多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到這個年齡的男人,大多提親者本人,就是三品四品本人,而不是他們的兒子,畢竟沈元娘這會兒跟琳琅一樣,三四十了,來提親的男子,自然也是三四十的,有些甚至有四五十了,這麼大年紀,會是當官的本人,也就很正常了。
也就是說,沈元娘嫁過去就能做當家夫人,且有誥命在身,這多好呢,讓沈元娘不由大爲驚喜,想着這下好,她隨便挑,也能挑個不錯的親事了,和離的對啊。
當然了,也有替兒子求親的,這種的,大多是那些三品的人家,畢竟三品人家的,這麼大的大官,已經不需要娶沈元娘來更上一層樓了,但兒子沒出息,想找沈元娘這樣來頭大的做兒媳,將來保兒子的富貴。
而自己親自求親的,多是四品、從四品的,這種沒進三品行列的官員,想更上一層樓,光靠自己難了,所以就想娶個有背景的老婆,好爬的輕鬆點,於是便看中了沈元娘。
也是了,她現在可是皇后的姐姐,新帝的大姨姐,這身份,誰不想娶。
哪怕聽說她在孃家的時候,跟沈皇后關係一般,也照樣有人娶,畢竟娶了就跟皇帝是連襟了,這誰不想當呢。
也幸好沈元娘跟琳琅的關係一般,要是非常好的話,估計這會兒沈家的門檻都要踏破,求娶的人更多了,這也很正常,女人想高嫁,其實男人也想娶條件好、能帶他們飛黃騰達的女人。
琳琅覺得,沈元娘三嫁,只怕還會一地雞毛,原因很簡單,那些地位不錯的男人,都是衝着沈元娘能帶飛他們來的,這要是將來皇帝姐夫這個身份沒用,估計對沈元娘就會有抱怨了,到時會一地雞毛,也就很正常了。
但沈元娘不知道這些啊,只看着自己一次退親,兩次和離後,還能嫁這麼好,不比跟着忠勇伯庶子差,就非常高興了,要知道,忠勇伯庶子,在這個世界,由於考中進士時間較晚,所以這會兒可還沒當上三品大員,還在從四品上晃着呢。
而沈元娘選擇嫁的人,是個正四品的,這樣一來,就算忠勇伯庶子考中了進士,變成了從四品,自己跟他和離了,也沒混的比他差了——這便是沈元娘選擇嫁一個正四品的原因,要知道,也有從四品然後更年輕的人求親,但她想壓忠勇伯庶子一頭,免得別人像她前夫家裡的人那樣,說她眼光不好,舍了忠勇伯庶子不要,嫁了個差的,所以便故意嫁了個正四品的,就圖壓忠勇伯庶子一頭。
現在嫁的人雖然年紀比自己大了點,但是正四品,再加上自己的背景,想來這人將來前途不可限量,怎麼着也不會比忠勇伯庶子混的差,那樣將來,別人總不能說自己沒眼光了。
不但沈元娘跟着琳琅雞犬升天了,跟琳琅有關的不少人,都雞犬升天了,估計也就是沈二孃沒什麼變化。
原因也很簡單,沈二孃夫家大房,也就是她丈夫的大伯父,這會兒也因年紀大,過世了,而家裡其他子弟又沒什麼出息,並無做官的人,所以不可能因爲琳琅的原因升官的。
而要像沈元娘一樣,和離再嫁呢,沈二孃跟沈元娘還不一樣,就不提她的名聲不好了,事實上沈元孃的名聲也不好,所以這一點兩人沒什麼區別,但她在京城的時候,就跟靖安伯夫人和琳琅關係不好,這要和離再嫁,她怕自己別說靠着琳琅嫁一個好的,還要擔心去了京城,別被琳琅報復,甚至這會兒看琳琅成了皇后,她都擔心琳琅會找她的麻煩,哪敢和離再嫁呢,巴不得琳琅記不起她,放過她。
以前她還敢來京城,現在連京城都不敢來了,哪怕夫家說全家進京,享受皇后姐妹帶來的好處,她也死活不願意。
而她死活不願意,她夫家的人自然也不敢逼她,畢竟他們可都聽說了,沈家大姑娘在沈皇后當了皇后後,便馬上踹了夫家,準備另嫁了,他們家自然也怕將沈二孃逼急了,沈二孃也和離回去,另嫁他人了,那他們家就享受不到皇后親戚的榮耀了,所以看沈二孃不想進京,來個雞犬升天,也只能隨她了,想着算了,就算不進京,只要跟人說,沈二孃的妹妹是當今皇后,他們在地方上也能風光無限了,不進京就不進京吧。
其實沈二孃這是腦補過頭了,琳琅根本沒想過找她的麻煩,不過,她本來就是一個喜歡腦補的人,要不然當初也不會一個勁地覺得,靖安伯夫人是歹毒的嫡母,要害她之類。
一個喜歡腦補,還是被害妄想症那種腦補的人,看自己討厭的人當了皇后,肯定不會想,自己能跟着發達了,只會想着,自己要倒黴了,所以會繼續呆在小地方,不敢進京,也就很正常了。
琳琅看沈二孃不知道腦補了什麼,不敢進京,倒是滿意,畢竟她一點也不喜歡沈二孃那個被害妄想症,她不過來,這正合她意。
不提沈元娘和沈二孃的變化,卻說當下安江郡王登基後,便像他接下衆臣的擁立時想的那樣,基本上將朝廷大事,全權交給朝中大臣,他依然像以前那樣,悠閒度日,搞無爲而治。
當然了,新舊交替之際,無爲而治倒是不錯的,畢竟這會兒亂成了一團,他要再勵精圖治,只怕就要殺更多的人,到時只怕滿京城都是血色恐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