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的清晨七點半,是南城很多廠的上班時間。
大街小巷穿梭着快步行走的上班族,時不時傳來叮鈴鈴的自行車聲,像風一樣帶過。
紅旗電子元件生產廠位於老城區,周邊都是六十年代初建造的居民樓,最高也就兩層,牆體都是沒刷石灰的紅磚,經過一二十年的日曬雨淋,斑斑駁駁,顯得特有年代感。
此刻,電元件廠職工樓的院子裡忙碌得很。
有的出去買菜回來又趕着去上班;有的趕在上班前急匆匆把昨晚換下的衣服洗了晾出去;有的拎着搶購到的帶魚蹲在井口邊剖洗,把魚肚腸丟給一旁虎視眈眈盯着的貓,魚肉拿回家用粗鹽抹一遍,中午回來一煎就是一道噴香下飯的菜;也有的提着兩個水桶站在井邊排隊等着打水……
不過,忙歸忙、趕歸趕,身爲吃瓜羣衆,依然不忘豎起耳朵聽二樓孫家傳出來的動靜:
“媽!你答應過我的,不論哥回不回來,這個房間都歸我!我一個人都住慣了!他一回來,打呼嚕又說夢話,吵得我睡都睡不好,上班哪有精神啊!我不管!今天就讓他搬出去!我不要再跟他合住一個屋!”
“就是啊媽,大哥既然這麼有本事,給自己找了份工作,那就搬去木材廠住嘛。廠裡不是會給職工安排宿舍?”
“我問過你們大哥了,廠裡的集體宿舍不夠分,優先照顧正式工。你哥只是個臨時工,暫時沒有牀位給他……”
“那就讓他自己想辦法!”
“二哥說得對!大哥年紀不小了,比二哥大四歲,比我大七歲,過完年二十一了,沒回城還好,這一回城,又進了廠,說不定馬上就處對象結婚了。到時候哪有房間給他做婚房啊!反正我的房間休想讓出來!”
“我的更別想!”
“……”
樓下的衆人津津有味地聽着樓上的孫家母子仨吵架。
說吵架倒也不準確,應該是孫老二、孫幺妹在爲房間的事跟他們媽理論。
他們媽也是個耳根子軟的,這種事哪能讓孩子做主?聽孩子們的建議,那不明擺着要把孫家老大趕出去?
“哪怕成傑是他們抱養的,這麼年下來,也養出感情了。”
“可不是麼,都說養恩大過生恩,他們對成傑好,成傑將來難道會對他們差嗎?在我看來,兩個小的加起來,還沒成傑一個孝順呢!老孫兩口子真是個糊塗蟲!”
“呀!成傑?你還沒去上班啊?”
不知誰趕着上班,抱起洗衣盆匆匆要去晾曬,轉身看到孫家大兒子就站在身後,嚇得低呼一聲。
其他人也都發現了孫成傑。
“那啥,成傑啊,你別往心裡去,你弟弟妹妹打小被你爸媽寵慣了,說話不帶門。”
“成傑,木材廠還招臨時工嗎?我也想把我兒子送過去鍛鍊鍛鍊。”
孫成傑不知聽了多久了,眼尾有點紅。
他藉着撓頭悄悄用袖口抹掉眼角的潮溼,憨厚地笑笑:“在招呢,叔可以讓明宏去試試。”
“……”
原本只是隨便找個話題的男人噎了噎。
木材廠的臨時工,就是扛木料、運木料的。
把沒切好的木料搬上切割機,再把切好的木料搬下機牀,運去倉庫。 儘管車間和車間之間可以用板車推,但裝上卸下總得人來搬。
所以,木材廠的臨時工也就名氣好聽,其實就是撿正式工幹不了或是不願意乾的體力活,工資低、勞動強度大,僅次於山上的伐木工。
天天跟一堆剛從山上伐下來的沉甸甸的還沒控幹水分的溼木料打交道,早七點晚五點,忙的時候,經常要幹到天黑才收工。
下班時,兩條腿都累得打顫,麻木得感覺不像是自個的了。
一般人家誰捨得把兒子送去木材廠當臨時工,除非是家裡實在困難。
可孫家困難嗎?
不見得!
老孫兩口子都是電元件廠的正式工,老孫是設備科的科長,經常有人提着東西上門找他幫忙;老孫媳婦是財務科的老職工,連廠長看到她,都要客氣地點點頭。
兩人的工資加上隱形收入,養三個孩子綽綽有餘。
說到底,還不是因爲老大是抱養的。
家屬院的老住戶都知道,老孫媳婦程巧梅婚後一直懷不上,去醫院檢查、私底下偷偷找中醫調理,吃這藥那藥的,忙得不行,卻始終沒傳出好消息。
後來聽老孫的丈母孃說,她老家的求子廟很靈,於是,兩口子請了個假,特地去了趟平城,不想去時夫妻倆,回來多了個剛滿月的孩子,說是有戶人家家境困難,養不下去了,他們一看這孩子就喜歡,乾脆給收養了。
別說,也不知是這孩子天生帶福,還是有了孩子以後,兩口子心中的鬱氣逐漸消散,總之兩人先後升了職,住房也從原來的單間小平房,換到了樓上寬敞的兩居室。
那幾年,老孫夫妻倆對這孩子是真疼愛,什麼都給他最好的,既把他當成了親兒子,也把他當成小福星。
直到老孫的親兒子出生。
沒錯,抱養孫成傑三年後,程巧梅懷上了!
這對兩口子來說,簡直是意料之外的驚喜。
有了親兒子,對養子就沒以前用心了。
但不管怎麼說成傑是他們的第一個孩子,而且這個孩子不僅給他們帶來事業上的進步、還給他們帶來了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愛情結晶,是以,儘管大部分心思被親兒子佔據,但生活上沒有虧待養子,且多多少少存了幾分感激。
又過了幾年,程巧梅又懷上了,這回生了個閨女。
這下兒女雙全,夫妻倆頓覺人生圓滿了。
打那之後,他們對養子漸漸沒以前關心熱絡了,相反因爲房間少,孩子大起來以後,一個房間住不下三個人,總因爲這樣那樣的小事吵鬧,哪怕吵鬧的是兩個小的,他們對養子也多了一絲不喜。甚至生出了“要是當年沒抱養他就好了”的後悔念頭。
這股不喜和懊惱蔓延到孫成傑十五歲那年。
兩口子看到街道下發的《爲嚴格控制職工總數增長、鼓勵城市中學畢業生上山下鄉》的紅頭文件,心裡一動,回家說服了養子,給他報了個名,迅速送他上火車去了邊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