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體本身往往也會經歷深層次的專門化。舉個例子,在漫長的歲月中,藤壺(由50種專門細胞構成)進化出特殊能力:身披6塊殼板的藤壺適合生活在潮汐運動劇烈的地方,那裡每個月會被潮水淹沒幾次(潮水也帶來了食物)。蟹奴藤壺只棲息於活蟹的卵袋內。鳥類長出特殊的喙,專吃種子:纖細的喙吃小種子,肥大的喙吃堅硬的種子。有幾種植物(我們稱之爲野草)是機會主義者,會侵佔任何擾動土,而大多數植物生存技能的用武之地是某些特定的生態位,例如陰暗的熱帶溼地或乾燥多風的山峰。衆所周知,樹袋熊專吃桉樹葉,熊貓偏愛竹子。
生命的專門化趨勢受到一場“軍備競賽”的推動。更多專門化的有機體(例如蚌依靠進食深海暗處的火山口噴發的含硫物質長大)爲競爭者和捕食活動(例如螃蟹以食硫蚌爲食)提供更多專門化條件,這導致更多專門化的生存策略(例如螃蟹裡的寄生蟲)和覓食方法的出現,最終孕育出更多專門化的有機體。
這種專門化動力也擴展到技術元素領域。猿人的原始工具是一邊被砸開的圓形石塊,具有刮擦、切削、捶打多種功能。一旦被現代智人採用,這種工具就變身爲專門化工具:單獨的刮刀、切刀和錘子。專門化分工增加,久而久之導致工具的種類也增加。縫衣物需要針,縫獸皮需要特殊的針,縫織物又需要其他類型的針。當簡單工具與複雜工具結合組成混合工具(細繩+樹枝=弓)時,專門化程度提高了。今天人造物品令人吃驚的多樣性主要是由複雜設備的專用器件需求推動的。
同時,就像有機生命的情況那樣,工具通常在剛出現的時候具有多種用途,後來演變爲特定任務專用。第一臺使用膠捲的相機發明於1885年。一旦有了雛形,相機的設計思路開始專門化。在此後的幾年時間裡,發明家們研製出微型間諜相機、超大全景相機、複合透鏡相機和高速閃光相機。現在專用相機達到數百種,包括在深水區和太空真空環境使用的相機以及可以捕捉紅外線和紫外線的相機。雖然人們仍然可以購買(或製作)早期的多功能相機,但是它們在相機王國的領地越來越小。
這種從一般到具體的順序體現在大多數技術上。汽車開始時集各種功用於一身,經過一段時間進化出各種專用車型,而那種多功能車則漸漸消失。人們可以選擇迷你車、大型貨車、跑車、轎車、皮卡、混合動力車等。剪刀的功能也分爲剪髮、剪紙、剪地毯、剪漁網和剪花。
展望未來,專門化的程度將繼續提高。第一代基因排序裝置的工作對象包括任何基因。下一步是爲研究人員製造專門針對人類DNA或者其他物種基因——例如老鼠——的排序裝置。那樣我們將看到針對不同人種基因組(如非裔美國人或中國人)的專用排序裝置,除此之外,還有極其輕便的排序裝置,或者速度極快、可實時排序的裝置,讓人們知道自己的基因現在是否正遭受污染物損害。第一代商業虛擬現實控制儀提供任何類型的虛擬現實服務,但是隨着時間推移,虛擬現實控制儀將發展爲專門化版本,配置專用於模擬遊戲、軍事訓練、電影預演或購物的設備。
現在,計算機似乎朝着相反的方向發展——成爲前所未有的通用機器,具備越來越多的功能。計算裝置和網絡設備承擔全部工作,併成爲操作人員的工具。計算機已經綜合了計算器、電子表格、打字機、電影播放器、電報收發裝置、電話、對講機、指南針、六分儀、電視機、收音機、唱機轉盤、草案表、混音臺、戰爭遊戲、音樂工作室、鉛字鑄造車間、飛行模擬器以及其他許多設備的功能。通過觀察某人的工作場所就能識別其職位的方法不再適用,因爲這些場所如出一轍:一臺個人電腦,90%的員工使用相同的工具。這張桌子是首席執行官的,還是會計、設計人員或者前臺接待的?這種趨同現象被雲計算放大了,藉助這種手段,所有員工統一在網上完成實際工作,手邊的工具不過是進入工作狀態的通道。所有門戶都化身爲最簡單的窗口:某種尺寸的扁平屏幕。
這樣的趨同性是暫時的。我們仍然處於電腦時代——說智能時代更合適——的前期階段。現在我們在任何地方施展個人才智(也可以說,我們在任何地方工作和休閒),就是同時在運用人工智能和集體智慧,全面檢查我們的工具,徹底改變我們的預期。我們已經使記賬、攝影、金融交易、金屬加工、飛機導航以及其他數千種工作實現智能化。我們計劃通過電腦自動處理汽車駕駛、醫療診斷和語音識別。在向大規模智能化飛速前進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要配置多功能電腦,其中包括批量生產的微處理器、中等尺寸的顯示器和網絡連接設備。這樣所有的日常事務都由同樣的工具處理。要讓所有工作都實現智能化,也許還需要10年。我們要給錘子、牙刮匙、剷車、聽診器和煎鍋注入人工智能,儘管現在聽起來很傻。所有這些工具將藉助網絡的共享智慧獲得新的能力。而當新近增添的功能顯露無遺時,它們將轉變爲專門化工具,就像第一代iPhone、Kindle電子書和上網本。當顯示屏和電池技術經過追趕與芯片技術同步時,無處不在的智能化人機界面將呈現多樣性和專門化。士兵和其他體格強壯的運動健兒想要大尺寸、有外包裝的顯示器,而經常出行的人需要小尺寸的。遊戲玩家希望他們的顯示器待機時間最短,讀者希望顯示器最適合閱讀,徒步旅行者希望顯示器防水,孩子們希望顯示器永遠完好無損。作爲計算裝置或網絡設備的一部分,交流工具的專門化程度十分明顯。鍵盤就是其中之一,它不再是唯一的信息輸入工具,語言和手勢將發揮重要作用。眼鏡顯示器和用眼球控制的顯示屏將帶來新的靈活界面。
快速成型技術(一經要求,機器可以大量生產某種物品)的出現,將會使專門化進程跳躍式發展,最終任何工具都可以根據個人要求和願望進行定製。高度用戶化的功能可能會產生只爲某個特定任務而組合、任務完成後即分解的裝備。過於專門化的人造製品也許只存在一天,就像蜉蝣。市場商機和個人定製的“長尾”不僅是信息傳播媒介的特徵,而且也是科技進化過程自身的特徵。
我們可以對今天幾乎所有投入使用的發明進行預測,想象它們進化出數十種專門化功能。科技帶着通用性出生,成年後就具有了專用性。
普遍性
生命領域以及技術元素領域的自我繁殖產生了推動普遍性的內在動力。如果有機會,蒲公英、浣熊或者火螞蟻將不斷繁殖,直至遍佈地球。進化賦予了繁殖過程某種技巧,使之在任何約束下都能實現傳播範圍的最大化。可是因爲現實資源有限,而競爭無限,沒有物種可以達到完全的普遍分佈。然而所有生物都渴望朝那個方向發展。科技,也希望無處不在。
人類是科技的父母。我們大量生產各類製造品,傳播理念和文化基因。因爲人類數量有限(目前只有60億人存活),而等待傳播的技術種類或文化基因有數千萬種,因此很少有發明能夠達到100%的分佈,儘管有一些接近這個比例。
我們也不希望所有技術都具有普遍性。在人造心臟替代人類心臟的問題上,更可取的是通過改變基因、服用藥物或者控制飲食這些手段,減少人造心臟的使用需求。同樣,碳封存這種補救技術(從大氣中清除碳)理論上絕不會普遍推廣。更好的舉措是首先推廣使用低碳能源,採用光子技術(太陽能)、核聚變技術(核能)、風能和氫氣。補救技術的問題在於一旦它們建立了地位,就失去了發展方向。疫苗在獲得普遍成功後,就不再有進一步的發展空間。長期而言,爲其他技術開啓大門的具有生命親和力的技術往往最快達到普遍化。
從地球生物圈的視角來看,地球上最具普遍性的技術是農業。高質量農業食品的穩定盈餘產生了強有力的可擴展性,因爲這種盈餘爲文明提供保障,並且孕育數百萬種技術。農業的傳播是地球上最大規模的工程。地球1/3的陸地面貌被人類的大腦和雙手改變。本土天然植物被農作物取代,土壤成分發生變化。被深度開墾的陸地有一半經過修整成爲牧場。最劇烈的變化——例如特大農場裡連綿不絕的土地——在太空就可以看到。以平方公里計算,世界上種植面積最廣泛的農作物有5大類:玉米、小麥、稻米、甘蔗和供奶牛食用的牧草。
普遍性列第二位的技術是公路和建築物。絕大部分是簡單空地的土路將它像根一樣的觸角伸向大多數流域和縱橫交錯的山谷,直至高山腳下。人們修建的公路網編織起一件鏤空的外套,包裹住世界各大洲。一連串建築物沿着公路的樹狀分支排開。這些人類創造物的材料是自由採伐的纖維(木材、茅草和竹竿)和塑形泥土(黏土、磚???、石塊和水泥)。在各個交通樞紐,矗立着宏偉的用石塊或沙土砌成的大都會,這些大型城市改變了物質的流向,致使大量的技術在其中流通。源源不斷的食品和未加工的原料流入,廢棄物流出。一個居住在發達城市的成年人每年消耗20噸物資。
有一種技術,也許不容易察覺,但在全球範圍內更加普遍,這就是火的使用。含碳燃料——特別是煤炭和石油——的受控燃燒改變了地球的大氣層。從總量和結果的一致性來看,燃燒裝置(沿公路運動的汽車發動機是一種常見形式)無法與公路相提並論。儘管從規模上看,作爲運動場所的公路以及作爲燃燒場所的住宅和工廠更大,但這些小型的得到控制的燃燒裝置可以改變厚厚的地球大氣的成分。也許,人類集體使用的燃燒設備雖然佔用空間小,但對地球的影響卻是最大規模的。
接下來要談到我們經常接觸的物品。在日常生活中,給幾乎無處不在的技術列一份清單,其中將包括棉布、鐵刀、塑料瓶、紙和無線電信號。這5種技術是現在幾乎每個人都可以獲得的,不論你是在城市,還是最偏遠的鄉村。它們都可以產生數量巨大的新機會:紙——廉價書、印刷品和錢;金屬刀——藝術、手藝、園藝和屠宰;塑料瓶——烹飪、水和藥物;無線電——通信、新聞和團體。緊隨這些幾乎無處不在的物品的是金屬容器、火柴和手機。
百分之百的普遍性是所有技術的發展目標,但從未達到過。不過,對一項技術進行切實可行的推廣,使其採用率接近飽和狀態,這足以釋放它的活力,使之提升到新的層次。在各國城市中,新技術正加速傳播,向着普遍使用的目標前進。
經過75年的努力,90%的美國居民才享受到電氣化的便利,而手機僅用了20年就達到了同樣的使用率。傳播速度正在加快。
在追求普遍性的過程中,更多的技術出現了差異化,一些新鮮事發生了。幾輛汽車在公路上兜風,這種情形從根本上有別於幾輛車爲大衆服務,不只是因爲噪聲和廢氣排放量增加。10億輛使用中的汽車導致了一個自然形成的系統,這個系統可以自我推動。大多數發明都是如此。第一代相機屬於新鮮事物,它們的作用主要是剝奪畫家記錄時代的職責。但是,隨着攝影技術愈來愈簡單,相機的大衆化創造了競爭激烈的新聞攝影行業,最終孵化出電影技術和好萊塢的另類現實世界。相機便宜到每個家庭都有一臺,它的推廣促進了旅遊業、全球化和出國旅行。手機和其他數碼產品設置拍照功能,使照片得以廣泛共享,於是人們確信事物必須被相機捕捉到纔算真實,並且產生這樣一種感覺:鏡頭之外的世界無關緊要。相機被進一步置入人類環境中,在城市各個角落和所有房間的天花板上執行監控功能,提高社會的透明度。最後,人類世界的表面將佈滿監視器,每一臺監視器都會承擔眼睛的角色。當照相機具有完全普遍性時,一切事物每時每刻的動態都將被記錄下來。我們將擁有共同的意識和記憶。從相機單純取代繪畫開始,到這些由普遍性導致的後果,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普遍性,一次又一次改變一切。
1000輛汽車讓人們擁有了機動性和,爲參與冒險提供工具。10億輛汽車使市郊形成,限制冒險機會,清除人們的狹隘思想,同時也產生停車難、交通擁堵的問題,此外,住宅建設過程中也不再只考慮人的體形大小。
1000只24小時工作的通電攝像頭可以防止小偷威脅市區的安定,記錄闖紅燈者和警察的不正當行爲。10億隻24小時工作的通電攝像頭可以監控社區,記錄社區的點點滴滴,它們使外行能夠承擔監控工作,讓人們重新認識的概念,減少政府的權威性。
1000座交通站有助於假日旅遊業的興旺。10億座交通站將解決上下班通勤問題,重新勾畫全球化藍圖,提出新的宏偉願景,同時產生遠距離運輸晚點的缺陷,消除民族——國家的界線,使人們不再擁有。
1000次人類基因排序將大力推動個性化醫療方案。每小時10億次基因排序使基因受損的實時監控成爲可能,並且還會顛覆製藥行業,重新定義疾病,讓基因譜系跟上時代潮流,推行“超純淨”生活方式,使器官看上去羸弱不堪。
1000塊超大熒屏是好萊塢的生存動力。10億塊隨處可見的熒屏將成爲新的藝術,創造新型廣告媒體,讓城市的夜晚煥發激情,加快電腦處理屏幕柵格的速度,激發普通人的活力。
1000臺仿人機器人將爲奧林匹克運動帶去新意,推動娛樂公司的發展。10億臺仿人機器人將極大改變就業結構,在引入新式機器奴隸的同時也會引發抗議,使現有宗教的重要地位岌岌可危。
在進化過程中,每一種技術都要面臨同樣的問題,如果實現普遍化,如果人人採用,將會產生什麼後果?
通常,被普遍採用的技術面對的結局是退出歷史舞臺。1873年現代電動機發明之後不久,整個製造業都在推廣這種設備。每一家工廠都在原來擺放蒸汽發動機的位置安裝了一臺超大型的價格昂貴的電動機。這臺電機驅動一個由軸杆和傳送帶構成的複雜系統,從而帶動遍佈工廠的數百個小型機器運轉。這股旋轉動力從單一來源出發,飛速穿過整個廠房。